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張嚴程闞薛傳(四)

字數:3168   加入書籤

A+A-


    正月乙未日,孫權命令薛綜祭祀祖先時不能用常規的祝文,薛綜接受詔令後,立刻創作祝文,言辭真誠、文采華美。孫權說“再寫兩段,讓祝文湊夠三段。” 薛綜又再次創作祝文,言辭都新穎別致,眾人都稱讚寫得好。赤烏三年,薛綜調任選曹尚書。赤烏五年,擔任太子少傅,依然兼任選拔官吏的職務。
    (《吳書》記載後來孫權賞賜薛綜紫色綬帶的錦囊,薛綜陳述推辭說紫色不是自己應該佩戴的顏色,孫權說“太子年紀小,在學問道德上涉獵的時間還短,您應當用文章來豐富他的學識,用禮儀來約束他的行為,封侯的爵位,不是您還能是誰呢?” 當時薛綜以著名儒者的身份擔任太子師傅,還兼任選拔官吏的職務,待遇非常優厚看重。)赤烏六年春天,薛綜去世。他所著的詩、賦、難論等有幾萬字,取名為《私載》,又撰寫了《五宗圖述》《二京解》,都在世上流傳。他的兒子薛珝,官至威南將軍,征討交址返回時,在途中生病去世。
    (《漢晉春秋》記載孫休在位時,薛珝擔任五宮中郎將,被派遣到蜀國求取馬匹。等到返回後,孫休詢問蜀國政治的得失,薛珝回答說“君主昏庸卻不知道自己的過錯,臣子隻求保全自身來免除罪責,進入蜀國的朝廷聽不到正直的言論,經過蜀國的田野看到百姓都麵有饑色。我聽說燕雀在堂上築巢,母子互相嬉戲,自以為很安全,可是煙囪破裂、房屋焚燒,燕雀卻還安然不知災禍將要來臨,大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薛珝的弟弟薛瑩,字道言,起初擔任秘府中書郎,孫休即位後,擔任散騎中常侍。幾年後,因病辭去官職。孫皓在位初期,薛瑩擔任左執法,後來升任選曹尚書,等到冊立太子時,又兼任太子少傅。建衡三年,孫皓追懷讚歎薛瑩父親薛綜留下的文章,並且命令薛瑩繼續創作。薛瑩獻上詩歌說“我的先祖,從前在漢朝做官,世世代代延續不斷,也曾在朝廷任職。到了我的父親薛綜,遭遇時代的戰亂,漢朝失去統治權,國家混亂毀滅。來到這片安樂的土地,勉強保住性命留存下來,上天開啟父親的心智,讓他歸順東南的吳國。起初作為流亡的官吏,在偏遠的蠻夷之地艱難生活。吳大帝開創基業,恩德廣泛施布。父親特別承蒙征召任命,從困境中被提拔,脫去平民的布衣,接受官職獲得符節。擔任合浦太守,在大海的角落,後來調入京城,於是登上朝廷中樞職位。像枯樹重新開花,斷絕的世係又得以延續,從低微變得顯達,這不是最初的願望。也因為受到寵信待遇,內心想著知足而止。又遇到文皇帝,在東宮建立名號,父親於是擔任太子少傅,榮耀更加興盛。聖明的太子繼承人,品德高尚謙遜,對父親禮遇有加,恩澤非常豐厚。悲哀的先父,想著竭盡忠誠,大恩還沒有報答,就棄世而終。可歎我微不足道,隻有哥哥和弟弟,有幸出生成長,依托父親的遺體延續生命。接受父親的教誨,愚笨不明難以開導。不能繼承父親的事業,曾立誌隱居務農。怎會想到聖明的朝廷,仁愛恩澤廣泛流淌。追記先父的功績,憐憫他沒有完成的事業,對我提拔任用,讓我蒙受特殊的榮耀。薛珝愧居要職,接受命令南征,旌旗等儀仗完備,軍隊聲威遠揚。至於我這樣淺陋的人,實在愚昧低微,既繼承前人的軌跡,掌管選拔人才的關鍵;又在東宮擔任師傅,繼承世代的光輝,才能比不上先父,實在有愧且不合本分。陛下德行廣博喜好,看重文章禮樂,追念逝去的臣子,希望留存他們的遺作。可我這樣愚笨的後代,竟然連相似的水平都沒有!看著從前的恩寵,再看自己的愚鈍無能,誰能忍受這種慚愧,我實在身處其中。日夜輾轉難眠,用心自我反省,父子兄弟,幾代蒙受恩澤,死後也要像結草報恩那樣報答,活著就發誓獻出生命,即使粉身碎骨,也無法報答萬分之一的恩情。”
