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鄧張宗楊傳(一)
字數:3652 加入書籤
鄧芝,字伯苗,是義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他是東漢司徒鄧禹的後代。東漢末年,他來到蜀地,卻沒能得到賞識和禮遇。當時益州從事張裕擅長看相,鄧芝就去拜訪他,張裕對鄧芝說“您年過七十之後,會官位升至大將軍,還能被封侯。” 鄧芝聽說巴西太守龐羲喜愛賢士,便前去依附他。後來劉備平定益州,鄧芝擔任郫邸閣督。有一次,劉備來到郫地,和鄧芝交談後,對他十分驚奇,於是提拔他為郫令,之後又升遷為廣漢太守。鄧芝在任職的地方,為官清廉嚴厲,治理有方,頗有政績,後來進入朝廷擔任尚書。
劉備在永安去世。在這之前,吳王孫權請求和好,劉備多次派遣宋瑋、費禕等人前往吳國回應。丞相諸葛亮十分擔憂孫權聽到劉備去世的消息後,會有別的打算,一時不知道該怎麽辦。鄧芝拜見諸葛亮說“如今主上年幼弱小,剛登上王位,應該派遣大使去吳國,重新鞏固蜀吳之間的友好關係。” 諸葛亮回答他說“我已經考慮很久了,隻是沒找到合適的人選,今天才找到。” 鄧芝問這個人是誰,諸葛亮說“就是您啊。”
於是派遣鄧芝去吳國與孫權修好。孫權果然心存疑慮,沒有及時召見鄧芝。鄧芝便自己上表請求拜見孫權,說“我今天來也是為了吳國,不隻是為了蜀國。” 孫權這才召見他,對鄧芝說“我確實願意和蜀國和親,但擔心蜀主年幼,國家弱小,勢力受到逼迫,被魏國趁機進攻,無法保全自己,所以才猶豫不定。”
鄧芝回答說“吳、蜀兩國占據四州的土地,大王您是聞名於世的英雄,諸葛亮也是一代豪傑。蜀國有重重險要的地勢可以固守,吳國有三江作為屏障,把兩國的優勢結合起來,相互依存,進可以一同奪取天下,退可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現在如果向魏國臣服,魏國必定會向上要求大王入朝拜見,向下要求太子去當內侍,如果不服從命令,他們就會以討伐叛逆為名前來進攻,到那時蜀國也一定會順流而下,趁機進軍,這樣一來,江南的土地就不再歸大王所有了。”
孫權沉默了很久,說“您說得對。” 於是就和魏國斷絕關係,與蜀國聯合,並派遣張溫回訪蜀國。蜀國又命令鄧芝再次前往吳國,孫權對鄧芝說“如果天下太平,我們兩國君主分別治理國家,不是很愉快嗎!” 鄧芝回答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地上也不能有兩個君王,如果平定魏國之後,大王您還沒有深刻認識到天命所歸,那麽君主各自發揚美德,大臣各自盡忠職守,到時候雙方擂起戰鼓,戰爭才剛剛開始呢。” 孫權大笑說“您的真誠竟然到了這種地步!”
孫權給諸葛亮寫信說“丁厷言辭浮誇,陰化說話不周全,能使兩國和好的,隻有鄧芝。” 等到諸葛亮北上駐守漢中,任命鄧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諸葛亮去世後,鄧芝升遷為前軍師前將軍,兼任兗州刺史,被封為陽武亭侯,不久又擔任江州都督。孫權多次和鄧芝互通消息,贈送的禮物十分豐厚。延熙六年,鄧芝就地升遷為車騎將軍,後來又被授予假節的權力。延熙十一年,涪陵郡人殺死都尉反叛,鄧芝率領軍隊前去征討,很快就斬殺了叛軍的首領,百姓得以安定生活。
《華陽國誌》記載鄧芝征討涪陵時,看見黑猿在山上攀爬。鄧芝生性喜歡用弩箭,親自射猿,射中了。猿拔出箭,卷了樹葉塞住傷口。鄧芝說“唉,我違背了萬物的本性,大概快要死了!” 另一種說法是鄧芝看見猿抱著幼崽在樹上,拉弓射它,射中了猿母,幼猿為猿母拔出箭,用樹葉塞住傷口。鄧芝於是歎息著把弩箭扔進水裏,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延熙十四年,鄧芝去世。
鄧芝擔任大將軍二十多年,賞罰分明,善於體恤士兵。他自身的衣食都依靠官府供給,不刻意追求樸素節儉,但始終不置辦私人財產,妻子兒女不免遭受饑寒,去世的時候家裏沒有多餘的財物。他性格剛強質樸,不掩飾自己的情緒,沒能得到士大夫們的和睦相待。當時的人他很少有敬重的,隻特別器重薑維。他的兒子鄧良,繼承了爵位,景耀年間擔任尚書左選郎,在晉朝時擔任廣漢太守。
