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張嚴程闞薛傳(三)
字數:3974 加入書籤
薛綜,字敬文,是沛郡竹邑縣人。(《吳錄》記載他的先祖是齊國孟嚐君田文,封地在薛邑。秦國滅掉六國後,孟嚐君的祭祀斷絕,子孫後代分散各地。漢高祖平定天下後,路過齊地,尋找孟嚐君的後代,找到他的孫子田陵、田國兩人,想恢複他們的封地。田陵、田國兄弟互相推讓,沒人願意接受,就離開薛邑前往竹邑縣,在那裏安家落戶,因此改姓薛。從田國到薛綜,家族世代在州郡任職,成為有名望的大族。薛綜年輕時通曉儒家經典,擅長寫文章,有優秀的才能。)
薛綜年輕時依靠族人到交州躲避戰亂,跟隨劉熙學習。士燮歸附孫權後,征召薛綜為五官中郎將,後來任命他為合浦、交址太守。當時交州地區剛剛開發,刺史呂岱率領軍隊討伐叛亂,薛綜隨軍同行,渡海向南征討,一直打到九真郡。戰事結束後返回都城,擔任謁者仆射。
有一次,西蜀使者張奉在孫權麵前故意列出尚書闞澤的姓名來嘲諷他,闞澤一時答不上來。薛綜正好上前敬酒,趁機勸酒說“‘蜀’字是什麽意思呢?有‘犬’旁就是‘獨’,沒有‘犬’旁就是‘蜀’;‘蜀’字寫法是橫目‘句’身,蟲子鑽進肚子裏。”(臣鬆之看到各種版本中 “苟身” 有的寫作 “句身”,認為既然說 “橫目”,那麽應該是 “句身” 才對。)張奉反問“不該再說說你們吳國的‘吳’字嗎?” 薛綜立刻回應“沒有‘口’旁是‘天’,有‘口’旁是‘吳’;吳國君主統治萬邦,這裏是天子的都城。” 在場眾人都歡笑起來,而張奉再也無話可說。他的思維敏捷、應對迅速,都像這樣。(《江表傳》記載費禕出使吳國,朝見孫權時,公卿侍臣都在場。酒喝到興頭上,費禕和諸葛恪互相嘲諷辯駁,話題涉及吳、蜀兩國。費禕問“‘蜀’字怎麽解釋?” 諸葛恪說“有‘水’旁是‘濁’,沒有‘水’旁是‘蜀’;橫目‘句’身,蟲子鑽進肚子裏。” 費禕又問“‘吳’字怎麽解釋?” 諸葛恪說“沒有‘口’旁是‘天’,有‘口’旁是‘吳’;下麵麵臨滄海,是天子的都城。” 這和本傳記載不同。)
呂岱從交州被召回朝廷後,薛綜擔心接替呂岱的人不稱職,就上疏說“從前帝舜南巡,在蒼梧去世。秦始皇設置桂林、南海、象郡,可見這一地區歸屬中原王朝,由來已久。趙佗在番禺起兵,收服百越的首領,管轄範圍直到珠官以南。漢武帝誅殺呂嘉後,開辟九郡,設置交址刺史來鎮守監管。
交州山川遙遠,習俗各不相同,語言差異很大,需要經過多次翻譯才能溝通。當地百姓像禽獸一樣,長幼沒有分別,男子梳著椎形發髻、赤腳走路,穿衣是衣襟向左掩的蠻夷樣式。地方官吏雖然設置了,卻如同虛設。從那以後,朝廷多次遷徙中原的罪犯到這裏雜居,讓當地人逐漸學習寫字,粗略懂得中原語言,使者往來交流,使他們看到禮儀教化。後來錫光擔任交址太守,任延擔任九真太守,才教當地人耕種犁田,讓他們穿上衣帽鞋子;設置媒官,使他們開始懂得聘娶婚姻;建立學校,用儒家經義教導他們。從這以後四百多年,當地才有了幾分文明氣象。
我從前剛到交州時,珠崖郡除了州縣官府主持的嫁娶,民間都要等到八月清查戶口時,百姓集會的時候,男女自己互相看中,就結為夫妻,父母都不能阻止。交址郡的糜泠縣、九真郡的都龐縣,都有哥哥去世後弟弟娶嫂子的習俗,世代以此為慣例,地方官吏放任不管,無法禁止。日南郡的男女赤裸身體,也不覺得羞恥。從這些情況來看,當地百姓可以說是禽獸不如,隻是長著人的臉麵罷了。
然而交州土地廣闊、人口眾多,地勢險要、瘴氣有毒,容易發生叛亂,難以治理。朝廷對當地采取籠絡控製的政策,顯示威嚴讓他們臣服,田戶的租賦,僅取夠用就行。朝廷看重的是從那裏運來的珍寶,如明珠、香藥、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鸚鵡、翡翠、孔雀等奇珍異寶,用來充實宮廷玩賞,不必依靠他們的賦稅來補貼中原。但在九州之外的偏遠地區,地方長官的選拔,大多不夠精心考察。
漢朝時法律寬鬆,官吏大多放縱妄為,所以多次發生叛亂違法事件。珠崖郡的廢除,就是因為地方長官看到當地人頭發漂亮,就剃下來做假發。據我所見,南海人黃蓋擔任日南太守時,剛到任就因為供奉的物品不夠豐盛,鞭打殺死主簿,結果被當地人趕走。九真太守儋萌為嶽父周京舉辦宴會,邀請各級官吏參加,酒喝到興頭上,功曹番歆起身跳舞邀請周京一起跳,周京不肯起身,番歆還在強迫,儋萌發怒用杖擊打番歆,番歆在郡內去世。番歆的弟弟番苗率領部眾攻打太守府,用毒箭射中儋萌,儋萌最終死亡。交址太守士燮派兵征討,最終也沒能平定。
