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嗣主傳(八)
字數:3640 加入書籤
晉國討伐吳國時,孫皓派張悌統領沈瑩、諸葛靚,率領三萬士兵渡江迎戰。到了牛渚,沈瑩建議“晉國在蜀地訓練水軍很久了,現在全國大舉出兵,萬裏之內合力進攻,一定會發動益州的全部兵力順江而下。我們上遊的各路軍隊沒有戒備,名將都已去世,現在由年輕人擔任將領,恐怕沿江各城都難以抵擋。晉國的水軍一定會打到這裏!應該集中兵力,等他們來了再決戰。如果取勝,長江以西自然平定,上遊即使失守,也能再奪回來。現在渡江迎戰,勝利難以保證,要是戰敗,國家大事就完了。”
張悌說“吳國將要滅亡,無論賢愚都知道,不是今天才這樣。我擔心晉軍來到這裏,眾人一定會驚恐害怕,再也無法整頓。現在應該渡江,用決戰奮力爭取。如果戰敗,就一同為國家犧牲,沒什麽可遺憾的。如果取勝,北方敵軍敗退,我們兵力氣勢會增強萬倍,就該乘勝向南推進,在中途迎擊敵軍,不愁不能打敗他們。如果按你的計策,恐怕士兵會逃散殆盡,隻能一起坐等敵軍到來,君臣都投降,沒有一個人為國犧牲,難道不恥辱嗎!” 於是渡江作戰,吳軍大敗。
諸葛靚和五六百人撤退,派人去接張悌,張悌不肯走。諸葛靚親自去拉他,說“巨先,天下存亡有定數,哪裏是你一個人能決定的,為什麽要自尋死路?” 張悌流淚說“仲思,今天是我的死期。我小時候就被你家丞相(指諸葛亮)提拔,常常擔心不能善終,辜負名賢的知遇之恩。現在為國家犧牲,又有什麽可逃避的?別這樣拉我。” 諸葛靚流著淚放開他,走了一百多步,就看見張悌被晉軍殺死。
《吳錄》記載張悌年輕時有名氣,等到擔任要職,卻喜歡迎合時勢,庇護身邊的人,清流輿論都批評他。《搜神記》說臨海郡鬆陽縣人柳榮跟隨張悌到楊府,柳榮在船上病死兩天,當時軍隊已經上岸,沒人埋葬他,他忽然大喊“有人捆綁軍師!有人捆綁軍師!” 聲音激昂,隨後就活了過來。有人問他,柳榮說“在天上北鬥門下,突然看見有人捆綁張悌,心裏十分驚訝,不覺大喊‘為什麽捆綁張軍師’。門下人對我發怒,嗬斥驅趕我離開。我就離開了,因為害怕,嘴裏還餘音未了。” 當天,張悌戰死。柳榮到晉元帝時還在世。
天紀四年三月丙寅日,宮殿裏幾百名親近侍從跪在地上磕頭,請求孫皓殺掉奸臣岑昬。孫皓當時慌得六神無主,隻好順著大家的意思答應了。(幹寶《晉紀》記載孫皓宮殿裏的幾百名親近侍從磕頭問孫皓“北方晉軍一天天逼近,可我們的士兵卻不肯拔刀抵抗,陛下打算怎麽辦啊!” 孫皓反問“這是為什麽?” 侍從們齊聲回答“都是因為岑昬!” 孫皓嘟囔著說“要是這樣,就用這奴才給百姓謝罪吧。” 眾人立刻應聲“好!” 隨即一擁而上抓捕岑昬。孫皓後來派快馬接連去阻止,可岑昬早就被亂刀砍死了。)
戊辰日,陶濬從武昌逃回建業,孫皓立刻召見他,急著問水軍的消息。陶濬拍著胸脯說“蜀軍的船都是小破船,現在隻要給我兩萬士兵,乘坐大船出戰,絕對能打敗他們!” 孫皓趕緊集結兵力,授予陶濬符節黃鉞。本來定於第二天出發,可當天夜裏,這些士兵就跑得一幹二淨。這時候王濬的水軍正順江而下,司馬伷、王渾的軍隊也都逼近吳境。孫皓沒了辦法,隻好采用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衝等人的計策,分別派使者給王濬、司馬伷、王渾送去降書,裏麵寫道“從前漢室失去統治權,天下分裂,我的先輩趁機占據江南,憑借山川險阻,與魏國隔絕。如今大晉興起,恩德遍布天下。我愚昧無能,苟且偷安,沒能明白天命。直到今天,勞煩晉軍遠道而來,車馬停在江邊,全國上下都惶恐不安,隻能苟延殘喘。懇請朝廷格外寬容,我特派私自任命的太常張夔等人獻上我佩戴的印綬,投降歸順,希望能得到接納,救救百姓。”
