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張顧諸葛步傳(三)
字數:3273 加入書籤
黃武四年,顧雍把母親從吳地接到身邊奉養。母親到後,孫權親自上門祝賀,在庭院中向顧母行拜見禮,公卿大臣全都到場,後來太子也去慶賀。顧雍向來不喝酒,說話不多,但舉止言行總是恰當得體。孫權常感歎說“顧君不愛說話,可一開口必定說到點子上。” 每逢宴會歡樂之時,侍從們怕酒後失言被顧雍看見,都不敢放縱盡情。孫權也說“顧公在座,總讓人不敢太放縱。” 他就是這樣讓人敬畏。這一年,顧雍改任太常,進封醴陵侯,接替孫邵擔任丞相,總領尚書事務。他選拔任用文武將吏,都能根據才能安排合適職位,心中沒有偏愛。當時他常訪問民間情況,但凡發現對政務有益的建議,就悄悄上報孫權。如果建議被采納,就把功勞歸於君主;要是沒被采用,也始終不向外透露。孫權因此更加敬重他。不過他在朝堂上陳述意見時,言辭態度雖然溫和順從,堅持的立場卻總是正直公正。孫權曾谘詢朝政得失,張昭趁機說起自己聽到的情況,認為法令太繁瑣、刑罰稍重,應該適當減免。孫權沉默不語,轉頭問顧雍“您覺得怎麽樣?” 顧雍回答“臣聽到的情況,和張昭說的一樣。” 於是孫權便商議修改獄法、減輕刑罰。(《江表傳》記載孫權常派中書郎到顧雍那裏谘詢事情。如果符合顧雍心意、可以施行的事,他就和中書郎反複討論,深入研究,還會設酒招待。如果不合心意,顧雍就臉色嚴肅,沉默不語,什麽也不安排,中書郎隻好告辭回報。孫權說“顧公要是高興,就說明事情可行;他不說話,就是事情還不妥當,我得重新考慮。” 他就是這樣被孫權敬重信任。江邊將領們都想立功報效,紛紛上書提出偷襲敵軍的建議。孫權拿這事問顧雍,顧雍說“臣聽說兵法忌諱貪圖小利,這些人提的建議,都是想邀功求名謀私利,不是為國家著想,陛下應當禁止。如果不能彰顯國威、打擊敵人,這類建議不該聽從。” 孫權聽從了他的意見。軍國大事的得失、行事是否妥當,隻要不是當麵見到孫權,顧雍從不在別處議論。)
過了很久,呂壹、秦博擔任中書,負責核查各官府及州郡文書。呂壹等人趁機逐漸作威作福,還創設酒類專賣、關卡征稅等專利,舉報罪名、糾察奸邪時,連細微小事都要上報,更用嚴厲追查、惡意誣陷的手段,詆毀大臣、排擠陷害無辜之人,顧雍等人都被舉報彈劾,因此受到譴責。後來呂壹的奸罪敗露,被收押到廷尉府。顧雍前去審理案件,呂壹以囚犯身份拜見,顧雍臉色平和地詢問案情,臨離開時又對呂壹說“你心裏是不是還有想說的話?” 呂壹叩頭不語。當時尚書郎懷敘當麵痛罵羞辱呂壹,顧雍責備懷敘說“官府有正規法律程序,何必這樣呢!”(《江表傳》記載孫權嫁侄女,新娘是顧氏的外甥,所以請顧雍父子和孫子顧譚赴宴,顧譚當時任選曹尚書,職位尊貴被重用。這天,孫權非常高興。顧譚喝醉後,多次起身跳舞,跳起來就不停歇。顧雍心裏很生氣。第二天,顧雍召見顧譚,斥責他說“君王以包容過錯為美德,臣下以恭敬謹慎為節操。從前蕭何、吳漢都立有大功,蕭何每次見漢高祖,都顯得不善言辭;吳漢侍奉光武帝,也始終恭敬勤懇。你對國家來說,哪有汗馬功勞、值得記載的功績呢?不過靠著家族門第,才得到寵信重用,怎麽能跳舞不知停止?雖是酒後失態,也是仗著恩寵忘記恭敬,缺少謙虛品德。將來敗壞我家的一定是你!” 說完轉身對著牆壁躺下,顧譚站在一旁等候,過了一個時辰,才被打發離開。徐眾評論說顧雍不因呂壹詆毀過自己,就仍能和顏悅色對待他,真是長者風範。但主動引導呂壹說話,問他有什麽想說的,這就不對了。呂壹奸險亂法,傷害忠賢,吳國人都感到寒心,從太子孫登、陸遜以下,極力勸諫都沒用,所以潘濬想趁聚會親手用劍殺他,以除國患,痛恨邪惡、忠誠事主的態度表露無遺,而顧雍卻主動讓呂壹開口。如果呂壹喊冤,不替他申理就不合審訊本意;要是順著他的話上奏,吳主若因敬重丞相而赦免他,陸遜、潘濬豈不是要悲痛憤慨!懷敘本無私怨,沒什麽可避嫌的,所以痛罵羞辱呂壹,是出於對邪惡的痛恨,厭惡不仁之人,正是仁的表現。季武子死時,曾點靠著門唱歌;子晳受傷,子產催促他自殺。這麽說來,顧雍不該責備懷敘。)
