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宗室傳(一)

字數:3743   加入書籤

A+A-


    孫靜,字幼台,是孫堅最小的弟弟。孫堅剛開始起兵時,孫靜召集同鄉和宗族子弟五六百人組成護衛隊,大家都願意歸附他。孫策打敗劉繇、平定各縣後,又進軍攻打會稽郡,派人請孫靜前來相助。孫靜帶著家屬在錢唐與孫策會師。當時會稽太守王朗在固陵抵禦孫策,孫策幾次水戰都沒能取勝。孫靜勸孫策說“王朗依仗城池堅守,很難一下子攻破。查瀆在南邊,離這裏幾十裏地,(查,讀音同 “祖加反”)是條關鍵的小路,咱們應該從那裏攻占他的腹地,這正是兵法說的‘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我願意親自帶一隊人打前鋒,一定能打敗他!” 孫策說“好主意!” 於是假意對軍中下令“最近連下雨,水太渾濁,士兵喝了大多肚子疼,趕緊準備幾百個瓦罐過濾水。” 到了傍晚,孫策讓人到處點起火把迷惑王朗,暗中分兵連夜從查瀆道出發,突襲高遷屯。(臣鬆之考證現在永興縣有高遷橋。)王朗大驚失色,派前丹楊太守周昕等人帶兵迎戰。孫策打敗周昕部隊,斬殺周昕,最終平定了會稽郡。(《會稽典錄》記載周昕字大明,年輕時在京城遊學,拜太傅陳蕃為師,博覽群書,精通風角占卜之術,擅長推算災異。被太尉府征召,因考核成績優異,逐漸升任丹楊太守。曹操起義兵時,周昕前後派兵一萬多人援助曹操。袁術在淮南時,周昕厭惡他荒淫暴虐,堅決不和他來往。《獻帝春秋》說袁術派吳景攻打周昕,沒能攻下,吳景就懸賞說敢追隨周昕的百姓格殺勿論。周昕說“我沒什麽德行,但百姓有什麽罪?” 於是解散軍隊,回到家鄉。)孫策上表朝廷任命孫靜為奮武校尉,想把重任托付給他,可孫靜留戀祖墳和宗族,不願外出做官,請求留下鎮守家鄉。孫策答應了他。孫權掌權後,升任孫靜為昭義中郎將,後來孫靜在家中去世。他有五個兒子孫暠、孫瑜、孫皎、孫奐、孫謙。孫暠有三個兒子孫綽、孫超、孫恭。孫超官至偏將軍。孫恭生下孫峻,孫綽生下孫綝。
    孫瑜,字仲異,從恭義校尉開始領兵。當時賓客和將領大多是長江以西的人,孫瑜虛心安撫,贏得了他們的歡心。建安九年,孫瑜兼任丹楊太守,深受部眾擁戴,兵力達到一萬多人,被加授綏遠將軍。建安十一年,他和周瑜一起討伐麻、保兩處營寨,大獲全勝。後來跟隨孫權在濡須抵禦曹操,孫權想主動出戰,孫瑜勸他謹慎行事,孫權不聽,結果軍隊果然無功而返。孫瑜升任奮威將軍,仍兼任丹楊太守,從溧陽移駐牛渚。他任命永安人饒助為襄安縣長,無錫人顏連為居巢縣長,讓他們招納廬江兩郡的軍民,兩人各自都招來了不少降兵。濟陰人馬普熱愛學問、崇尚古道,孫瑜用厚禮相待,讓軍中將領官吏的幾百名子弟跟著他學習,還設立學堂,親自到場主持講學。當時將領們都專注於軍務,唯獨孫瑜喜好典籍,即使在軍旅之中,也手不釋卷、誦讀不止。建安二十年,孫瑜去世,年僅三十九歲。他有五個兒子孫彌、孫熙、孫耀、孫曼、孫紘。孫曼官至將軍,被封為列侯。
    孫皎,字叔朗,起初被任命為護軍校尉,統領兩千多名士兵。當時曹操多次從濡須出兵,孫皎每次率軍抵禦,都以精銳善戰聞名。後來升任都護征虜將軍,接替程普統領夏口軍務。黃蓋和他哥哥孫瑜去世後,他又合並了他們的軍隊。孫權賜給他沙羨、雲杜、南新市、竟陵作為封地,允許他自行任命地方官吏。孫皎輕財好施,擅長結交朋友,和諸葛瑾交情深厚。他把軍政得失的謀劃托付給廬江人劉靖,日常事務交給江夏人李允,軍務則依靠廣陵人吳碩、河南人張梁,並且真心相待,這些人都盡心竭力為他效力。孫皎曾經派兵抓獲魏國邊境將吏的家眷美女獻給自己,他卻給這些女子換上衣服送了回去,下令說“現在要討伐的是曹氏,魏國百姓有什麽罪?從今往後,不準傷害老弱婦孺。” 因此江淮一帶很多人都來歸附他。
    孫皎曾因小事和甘寧發生爭執,有人勸甘寧讓步,甘寧說“臣子之間應當平等,征虜將軍雖是公子,怎能仗勢欺人!我遇上英明的君主,隻該盡力效命,報答知遇之恩,絕不能屈從這種無理要求。” 孫權聽說後,寫信責備孫皎“自從我與北方為敵,已有十年。起初我們都還年輕,如今你快三十歲了。孔子說‘三十而立’,不隻是說精通五經啊。我把精兵交給你,委以重任,讓你在千裏之外統領諸將,是希望你像楚國的昭奚恤那樣,在北境揚威,不是讓你隨心所欲發泄私憤的。最近聽說你和甘興霸喝酒時,借酒發作欺負他,他現在請求歸屬呂蒙統領。甘寧雖然粗獷豪放,有時讓人不滿意,但總的來說是個大丈夫。