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鄧張宗楊傳(六)

字數:3625   加入書籤

A+A-


    讚馮休元、張文進
    馮休元輕敵冒進,損害時局導致災禍;張文進奮勇獻身,與他一同遭遇危難。禍患因一人而起,影響卻擴大蔓延。
    馮休元本名馮習,是南郡人,他跟隨先主進入蜀地。先主東征吳國時,馮習擔任領軍,統領各路軍隊,結果在猇亭大敗。
    張文進本名張南,也是從荊州跟隨先主進入蜀地,他率領軍隊跟隨先主征討吳國,和馮習一起戰死。
    當時還有義陽人傅肜,先主撤退時,他負責斷後抵禦敵軍,士兵全部戰死,吳將勸傅肜投降,傅肜罵道“吳狗!哪有漢將軍投降的!” 於是戰死。先主追封他的兒子傅僉為左中郎,後來傅僉擔任關中都督,景耀六年,也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為國捐軀。
    評論的人都讚賞他們父子兩代忠義。《蜀記》記載晉武帝下詔說“蜀將軍傅僉,之前在關城,親身抵禦朝廷軍隊,舍生忘死。傅僉的父親傅肜,又為劉備戰死。天下的善舉都是一樣的,怎麽會因為彼此陣營不同而有所區別呢?” 傅僉的兒子傅著、傅募,後來被沒入奚官(古代官署名,掌管守宮、奴婢等),之後被免除奴籍成為平民。
    讚程季然
    江陽太守程季然性情剛烈,為賢明的君主樹立氣節。軍隊遇敵交鋒,他堅守不屈。孤身一人獨當一麵,在軍中犧牲。
    程季然本名程畿,是巴西閬中人。劉璋時期,他擔任漢昌縣長。縣裏有賨人,這類人性格剛猛,當年漢高祖就是依靠他們平定了關中。巴西太守龐羲因為天下動蕩不安,認為郡裏應該有武裝護衛,就大量招募部眾。有人在劉璋麵前進讒言,說龐羲想要叛亂,劉璋暗地裏懷疑他。
    龐羲聽說後,十分害怕,打算謀劃自保,派程畿的兒子程鬱傳達旨意,索要兵力援助自己。程畿回複說“郡裏招募部眾,本來就不是為了叛亂,雖然有讒言挑撥,但關鍵在於要竭盡忠誠;如果因為害怕,就心懷異誌,這不是我程畿所聽說過的道理。” 同時告誡程鬱“我受州牧的恩德,應當為州牧盡忠盡節。你是郡裏的官吏,應當為太守效力,不能因為我的緣故而有別的想法。”
    龐羲派人告訴程畿“你的兒子在郡裏,要是不順從太守,你家就會遭殃!” 程畿說“從前樂羊擔任將領,喝下用兒子肉做的羹湯,不是父子之間沒有恩情,而是大義本該如此。如今就算把我兒子做成羹湯,我也一定會喝下去。” 龐羲知道程畿肯定不會幫助自己,就向劉璋極力謝罪,才得以沒有獲罪。劉璋聽說這件事後,升任程畿為江陽太守。
    先主兼任益州牧時,征召程畿為從事祭酒。後來他跟隨先主征討吳國,遇上大軍戰敗,沿長江逆流返回,有人告訴他“後麵的追兵已經到了,解開船隻輕裝離去,才能免遭災禍。” 程畿說“我在軍中,從來沒有被敵人嚇退過,更何況跟隨天子卻遭遇危難呢!” 追兵很快追上程畿的船,程畿親自手持戟作戰,有敵船被他打翻。後來敵軍大批趕到,一起進攻他,程畿才戰死。
    讚程公弘
    程公弘是後起之秀,才智出眾、精明過人。可惜天命不長,二十歲就去世了,令人惋惜他的才能未能完全展現。
    程公弘本名程祁,是程季然(程畿)的兒子。
    讚糜芳、士仁、郝普、潘濬
    古代投奔敵國的臣子,按禮儀來說是受到逼迫。這幾人卻因為與上司產生怨恨,不顧君臣大義。他們對國家沒有絲毫匡救之功,反而助成敵軍的進攻。自絕於國人,被吳、蜀兩國的人恥笑。
    糜芳原本是劉備麾下將領,後來背叛蜀漢投奔東吳;士仁是關羽的部下,因與關羽不和而投降東吳;郝普曾為蜀漢官員,後投降東吳;潘濬原本是蜀漢重臣,劉備去世後投降東吳。這四人都因個人恩怨背棄國家,留下了千古罵名。