顧雍擔任丞相十九年,赤烏六年去世,享年七十六歲。起初他病情輕微時,孫權讓禦醫趙泉為他診治,還任命他的小兒子顧濟為騎都尉。顧雍聽說後,悲傷地說“趙泉擅長判斷生死,我肯定好不了了,所以皇上才想讓我親眼看到顧濟受封啊。” 孫權穿著白色喪服前來吊唁,追諡他為肅侯。顧雍的長子顧邵早逝,次子顧裕身患重病,小兒子顧濟繼承爵位,可顧濟沒有後代,爵位就斷絕了。永安元年,朝廷下詔說“已故丞相顧雍,品德高尚、忠誠賢良,以禮義輔佐國家,可他的侯爵傳承卻斷絕了,我非常憐憫。現讓顧雍的次子顧裕承襲爵位為醴陵侯,以彰顯舊日的功勳。”(《吳錄》記載顧裕又名顧穆,最終官至宜都太守。顧裕的兒子顧榮,《晉書》記載顧榮字彥先,是東南一帶的名士,在吳國擔任黃門郎,到晉朝曆任顯要官職。晉元帝剛鎮守江東時,任命顧榮為軍司馬,對他禮遇優厚。顧榮去世後,朝廷上表追贈他為侍中、驃騎將軍、儀同三司。顧榮哥哥的兒子顧禺,字孟著,年輕時就有名望,擔任散騎侍郎,早逝。《吳書》記載顧雍的表弟顧徽,字子歎,年輕時外出求學,口才很好。孫權掌管政事時,聽說顧徽有才華善辯論,征召他代理主簿。顧徽曾外出辦事,看到軍營的將領押著一個男子到集市上行刑,詢問犯了什麽罪,說是盜竊一百錢,顧徽讓把人先留住。不久,他騎馬趕到宮中上奏說“如今我們蓄養士兵來圖謀北伐,看這個士兵是身強力壯的健兒,而且盜竊的錢財很少,我懇請陛下憐憫寬恕他。” 孫權批準了請求並稱讚他。後來顧徽轉任東曹掾。有人傳言曹操要向東進兵,孫權對顧徽說“你是我的心腹,現在傳言曹操懷有二心,沒人能去揣摩他的意圖,你替我去一趟。” 於是任命顧徽為輔義都尉,到北方去見曹操。曹操詳細詢問吳國境內的情況,顧徽回答得委婉順和,趁機說江東豐收,山野中過去作惡的人,都仰慕教化變好,自願出來當兵。曹操笑著說“我和孫將軍聯姻結親,共同輔佐漢室,情義如同一家,你為什麽說這些呢?” 顧徽說“正因為明公和主將情義牢固如磐石,禍福與共,您一定想知道江東的情況,所以我才說這些。” 曹操厚待他後讓他返回。孫權問情況如何,顧徽說“敵國的隱秘情況,很難一下子探查清楚。但我暗中打聽,曹操正和袁譚互相爭鬥,沒有其他意圖。” 孫權於是任命顧徽為巴東太守,想要重用他,可恰逢顧徽去世。顧徽的兒子顧裕,字季則,年輕時就有名氣,官至鎮東將軍。顧雍的族人顧悌,字子通,以孝順友愛、廉潔正直在鄉裏聞名。十五歲時擔任郡吏,被任命為郎中,逐漸升遷為偏將軍。孫權晚年時,嫡庶不分,顧悌多次和驃騎將軍朱據一起陳述其中的禍福,言辭懇切直率,朝廷大臣都很敬畏他們。顧悌對待妻子很有禮節,常常夜裏回家早晨就出門,妻子很少見到他的麵。他曾病重,妻子出來探望,顧悌讓侍從扶起自己,戴上帽子頭巾、穿上外衣,起身應酬,催促妻子回去,他就是這樣堅守貞潔、不褻瀆禮法。顧悌的父親顧向曆任四個縣的縣令,年老退休,顧悌每次收到父親的信,常常打掃房間,整理好衣服,另外設置幾案筵席,把信鋪在上麵,跪拜著每讀一句就應諾一聲,讀完後,再拜一次。如果收到父親生病的消息,就對著信流淚,聲音哽咽。父親壽終正寢後,顧悌五天沒喝一口水。孫權為他做了一套布衣,都用磨過的棉絮做的,強令顧悌脫下喪服。顧悌雖然因公眾議論克製自己,但還是因為沒能為父親送葬而遺憾,常常在牆上畫棺材的樣子,在下麵設置神位,每次對著神位哭泣,喪期還沒滿就去世了。顧悌有四個兒子顧彥、顧禮、顧謙、顧秘。顧秘在晉朝擔任交州刺史。顧秘的兒子顧眾,擔任尚書仆射。)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