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吳主傳(一)
字數:3851 加入書籤
孫權,字仲謀。他的兄長孫策平定各個郡的時候,孫權才十五歲,就被任命為陽羨縣長。《江表傳》裏記載孫堅擔任下邳丞時,孫權出生了,他有著方形的臉頰、大大的嘴巴,眼睛裏透著精光,孫堅覺得這個孩子不一般,認為他有富貴的麵相。孫堅去世後,孫策在江東起兵,孫權常常跟在兄長身邊。他性格氣度弘大開朗,仁慈又很有決斷力,喜歡行俠仗義、招攬士人,很早就有了名氣,能和父親、兄長相提並論。每當參與謀劃計策,孫策都覺得他很奇特,自認為比不上他。每次宴請賓客,孫策常常回頭對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將領。” 後來,郡裏推薦他為孝廉,州裏推舉他為茂才,還讓他代理奉義校尉。漢朝因為孫策遠處江東卻能盡職納貢,就派使者劉琬前去給予賞賜和任命。劉琬對別人說“我看孫氏兄弟雖然各自才能出眾、通達事理,但都福分淺薄,不能善終,隻有二弟孝廉孫權,形貌奇偉,骨骼不凡,有大富大貴的麵相,而且壽命會最長,你們可以試著留意一下他。”
建安四年,孫權跟隨孫策征討廬江太守劉勳。劉勳被打敗後,他們又進軍到沙羨討伐黃祖。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把事務都托付給了孫權,孫權痛哭不止。孫策的長史張昭對孫權說“孝廉,現在難道是哭的時候嗎?況且周公製定的禮法,伯禽卻沒有遵守,不是他想違背父親,而是當時的情況不允許。” 臣鬆之按《禮記?曾子問》中記載,子夏問孔子“三年的喪期裏,遇到戰爭可以不回避,這是禮的規定,還是當初有關部門的臨時措施呢?” 孔子說“我從老聃那裏聽說,從前魯公伯禽就有過這樣的事,是為了國家大事才這樣做的。” 鄭玄注釋說“周朝的人服喪滿百日後就恢複正常工作。當時有徐戎作亂,伯禽服喪滿百日後就出兵征討,是為了緊急處理國家大事。” 張昭所說的 “伯禽不師”,大概指的就是這件事。“何況現在亂臣賊子爭相作亂,豺狼般的惡人到處都是,你卻想為親人哀悼,顧及禮製,這就好比打開大門邀請盜賊進來,不能算是仁。” 於是孫權換下喪服,被人扶著上了馬,出去巡視軍隊。當時,孫權隻占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這幾個郡,然而那些偏遠險要的地方還沒有完全歸順,天下的英雄豪傑分布在各州郡,客居在這裏的士人把安危和去留放在心上,還沒有形成穩固的君臣關係。張昭、周瑜等人認為孫權能夠和他們一起成就大業,所以真心實意地輔佐他。曹操上表推薦孫權為討虜將軍,兼任會稽太守,駐守在吳地,派郡丞到郡裏處理文書事務。孫權用對待老師的禮節對待張昭,而周瑜、程普、呂範等人則擔任將領。他招攬優秀的人才,聘請有名的士人,魯肅、諸葛瑾等人開始成為他的賓客。孫權分派各位將領,鎮守安撫山越地區,討伐不服從命令的人。《江表傳》說當初孫策上表推薦李術擔任廬江太守,孫策去世後,李術不肯侍奉孫權,還收納了很多孫權這邊叛逃的人。孫權寫信索要,李術回複說“有德行的人就會有人歸順,沒有德行的人就會有人叛離,不應該再歸還了。” 孫權大怒,就把情況報告給曹操說“嚴刺史從前被您任用,又是州裏推薦的將領,而李術凶惡,輕率地違反漢朝的製度,殘害州裏的官員,肆意做殘暴無道的事,應該迅速消滅他,來懲罰這類壞人。現在我想討伐他,進可以為朝廷掃除像鯨鯢一樣的惡人,退可以為嚴刺史報仇雪恨,這是天下公認的道義,我日夜都心甘情願去做。李術一定會害怕被誅殺,又會用花言巧語求救。您所處的位置,擔當著阿衡那樣的重任,是天下人所敬仰的,希望您命令手下,不要再聽信接受他的求救。” 這一年,孫權出兵在皖城攻打李術。李術關閉城門堅守,向曹操求救。曹操沒有救援。皖城糧食耗盡,婦女們有的把泥做成丸子吞下去。孫權最終攻破城池,屠殺了城裏的人,砍下李術的頭示眾,遷徙他的部下三萬多人。
建安七年,孫權的母親吳氏去世。
