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三嗣主傳(五)
字數:4180 加入書籤
夏四月,蔣陵上報說降了甘露,於是改年號為甘露,大赦天下。
秋七月,孫皓逼迫景皇後朱氏自殺,死後不在正殿治喪,而是在苑中的小屋裏辦理喪事,大家都知道她不是病死的,沒有不悲痛萬分的。孫皓又把孫休的四個兒子送到吳小城,不久又追殺了其中兩個年紀大的。
九月,孫皓聽從西陵督步闡的上奏,遷都武昌,派禦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鎮守建業。紀陟、弘璆到了洛陽,正趕上晉文帝去世,十一月,才被遣送回來。孫皓到了武昌,又宣布大赦。把零陵郡南部劃出來設立始安郡,桂陽郡南部劃出來設立始興郡。
十二月,晉朝接受魏帝禪讓,建立西晉。
寶鼎元年(公元 266 年)正月,孫皓派大鴻臚張儼、五官中郎將丁忠去吊祭晉文帝。回來的時候,張儼在路上病死了。
(《吳錄》說張儼字子節,是吳國人。年輕時就有名氣,擔任過顯要的官職,因為見聞廣博,被任命為大鴻臚。出使晉朝時,孫皓對張儼說“現在南北通好,因為你有出使的才能,所以委屈你走一趟。” 張儼回答“奉命出使,蒙受榮耀,雖然沒有古人傳播美名的才能,但會磨礪鋒芒,爭取不辜負使命。” 到了晉朝,車騎將軍賈充、尚書令裴秀、侍中荀勖等人想拿他不知道的事來刁難他,卻沒能難住他。尚書仆射羊祜、尚書何楨都和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丁忠勸孫皓說“北方沒有設置防守作戰的器具,可以襲擊奪取弋陽。” 孫皓征求大臣們的意見,鎮西大將軍陸凱說“戰爭是萬不得已才使用的,況且三國鼎立以來,互相攻打,沒有一年安寧。現在強大的敵人剛吞並巴蜀,有了兼並土地的實力,卻派使者來求親,是想停止戰爭,不能說他們是向我們求援。現在敵人勢力正強,卻想僥幸取勝,沒看出有什麽好處。” 車騎將軍劉纂說“上天產生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誰能去掉戰爭呢?用詭詐的手段互相爭奪,從來就有。如果敵人有破綻,怎麽能放棄呢?應該派間諜去觀察他們的形勢。” 孫皓暗中采納了劉纂的意見,又因為蜀國剛被平定,所以沒行動,但從此就和晉朝斷絕了關係。
八月,各地上報說得到大鼎,於是改年號為寶鼎,大赦天下。任命陸凱為左丞相,常侍萬彧為右丞相。
冬十月,永安山賊施但等人聚集幾千人,(《吳錄》說永安就是現在的武康縣。)劫持孫皓的庶弟永安侯孫謙從烏程出發,奪取了孫和陵墓上的鼓吹樂隊和曲柄傘蓋。到建業時,部眾已達一萬多人。丁固、諸葛靚在牛屯迎戰,雙方大戰,施但等人戰敗逃走。孫謙被活捉,之後自殺了。
(《漢晉春秋》說起初望氣的人說荊州有王氣會衝破揚州,對建業宮不利,所以孫皓遷都武昌,派使者征發百姓挖掘荊州境內和山岡相連的大臣名家墳墓來壓製王氣。聽說施但反叛後,孫皓自以為遷都的決策很正確。派幾百人鼓噪著進入建業,殺了施但的妻子兒女,說天子派荊州兵來打敗揚州賊寇,以此壓製之前的王氣。)
從會稽郡分設出東陽郡,從吳郡、丹楊郡分設出吳興郡。(孫皓下詔說“古代分封土地建立諸侯國,是為了獎賞賢能,廣泛樹立屏障。秦朝廢除五等爵位製,設立三十六郡,漢朝初年,分封諸侯甚至達到百個王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措施,本來就沒有固定的數量。現在吳郡的陽羨、永安、餘杭、臨水以及丹楊郡的故鄣、安吉、原鄉、於潛各縣,從地勢水流來看,都通向烏程,既適合設立郡來鎮撫山越,又能保衛明陵,供奉祭祀,不是很好嗎!趕緊把這九個縣分出來設立吳興郡,治所設在烏程。”)從零陵郡北部分設出邵陵郡。
十二月,孫皓遷都回建業,衛將軍滕牧留下鎮守武昌。
寶鼎二年(公元 267 年)春天,孫皓下令大赦天下。右丞相萬彧被派去鎮守巴丘。
到了夏天六月,孫皓開始修建顯明宮。(《太康三年地記》裏說吳國有太初宮,方圓三百丈,是孫權修建的;顯明宮方圓五百丈,是孫皓建造的。為了避晉朝的忌諱,所以改名叫顯明。《江表傳》記載孫皓修建新宮時,俸祿二千石以下的官員都得親自進山監督伐木。他還拆毀各個軍營,大肆擴建園林,堆土造山、修建樓觀,把各種精巧技藝都用遍了,工程耗費的錢財要用億萬來計算。陸凱極力勸諫,孫皓根本不聽。)