    糜芳、士仁、郝普、潘濬事跡補充
    糜芳,字子方,東海人,擔任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人,是將軍,駐守公安,歸關羽統領;他和關羽有矛盾,後來背叛蜀漢,迎接孫權。
    郝普,字子太,義陽人。先主劉備從荊州進入蜀地後,任命郝普為零陵太守。他被吳國將領呂蒙欺騙,打開城門去見呂蒙,投降了吳國。
    潘濬,字承明,武陵人。先主進入蜀地後,任命他為荊州治中,掌管留守州府的事務,他也和關羽關係不和睦。孫權襲擊關羽時,他就歸降了吳國。郝普在吳國官至廷尉,潘濬官至太常,都被封侯。
    《益部耆舊雜記》記載了王嗣、常播、衛繼三個人,他們都是劉氏在蜀地稱王時的人,所以記錄在篇中。
    王嗣,字承宗,犍為資中人。他的先輩在延熙年間因為功德顯著而聞名。王嗣被推舉為孝廉,逐漸升遷為西安圍督、汶山太守,加授安遠將軍。他安撫聚集羌、胡等部族,他們都來歸順臣服,那些向來凶暴不馴的部族也都來主動投降,王嗣用恩德和信義對待他們,當時北部邊境得以安定。大將軍薑維每次出兵北伐,羌、胡部族都會獻出馬、牛、羊、氈毯毛織品以及義穀來輔助軍隊的糧草,國家依靠這些物資。王嗣升遷為鎮軍,依舊兼任汶山太守。後來他跟隨薑維北伐,被流箭射中,幾個月後去世。戎夷各族的人前來參加葬禮,送葬的有幾千人,他們大聲哭喊,淚流滿麵。王嗣為人善良寬厚、真誠至極,深受大家的愛戴和信任。王嗣的兒子和孫子,羌、胡部族的人見了他們就像親人一樣,有的還結為兄弟,彼此的恩情到了這種地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常播,字文平,蜀郡江原人。常播在縣裏擔任主簿、功曹。縣長廣都人朱遊,在建興十五年被上司誣告彈劾,說他拖欠吞沒官府的糧食,應當被判處重罪。常播到監獄裏為朱遊申訴爭辯,自己遭受了幾千下杖刑,肌膚被打得破爛不堪,痛苦到了極點,又經過三個監獄,被囚禁了兩年多。每次將要拷打他的時候,官吏先審問他,常播不回答,說 “隻管趕緊施行刑罰,不用多問”!他的言辭始終不屈服,事情最終弄清楚了。縣長朱遊被免除了刑罰。當時隻有主簿楊玩也為這件事作證,和常播的言辭一致。大家都讚賞常播舍身為主,氣節忠義剛正。常播被推舉為孝廉,任命為郪長,五十多歲時去世。他的事跡被寫在舊德傳裏,後來的縣令潁川人趙敦畫了他的畫像,加以讚頌。
    衛繼,字子業,漢嘉嚴道人。他有兄弟五人。繼父是縣裏的功曹。衛繼小時候,和兄弟跟著父親在庭院寺廟中玩耍,縣長蜀郡成都人張君沒有兒子,多次讓功曹把他的兒子叫來玩耍,非常憐愛衛繼。張君趁著設宴的時候,對功曹說想請求收養衛繼,功曹立刻答應了,於是衛繼就被張君收養為兒子。衛繼聰明通達,早年成才,學識淵博,在州郡做官,曆任清貴顯要的職位。而他其餘的四個兄弟,都沒有能在當世有所作為的,他的父親常說自己家將要衰落,張明府家將會興盛。當時的法律禁止以異姓人為後代,所以衛繼又恢複為衛氏。他多次升遷,官至奉車都尉、大尚書,為人忠誠篤實、講信用,深受大家的敬重。鍾會之亂時,他在成都遇害。
    評論
    鄧芝堅定正直、簡潔明了,當官時忘記自家利益;張翼敢於抵製薑維的鋒芒;宗預能夠應對孫權的威嚴,他們都有值得稱讚的地方。楊戲品評人物,意圖與眾不同,但智謀和度量有所欠缺,大概是遭遇了世間的災禍。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