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鄧張宗楊傳(四)
字數:4679 加入書籤
讚馬孟起
驃騎將軍馬超奮起,主張聯合各方力量。首先在三秦地區起事,占據河潼之地。在朝廷上參與謀劃,意見有時與他人相同,有時不同。敵人趁機發難,導致家破人亡。後來違背道義,轉而依附劉備。
讚法孝直
翼侯法正有良策,能預料世事的興衰。歸順君主,君主對他既教誨又谘詢。他短暫的思考和謀劃,就能洞察事情的先機。
讚龐士元
軍師龐統品德高尚至極,文雅的氣度光彩照人。向賢明的君主獻出生命,忠誠的情感發自內心。這樣有義的君子,獻出生命來報答恩德。
讚黃漢升
將軍黃忠敦厚雄壯,能攻克險阻山峰。建立功勳和事業,是當時的棟梁之材。
讚董幼宰
掌軍董和有清廉的節操,始終正直堅定。直言進諫是他的職責,百姓思念他製定的綱紀。
讚鄧孔山
安遠將軍鄧孔山意誌堅強,確實美好而又勇猛。輕視財物,果敢雄壯,麵對危難不迷惑。以少量兵力抵禦眾多敵人,在不同的地方保住了基業。
鄧孔山名叫鄧方,是南郡人。他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先主進入蜀地。蜀地平定後,擔任犍為屬國都尉,後來因為郡名更改,擔任朱提太守,被選為安遠將軍、庲降都督,駐守南昌縣。章武二年去世。因為缺少他的行事記載,所以沒有為他作傳。
讚費賓伯
揚威將軍費賓伯有才幹,文武雙全,令人讚歎。擔任官職處理事務,和樂而又善於辯論舉薦人才。謀劃增殖財富並加以施舍,既符合道義又有條理。
費賓伯名叫費觀,是江夏鄳縣人。劉璋的母親是費觀的族姑,劉璋又把女兒嫁給費觀。費觀在建安十八年參與李嚴的軍隊,在綿竹抵禦先主,後來和李嚴一起投降,先主平定益州後,任命他為裨將軍,後來擔任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興元年封為都亭侯,加授振威將軍。費觀善於與人交往。都護李嚴性格高傲,護軍輔匡等人年齡和地位與李嚴相近,但李嚴不與他們親近;費觀比李嚴年輕二十多歲,卻和李嚴親近得像同輩人一樣。費觀三十七歲去世。因為缺少他的行事記載,所以沒有為他作傳。
讚王文儀
屯騎校尉王文儀堅守舊有的節操,堅定不移。接受任命後,盡心竭力地遵循當世的規範。軍隊物資的供給依賴他,他能分辨和輔助處理相關事務。
讚劉子初
尚書劉巴清高崇尚道義,嚴格約束自身言行。堅守誌向,心存正義,喜好研讀典籍文章。倚仗他高尚的品格,可與古人相比。
讚麋子仲
安漢將軍麋竺舉止從容大方,與皇室要麽有婚姻關係,要麽是賓客。在當時受到禮遇,被稱為遵循臣道的人。
讚王元泰、何彥英、杜輔國、周仲直
少府王元泰謹慎修身,鴻臚何彥英明辨真誠。諫議大夫杜輔國行為深沉,儒林周仲直通曉天文。他們宣揚推廣偉大的教化,有的在朝為官,有的隱居山林。
讚王元泰
少府王元泰謹慎修身,鴻臚何彥英明辨真誠。諫議大夫杜輔國行為深沉,儒林周仲直通曉天文。他們宣揚推廣偉大的教化,有的在朝為官,有的隱居山林。
王元泰本名王謀,是漢嘉人,他舉止得體,品行端正。劉璋統治時期,王謀擔任巴郡太守,後來回朝擔任州治中從事。先主劉備平定益州後,兼任益州牧,任命王謀為別駕。先主成為漢中王時,任用荊楚一帶的老臣零陵人賴恭擔任太常,南陽人黃柱擔任光祿勳,王謀擔任少府;建興初年,王謀被賜予關內侯的爵位,後來接替賴恭擔任太常。賴恭、黃柱、王謀都沒有留下太多行事記載,所以沒有為他們作傳。賴恭的兒子賴厷,擔任丞相西曹令史,跟隨諸葛亮在漢中,年紀輕輕就去世了,諸葛亮非常惋惜他,給留府長史參軍張裔、蔣琬寫信說“令史中失去了賴厷,掾屬中失去了楊顒,這對朝廷來說損失太大了。” 楊顒也是荊州人。後來大將軍蔣琬問張休“漢嘉前輩中有王元泰,如今誰能繼承他呢?” 張休回答說“至於王元泰,整個州裏都沒有能繼承他的人,更何況我們郡呢!” 他就是這樣被看重。
