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吳主傳(五)
字數:3614 加入書籤
起初,東裏袞擔任於禁軍隊的司馬,之前和浩周一起被俘,後來又一起回到魏國,魏文帝下詔讓他們都來見自己。文帝詢問浩周等人情況,浩周認為孫權一定會臣服,而東裏袞覺得孫權未必會臣服。文帝喜歡浩周說的話,認為他了解情況。這年冬天,魏王曹丕接受漢朝禪讓稱帝,派使者封孫權為吳王,下詔讓浩周和使者一起前往。浩周傳達了詔命後,時常和孫權私下宴飲,對孫權說“陛下還不相信大王您會派兒子入朝侍奉,我用全家百口人的性命來為您擔保。” 孫權就用浩周的字稱呼他說“浩孔異,你竟然用全家百口人來保我,我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說著眼淚就沾濕了衣襟。等到和浩周分別時,又指著上天發誓。浩周回去後,孫權卻不派兒子去魏國,還找了些借口,文帝就把吳國的使者長時間扣留。
到了八月,孫權上書謝罪,又給浩周寫信說“自從道路開通後,我沒有忘記表達心意。後來剛接受國家命令,又得知您的起居情況,您獲準暫時返回河北,所以沒能把我的問候順利送到。對您的思念之情,怎麽說都說不完。我因為愚昧無知,信義沒能彰顯,期間招來罪過,以致被朝廷拋棄,幸虧蒙受國家恩典,又被赦免,很高興能和您一起完成原本的計劃。典籍上不是說嗎,雖然不能有好的開始,但有好的結局也是可以的。”
信裏還說“從前您來的時候,想讓我派兒子入朝侍奉,當時我真心歡喜地接受命令,隻是因為孫登年紀小,想再等幾年罷了。可我的真心沒能被朝廷相信,還遭到討伐指責,我常常感到慚愧恐懼。近來承蒙國家恩典,又得到開導,朝廷忘記我之前的過失,看重我以後的成效,我很高興能因此完成當初的誓言。之前我已經上表詳細說明了派兒子入朝的心意,想來您暫時返回朝廷,已經知道了。”
又說“現在兒子要入朝侍奉,卻還沒有配偶,從前您掛念這事,認為可以和宗室如夏侯氏聯姻,雖然期間有過一些變故,但我一直記在心裏。希望您能念及舊情,幫忙促成這事,讓我們能攀附皇室,永遠穩固關係。您這份恩惠,真是難以估量啊!這樣的話,我想派孫長緒和小兒一起入朝,奉行禮聘之事,這事就全靠您了。”
還說“小兒年紀還小,加上教導不夠,想到要和他分別,我就心緒不安,父子恩情,哪有盡頭呢!又想派張子布(張昭)去輔佐保護他。我性格直爽沒什麽隱瞞,凡是想做的事,現在都毫無保留地說出來。隻怕真心不能先讓您知道,所以詳細地跟您說這些,希望您能明白其中緣由。”
於是魏文帝下詔說“孫權之前對浩周說,自己不敢疏遠朝廷,樂意獻上人質永遠做朝廷的外臣,而且前後言辭懇切,磕頭都磕到地上,這是這小子自己知道守不住那些地盤。現在又給浩周寫信,請求在十二月派兒子入朝,還想派孫長緒、張子布跟著兒子一起來,這兩個人都是孫權的得力心腹。又想為兒子在京城求娶媳婦,這都是孫權沒有二心的明顯證據。” 文帝已經相信了孫權的甜言蜜語,還認為浩周了解真實情況,可孫權隻是表麵虛偽,根本沒有派兒子入朝的意思。從這以後,文帝揭露了孫權的罪過,浩周也被疏遠,一輩子沒被重用。
孫權於是改了年號,在長江邊防守。這年冬天十一月,刮起大風,呂範等人的士兵被淹死的有幾千人,剩下的軍隊回到長江以南。曹休派臧霸用五百艘輕船、一萬名敢死隊員襲擊徐陵,燒毀攻城車,殺死搶掠幾千人。將軍全琮、徐盛追擊斬殺了魏將尹盧,殺死俘獲幾百人。十二月,孫權派太中大夫鄭泉到白帝城拜訪劉備,兩國又開始通好。