    就在這一年,何定向孫皓建議開鑿聖谿運河,打通長江與淮河的水路。孫皓命令薛瑩督率一萬人前往施工,可由於河道中多巨大礁石,工程難以推進,隻好停工返回。薛瑩因此被外放為武昌左部督。後來何定因罪被誅殺,孫皓又翻出聖谿工程的舊賬,將薛瑩關進監獄,隨後流放廣州。右國史華核上疏勸諫說“臣聽說五帝三王都設立史官,記錄功績美德,讓它們流傳千古。漢朝的司馬遷、班固,都是聞名當世的大才,他們撰寫的史書精妙絕倫,與六經一同流傳。我大吳受天命建國於南方,大皇帝孫權晚年時,命令太史令丁孚、郎中項峻開始編撰《吳書》。可丁孚、項峻都沒有修史的才能,他們寫的內容,根本不配記錄國家大事。到少帝孫亮時期,重新選派韋曜、周昭、薛瑩、梁廣和臣五人,尋訪往事,共同編撰史書,已經理出了完整的頭緒。如今周昭、梁廣早已去世,韋曜辜負皇恩犯下罪過,薛瑩外任將領後又因過失流放,這部史書就此擱置,至今沒能定稿上奏。臣愚笨才疏,隻能給薛瑩等人做些記錄注釋的雜活,如果讓我牽頭編撰,必定會重蹈丁孚、項峻的覆轍,恐怕會埋沒大皇帝的功勳,損害當代的盛德。薛瑩學識淵博,文章尤其精妙,同僚之中,他當屬第一。現在在職的官吏,雖然很多人精通經學,但論記述史事的才能,像薛瑩這樣的實在少見。因此臣懇切地為國家惋惜他,真心希望能讓這部即將完成的史書,續寫在前代史書之後。等書奏上朝廷,臣就算死了也毫無遺憾。” 孫皓於是召回薛瑩,任命他為左國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不久後,選曹尚書同郡人繆禕因堅持己見不肯變通,遭到一群小人忌恨,被降職為衡陽太守。剛接受任命,又因任職期間的事務被追查問責,繆禕上表謝罪。他趁機順路拜訪薛瑩,卻又被人告發,說繆禕不知認罪,還帶了許多賓客聚集在薛瑩住處。孫皓隨即逮捕繆禕入獄,流放桂陽,薛瑩則再次被遣回廣州。還沒到廣州,薛瑩又被召回,恢複原職。當時吳國的法令政策多有謬誤,舉措繁瑣苛刻,薛瑩常常上奏提出有益建議,陳述減輕刑罰、簡化徭役的主張,以救助養育百姓,他的建議有時會被采納施行。後來薛瑩升任光祿勳。
    天紀四年,晉軍征討孫皓,孫皓向司馬伷、王渾、王濬獻上降書,那些降書都是薛瑩撰寫的。薛瑩到洛陽後,被晉武帝特別優先召見敘職,任命為散騎常侍。他回答皇帝的詢問、處理事務都條理清晰。(幹寶《晉紀》記載晉武帝從容地問薛瑩“孫皓之所以亡國,是什麽原因呢?” 薛瑩回答說“歸命侯孫皓統治吳國時,親近小人,胡亂施加刑罰,對大臣大將都不親信,人人擔憂恐懼,各自難以自保,國家危亡的禍根,實在是由此而來。” 武帝又詢問吳國在世和去世的人士中誰賢誰愚,薛瑩都一一如實回答。)太康三年,薛瑩去世。他著有八篇文章,取名《新議》。(王隱《晉書》記載薛瑩的兒子薛兼,字令長,清廉質樸有器量,資曆聲望如同中原名士,不像南方吳地人。曆任二宮丞相長史。晉元帝即位後,薛兼多次升遷至丹楊尹、尚書,又擔任太子少傅。從薛綜到薛兼,三代人都擔任過太子太傅。)
    評論說張紘文辭條理清晰、意旨端正,是當世的優秀人才,孫策對待他僅次於張昭,確實是有原因的。嚴畯、程秉、闞澤,都是一時的儒學大家。至於嚴畯推辭榮耀、救助舊友,不正是長者風範嗎!薛綜學識淵博、善於規勸進獻,是吳國的良臣。到薛瑩繼承父誌著書立說,確實有先輩的遺風,然而在殘暴酷烈的朝廷中,卻能多次登上顯要職位,君子對此也難免有所疑慮。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