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吳主傳(六)

字數:3926   加入書籤

A+A-


    五月,曲阿上報說有甘露降下。之前,戲口的守將晉宗殺了將領王直,帶著部眾叛逃到魏國,魏國任命他為蘄春太守,他多次侵犯吳國邊境。
    六月,孫權命令將軍賀齊統領糜芳、劉邵等人襲擊蘄春,劉邵等人活捉了晉宗。
    冬天十一月,蜀國派中郎將鄧芝來訪問。(《吳曆》記載蜀國送來二百匹馬、一千匹錦緞,還有其他地方特產。從這以後,兩國使者往來成了常事。吳國也送去本地特產,來回報蜀國的厚禮。)
    黃武三年夏天,孫權派輔義中郎將張溫出使蜀國。到了秋天八月,下令赦免犯了死罪的囚犯。九月,魏文帝曹丕親自率軍來到廣陵,望著滔滔長江,感歎道“對岸有能人啊,這地方打不下來。” 說完就下令撤軍了。
    《晉紀》裏記載了這段插曲曹丕在廣陵時,吳國上下都慌了神。孫權急中生智,連夜在長江邊搭建起一座 “疑城”—— 從石頭城到江乘一線,用木架做骨架,外麵裹上葦席,再塗上彩色裝飾,一夜之間就造好了連綿的假城。魏兵在江北遠遠望去,還真被這氣勢唬住了,不敢貿然進攻,最後隻能退兵。孫權事後讓術士趙達算算吉凶,趙達掐指一算說“曹丕已經跑了,不過吳國要在庚子年衰敗。” 孫權問“那是多少年以後的事?” 趙達屈指一算“五十八年。” 孫權歎口氣“眼下的麻煩都忙不過來,哪顧得上那麽遠的事,那是子孫該操心的了。”
    《吳錄》裏還提到,這一年蜀國又派鄧芝來訪問,兩國再次結盟。孫權跟鄧芝掏心窩子說“山裏的部族老作亂,江邊的守軍大多被調去平叛了。我正擔心曹丕會趁機來搗亂,他反倒派人來求和。大臣們都說,咱們內部事兒多,正好借求和喘口氣,該跟魏國通好。可我怕你們西蜀那邊不明白我的真心,反倒起疑心。你看我們這地界,到處都是邊境線,長江大海都得派兵守著。曹丕那人就等著抓咱們的空子,隻要瞅著機會就會動手,我哪敢忘了這茬兒,還有心思琢磨別的?”
    黃武四年五月,丞相孫邵去世了。《吳錄》裏說,孫邵字長緒,是北海人,身高八尺,年輕時做過孔融的功曹,孔融常誇他 “有治國安邦的大才”。後來跟著劉繇到了江東,孫權掌權後,他多次獻上合時宜的計策,建議向朝廷納貢,孫權都采納了。他先是被任命為廬江太守,後來升任車騎長史,黃武初年當上丞相,還兼任威遠將軍,封陽羨侯。後來張溫、暨豔彈劾他,孫邵主動辭職請罪,孫權免了他的罪,讓他官複原職,六十三歲時去世。
    《誌林》裏還替孫邵抱不平“吳國剛建立時,孫邵是首任丞相,史書裏竟然沒他的傳記,我一直覺得奇怪。問過博學的劉聲叔,他說‘憑孫邵的地位,本該有傳記。當年項竣、丁孚修史時就有記載,後來因為和張溫(字惠恕)不合,韋昭修史時又偏向張溫,才把他的事跡刪了。’”
    六月,孫權任命太常顧雍為丞相。《吳書》裏記載,當時還任命尚書令陳化為太常。陳化字元耀,汝南人,博覽群書,性子剛毅,身高七尺九寸,自帶威嚴氣度。他曾以郎中令的身份出使魏國,曹丕趁著酒勁嘲諷他“吳、魏對峙,你說誰能統一天下?” 陳化毫不示弱“《易經》說帝王出在東方,而且自古就有‘紫蓋黃旗出東南’的說法。” 曹丕又抬杠“當年周文王在西邊稱霸,最後得了天下,難道非得在東邊?” 陳化答“周朝剛起步時,太伯在東邊打下根基,文王才能在西邊崛起啊。” 曹丕被噎得沒話說,心裏卻暗暗佩服他的口才。陳化出使回來後,孫權因為他為國爭光,任命他為犍為太守,還給他配備了屬官。沒多久又升為太常,兼任尚書令。他在朝堂上一向嚴肅正直,還告誡子弟們不要種田經商,就靠朝廷俸祿生活,別跟百姓爭利。妻子早逝後,他以古人為鑒,再也沒續弦。孫權覺得他年紀不大卻這麽自律,讓宗正給他找了個宗室女子做妻子,陳化以生病為由堅決推辭,孫權也沒勉強他。七十多歲時,他上書請求退休,最後在章安養老,死在了家裏。他的長子陳熾字公熙,從小有誌氣,擅長計算,衛將軍全琮曾上表推薦他做大將軍,可惜應征途中去世了。這一年,皖口上報說長出了連理枝(兩棵樹的枝幹長在一起,被視為祥瑞)。
