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孫破虜討逆傳(二)

字數:3554   加入書籤

A+A-


    孫堅的軍隊開到南陽時,已經有幾萬人了。南陽太守張谘聽說軍隊來了,卻安然自得,毫不在意。《英雄記》記載,張谘字子議,是潁川人,在當時也有名氣。《獻帝春秋》說,袁術上表推薦孫堅暫代中郎將。孫堅到了南陽,發文書給太守請求調撥軍糧。張谘問綱紀(主管文書的官員),綱紀說“孫堅是鄰郡的二千石官員,不應該調撥軍糧給他。” 張谘就沒有給。
    孫堅用牛酒等禮物拜見張谘,張谘第二天也回訪孫堅。酒喝到興頭上,長沙主簿進來對孫堅說“之前我們移師南陽,可是道路沒修好,軍資也沒準備好,請把南陽的主簿抓起來審問原因。” 張谘非常害怕,想離開,但四周都布滿了士兵,根本出不去。過了一會兒,主簿又進來對孫堅說“南陽太守拖延義兵進軍,使得賊寇不能及時討伐,請把他抓起來按軍法處置。” 於是就把張谘拉到軍門斬首了。郡裏的人都嚇得發抖,之後孫堅有什麽要求沒有得不到滿足的。《吳曆》的說法和本傳不同,它記載起初孫堅到南陽,張谘既不給軍糧,又不肯見孫堅。孫堅想進軍,又怕有後患,就假裝得了急病,全軍上下都很驚慌,請來巫醫,到山川祭祀祈禱。孫堅派親信去說服張谘,說自己病重,想把軍隊交給張谘。張谘聽了,心裏貪圖孫堅的軍隊,就帶領五六百步兵騎兵到營中探望孫堅。孫堅躺著和他見麵。沒過多久,孫堅突然站起來,按著劍罵張谘,隨後就把他抓起來殺了。
    孫堅進軍到魯陽,和袁術見麵。袁術上表推薦孫堅暫代破虜將軍,兼任豫州刺史。於是孫堅就在魯陽城整頓軍隊。正要進軍討伐董卓時,他派遣長史公仇稱帶領士兵回去督促軍糧。孫堅在城東門外設置帳幔,為公仇稱餞行,官員們都來聚會。董卓派遣幾萬步兵騎兵迎戰孫堅,有幾十個輕騎兵先到了。孫堅正在喝酒談笑,卻下令部下整頓好隊伍,不許輕舉妄動。後來騎兵越來越多,孫堅才慢慢結束宴會,帶領大家進城,然後對身邊的人說“剛才我之所以不馬上起身,是怕士兵們慌亂互相踩踏,讓大家受傷。” 董卓的軍隊看到孫堅的士兵陣容很整齊,不敢攻城,就撤退了。
    《英雄記》記載起初孫堅討伐董卓,到了梁縣的陽人。董卓也派遣五千步兵騎兵迎戰,陳郡太守胡軫擔任大督護,呂布擔任騎督,其餘擔任步騎將校都督的還有很多人。胡軫字文才,性格急躁,事先揚言說“這次出兵,一定要殺一個戴青綬印的官,軍隊才能整齊。” 將領們聽了都很反感他。軍隊到了廣成,距離陽人城幾十裏。天色已晚,士兵和馬匹都很疲憊,本應停下來宿營,而且原本就接到董卓的命令要在廣成宿營,讓馬匹吃草、士兵吃飯,夜裏進軍,天快亮時攻城。將領們都憎惡害怕胡軫,想破壞他的事情,呂布等人揚言說 “陽人城裏的賊寇已經跑了,應該去追擊他們,不然就跑掉了”,於是夜裏進軍。陽人城裏的防守很嚴密,無法偷襲。這時官兵又餓又渴,人馬都很疲憊,而且是夜裏到達,又沒有修築壕溝堡壘。士兵們卸下盔甲休息,可呂布又故意製造恐慌,說 “城裏的賊寇出來了”。軍隊頓時混亂潰散,士兵們都丟了盔甲,跑掉了鞍馬。跑了十幾裏地,確定沒有賊寇,正好天亮了,就返回去撿兵器,想攻城。可這時城防已經堅固,壕溝也挖得很深,胡軫等人攻不下來,隻好撤退。
    孫堅把軍隊轉移到梁縣東邊駐紮,遭到董卓軍隊的猛烈進攻,孫堅和幾十個騎兵突圍出來。孫堅平時總戴著紅色的毛織頭巾,這時他把頭巾摘下來,讓親信將領祖茂戴上。董卓的騎兵都爭著追趕祖茂,所以孫堅才得以從小路逃脫。祖茂被逼得走投無路,跳下馬,把頭巾戴在墳墓間被燒毀的柱子上,然後躲在草叢裏。董卓的騎兵遠遠看見,包圍了好幾層,走近了才發現是根柱子,就離開了。
