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鄧張宗楊傳(五)

字數:3963   加入書籤

A+A-


    讚秦子敕
    司農秦子敕有才能,陳述事情符合規章。文辭優美,道理清晰,文采斐然,閃閃發光。
    讚李正方
    李正方接受遺命,參與了解後事的綱紀。他不陳述正確的意見,不與眾人商議,製造了異端邪說。被當時的人所排斥驅逐,因為自己的野心而喪身。
    讚魏文長
    魏文長性格剛直粗獷,在危難之時接受使命。抵禦外敵,保衛國家邊境。但他與人不和,忘記氣節,言語混亂。雖然最終的結局令人痛心,但他最初的表現還是值得珍惜的,這實在是由他的本性決定的。
    讚楊威公
    楊威公性格急躁狹隘,與眾人不同。閑暇時還能講道理,一旦被逼迫就會傷害他人。舍棄順道而走入凶途,正像《周易》所說的那樣。
    讚馬季常、衛文經、韓士元、張處仁、殷孔林、習文祥
    馬季常誠實可靠,衛文經勤奮努力。韓士元進言有規矩,張處仁善於聽取計謀。殷孔林和習文祥,有的有才能,有的品德良好。他們傳播自己的誌向,就像楚地的蘭花一樣芬芳。
    補充讚衛文經、韓士元、張處仁、殷孔林、習文祥
    衛文經、韓士元這兩個人,他們的真實姓名、具體事跡以及所屬郡縣都沒有詳細的記載流傳下來。
    張處仁本名張存,是南陽人。他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先主劉備進入蜀地,向南進軍到雒縣時,被任命為廣漢太守。張存向來不服龐統,龐統中箭去世後,先主發表言論稱讚感歎龐統,張存卻說“龐統雖然盡忠而死值得可惜,但他違背了大雅的道義。” 先主發怒說“龐統殺身成仁,難道反而不對嗎?” 於是罷免了張存的官職。不久之後,張存就生病去世了。因為缺少他其他的行事記載,所以沒有為他作傳。
    殷孔林本名殷觀,曾擔任荊州主簿、別駕從事,在《先主傳》中有提及,但他的籍貫郡縣沒有記載。
    習文祥本名習禎,是襄陽人。他跟隨先主進入蜀地,曆任雒縣、郫縣縣令,南廣漢太守。關於他的具體行事也沒有詳細記載。他的兒子習忠,官至尚書郎。《襄陽記》中記載習禎風度翩翩,善於言談議論,名聲僅次於龐統,卻在馬良之上。他的兒子習忠,也有名氣。習忠的兒子習隆,擔任步兵校尉,負責掌管、校勘秘書。
    讚王國山、李永南、馬盛衡、馬承伯、李孫德、李偉南、龔德緒、王義強
    王國山有美好的風度,李永南深思熟慮。馬盛衡、馬承伯懂得何時該沉默,何時該言說。李孫德果敢敏銳,李偉南篤實守常。龔德緒講義氣且剛強,王義強誌向遠大、氣勢剛猛。他們都努力修養誌向,是蜀國的優秀人才,如同芬芳的花草。
    王國山本名王甫,是廣漢郪人。他喜歡品評人物,談論是非。劉璋統治時期,擔任州書佐。先主平定蜀地後,王甫擔任綿竹令,後來回朝擔任荊州議曹從事。他跟隨先主征討吳國,在秭歸戰敗,不幸遇害。他的兒子王佑,有父親的風範,官至尚書右選郎。
    李永南本名李邵,是廣漢郪人。先主平定蜀地後,他擔任州書佐、部從事。建興元年,丞相諸葛亮征召他為西曹掾。諸葛亮南征時,留下李邵擔任治中從事,這一年李邵去世。《華陽國誌》記載李邵的哥哥李邈,字漢南,劉璋時期擔任牛鞞長。先主兼任益州牧時,李邈擔任從事,正月初一奉命敬酒,得以進見先主,他責備先主說“振威將軍劉璋把您當作宗室親信,委托您討伐賊寇,您還沒有立下大功,就先攻打他並消滅了他;我認為將軍奪取我們益州,非常不合適。” 先主說“你知道不合適,為什麽不幫助劉璋呢?” 李邈說“不是不敢幫,是力量不夠罷了。” 有關部門要殺掉李邈,諸葛亮為他求情,才得以赦免。過了很久,李邈擔任犍為太守、丞相參軍、安漢將軍。建興六年,諸葛亮西征,馬謖在前線戰敗,諸葛亮將要殺掉馬謖,李邈勸諫說 “秦國赦免孟明,從而稱霸西戎,楚國誅殺子玉,兩代都不能強盛”,這番話不合諸葛亮的心意,李邈就被調回蜀地。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去世,後主穿素服哀悼三天,李邈上奏說“呂祿、霍光、霍禹未必有反叛之心,漢宣帝不喜歡做殺大臣的君主,隻是因為大臣害怕君主的逼迫,君主畏懼大臣的威勢,所以才產生奸邪之心。諸葛亮手握強大的兵權,像狼一樣環顧四周、像虎一樣注視前方,有五種大權不應掌握在邊境大臣手中的說法,我常常為國家感到危險。如今諸葛亮去世,他的宗族得以保全,西戎得以安定,無論大小官員都應該慶祝。” 後主大怒,把李邈關進監獄處死了。
