第58章 蔣琬費禕薑維傳(四)
字數:2158 加入書籤
孫盛《晉陽秋》說孫盛在永和初年跟隨安西將軍平定蜀地,見到各位老人,以及薑維投降後秘密給劉禪的奏疏,說想假裝侍奉鍾會,趁機殺了他來恢複蜀地,鍾會的事情沒有成功,最終導致滅亡,蜀地的人至今還為此悲傷。孫盛認為古人說,不是自己該受困卻受困的人名聲必然受辱,不是自己該占據卻占據的人身子必然危險,既受辱又危險,死亡就將要到來,說的就是薑維吧!鄧艾進入江由,士兵很少,薑維進軍不能在綿竹奮勇堅守,撤退不能統領五位將領,護衛蜀主,思考以後的計策,卻在順逆之間反複無常,希望在難以實現的機會中違背情理行事,以衰弱的國家,卻多次在三秦地區用兵,已經滅亡的國家,希望在常理之外有奇特的舉動,不也太糊塗了嗎!臣鬆之認為孫盛譏諷薑維,又不恰當。當時鍾會的大軍已經到達劍閣,薑維和將領們列營堅守險要之地,鍾會不能前進,已經商議撤軍的計劃,保全蜀國的功勞,幾乎就要建立了。但鄧艾從隱秘的道路從旁邊進入,出現在薑維後方,諸葛瞻戰敗後,成都自行崩潰。薑維如果回軍救援內部,鍾會就會趁機從背後進攻。當時的形勢,怎麽能兩全其美呢?卻責怪薑維不能在綿竹奮勇堅守,護衛蜀主,是不合情理的。鍾會想把魏國將領全部活埋來發動大事,授予薑維重兵,讓他做先鋒。如果魏國將領都死了,兵權掌握在薑維手中,殺死鍾會恢複蜀國,不是難事。功勞在常理之外成就,然後才是奇特的,不能因為事情有差錯,就否定它。假設田單的計策,偶然沒有成功,又能說他糊塗嗎!)鍾會想授予薑維五萬人馬,讓他做先鋒。魏國將士憤怒,殺死了鍾會和薑維,薑維的妻子兒女都被處死。(《世語》說薑維死的時候被解剖,膽有鬥那麽大。)
郤正曾寫文章評論薑維說“薑伯約身居上將之位,位列群臣之上,住的房舍簡陋,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側室裏沒有侍妾親昵,後庭中沒有歌舞娛樂,衣服僅夠穿用,車馬僅夠代步,飲食有所節製,既不奢侈也不過於儉省,官府供給的費用,隨手就花光了。觀察他這樣做的原因,並非是為了激勵貪婪者、勸誡汙濁者,也不是抑製情感、自我克製,隻是認為這樣就足夠了,不需要過多追求。人們談論起來,常常是稱讚成功者、詆毀失敗者,抬高地位高的人、貶低地位低的人,都因為薑維最終無處安身,身死族滅,就對他加以貶斥,不再去仔細考察,這和《春秋》褒貶的義理是不同的。像薑維這樣熱愛學習、不知疲倦,清廉樸素、生活節儉,也算是一時的表率了。”
(孫盛說郤正的評論真是奇怪啊!士人雖然有各種品行,從事的職業也多種多樣,但忠、孝、義、節,是各種品行中最首要的。薑維在魏國出仕,卻投奔蜀國,違背君主、追求私利,不能說他忠;拋棄親人、隻求自保,不能說他孝;給故國帶來危害,不能說他義;國家敗亡卻不以死殉國,不能說他有氣節。而且他沒有施行德政,卻讓百姓疲憊不堪來滿足自己的欲望,身居抵禦外敵的重任卻導致國土喪失、防守失敗,要說智勇,更是無從談起。這六個方麵,薑維一個都不具備。他實在是魏國的逃臣、亡國的亂相,卻說他是人的表率,這也太糊塗了。就算薑維喜愛讀書、自己稍微注意修飾整潔,這和盜賊分財物時的所謂 “義”,以及程鄭降低台階接待客人的所謂 “善”,又有什麽區別呢?臣鬆之認為郤正的這個評論,是取薑維值得稱讚的地方,並不是說薑維一生的行事都能作為準則。他所說的 “一時的表率”,隻在於喜愛學習和儉樸樸素罷了。本傳和《魏略》都說薑維本來沒有反叛之心,是因為形勢緊迫才歸順蜀國的。孫盛對他的譏諷貶斥,隻能指責他背棄母親,其他的指責都過於苛刻,也不是用來反駁郤正的理由。)
當年和薑維一起到蜀國的人中,梁緒官至大鴻臚,尹賞官至執金吾,梁虔官至大長秋,他們都在蜀國滅亡前去世了。
評論說蔣琬端正穩重有威嚴,費禕寬厚待人、博愛眾生,他們都繼承了諸葛亮的既定方針,沿襲舊製而不加以變革,因此邊境沒有憂患,國家內部和諧統一,然而他們還是沒能完全做到治理小事的適宜方法,以及保持安定的道理。(臣鬆之認為蔣琬、費禕擔任丞相,能夠遵守統一的法度,不曾為了追求功勞而輕舉妄動,造成損失,對外擊退了駱穀的敵軍,對內保證了國家的安寧和睦,治理小事的適宜方法,保持安定的道理,怎麽能超過他們呢!如今譏諷他們沒能完全做到卻不說明具體事情,所以讓讀者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麽。)薑維大致上有文武才能,立誌建立功名,卻濫用民力、頻繁征戰,決斷不明,最終導致死亡。老子說過“治理大國就像煎小魚一樣,不能頻繁翻動。” 何況是小小的蜀國,怎麽可以多次侵擾呢?(幹寶說薑維擔任蜀國的丞相,國家滅亡、君主受辱卻不以死殉國,反而死在鍾會的叛亂中,太可惜了!不是死亡困難,而是如何麵對死亡困難。因此古代的烈士,遇到危難就獻出生命,放棄氣節就像回家一樣,不是不愛惜生命,實在是知道生命不會長久,又害怕死得不得其所。)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