(《江表傳》裏記載孫權說“最近收到劉備的信,他已經深刻認錯,請求恢複過去的友好關係。之前把西邊稱作‘蜀’,是因為漢獻帝還在位,如今漢朝已經滅亡,自然可以稱他為漢中王了。”《吳書》記載鄭泉,字文淵,是陳郡人。他學問淵博,誌向不凡,卻嗜酒如命。閑居時常常念叨“要是能有裝滿五百斛美酒的船,把四季的美味佳肴放在船兩頭,我在船上反複暢飲,喝累了就停下來吃點東西。酒要是少了一鬥一升,馬上就添上,那該多痛快啊!” 孫權任命他為郎中。曾經跟他聊天“你喜歡在眾人麵前當麵提意見,有時還不太講禮節,難道就不怕我發火怪罪嗎?” 鄭泉回答“我聽說君主英明,臣子才敢直言。如今朝廷上下都能暢所欲言,我實在是依仗著您的大恩,才不怕您動怒呢。” 後來有一次陪孫權喝酒,孫權故意嚇唬他,讓人把他拉出去交給有關部門治罪。鄭泉出門時好幾次回頭看,孫權把他叫回來,笑著問“你不是說不怕我發火嗎?怎麽出去的時候老回頭呢?” 鄭泉回答“我確實依仗著您的恩德,知道自己不會死。可真要走出宮門時,還是感念您的威嚴,忍不住就回頭了。” 鄭泉出使蜀國時,劉備問他“吳王為什麽不回我的信?是不是因為我稱帝不合時宜呢?” 鄭泉說“曹操父子欺負漢室,最終奪取了皇位。殿下您是皇室宗親,有保衛國家的責任,卻不拿起武器帶頭討伐逆賊,反而自己稱帝,這不合天下人的心意,所以我們主公沒回信。” 劉備聽了很慚愧。鄭泉臨死前,對同伴說“一定要把我葬在陶家旁邊,說不定百年之後我化為泥土,有幸被做成酒壺,也算了卻我的心願了。”)不過,孫權和魏文帝還是有往來,直到第二年才徹底斷絕關係。這一年,孫權把夷陵改名叫西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黃武二年正月,曹真分兵占領了江陵的中州。這個月,孫權在江夏的山上修築城池。廢除四分曆,改用乾象曆。(《江表傳》記載孫權推算五德運行的規律,認為吳國屬於土行,所以在未日祭祖,辰日舉行臘祭。《誌林》說土行在辰日舉行臘祭,這是符合天數的。土在戌時最旺盛,卻在未日祭祖,這道理說不通。土在未時產生,所以未是坤卦的開始。因此《月令》中說在未月,在郊外祭祀黃帝,祭祖要在土氣最盛的時候。如今卻在土氣剛開始的時候祭祖,難道符合運勢嗎?)
三月,曹仁派將軍常雕等人帶五千士兵,乘坐油船,在清晨渡過濡須的中州。曹仁的兒子曹泰趁機率軍猛攻朱桓,朱桓帶兵抵抗,還派將軍嚴圭等人打敗了常雕等人。這個月,魏軍全部撤退。四月,孫權的大臣們勸他稱帝,孫權沒答應。(《江表傳》記載孫權推辭說“漢朝都衰亡了,我沒能保住它,還有什麽心思去爭帝位呢?” 大臣們說這是天命所歸,有很多祥瑞的征兆,堅持請求他稱帝。孫權還是沒答應,對將軍和丞相們說“去年我因為劉備正往西邊來,所以先讓陸遜選兵防備他。後來聽說北方的魏軍要分兵來幫我,我心裏懷疑他們別有用心,如果不接受他們封我為王,就是羞辱他們,會讓他們盡快發兵,到時候我就要同時麵對西邊和北邊的敵人,處境就太艱難了,所以才抑製自己的想法,接受他們封我為王。我這低頭屈就的用意,各位好像沒完全明白,現在就跟你們解釋一下。”)劉備在白帝城去世。(《吳書》記載孫權派立信都尉馮熙出使蜀國,去吊唁劉備。馮熙,字子柔,是潁川人,西漢馮異的後代。孫權擔任車騎將軍時,馮熙曾任東曹掾,出使蜀國回來後,任中大夫。後來又出使魏國,魏文帝問他“吳王要是想重修舊好,就該在江關整兵,在巴蜀掛起旌旗,可我聽說他又派你來講和,肯定有變故。” 馮熙說“我聽說西邊的使者隻是去回複問候,順便觀察局勢,沒什麽別的圖謀。” 魏文帝又說“聽說吳國近年來遭受旱災,人口財物都有損失,憑你的見識,覺得情況怎麽樣?” 馮熙回答“吳王聰慧,善於用人,處理政務、征發徭役,每件事都要征求意見,對待賓客和百姓都注重教養,親近賢才、愛護士人,賞賜不看恩怨,懲罰一定針對有罪的人,大臣們都感恩戴德,一心盡忠守義。吳國擁有百萬大軍,糧食布帛堆積如山,田地肥沃,百姓不會挨餓,真是固若金湯、富強的國家。在我看來,雙方力量的輕重,還不好估量。” 魏文帝聽了不高興,因為陳群和馮熙是同鄉,就讓陳群去勸誘他,用重利引誘。馮熙沒動搖。魏文帝把他送到摩陂,想讓他吃苦屈服。後來又召他回去,還沒到,馮熙擔心被逼迫而不服從,會危及自身、辜負使命,就拔刀自殺。駕車的人發現了,沒能死成。孫權聽說後,流淚說“這和蘇武有什麽區別呢?” 馮熙最終死在了魏國。)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