另外前刺史會稽人朱符,大多任用同鄉虞褒、劉彥等人擔任地方官吏,這些人侵害虐待百姓,強行向百姓征收賦稅,一條黃魚就要收稻穀一斛,百姓怨恨叛亂,山賊紛紛出現,攻打州郡。朱符逃到海上,顛沛流離而死。接著由南陽人張津接任,他和荊州牧劉表結怨,兵力薄弱而敵人強大,年年發動戰事,將領們都厭煩不堪,任免留任由自己決定。張津稍加整頓,卻缺乏威嚴武力,被人欺辱,最終被殺。後來由零陵人賴恭接任,他雖然是前輩、仁愛謹慎,卻不懂時事。劉表又派長沙人吳巨擔任蒼梧太守,吳巨是個武夫,輕率強悍,不服從賴恭,兩人互相怨恨,吳巨趕走賴恭,請求步騭前來治理。當時張津的舊部夷廖、錢博等人還很多,步騭逐一整治,綱紀才剛剛安定,卻恰逢被召回朝廷。呂岱到任後,發生了士氏叛亂。朝廷軍隊南征,平定叛亂後,重新設置官吏,嚴明朝廷法度,威勢傳到萬裏之外,大小官吏都順從教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由此說來,安定邊境、安撫異族,確實需要合適的人才。州牧太守的職位,應當選用清廉能幹的人,偏遠地區的治理,關係到更多的禍福。現在交州雖然名義上大致平定,還有高涼郡的老牌賊寇;南海、蒼梧、鬱林、珠官四郡邊界尚未安定,賊寇盤踞作亂,成為逃亡叛賊的聚集地。如果呂岱不再南返,新刺史應當是精細周密的人,能整頓八郡,有謀略計策,能逐漸治理高涼郡的賊寇,朝廷要給予他權威寵信,借助形勢,要求他做出成效,或許還能彌補恢複秩序。如果隻是中等才能的人,僅能遵守常規法度,沒有奇計妙策,那麽各種邪惡就會日益滋長,長久之後會成為大禍害。所以國家的安危,在於任用的人才,不能不仔細考察。我私下擔心朝廷忽視輕視交州官員的選拔,所以冒昧盡述愚見,以擴展陛下的思路。”
黃龍三年,建昌侯孫慮擔任鎮軍大將軍,駐守半州,任命薛綜為長史,讓他在外掌管各項事務,在內負責傳授書籍學問。孫慮去世後,薛綜入朝擔任賊曹尚書,後來升任尚書仆射。當時公孫淵先投降吳國後來又反叛,孫權非常憤怒,想要親自率軍征討。薛綜上疏勸諫說“帝王是天下萬國的君主,是天下百姓命運所係的核心。所以帝王居住時,要設置重重宮門、敲擊木梆來防備意外;出行時,要清理道路、按規定儀仗行進以彰顯威嚴,這都是為了保全萬無一失的福運,安定天下百姓的心。從前孔子痛恨時局動蕩,曾托言要乘木筏漂洋過海,子路因此很高興,孔子卻以找不到合適人才為由拒絕了。漢元帝想乘坐樓船,薛廣德請求自刎用鮮血染紅車駕來勸阻。為什麽呢?因為水火的危險極其可怕,不是帝王應該親身涉險的。俗話說‘家有千金的子弟,不坐在屋簷下(以防瓦片掉落)。’何況是擁有萬乘兵車的帝王呢?現在遼東是個戎貊小國,沒有堅固的城池,缺乏防禦的辦法,武器裝備簡陋粗鈍,像犬羊一樣沒有像樣的政令,前去征討必定能擒獲攻克,確實像陛下詔書裏說的那樣。但那裏土地寒冷貧瘠,莊稼不能生長,百姓習慣騎馬,遷移不定。他們突然聽說大軍到來,自己估量抵擋不住,就會像鳥受驚、獸害怕一樣,長途奔逃,到時候連一個人影、一匹馬都見不到,即使占領了空曠的土地,駐守也沒有好處,這是不可親征的第一個原因。加上還有浩瀚的大海,有當年成山航海的危難,海上航行沒有規律,風浪難以避免,瞬間之間,人和船就可能遭遇不測。即使有堯舜那樣的美德,智慧也無處施展;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力,力量也無法發揮,這是不可親征的第二個原因。再加上上麵有濃密的霧氣彌漫,下麵有鹹濕的海水蒸騰,容易讓人患上腳氣病,還會互相傳染,凡是在海上航行的人,很少有不患這種病的,這是不可親征的第三個原因。上天降下神聖的您,顯現祥瑞征兆,您應當趁著平定戰亂的時機,讓百姓和萬物安康;吉祥的征兆一天天聚集,天下即將安定,叛逆的賊寇凶狠殘暴,滅亡就在眼前。中原一旦平定,遼東自然會滅亡,隻需拱手等待就行。現在卻違背必然成功的謀劃,去經曆極度危險的阻隔,忽視九州的穩固,放縱一時的憤怒,這既不是國家的重要計策,也是開天辟地以來從未有過的事,這實在是群臣之所以全身心擔憂、吃飯不香、睡覺不安的原因啊。希望陛下抑製雷霆般的威嚴,忍耐暴怒的情緒,遵循像乘車過橋一樣的安穩方式,遠離像踩在薄冰上一樣的危險,那麽臣子就能依賴福運,天下就非常幸運了。” 當時群臣也大多勸諫,孫權最終沒有親自出征。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