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吳主傳(四)

字數:3693   加入書籤

A+A-


    《魏書》記載了曹丕的詔書回複說“老賊(指劉備)盤踞在邊境巢穴,越過險要地帶深入我國,拖延時日,長久作戰,對內被疲憊困乏所逼迫,對外被智謀力量所困擾,所以在雞頭山被打敗,又分兵圖謀西陵,他的計策不過是想轉移過去的敗跡來動搖江東。他的根基還沒紮穩,就先折斷了枝幹,雖然沒有把劉備徹底打敗,使他身首異處,但這次投降和被誅殺的人,也足夠讓敵軍部眾驚恐害怕了。從前吳漢先燒毀荊門,後來發兵夷陵,而公孫述無處可逃最終被殺;來歙先襲擊略陽,光武帝很高興,就知道隗囂沒辦法施展他的巧計了。現在討伐這個敵人,正像這些事一樣,將軍努力謀劃策略,務必獨自取得全勝。”
    其實從一開始,孫權表麵上歸順魏國,心裏卻壓根沒打算真心臣服。魏國想派侍中辛毗、尚書桓階來跟他簽訂盟約,還要求他送兒子到魏國當人質,孫權找了一堆借口,死活不肯答應。
    到了這年秋天九月,魏國終於忍不住了,派曹休、張遼、臧霸從洞口出兵,曹仁攻打濡須,曹真、夏侯尚、張合、徐晃則圍攻南郡。孫權趕緊派呂範等人統領五路大軍,用水軍抵擋曹休他們;又讓諸葛瑾、潘璋、楊粲去救援南郡;還命朱桓以濡須督的身份抗擊曹仁。
    當時揚州、越地的蠻夷大多還沒平定歸順,內部的麻煩事兒一堆,沒徹底解決。孫權沒辦法,隻好放低姿態,寫了封言辭謙卑的信給魏文帝,說自己會改過自新。信裏甚至說“要是我的罪過實在太大,實在不能被原諒,我就把土地和百姓都還給朝廷,隻求能在交州苟活,了此殘生。”
    魏文帝曹丕回信說“你生在亂世,本來就有縱橫天下的誌向,後來放下身段歸順國家,才得以享受現在的福分。自從你歸順朝廷以來,貢品就沒斷過,討伐劉備的功勞,朝廷也都看在眼裏,全靠你才成功。就像《國語》裏說的,‘狸貓埋了東西,又自己挖出來,這是幹不成事兒的’,這種反複無常的事,古人都覺得丟人。我跟你之間,君臣大義早就定了,我難道樂意勞師動眾,跑到江漢那邊去打仗嗎?可朝廷大臣們的議論,作為君王也不能一意孤行。三公大臣指出你的過失,都有根有據。我雖然不算英明,但就算有曾母投杼那樣的疑慮,還是希望那些說你壞話的人是瞎說的,這才是國家的福氣。所以我先派使者去犒勞你,又派尚書、侍中去落實之前說的事,就是為了確定送質子的事。可你卻找各種借口,不讓他們推進,大臣們都覺得奇怪。”
    《魏略》裏記載了魏國三公的奏書,上麵說“我們聽說樹枝太粗會撐裂樹幹,尾巴太大就不好擺動,這是治理國家要慎重的事。從前漢朝承接秦朝的弊端,天下剛安定,那些大國的諸侯王,臣子的禮節做得不到位,蕭何、張良的謀略也沒完全用上,導致六個諸侯王先後反叛,之後派兵討伐,戰事就沒停過。還有漢文帝、漢景帝守著家業,忘了戰爭,停止了兵役,對吳、楚等國太過放縱,就像養著小蛇最終長成大蛇,成了國家的大禍害。這都是前車之鑒啊。吳王孫權,就是個毛頭小子,沒什麽功勞,趕上戰亂,靠著父兄的基業,小時候受著庇護,長大了卻懷著梟鳥一樣叛逆的本性,背棄上天的恩賜,罪惡累累。他還和關羽互相窺伺,看到有好處就順著來,說些謙卑的話。先帝知道孫權是個奸臣卻想利用他,當時因為於禁在水災中戰敗,正該討伐關羽,就把這事交給了孫權。先帝去世,孫權卻不盡心,實在讓人痛心,他想趁著國喪,欺負王室勢弱,還借著董桃傳達先帝命令的由頭,在沒得到批準的情況下,擅自奪取襄陽,被趕走後,才又放低姿態。他那奸邪的樣子,花言巧語一套一套的,雖然多次派使者,把於禁等人送回來,但內心藏著像隗囂那樣觀望的奸詐,表麵上想拖延被誅殺的時間,還想依賴蜀賊。朝廷寬宏大量,不忍心處置他,寬恕了他,給了他改過自新的機會,還割地封他為王,讓他南麵稱孤,官爵一堆,禮節待遇都按最高規格來,送他一百駟名馬,助長他的勢力,這榮耀顯赫的程度,古今都沒第二個。可孫權就是副犬羊的本性,披上了虎豹的外皮,不想著竭盡全力、拚死效命,來報答這天大的恩情。我們每次看孫權前後上的奏章,再憑著我們的想法揣摩他的心思,他自認為靠著江湖天險,頑固不化,仗著幾代人的狡詐,才得逞的,往上學尉佗、英布的計策,往下念伍被那強硬的言辭,終究不是那種不侵犯、不反叛的臣子。