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吳主傳(三)

字數:3488   加入書籤

A+A-


    十一月,曹丕下策書封孫權為吳王,策書裏說“聖明君主的法度,是根據德行授予爵位,按照功勞製定俸祿;功勞大的人俸祿豐厚,德行高的人禮遇優厚。所以周公旦有輔佐周天子的功勳,薑太公有大展雄威的功勞,都被分封土地,接受各種禮器賞賜,這是為了表彰他們的巨大功績,突顯賢能之人的不同。近代漢高祖剛登基時,把肥沃的土地分封給八個異姓王,這是前代的美事,也是後代帝王的借鑒。我沒什麽德行,卻順應天命改朝換代,統治天下各國,掌握國家大權,希望能趕上前代賢君,常常夜不能寐,早早起來處理政務。你天性忠誠賢明,是當世的輔佐之才,能深刻洞察天命氣運,清楚國家興亡的道理,派人遠涉江湖,從漢水前來。看到我朝的威勢就像影子一樣歸附,上奏章表示願意稱臣,還獻上南方的細葛布等貢品,把各位將領都送回朝廷,忠誠恭敬發自內心,誠意在外麵顯露無遺,信用像金石一樣堅固,道義能覆蓋山河,我非常讚賞。現在封你為吳王,派使持節太常高平侯邢貞,授予你印璽綬帶、策書、金虎符第一到第五、左竹使符第一到第十,讓你以大將軍使持節的身份督察交州,兼任荊州牧,把青土用白茅包裹著賞賜給你,你要恭敬地接受我的命令,治理好東部地區。請把之前驃騎將軍南昌侯的印璽綬帶、符節策書交上來。現在再加賜你九錫,好好聽著後麵的命令。因為你安撫東南地區,治理長江以南,讓民眾和夷族都安居樂業,沒有二心,所以賜你大輅車、戎輅車各一輛,黑色的公馬八匹。你致力於理財,鼓勵農耕,倉庫裏糧食充足,所以賜你袞服和禮帽,配上紅色的鞋子。你用德行教化民眾,使禮儀教化盛行,所以賜你軒懸的樂器。你宣揚美好的風氣,安撫百越部族,所以賜你朱紅色的大門居住。你運用才能謀略,任用賢能的人擔任官職,所以賜你納陛,方便登殿。你忠誠勇敢,清除邪惡的人,所以賜你一百名虎賁衛士。你威風遠揚,在荊南地區建功立業,消滅凶惡的壞人,讓罪犯都被抓獲,所以賜你斧鉞各一把。你對內和睦,對外用武力彰顯信用,所以賜你紅色的弓一張、紅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張、黑色的箭一千支。你以忠誠恭敬為根本,以恭謹節儉為美德,所以賜你秬鬯酒一卣,配上圭瓚。要恭敬啊!認真施行教化法典,服從我的命令,輔助我的國家,永遠保持你顯赫的功業。”
    《江表傳》記載當時,孫權的大臣們商量著,覺得孫權應該自稱上將軍、九州伯,不應該接受魏國的冊封。孫權卻說“九州伯這名號,古時候就沒聽說過。從前沛公劉邦也接受了項羽封的漢王,這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出的合適選擇,又有什麽損失呢?” 於是就接受了曹丕的冊封。孫盛對此評價道“從前伯夷、叔齊不屈服於周朝,魯仲連不願做秦國的百姓。憑普通人的誌向,尚且堅守道義不受屈辱,何況是割據一方、三分天下的君主,怎能節操不堅定,時而臣服時而反叛呢?我看吳、蜀兩國,都聲稱尊奉漢朝,可到了漢朝滅亡的時候,沒一個能堅定地保持臣子的節操,君子因此就知道他們不能使後代興旺發達,最終會被大國吞並。要是當初孫權聽從大臣們的建議,一輩子自稱漢朝的將軍,那難道不是能讓天下人都為之義憤,仁德感動百代的事嗎!”
    這一年,劉備率領大軍前來討伐,到了巫山、秭歸,派使者去誘降武陵的少數民族,給他們授予印信,答應給予封賞。於是各個縣以及五谿的百姓都反叛,歸附了蜀國。孫權任命陸遜為都督,率領朱然、潘璋等人前去抵抗。還派都尉趙谘出使魏國。魏文帝曹丕問趙谘“吳王是個什麽樣的君主?” 趙谘回答說“是個聰明仁智、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文帝問具體情況,趙谘說“從普通人中提拔魯肅,這是他的聰明;從軍隊裏提拔呂蒙,這是他的明智;俘獲於禁卻不殺害,這是他的仁德;奪取荊州卻沒經過血戰,這是他的智慧;占據三州,像老虎一樣注視著天下,這是他的雄才;向陛下低頭稱臣,這是他的謀略。”