建安八年,孫權向西討伐黃祖,打敗了他的水軍,隻是城池沒有攻克,而山寇又作亂了。返回時經過豫章,派呂範平定鄱陽,程普征討樂安,太史慈統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等人擔任政務繁重的縣的縣令、縣長。建安九年,孫權的弟弟丹楊太守孫翊被身邊的人殺害,孫權用堂兄孫瑜代替孫翊的職位。《吳錄》說當時孫權大規模宴請官員,沈友發表了一些不同的意見,孫權讓人把他扶出去,說“有人說你想謀反。” 沈友知道自己不能脫身,就說“主上在許都,有不把君主放在眼裏的人,難道能說不是謀反嗎?” 於是孫權殺了他。沈友,字子正,是吳郡人。十一歲時,華歆巡視風俗,見到他覺得與眾不同,就招呼他說“沈郎,可以上車談談嗎?” 沈友猶豫著退後說“君子交往,宴會要依照禮節,現在仁義衰敗,聖道漸漸崩壞,先生奉命,將要用來彌補先王的教化,整頓風俗,卻輕率地失去威儀,就像背著柴草去救火,恐怕會讓火勢更旺吧!” 華歆慚愧地說“自從桓帝、靈帝以來,雖然有很多才德出眾的人,但沒有像這個小孩這樣的。” 沈友二十歲左右就學識淵博,通曉很多知識,擅長寫文章。同時喜歡軍事,為《孫子兵法》作注。他還能言善辯,每次到一個地方,眾人都沉默不語,沒有誰能和他對答,大家都說他的文筆、口才、武藝,這三者都超過常人。孫權用禮節聘請他,他到了之後,談論稱王稱霸的謀略,以及當時的政務,孫權神情嚴肅,對他很敬重。他提出應該吞並荊州的計策,孫權采納了。沈友在朝廷上態度嚴肅,議論公正嚴厲,被平庸的大臣誣陷,說他謀反。孫權也因為他最終不能為自己所用,所以殺了他,當時沈友二十九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建安十年,孫權派賀齊討伐上饒,把上饒分設為建平縣。
建安十二年,孫權向西征討黃祖,俘虜了他的百姓後返回。
建安十三年春天,孫權再次出兵征討黃祖。黃祖先派水軍抵擋,都尉呂蒙一馬當先,衝破了對方的前鋒部隊。隨後淩統、董襲等人率領精銳將士猛攻,最終血洗了黃祖的城池。黃祖自己光著膀子拚命逃跑,騎士馮則緊追不舍,一刀砍下他的腦袋。這一戰,孫權俘獲了好幾萬男女百姓。
同年,孫權派賀齊去討伐黟縣和歙縣(黟讀 yi,歙讀 shè)。事後從歙縣分出始新、新定(《吳錄》記載,晉朝時把新定改成了遂安)、犁陽、休陽(《吳錄》說晉朝改休陽為海寧)四個縣,加上原來的黟縣和歙縣,一共六個縣,設立了新都郡。
這時候荊州牧劉表去世了。魯肅向孫權請求“讓我去給劉表的兩個兒子吊唁,順便看看荊州那邊的局勢。” 可他還沒到荊州,曹操已經帶著大軍打了過來,劉表的兒子劉琮嚇得直接帶著部眾投降了。劉備想往南渡過長江,魯肅正好碰到他,就把孫權的意思轉告給他,還幫他分析了成敗的關鍵。劉備於是進駐夏口,派諸葛亮去見孫權。孫權當即派周瑜、程普等人率軍出發。
那會兒曹操剛接收了劉表的部眾,氣勢正盛。東吳的大臣們一個個都嚇得夠嗆,大多勸孫權幹脆投降算了。《江表傳》裏記載,曹操當時給孫權寫了封信,說“最近我奉朝廷之命討伐叛逆,大軍向南一指,劉琮就乖乖投降了。現在我訓練了八十萬水軍,準備跟將軍在吳地會獵一番。” 孫權把信給大臣們一看,大夥兒嚇得臉都白了。
不過周瑜和魯肅卻堅決反對投降,這想法正合孫權的心意。於是周瑜和程普分別擔任左右都督,各帶一萬人馬,跟劉備合力進軍,在赤壁跟曹軍碰上了。一場大戰下來,曹軍被打得大敗。曹操燒掉剩下的戰船撤退,一路上士兵又餓又病,死了一多半。劉備、周瑜等人接著追到南郡,曹操隻好往北退回,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讓樂進守襄陽。
當時甘寧在夷陵被曹仁的部下包圍,情況危急。孫權采用呂蒙的計策,留淩統抵擋曹仁,自己帶一半兵力去救甘寧,最後打了勝仗回來。這邊剛安定,孫權又親自帶兵圍攻合肥,派張昭去攻打九江的當塗。可張昭作戰不利,孫權圍攻合肥一個多月也沒打下來。後來曹操從荊州返回,派張喜帶騎兵支援合肥,援軍還沒到,孫權就主動退兵了。
建安十四年,周瑜和曹仁在南郡對峙了一年多,雙方傷亡都很大。最後曹仁撐不住了,放棄城池逃跑。孫權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劉備這時向朝廷上表,推薦孫權代理車騎將軍,兼任徐州牧;而劉備自己則兼任荊州牧,駐守在公安。
建安十五年,孫權從豫章郡分出一部分設立鄱陽郡;又從長沙郡分出漢昌郡,派魯肅擔任太守,駐守在陸口。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