冬天十二月,孫皓搬進了新宮殿。這一年,朝廷從豫章、廬陵、長沙三個郡裏分出一部分土地,設立了安成郡。
寶鼎三年(公元 268 年)春天二月,孫皓任命左右禦史大夫丁固、孟仁為司徒、司空。(《吳書》裏說當初丁固擔任尚書時,夢見有鬆樹長在自己肚子上,他對別人說“‘鬆’字拆開是‘十八公’,十八年後,我大概能當公侯吧!” 後來果然像夢中那樣應驗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秋天九月,孫皓出兵東關,丁奉率軍打到合肥。這一年,孫皓派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修則等人進軍攻打交址,卻被晉朝將領毛炅等人打敗,劉俊、修則都戰死了,殘兵潰散後退回合浦。
建衡元年(公元 269 年)春天正月,孫皓立兒子孫瑾為太子,還封了淮陽王、東平王。
冬天十月,孫皓改年號為建衡,大赦天下。十一月,左丞相陸凱去世。孫皓派監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珝、蒼梧太守陶璜從荊州出發,監軍李勖、督軍徐存從建安走海路,都到合浦去攻打交址。
建衡二年(公元 270 年)春天,萬彧回到建業。李勖因為建安那條路不好走,殺了向導將領馮斐,帶著軍隊回來了。
三月,天降大火,燒毀了一萬多家房屋,燒死了七百人。
夏天四月,左大司馬施績去世。殿中列將何定說“少府李勖無辜殺害馮斐,還擅自撤軍回來。” 李勖和徐存的家屬都被處死。
秋天九月,何定率領五千士兵到夏口打獵。都督孫秀投奔了晉朝。這一年,朝廷大赦天下。
建衡三年(公元 271 年)春天正月月底,孫皓發動大批軍隊從華裏出兵,他的母親和妃妾們都跟著同行,東觀令華核等人極力勸阻,孫皓才下令撤軍。(《江表傳》裏說起初丹楊人刁玄出使蜀國,得到了司馬徽和劉廙談論命運曆數的文章。刁玄偽造添加了一些內容來欺騙吳國人,說“黃色的旗幟、紫色的車蓋出現在東南方,最終擁有天下的,會是荊州、揚州的君主吧!” 後來又有從中原投降過來的人,說壽春一帶流傳童謠“吳天子會登基。” 孫皓聽說後,高興地說“這是天命啊!” 當即帶著他的母親、妻子、兒女以及後宮幾千人,從牛渚走陸路向西進發,說要坐著青色車蓋的車子進入洛陽,來順應天命。路上遇到大雪,道路塌陷損壞,士兵們穿著鎧甲、拿著兵器,一百人一起拉一輛車,凍得快要死了。士兵們實在受不了,都說“要是遇到敵人,我們就倒戈投降。” 孫皓聽到這話,才下令返回。)
這一年,虞汜、陶璜打敗了交址的晉軍,活捉並殺死了晉朝設置的守將,九真、日南都重新歸屬於吳國。(《漢晉春秋》記載起初霍弋派楊稷、毛炅等人駐守交址,和他們發誓說“如果敵人包圍城池,沒到一百天就投降的,家屬要被處死;如果超過一百天而城池被攻破的,刺史承擔罪責。” 楊稷等人守城不到一百天,糧食就吃光了,向陶璜請求投降。陶璜不答應,反而給他們糧食讓他們繼續守城。吳國人都勸諫陶璜,陶璜說“霍弋已經死了,不會有人來救援他們了,我們可以等他們糧食耗盡,然後再接受投降,這樣能讓他們投降沒有罪責,而我們奪取城池有理有據,對內能教化百姓,對外能安撫鄰國,不是很好嗎!” 楊稷、毛炅糧食耗盡,救援也沒到,就隻好投降了。《華陽國誌》說楊稷是犍為人,毛炅是建寧人。楊稷等人在城裏糧食吃完,死了一半的人,將軍王約反叛投降,吳國人得以進入城中,活捉了楊稷、毛炅,把他們都囚禁起來。孫皓派人把楊稷押送到都城,楊稷到了合浦,吐血而死。晉朝追贈他為交州刺史。當初,毛炅和吳軍作戰時,殺了吳軍前部督修則。陶璜等人因為毛炅勇猛,想赦免他。但修則的兒子修允堅決要求殺了毛炅,毛炅也不肯向陶璜等人屈服,陶璜等人很生氣,把毛炅綁著當麵質問他,說“晉朝的賊寇!” 毛炅厲聲罵道“吳地的狗,誰才是賊寇?” 吳國人活生生剖開他的肚子,修允割下他的心肝,罵道“看你還敢作亂嗎?” 毛炅還是罵個不停,說“我還想斬了你家孫皓,你父親不過是條死狗!” 之後毛炅才被殺死。晉武帝聽說後很同情他,立即下詔讓毛炅的長子繼承爵位,其餘三個兒子都封為關內侯。這和《漢晉春秋》的說法不一樣。)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