《襄陽記》記載楊顒,字子昭,是楊儀的同宗。進入蜀地後,擔任巴郡太守、丞相諸葛亮的主簿。諸葛亮曾經親自校對簿書,楊顒徑直進去勸諫說“治理國家有一定的體製,上下級之間不能相互幹預,請允許我為您用治家來打比方。如今有個人讓奴隸耕種莊稼,讓婢女掌管做飯,讓雞負責報曉,讓狗負責防盜,讓牛馱負重物,讓馬長途跋涉,自家的產業沒有荒廢,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自己從容安坐,吃喝就行,可忽然有一天想親自去做所有這些雜役,不再托付給別人,使自己體力勞累,為這些瑣碎的事務忙碌,導致身體疲憊、精神困乏,最終也不會有什麽成就。難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奴隸、婢女、雞、狗嗎?是因為他違背了做家主的方法。所以古人說坐在那裏談論治國之道的是三公,親身去施行的是士大夫。因此邴吉不過問橫在路上的死人卻擔心牛喘氣,陳平不願意知道錢糧的數目,說自然有負責的人,他們確實通曉職位分工的道理。如今您治理國家,卻親自校對簿書,一整天都在流汗,不是太勞累了嗎!” 諸葛亮向他表示感謝。後來楊顒擔任東曹屬,負責選拔人才。楊顒去世後,諸葛亮哭了三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讚何彥英
何彥英本名何宗,是蜀郡郫人。他跟隨廣漢郡的任安學習,深入研究任安的學術,和杜瓊是同門,但名聲和聲望超過了杜瓊。劉璋時期,何宗擔任犍為太守。先主平定益州後,兼任益州牧,征召何宗擔任從事祭酒。後來何宗引用圖讖,勸說先主稱帝。先主登基後,何宗升任大鴻臚。建興年間去世。因為缺少他的行事記載,所以沒有為他作傳。何宗的兒子何雙,字漢偶,為人詼諧風趣,善於談笑,有淳於髡、東方朔的風範,擔任雙柏長,很早就去世了。
讚吳子遠
車騎將軍吳子遠剛勁有力,心懷仁愛,能廣泛地關愛他人。他以弱小的力量製服強大的敵人,從沒有陷入危險的境地。
吳子遠本名吳壹,是陳留人。他跟隨劉焉進入蜀地。劉璋時期,擔任中郎將,率領軍隊在涪縣抵禦先主,後來前往先主處投降。先主平定益州後,任命吳壹為護軍討逆將軍,還娶了吳壹的妹妹為夫人。章武元年,吳壹擔任關中都督。建興八年,他和魏延進入南安地界,打敗魏將費瑤,被改封亭侯,又進封高陽鄉侯,升任左將軍。建興十二年,丞相諸葛亮去世後,任命吳壹統領漢中軍務,擔任車騎將軍,被授予假節的權力,兼任雍州刺史,進封濟陽侯。建興十五年去世。因為缺少他的行事記載,所以沒有為他作傳。吳壹的族弟吳班,字元雄,是大將軍何進的屬官吳匡的兒子。吳班以豪邁俠義著稱,官位常常和吳壹不相上下。先主時期,擔任領軍。後主時期,逐漸升遷至驃騎將軍,被授予假節的權力,封為綿竹侯。
讚李德昂
安漢將軍李德昂在南方擔任地方長官,奮勇出擊自己的故鄉。鏟除邪惡勢力,依靠刑罰來樹立威嚴。廣泛遷徙蠻濮部族,國家的用度因此變得充足。
讚張君嗣
輔漢將軍張君嗣聰明機智,既有機變又有智慧。能根據別人的言論進行深入思考,對別人的詢問能從近處作出恰當的回答。稱讚當時的美好事物,使我們的事業世代和諧。
讚黃公衡
鎮北將軍黃公衡思維敏捷,謀劃有方。引導軍隊消除邪惡,使事情最終能夠成功。獨自承擔東部邊境的重任,最後的命運卻不吉祥。悲哀地感歎他的本來誌向,卻被流放到偏遠的邊疆。
讚楊季休
越騎校尉楊季休非常忠誠,磨練自己的意誌,保持恭敬。在朝廷內外任職,一心為公,忘卻私利。
讚趙子龍、陳叔至
征南將軍趙雲為人穩重寬厚,征西將軍陳叔至忠誠幹練。他們在當時選拔人才,有著猛將的剛烈氣概。
陳叔至本名陳到,是汝南人。從豫州開始跟隨先主,名聲和地位常常僅次於趙雲,兩人都以忠誠勇敢著稱。建興初年,陳到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將軍,被封為亭侯。
讚輔元弼、劉南和
鎮南將軍輔元弼略顯粗獷但很剛強,監軍劉南和非常篤實。他們都參與軍事重任,憑借自己的能力獲得封地。
輔元弼本名輔匡,是襄陽人。跟隨先主進入蜀地。益州平定後,擔任巴郡太守。建興年間,調任鎮南,擔任右將軍,被封為中鄉侯。
劉南和本名劉邕,是義陽人。跟隨先主進入蜀地。益州平定後,擔任江陽太守。建興年間,逐漸升遷至監軍後將軍,被賜予關內侯的爵位,後來去世。他的兒子劉式繼承爵位。小兒子劉武,有文才,和樊建齊名,官位也做到了尚書。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