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周瑜魯肅呂蒙傳(一)

字數:3644   加入書籤

A+A-


    周瑜,字公瑾,是廬江郡舒縣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兒子周忠,都曾擔任漢朝的太尉。(謝承《後漢書》記載周景,字仲向,年輕時就因廉潔正直被人稱讚,憑借通曉經學被推舉為孝廉,受三公官府征召任職。後來擔任豫州刺史,征召汝南人陳蕃擔任別駕,潁川人李膺、荀緄、杜密、沛國人朱寓擔任從事,這些人都是天下的傑出人才。周景逐漸升遷至尚書令,最終登上太尉之位。張璠《漢紀》說周景的父親周榮,在漢章帝、漢和帝時期擔任尚書令。起初周景曆任州牧、太守等職,喜愛行善、敬重士人,每年推舉孝廉後,都會邀請他們到後堂,與家人一起設宴款待,這樣的聚會要舉辦好幾次。等到贈送的禮物準備齊全,又選拔任用他們的子弟,常常說“把臣子當作自己的子女來對待,對治理政事有什麽不好呢?” 在此之前,司徒韓演擔任河內太守時,辦公公正無私,推舉人才隻看能力一句話而已,後來也不關照他們的家族,說“我推舉的人隻要合適就行了,不能讓恩惠偏向某一家。” 當時的評論者,對兩人的做法各有批評。)周瑜的父親周異,曾任洛陽縣令。
    周瑜身材高大健壯,容貌俊美。起初,孫堅發動義兵討伐董卓,把家遷到舒縣。孫堅的兒子孫策和周瑜同歲,兩人關係特別好,周瑜把路南的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還親自到堂上拜見孫策的母親,兩人家中財物互通共用,不分彼此。周瑜的堂叔周尚擔任丹楊太守,周瑜前去探望他。恰逢孫策將要東渡長江,到了曆陽後,派人快馬送信告訴周瑜,周瑜立刻率領軍隊迎接孫策。孫策高興地說“我有了你,大事就能成功了。” 於是周瑜跟隨孫策進攻橫江、當利,都順利攻克。接著渡江攻打秣陵,擊敗笮融、薛禮,轉而攻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劉繇逃走,這時孫策的軍隊已經有幾萬人了。孫策於是對周瑜說“我用這支軍隊奪取吳郡、會稽郡,平定山越,已經足夠了。你回去鎮守丹楊吧。” 周瑜便返回丹楊。不久,袁術派堂弟袁胤接替周尚擔任太守,周瑜就和周尚一起回到壽春。袁術想任命周瑜為將領,周瑜看出袁術最終成不了大事,所以請求擔任居巢縣長,想借這條路回到江東,袁術答應了他。周瑜於是從居巢回到吳郡。這一年是建安三年。孫策親自迎接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官職,當即給了他兩千名士兵、五十匹戰馬。(《江表傳》記載孫策又給周瑜配置了鼓吹樂隊,為他修建館舍,贈送的賞賜沒有人能比得上。孫策下令說“周公瑾是才華出眾的奇人,和我有少年時的交情,有骨肉般的情誼。之前在丹楊時,他發動兵眾、船隻糧食來成就大事,論品德酬功勞,這些賞賜還不足以報答他。”)周瑜當時二十四歲,吳地人都稱他為 “周郎”。因為周瑜在廬江一帶恩德信義卓著,孫策派他駐守牛渚,後來又兼任春穀縣長。不久,孫策想奪取荊州,任命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太守,跟隨自己攻打皖縣,成功攻克。當時得到橋公的兩個女兒,都是天姿國色的美女。孫策自己娶了大橋,周瑜娶了小橋。(《江表傳》記載孫策從容地和周瑜開玩笑說“橋公的兩個女兒雖然流離失所,但能嫁給我們兩人做妻子,也足夠讓人高興了。”)周瑜又進軍尋陽,擊敗劉勳,征討江夏,返回後平定豫章、廬陵二郡,留下鎮守巴丘。(臣鬆之考證孫策當時剛剛得到豫章、廬陵,還沒能平定江夏。周瑜鎮守的地方,應該在現在的巴丘縣,和後來他去世的巴丘不是同一個地方。)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孫權掌管政事。周瑜率領軍隊前來奔喪,隨後留在吳郡,以中護軍的身份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各項事務。(《江表傳》記載曹操剛剛打敗袁紹,軍威日益強盛,建安七年,下詔書責令孫權送兒子入朝做人質。孫權召集群臣商議,張昭、秦鬆等人猶豫不決,孫權內心不想送質子,於是單獨帶周瑜到母親麵前商議決定。周瑜說“從前楚國最初在荊山旁邊受封,土地不足百裏,後代繼承人賢能,開拓疆土,在郢都奠定基業,最終占據荊州、揚州,直到南海,傳承家業延續國祚九百多年。現在將軍繼承父兄留下的基業,擁有六郡的部眾,士兵精銳糧食充足,將士們聽從命令,開采礦山鑄造銅錢,煮海水製取食鹽,境內富足,百姓沒有叛亂的念頭,乘船揚帆,早晨出發傍晚就能到達,士兵風氣強勁勇猛,所向無敵,有什麽逼迫的原因,要送質子呢?