    馬盛衡本名馬勳,馬承伯本名馬齊,都是巴西閬中人。馬勳在劉璋時期擔任州書佐,先主平定蜀地後,征召他為左將軍屬,後來轉任州別駕從事,去世。馬齊擔任太守張飛的功曹,張飛把他推薦給先主,馬齊擔任尚書郎。建興年間,他擔任丞相掾,升任廣漢太守,又擔任參軍。諸葛亮去世後,馬齊擔任尚書。馬勳、馬齊都憑借才能在當時嶄露頭角;但在州裏鄉黨中的信譽,不如姚伷。姚伷,字子緒,也是閬中人。先主平定益州後,姚伷擔任功曹書佐。建興元年,擔任廣漢太守。丞相諸葛亮北上駐守漢中,征召他為掾。姚伷推薦了很多文武人才,諸葛亮稱讚說“對國家忠誠有益的事沒有比推薦人才更重要的,推薦人才的人各自致力於自己所崇尚的;如今姚掾同時兼顧剛柔兩種人才,來擴充文武官員的任用,可稱得上是淵博高雅了,希望各位掾屬各自向他學習,以滿足朝廷的期望。” 姚伷升任參軍。諸葛亮去世後,他逐漸升遷為尚書仆射。當時的人都佩服他的真誠篤厚純粹。延熙五年去世,他的事跡在楊戲作讚之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李孫德本名李福,是梓潼涪人。先主平定益州後,李福擔任書佐、西充國長、成都令。建興元年,調任巴西太守,擔任江州督、楊威將軍,入朝擔任尚書仆射,被封為平陽亭侯。延熙初年,大將軍蔣琬出征漢中,李福以前監軍的身份兼任司馬,後來去世。《益部耆舊雜記》記載諸葛亮在武功病重時,後主派遣李福前去探望問候,順便谘詢國家大事。李福前往後詳細傳達了後主的旨意,聽取諸葛亮的話,到離別幾天後,忽然想到還有沒弄明白的意思,就立刻騎馬返回去見諸葛亮。諸葛亮對李福說“我知道你回來的意思。近來的談話,雖然談了一整天還有沒說盡的,再來做個決斷罷了。你所問的事,蔣琬是合適的人選。” 李福道歉說“之前實在是失誤,沒有谘詢您,比如您百年之後,誰可以擔任大事?所以就回來了。懇請再問一下,蔣琬之後,誰可以擔任呢?” 諸葛亮說“費禕可以繼承他。” 李福又問再之後的人選,諸葛亮沒有回答。李福返回後,完成使命符合後主的心意。李福為人見識精明,果敢敏銳,在處理政務方麵很敏捷。他的兒子李驤,字叔龍,也有名氣,官至尚書郎、廣漢太守。
    李偉南、龔德緒、王義強的事跡沒有詳細記載流傳下來。
    補充讚李偉南、龔德緒、王義強
    李偉南本名李朝,是李永南(李邵)的哥哥,廣漢郪人。他曾擔任郡功曹,被推舉為孝廉,出任臨邛縣令,後來入朝擔任別駕從事。他跟隨先主劉備東征吳國,章武二年在永安去世。
    《益部耆舊雜記》記載李朝還有一個弟弟,早年就去世了。李朝、李邵和這個早逝的弟弟,各自都有才華和聲望,當時的人稱他們為 “李氏三龍”。《華陽國誌》中說群臣上奏請先主劉備為漢中王時,那篇奏文就是李朝撰寫的。裴鬆之按語根據舊書所記,把李朝、李邵和早逝的弟弟稱為 “三龍”,而李邈因為狂妄直率,不在其中。
    龔德緒本名龔祿,是巴西安漢人。先主平定益州後,他擔任郡從事牙門將。建興三年,他出任越巂太守,跟隨丞相諸葛亮南征,被蠻夷殺害,年僅三十一歲。他的弟弟龔衡,在景耀年間擔任領軍。
    王義強本名王士,是廣漢郪人,是王國山(王甫)的堂兄。他跟隨先主進入蜀地後,被推舉為孝廉,擔任符節長,升任牙門將,又出京擔任宕渠太守,後來調任犍為太守。恰逢丞相諸葛亮南征,他轉任益州太守,正要南行赴任時,被蠻夷殺害。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