我親近他,不是出於私心。我喜愛的人,你卻疏遠憎惡;你做的事總跟我作對,這樣能長久嗎?待人恭敬而行事簡約,才能治理百姓;關愛他人、寬容大度,才能贏得人心。這兩點都做不到,怎能在遠方統領軍隊、抵禦敵人呢?你已長大成人,身負重任,上有遠方軍民的注視,下有士兵朝夕相處,怎能恣意發怒呢?人誰無過,貴在能改,你要反思過錯,深刻自責。現在特意讓諸葛子瑜重申我的意思。寫這封信時我痛心不已,淚水直流。” 孫皎收到信後,上書謝罪,從此和甘寧結下深厚情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後來呂蒙要偷襲南郡,孫權想讓孫皎和呂蒙分任左右部大督。呂蒙勸孫權說“如果陛下認為征虜將軍能勝任,就用他;認為我能勝任,就用我。從前周瑜、程普分任左右部督攻打江陵,雖然大事由周瑜決定,但程普自恃老將,又同為都督,兩人不和,差點壞了國家大事,這是眼前的教訓啊。” 孫權醒悟過來,向呂蒙道歉說“就任命你為大督,讓孫皎擔任後援。” 擒獲關羽、平定荊州的戰役中,孫皎立下了功勞。建安二十四年,孫皎去世。孫權追記他的功績,封他的兒子孫胤為丹楊侯。孫胤去世後沒有兒子,弟弟孫曦繼承爵位,後來因領兵時犯罪自殺,封國被廢除。孫皎的弟弟孫谘、孫彌、孫儀都官至將軍,被封為列侯。孫谘任羽林督,孫儀任無難督。孫谘被滕胤殺害,孫儀被孫峻害死。
    孫奐,字季明。哥哥孫皎去世後,他接替哥哥統領軍隊,以揚武中郎將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任職第一年,他就遵循孫皎的舊例,禮遇劉靖、李允、吳碩、張梁以及江夏郡的賢才閭舉等人,並且采納他們的合理建議。孫奐在倉促之間說話不太流利,但處理公務卻很敏捷幹練,軍民都稱讚他。黃武五年,孫權攻打石陽,孫奐作為本地軍政長官,派部下將軍鮮於丹率領五千人先去切斷淮河通道,自己則率領吳碩、張梁和五千士兵擔任大軍前鋒,降服了高城守軍,俘虜了三名敵將。大軍凱旋時,孫權下詔讓孫奐的軍隊在前麵開路,禦駕經過他的軍營時,看到孫奐的軍隊陣容整齊,孫權感歎道“起初我還擔心他做事遲鈍,現在看他治理軍隊的樣子,其他將領很少有能比得上的,我沒有憂慮了。” 於是任命孫奐為揚威將軍,封為沙羨侯。吳碩、張梁都被任命為裨將軍,賜爵關內侯。(《江表傳》記載當初孫權在武昌時,想把都城遷回建業,卻擔心水道逆流二千裏,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兩地軍隊不能及時互相支援,因此猶豫不決。到了夏口後,在軍營中召集百官商議此事,下詔說“各位將領官吏不用拘泥於職位高低,有計策的,就為國家說出來。” 將領們有的提議應該在夏口設立柵欄,有的說應該增設鐵鎖,孫權都認為這些不是好辦法。當時張梁還是個小將,沒有名氣,卻越過座位上前說“我聽說香甜的魚餌能引來深水裏的魚,豐厚的錢財能招來勇士,現在應該明確樹立賞罰分明的信用,派遣將領進入沔水,和敵人爭奪利益,形成有利形勢後,他們就不敢來侵犯了。讓武昌駐守一萬精兵,交給有智謀的將領統領,經常保持軍容嚴整。一旦有緊急情況,能立刻趕來支援。修建甘水城,準備幾千艘輕捷的戰船,各種需要用的物資,都讓他們準備齊全。這樣打開城門迎接敵人,敵人自然不會來了。” 孫權認為張梁的計策最得當,立刻越級提拔了張梁的職位。後來張梁逐漸因功升任沔中督。)孫奐也喜愛儒生,又命令部下子弟去上學,後來在朝廷做官的有幾十人。嘉禾三年,孫奐去世,年僅四十歲。他的兒子孫承繼承爵位,以昭武中郎將的身份接替統領軍隊,兼任郡守。赤烏六年,孫承去世,沒有兒子,朝廷封孫承的庶弟孫壹為孫奐的後嗣,承襲家業擔任將領。孫峻誅殺諸葛恪時,孫壹和全熙、施績攻打諸葛恪的弟弟公安督諸葛融,諸葛融自殺。孫壹從鎮南將軍調任鎮軍將軍,持符節統領夏口軍務。等到孫綝誅殺滕胤、呂據,呂據、滕胤都是孫壹的妹夫,孫壹的弟弟孫封又知道滕胤、呂據的密謀,於是自殺。孫綝派遣朱異暗中偷襲孫壹。朱異到達武昌,孫壹知道他是來攻打自己的,率領部下一千多人帶著滕胤的妻子逃到魏國。魏國任命孫壹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封為吳侯,把前魏主曹芳的貴人邢氏嫁給她。邢氏容貌美麗但生性妒忌,部下難以忍受,就一起殺了孫壹和邢氏。孫壹到魏國三年後死去。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