《吳書》記載趙谘,字德度,南陽人,見聞廣博,學識豐富,應對敏捷。孫權做了吳王後,提拔他為中大夫,派他出使魏國。魏文帝很欣賞他,嘲諷地問趙谘“吳王很懂學問嗎?” 趙谘說“吳王在江麵上有上萬艘戰船,擁有百萬大軍,任用賢能的人,立誌謀劃治理國家,即使有空閑時間,也廣泛閱讀書籍傳記和曆史,采集其中的奇聞異事,不像那些書生隻會尋章摘句罷了。” 文帝說“吳國可以征服嗎?” 趙谘回答“大國有征伐的軍隊,小國有堅固的防禦。” 文帝又說“吳國害怕魏國嗎?” 趙谘說“擁有百萬大軍,以長江、漢水為護城河,有什麽可怕的?” 文帝還問“吳國有像你這樣的大夫有多少人?” 趙谘說“聰明出眾的有八九十人,像我這樣的,多得用車裝、用鬥量,數都數不過來。” 趙谘多次出使北方,魏國人都敬重他,覺得他不一般。孫權聽說後嘉獎了他,任命他為騎都尉。趙谘建議說“我看北方終究不會遵守盟約,現在的計策是,朝廷承接漢朝四百多年的國運,順應東南的運勢,應該改年號,確定車馬服飾的顏色,來順應天意,安撫民心。” 孫權采納了他的建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魏文帝想封孫權的兒子孫登為侯,孫權以孫登年紀小為由,上書推辭,又派西曹掾沈珩前去道謝,還獻上了地方特產。《吳書》記載沈珩,字仲山,吳郡人,年輕時就精通儒家經典,尤其擅長《春秋》內傳和外傳。孫權因為沈珩有智謀,能獨立應對外交事務,就派他出使魏國。魏文帝問“吳國難道擔心魏國向東進兵嗎?” 沈珩說“不擔心。” 文帝問“為什麽?” 沈珩說“因為我們相信並依靠過去的盟約,雙方重歸於好,所以不擔心。如果魏國違背盟約,我們自然有防備。” 文帝又問“聽說吳國太子會來魏國,是這樣嗎?” 沈珩說“我在吳國,朝堂上沒有我的座位,宴會也不邀請我參加,像這樣的商議,我沒聽說過。” 文帝覺得他說得好,就拉著沈珩靠近自己,交談了一整天。沈珩根據事情的變化隨機應變地回應,沒有絲毫屈服。沈珩回來後建議說“我暗中觀察侍中劉曄,他多次為敵人設下奸計,終究不會長久地忠誠老實。我聽說兵家有句老話,不依靠敵人不來侵犯我們,而依靠我們自己不可被侵犯,現在我為朝廷考慮。應當暫且減少其他勞役,隻致力於農業生產來擴充軍事物資;修繕船隻車輛,增加作戰器具,讓它們都充足完備;安撫士兵和百姓,讓他們各自安居樂業;招攬賢才,獎勵將士,那麽天下就可以謀取了。” 沈珩因為奉命出使表現出色,被封為永安鄉侯,官做到少府。
    孫權立孫登為王太子。《江表傳》記載這一年魏文帝派使者來索要雀頭香、大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鬥鴨、長鳴雞等物品。大臣們上奏說“荊州、揚州,進貢有固定的製度,魏國索要的這些珍奇玩物不合禮製,不應該給他們。” 孫權說“從前惠施尊奉齊國為王,有門客責難他說‘您的學說主張去掉尊位,現在卻尊奉齊國為王,多麽顛倒啊!’惠子說‘有這麽一個人,想打他愛子的頭,而石頭可以代替,兒子的頭貴重,石頭輕賤,用輕賤的代替貴重的,為什麽不可以呢?’我們現在正和西北的蜀國作戰,江南的百姓,都依賴我才能活命,他們難道不是我的愛子嗎?魏國所索要的東西,對我來說就像瓦片石頭一樣,我有什麽可吝惜的?他在居喪期間,卻索要這些東西,難道還能跟他講禮製嗎!” 於是把魏國索要的東西全都送去了。
    黃武元年春正月,陸遜的部將宋謙等人攻打蜀國的五個軍營,都攻破了,斬殺了蜀將。三月,鄱陽上報說有黃龍出現。蜀軍分別占據險要地帶,前後有五十多個軍營,陸遜根據各處軍情的輕重派兵應對抵抗,從正月到閏月,大敗蜀軍,臨陣斬殺以及蜀軍投降的有幾萬人。劉備逃走,僅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吳曆》記載孫權派使者出使魏國,詳細上報了打敗劉備俘獲的印綬、首級以及奪得的土地,還上表說明將領官吏們功勞卓著,應當給予爵位賞賜。魏文帝派使者回訪,送來鼲子裘、明光鎧、騑馬,又把自己寫的《典論》以及詩賦用素絹抄寫好送給孫權。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