    冬天十二月,鄱陽賊寇彭綺自稱將軍,攻占了多個縣城,手下聚集了幾萬人。這一年還接連發生地震。《吳錄》裏補充說,這年冬天曹丕又到廣陵,在長江邊閱兵,十萬大軍排開,旌旗綿延幾百裏,一副要渡江的架勢。孫權嚴陣以待,加固防守。偏偏趕上大冷天,江水結冰,戰船沒法進入長江。曹丕望著洶湧的波濤,歎道“唉!這真是上天用來分隔南北的天然屏障啊!” 隻好下令撤軍。孫韶趁機派將領高壽帶五百敢死隊員,在小路上連夜襲擊,曹丕嚇得夠嗆,高壽等人繳獲了他的副車和羽蓋才回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黃武五年春天,孫權下命令“打仗這麽多年,百姓都沒法安心種地,父子夫妻也顧不上互相照顧,我心裏實在難受。現在北方的敵人縮回去了,邊境沒什麽大事,各州郡都該減輕百姓負擔,讓他們喘口氣。” 當時陸遜因為駐守的地方糧食短缺,上表建議讓將領們開荒種地。孫權回複說“這主意好。我跟兒子們親自種地,用八頭牛拉車耕地,雖然比不上古人,但也想跟大家一起出力。”
    秋天七月,孫權聽說魏文帝曹丕去世,就派兵征討江夏,包圍了石陽,沒能攻下來,隻好撤軍。蒼梧郡上報說有鳳凰出現。孫權還從三個郡劃出十個貧瘠的縣,設立東安郡(《吳錄》說郡治在富春),任命全琮為太守,負責平定山越。
    冬天十月,陸遜上書提建議,勸孫權施行恩德、放寬刑罰,減輕賦稅徭役。還說“忠臣的心裏話,往往不敢全說出來,那些想討好您的小人,卻總拿小恩小惠說事兒。” 孫權回複道“設立法令,就是為了阻止邪惡,防患於未然,不用刑罰怎麽威懾小人?這是先警告後處罰,不想讓人犯法罷了。你覺得刑罰太重,我難道樂意這樣?實在是不得已啊。現在聽了你的話,我會好好商量,盡量改得合理些。再說,身邊的大臣要直言勸諫,親戚要監督提醒,這樣才能幫君主走正道、顯忠誠。《尚書》裏說‘我有錯你要糾正,別當麵順從’,我難道不樂意聽忠言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嗎?你說‘不敢全說出來’,這怎麽能算忠臣呢?要是小臣的話有道理,難道能因為他地位低就不聽嗎?隻是那些靠拍馬屁討好我的人,再糊塗的人也能看出來。至於征調徭役,實在是因為天下還沒平定,大事得靠大家一起幹。要是隻想守著江東,光搞寬政,兵力也夠用,何必多征調?可坐守江東也太沒出息了。不提前準備,到時候怕是來不及啊。再說我跟你情分不同,榮辱與共,你上表說不敢隨大流苟且偷生,這正是我對你的期望。” 於是命令有關部門把所有法令條文抄錄下來,派郎中褚逢送到陸遜和諸葛瑾那裏,讓他們覺得不合適的地方就修改。
    這一年,孫權從交州分出一部分設立廣州,沒多久又恢複了原樣。《江表傳》裏記載了一件事孫權在武昌新造了艘大船,名叫 “長安”,想在釣台圻試航。當時風很大,穀利讓舵工把船開到樊口。孫權說“應該往羅州開。” 穀利拔刀對著舵工說“不去樊口就斬了你!” 舵工趕緊轉舵進了樊口,沒多久風就大得沒法行船,隻好返航。孫權問“阿利你怕水嗎?怎麽這麽膽小?” 穀利跪下說“大王是萬乘之主,不該在這危險的江麵上冒險,船樓那麽高,萬一翻了,國家怎麽辦?所以我才敢拚死力爭。” 孫權從此特別看重他,之後再也不叫他的名字,一直喊他 “穀”。
    黃武六年正月,吳國將領們活捉了叛亂的彭綺。到了閏月,韓當的兒子韓綜帶著自己的部眾投降了魏國。
    黃武七年三月,孫權封兒子孫慮為建昌侯,同時撤銷了東安郡。
    這年五月,鄱陽太守周魴上演了一出 “假叛逃” 的戲碼,目的是引誘魏國將領曹休上鉤。
    八月,孫權親自來到皖口,派將軍陸遜統領各路將領,在石亭把曹休的大軍打得大敗。可就在這勝利的月份裏,大司馬呂範去世了。這一年,孫權還下令把合浦郡改名叫珠官郡。《江表傳》裏提到,這一年將軍翟丹也叛逃到了魏國。孫權擔心其他將領們會因為怕獲罪而逃跑,就下了道命令“從今往後,將領們要是犯了罪,必須得犯三次重罪,朝廷才會商議處罰。”
    黃龍元年春天,公卿百官都勸孫權正式稱帝。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