張翼,字伯恭,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他出身名門,高祖父鄧浩曾擔任東漢司徒,曾祖父鄧綱曾任廣陵太守,都是名聲顯著、有政績的人物。
東漢司徒鄧浩,字叔明,精通律學和《春秋》,曾在京城遊學,與廣漢的鐔粲、漢中的李合、蜀郡的張霸結為好友。大將軍鄧騭征召他,他逐漸升遷至尚書仆射,後來出任彭城相,還推薦了隱士閭丘邈等人,之後被征召為廷尉。延光三年,安帝商議廢黜太子,隻有鄧浩與太常桓焉、太仆來曆認為不該這樣做。順帝剛即位時,任命鄧浩為司空,他在八十三歲時去世。
曾祖父鄧綱,字文紀,年輕時憑借三公之子的身份,因通曉經義、品行端正被推舉為孝廉,卻沒有赴任;後來被司徒征召,因考核成績優異擔任侍禦史。漢安元年,他被任命為光祿大夫,與侍中杜喬等八人同一天接受詔令,持符節分別出使各地,考察天下官吏的貪廉情況,對於俸祿為六百石的官吏如有罪就加以收捕,刺史、二千石的高官則通過驛站上奏朝廷。他威嚴、仁惠、清廉、忠誠,名聲震動各郡國,被稱為 “八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當時,大將軍梁冀侵擾百姓,杜喬等七人都奉命出使各地,隻有鄧綱把車輪埋在洛陽都亭不肯出發,說“豺狼當道,何必去查問狐狸呢?” 於是上書說“大將軍梁冀、河南尹梁不疑,依靠外戚的援助,承受國家的厚恩,卻以淺陋平庸的資質,安坐高位,不能宣揚五教,輔佐君王,反而像大豬長蛇一樣,放縱貪婪,一心貪圖財物,又大量任用諂媚之人來殘害忠良,這實在是上天的威嚴所不能赦免,應該處以死刑的。我恭敬地列舉他們十五件目無君主的事在下麵,都是忠臣所痛恨的。” 奏書呈上後,京城為之震動。當時梁冀的妹妹是皇後,正深受寵愛,梁冀兄弟的權勢比君主還大,順帝雖然知道鄧綱的話不假,卻沒有心思懲治梁冀。梁冀因此深深忌恨鄧綱。
恰逢廣陵賊寇張嬰等人率領數萬人殺死刺史、二千石的官員,梁冀想陷害鄧綱,就暗示尚書任命鄧綱為廣陵太守;如果他沒被張嬰殺死,就想用法律來治他的罪。以前的太守到任,總是多請求派兵,等到鄧綱接受任命,皇帝下詔問他需要多少兵馬,鄧綱回答說不需要兵馬,於是獨自乘車去上任,徑直來到張嬰的營壘門前,向他們說明禍福。張嬰十分驚慌害怕,想跑回去關門。
鄧綱又在營門外遣散了隨行的官吏和士兵,隻留下十幾個親信,寫信給那些向來被張嬰信任的長老,請他們來見麵,詢問叛亂的緣由,趁機向他們表明朝廷的恩德,讓他們回去請張嬰來。張嬰見鄧綱心意誠懇,立即出來見他。鄧綱請他坐在上座,詢問他的疾苦,行完禮後,對他說“前後的二千石官員,大多不是合適的人選,他們堵塞朝廷的恩惠,放縱自己的私欲。你們鄉郡偏遠,天子不能早晚都知曉情況,所以百姓們聚集起來躲避災禍。二千石的官員確實有罪,但你們這樣做也是不合道義的。忠臣不會欺騙君主來使自己榮耀,孝子不會損害父親來求得福祉,天子聖明仁慈,想用文德來招撫你們,所以派我來,是想用爵祿讓你們榮耀,不想用刑罰對待你們。現在實在是轉禍為福的好時機;如果聽到道義卻不順從,天子大怒,大軍聚集而來,難道不危險嗎!應該好好考慮其中的利害。”
張嬰聽後,哭著說“我們這些邊遠地區的愚昧之人,多次被二千石的官員侵害欺辱,受不了他們的壓迫,所以才聚集起來苟且偷生。您的仁德遍及草木,這是我們重生的恩澤,隻是擔心放下武器的時候,還是免不了被處死。” 鄧綱說“怎麽會這樣呢!我以天地為誓,以日月為證,正要讓你們通過爵位俸祿獲得榮耀,哪會有什麽災禍呢?” 張嬰說“如果能赦免我們的罪過,讓我們保全性命回去種地,那就會終身感恩戴德,爵位俸祿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張嬰雖然是大賊寇,因一時衝動而起事,自己也認為必死無疑,等聽到鄧綱的話,心中豁然開朗,就告辭回到營中。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