質子一送入朝廷,就不得不和曹氏緊密相連,和他們相連,那麽朝廷下令召見就不得不去,這樣就會被別人控製。最多不過得到一個侯印,十幾個仆從,幾輛車,幾匹馬,怎能和在南方稱孤道寡相比呢?不如不送質子,慢慢觀察局勢變化。如果曹氏能遵循道義匡正天下,將軍再侍奉他也不晚。如果他圖謀作亂,戰爭就像火焰,不收斂就會燒到自己。將軍發揮勇氣抵抗威勢,來等待天命,何必送質子呢!” 孫權的母親說“公瑾的意見是對的。公瑾和伯符同歲,隻小一個月,我把他看作自己的兒子,你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 於是最終沒有送質子。)建安十一年,周瑜統領孫瑜等人討伐麻、保兩處屯兵,斬殺了他們的首領,俘獲了一萬多人,返回後駐守宮亭。江夏太守黃祖派將領鄧龍率領幾千人進入柴桑,周瑜追擊攻打,活捉鄧龍押送到吳郡。建安十三年春天,孫權征討江夏,周瑜擔任前部大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年九月,曹操大軍攻入荊州,荊州牧劉琮帶著全城人馬投降。曹操一下子接收了荊州的水軍,加上原來的步兵騎兵,總兵力達到幾十萬。消息傳到江東,孫權手下的將士們個個驚慌失措。孫權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朝堂上議論紛紛,多數人都說“曹操就像豺狼猛虎,可他名義上是漢朝丞相,借著天子的名義征討天下,每次行動都打著朝廷的旗號。今天要是抗拒他,名不正言不順啊!再說將軍您能依仗的天險,不過是長江。現在曹操占了荊州,整個江漢流域都成了他的地盤。劉表生前訓練的水軍,大小戰船有上千艘,曹操把這些船全都開到江麵上,再加上步兵陸路推進,水陸兩路一起殺來,這長江天險,等於咱們和他各占一半了。論兵力多少,更是沒法比。依我們看,不如幹脆投降算了。”
    周瑜卻反駁道“不對!曹操雖然打著漢朝丞相的幌子,其實就是個篡漢的國賊。將軍您憑著過人的神武和雄才大略,加上父兄創下的基業,在江東割據一方,地盤方圓幾千裏,士兵精銳糧草充足,英雄豪傑都願意為您效力,正該橫掃天下,為漢朝清除這夥奸賊。何況現在是曹操自己送上門來找死,哪能投降他呢?請讓我給將軍分析就算北方已經安定,曹操沒有後顧之憂,他能曠日持久地跟我們在水上爭勝負嗎?可現在北方根本沒平定,馬超、韓遂還在關西盤踞,這都是曹操背後的大隱患。再說他放棄騎兵優勢,跑到船上跟咱們吳越子弟打水仗,本來就不是中原人的強項。眼下又到了寒冬臘月,戰馬連草料都吃不上,他逼著北方士兵老遠跑到江湖水鄉來,水土不服,肯定要生病。這四點都是用兵的大忌,可曹操偏要冒險行事。將軍要活捉曹操,就在今天這個機會!請給我三萬精兵,進駐夏口,保證為將軍打敗他!”
    孫權聽了拍案而起“老賊早就想廢了漢朝自己稱帝,就怕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礙他的事。現在那幾位都被他滅了,隻剩我還在,我跟這老賊勢不兩立!你說要打,正合我意,這是上天把你送給我啊!”(《江表傳》記載孫權當時拔出刀砍斷麵前的奏案,厲聲說“誰敢再提投降曹操,就跟這案子一個下場!” 散會後的當晚,周瑜又求見孫權說“大臣們隻看到曹操書信裏說有水陸大軍八十萬,就嚇得魂不附體,根本不核實虛實就亂提建議,太沒道理了。按實際情況算,他帶來的中原士兵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早就疲憊不堪;接收劉表的降兵最多七八萬,還都心懷二意。用疲憊生病的士兵,控製著三心二意的降兵,人數雖多,其實沒什麽可怕的。給我五萬精兵,足夠打敗他們,請將軍放心。” 孫權拍著他的後背說“公瑾啊,你這番話太合我心意了!張昭、秦鬆那些人,隻顧著自家妻兒,滿腦子私心,真讓我失望。隻有你和魯肅跟我一條心,這是上天派你們來幫我的啊。五萬兵一時湊不齊,我已經選好三萬人,船隻糧草武器都備齊了。你和魯肅、程普先出發,我隨後再派援軍,多運糧草當你們的後盾。你能打贏當然最好,萬一遇到意外,就退回來跟我會合,我親自跟曹操決一死戰!” 臣鬆之考證提出抗拒曹操的計策,其實最早是魯肅的主意。當時周瑜在鄱陽,魯肅勸孫權召回周瑜,周瑜從鄱陽回來後,和魯肅想法不謀而合,所以能一起成就大功。本傳裏隻說孫權召集大臣問計,周瑜駁斥眾人主張,獨自提出抵抗計劃,完全沒提魯肅先有謀劃,這恐怕是埋沒了魯肅的功勞。)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