    孫堅重新集合軍隊,在陽人和董卓的軍隊交戰,大敗敵軍,斬殺了董卓的都督華雄等人。這時,有人在袁術麵前說孫堅的壞話,袁術起了疑心,就不給他運送軍糧。《江表傳》說,有人對袁術說“孫堅如果打下洛陽,就沒法控製他了,這是除掉了狼卻得到了虎啊。” 所以袁術才懷疑孫堅。陽人距離魯陽有一百多裏,孫堅連夜騎馬去見袁術,在地上比劃著算賬,說“我之所以豁出性命不顧,上是為國家討伐賊寇,下是為將軍報家門的私仇。我和董卓又沒有骨肉之仇,可將軍卻聽信讒言,反而懷疑我!”
    孫堅接著對袁術說“大功眼看就要告成,軍糧卻接濟不上,這就像當年吳起在西河郡歎息哭泣,樂毅眼看成功卻留下遺憾一樣。還請將軍好好想想啊!” 袁術聽後,既窘迫又感歎,馬上調發了軍糧。孫堅回到軍營。
    董卓一向忌憚孫堅的勇猛雄壯,就派將軍李傕等人來請求和親,讓孫堅列出他子弟中想擔任刺史、郡守的名單,答應上表朝廷任用他們。孫堅怒斥道“董卓逆天行事,毫無道義,顛覆王室,如今不把你滅族,將你的頭懸掛在全國示眾,我死也不會瞑目,怎麽可能跟你和親呢?” 隨後又進軍大穀,距離洛陽隻有九十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山陽公載記》中記載,董卓對長史劉艾說“關東的軍隊多次戰敗,都害怕我,成不了什麽事。隻有孫堅有點魯莽,還挺會用人,你們要告訴各位將領,讓他們提防著點。我從前和周慎西征,周慎把邊章、韓遂圍困在金城。我跟張溫說,請求帶領我的部隊做周慎的後援。張溫不同意。我當時就上書分析形勢,知道周慎肯定打不贏。現在朝廷裏還有當時的奏章記錄。事情還沒回複,張溫又派我去討伐先零的反叛羌人,認為西方一下子就能平定。我心裏都清楚這行不通,可沒辦法隻能去,臨走時留下別部司馬劉靖率領四千步兵騎兵駐守安定,用來製造聲勢。反叛的羌人果然回來,想截斷我的歸路,我稍微出擊他們就退走了,就是因為害怕安定有軍隊。那些羌人以為安定駐軍得有幾萬人,哪知道隻有劉靖那點人。當時我又上書說明情況,而孫堅跟著周慎出征,他向周慎請求帶領一萬士兵直奔金城,讓周慎帶兩萬人做後援。邊章、韓遂在城裏沒有存糧,肯定要從外麵運,他們害怕周慎的大軍,不敢輕易和孫堅交戰,而孫堅的兵力又足以截斷他們的運糧通道,那幫小子肯定得退回羌人的山穀裏,涼州或許就能平定了。可張溫不聽我的,周慎也不用孫堅的計策,自己去攻打金城,隻攻破了外城,還派人告訴張溫,說勝利就在眼前,張溫當時也覺得這計策能成。結果呢,渡遼將軍的部隊像果斷地割掉葵園裏的菜似的(此處原文表述存疑,暫按其意理解),周慎丟了輜重逃跑,一切都跟我預料的一樣。朝廷也因此封我為都鄉侯。孫堅當時隻是個佐軍司馬,見解卻和我一樣,確實不簡單。”
    劉艾說“孫堅雖然偶爾能想出些計策,可終究比不上李傕、郭汜。聽說他在美陽亭北邊,帶著一千騎兵步兵和敵人交戰,差點死掉,連印綬都丟了,這可算不上有能耐。” 董卓說“孫堅當時帶領的是烏合之眾,兵力比不上敵人精銳,而且打仗總有輸贏。但看山東那邊的大勢,終究成不了氣候。” 劉艾說“山東那些人驅趕百姓,發動叛亂,他們的戰鬥力比不上我們,武器裝備、強弓硬弩也不如我們,還能撐多久呢?” 董卓說“是啊,隻要殺了袁紹、袁術、劉表、孫堅,天下人自然就會服從我了。”
    不久,董卓就遷都向西進入函穀關,還焚燒了洛陽城。孫堅這才進軍到洛陽,修複各個皇陵,填平了董卓所挖掘的陵墓。
    《江表傳》裏說,舊京城一片空虛,幾百裏內都看不到人煙。孫堅進城後,惆悵地流下了眼淚。《吳書》記載,孫堅進入洛陽後,清掃了漢朝的宗廟,用牛、羊、豬三牲祭祀。孫堅的軍隊駐紮在城南的甄官井上,早上井裏冒出五色雲氣,全軍都很驚奇,沒人敢去打水。孫堅讓人下井探查,撈出了漢朝的傳國玉璽,上麵刻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八個字,玉璽方圓四寸,上麵的紐是五條龍相交的形狀,有一個角缺了。當初,黃門張讓等人作亂,劫持天子出逃,手下人四散奔逃,掌管玉璽的人把它扔到了井裏。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