(《江表傳》記載了孫皓敗亡前給舅舅何植的信“從前大皇帝憑著神武謀略,率領三千士兵割據江南,席卷交州、廣州,開創大業,本想傳位萬世。到我這無能之輩繼承家業,卻不能安撫百姓,犯下很多過錯,違背天意。把昏暗的災變當成祥瑞,導致南蠻叛亂,至今沒能平定。聽說晉軍大舉進攻,臨江而來,我想竭盡所能抵抗,可士兵們卻紛紛敗退,張悌也戰死沙場,軍隊損失過半。我心裏又愧疚又惆悵,如今毫無辦法。陶濬上表說武昌以西的城池全都失守了。失守不是因為糧食不夠,也不是城池不堅固,而是士兵將領們不肯作戰啊!士兵不肯作戰,難道是怨恨士兵嗎?是我的罪過啊!天上星辰異變,地上百姓怨聲載道,看這形勢,國家已經危如累卵,吳國氣數已盡,多麽令人痛心!不是上天要滅亡吳國,是我自己招來的災禍。將來葬身黃土,還有什麽臉麵見四位先帝!您要努力想出奇策,趕緊寫信告訴我。” 孫皓還給大臣們寫信說“我憑著微薄的德行繼承皇位,在位這些年,政令殘暴,讓百姓長期受苦,直到今天歸順大晉,國家覆滅,宗廟無人祭祀,我慚愧萬分,死有餘辜。我本就才疏學淺,卻僥幸登上皇位,能力低下品行卑劣,肩負王公重任,所以《周易》有‘折鼎’的告誡,詩人有‘彼其’的譏諷。自從住進宮殿,就一直重病纏身,謀劃不足,思慮失當,荒廢了很多政事。身邊小人趁機施行酷虐,毒害遍布全國,忠良之士遭受迫害。我昏庸不覺,直到災禍降臨才明白自己的過錯,辜負了各位,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如今大晉平定天下,致力於提拔賢才,正是英雄施展才華的時候。管仲曾是齊桓公的仇人,卻被重用;張良、陳平離開楚國,成為漢朝大臣,離開混亂投奔明主,不算不忠。不要因為改朝換代就消沉失意,要努力保持美德,謹慎行事。我沒什麽可說的了,就此停筆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壬申日,王濬的軍隊最先抵達建業,孫皓向他投降。王濬解開孫皓的捆綁,燒掉棺材,以禮相待召見他。(《晉陽秋》記載王濬接收了吳國的戶籍地圖,共有四個州、四十三個郡、三百一十三個縣、五十二萬三千戶人家、三萬二千名官吏、二十三萬士兵、二百三十萬男女百姓、二百八十萬斛糧食、五千多艘船隻、五千多名宮女。)司馬伷因為孫皓曾把印綬送到自己軍中,就派使者送孫皓去洛陽。孫皓全家西遷,於太康元年五月丁亥日抵達京城。四月甲申日,晉武帝下詔說“孫皓走投無路前來投降,之前下詔保證不殺他,現在孫皓即將到達,我心裏還是憐憫他,賜他‘歸命侯’的稱號。賜給衣服車馬,三十頃田地,每年供給五千斛糧食、五十萬錢、五百匹絹、五百斤綿。” 孫皓的太子孫瑾被任命為中郎,其他封王的兒子都被任命為郎中。
(《搜神記》記載吳國作為草創的國家,信用不穩固,邊境駐守將領的妻子兒女都被當作人質,稱為 “保質”。當時孩童少年結伴玩耍的,每天有十幾個。永安二年三月,有個奇怪的小孩,身高四尺多,年紀約六七歲,穿著青衣,來和孩子們一起玩,孩子們都不認識他。大家問“你是誰家的小孩,今天怎麽突然來了?” 他回答“看見你們玩得開心,就來看看。” 仔細一看,他眼睛有光芒,閃閃向外射。孩子們都怕他,又問他來曆。小孩回答“你們討厭我嗎?我不是人,是熒惑星。有件事要告訴你們‘三公鉏,司馬如。’” 孩子們大驚,有人跑去告訴大人,大人趕來查看。小孩說“我要離開你們啦!” 縱身一躍,就消失了。抬頭看,好像有一匹白絹飄向天空。趕來的大人剛好看到這一幕,那白絹漸漸升高,過了一會兒就不見了。當時吳國政令嚴苛,沒人敢宣揚這事。五年後蜀國滅亡,六年後晉國建立,到這時吳國滅亡,正應了 “司馬如” 的預言。幹寶《晉紀》記載王濬在蜀地造船時,吾彥撈到順水漂下的木屑獻給孫皓,說“晉國一定有攻打吳國的計劃,應該增加建平的兵力。建平攻不下來,晉軍終究不敢渡江。” 孫皓不聽。陸抗打敗步闡後,孫皓更加得意,派尚廣占卜能否統一天下,得到 “同人” 變 “頤” 的卦象,尚廣說“吉利。庚子年,青色車蓋會進入洛陽。” 所以孫皓不整治政務,卻一直有圖謀中原的野心。而吳國滅亡的這一年,正好是庚子年。)太康五年,孫皓在洛陽去世。(《吳錄》記載孫皓在太康四年十二月去世,時年四十二歲,葬在河南縣境內。)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