我們覺得要是晁錯沒提出削弱王侯的謀略,七國就會聯合起來,禍患就會又久又大;蒯通沒決定襲擊曆下的計策,田橫就會自己盤算,罪過加深,變故更嚴重。我們認真研究了《周禮》裏九伐的法則,孫權凶惡,叛逆的苗頭已經出現,有十五條罪狀。從前九黎敗壞道德,黃帝就討伐他們;項羽有十條罪狀,漢高祖也不放過他。孫權的罪過清清楚楚,不是仁恩能容忍的,也不是天地能包容的。我們請求罷免孫權的官職,讓鴻臚削去他的爵位和封地,把他抓起來治罪。要是他敢不從,就派兵討伐,來彰顯國家法典的獎懲,讓三州的百姓不再受苦。” 這十五條罪狀,內容太多就不詳細記載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奏書裏還說“之前都尉浩周勸你送兒子來當人質,其實是朝廷大臣們共同的想法,想通過這事試探你,你果然找借口推辭,對外說隗囂送兒子最後也沒好結果,對內又說自己會像竇融那樣堅守忠誠。時代不同了,人心也不一樣。浩周回來後,親口說了你的情況,更讓大臣們對你的懷疑加重,你始終沒有真心歸順的依據,所以我隻好聽從大臣們的意見。現在看了你上的書,言辭懇切,我心裏感慨,也很感動。我當天就下詔書,命令各路軍隊隻深挖壕溝、高築營壘,不許擅自進攻。要是你真能效忠朝廷,消除大家的疑慮,孫登早上到朝廷,晚上我就召回軍隊。這話的誠意,就像這大江一樣!”
    《魏略》記載浩周,字孔異,是上黨人。建安年間擔任蕭縣縣令,後來做到徐州刺史。之後統領護衛於禁的軍隊,軍隊戰敗,被關羽俘獲。孫權襲擊關羽,一並俘獲了浩周,對他很禮遇。到魏文帝即位,孫權就派浩周給魏王送信,信裏說“從前討伐關羽,俘獲於禁將軍,當時就報告先王,會把他送回去。這是我歸順的心意,不用多說。先王沒太在意,還覺得我中間有別的想法,我一片誠心,卻沒能決定這事。後來趕上先王去世,殿下繼位,我的心意才得以傳達。公私之間的隔閡,沒能完全說清,這才讓當初的誓言沒能明確。梁寓傳達命令,說得很詳細,我深知殿下的心意。我孫權一片赤誠,沒別的想法,希望殿下能明察寬恕,相信我的堅持。特意派浩周、東裏袞前來,他們會把我的真情實意都告訴您。”
    孫權在給魏文帝的信裏繼續說道“我孫權本就資質淺薄,文韜武略都不出眾,從前靠著父兄留下的軍隊基業,得到先王(指曹操)的賞識嘉獎,才承蒙國家恩典,得以安撫東部地區。可這期間我考慮事情不夠周全,很多事務都處理得不明不白,因為畏懼威勢而忘了恩德,才犯下這麽重的罪過。先王仁慈,不忍心把我遠遠拋棄,不僅赦免了我過去的罪過,還展現出開明誠信的態度。我雖然到敵國朝廷獻上忠誠,斬殺了關羽,可這點功勞實在太微薄,連先王恩情的萬分之一都沒報答。功業還沒完成,先王就去世了。殿下您登基後,威嚴和仁德廣泛傳播,我私下裏擔心自己的心願沒能被您清楚了解。梁寓來到我這裏,我才知道殿下您沒有疏遠我,還想安撫錄用我,延續先王的情誼。我得知這些,心裏歡喜雀躍,就像撥開雲霧見了青天,真是無比慶幸。我孫權世代受到朝廷的恩寵待遇,君臣道義深厚,如今的事情,我會永遠一心一意,希望殿下能體察我的真誠,多多包容庇護。”
    信裏還說“先王因為驗證了我的誠意,認為軍隊應當撤回,所以撤掉了合肥的守軍,彰顯南北之間的信義,讓我能長驅直入不再後顧之憂。最近收到守將周泰、全琮等人報告,說過了六月六日,有七百步兵騎兵徑直來到橫江,之後督將馬和又帶四百人進到居巢,全琮等人聽說有兵馬渡江,前去查看,被那些兵馬攻擊,雙方臨時交戰,互有大量人員傷亡。突然聽到這個消息,我心裏很是恐懼。我確實在遠方,事先並不知情,又因為平時沒有嚴格約束部下,冒昧地為此謝罪。又聽說征東將軍張遼、橫海將軍臧霸如今又回到合肥,先王定下的盟約,時間還不長,而且我自己思量沒犯下什麽罪過,不清楚現在為什麽要出兵,把軍隊調到遠方駐紮?功業還沒完成,正該為國家討伐清除賊寇,卻突然聽到這樣的消息,讓我非常失算。大凡遠方的人所依靠的,就在於雙方的誠信,希望殿下能完成之前的約定,坦誠相待,讓我能完成原本的計劃。我想說的話,浩周等人會傳達的。”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