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陸遜傳(三)
字數:3419 加入書籤
還有個叫孫鬆的射聲校尉,是孫權兒子裏和父親最親近的一個,他手下的士兵紀律鬆散,操練時隊伍亂糟糟的。陸遜得知後,毫不留情地把孫鬆手下負責軍紀的官員處以髡刑(剃光頭發,這在古代是一種羞辱性的懲罰),以此來警示孫鬆要嚴管軍隊。
南陽人謝景很推崇劉廙 “先用法刑、後講禮儀” 的理論,經常在太子麵前談論。陸遜知道後,當麵斥責謝景說“禮儀比刑法更重要,這是自古以來就定下來的道理,劉廙不過是用些小聰明詭辯,歪曲古代聖賢的教誨,他的說法全是錯的。你現在在東宮輔佐太子,應該多宣揚仁義道德,讓太子的好名聲傳揚出去,像劉廙那種歪理,以後別再提了。”
陸遜雖然常年駐守在外地,但心裏一直牽掛著國事,他特意給孫權上了一道奏疏,談當前國家治理的問題“臣覺得現在朝廷的法令太嚴厲了,下麵的人觸犯法律的情況很多。近些年,不少將領和官吏犯了罪,雖然他們確實有不夠謹慎的地方,該受責罰,但現在天下還沒統一,咱們正該謀劃著向中原進軍,對那些小過錯應該放寬赦免,好安撫下麵人的情緒。而且現在國家要辦的事越來越多,最需要的是有才能的人,隻要不是犯了貪汙受賄、背叛國家這種不可饒恕的大罪,懇請陛下能重新提拔任用他們,讓他們有機會施展本事、為國家出力。這正是古代聖王‘忘記小過失、記住大功勞’的治國之道,隻有這樣才能成就帝王大業。從前漢高祖劉邦不計較陳平收受賄賂的小過錯,重用他的奇謀妙計,最終平定天下、建立漢朝,功勞流傳了上千年。靠嚴苛的法令和殘酷的刑罰,成不了帝王的偉大基業;隻知道懲罰卻沒有寬恕,也不是招撫遠方百姓、實現天下一統的長遠辦法啊。”
後來孫權打算派一支偏師去攻打夷州(現在的台灣島)和朱崖(現在的海南及南海部分地區),事先特意征求陸遜的意見。陸遜又上疏勸諫說“臣愚鈍,覺得現在天下還沒平定,正是需要民力的時候,得把百姓的力量用在當前最緊要的事務上。這些年咱們一直打仗,兵力已經減少了不少,陛下您為國家大事操勞,常常睡不著覺、吃不下飯,現在又想著遠征夷州,來完成統一大業。臣反複琢磨,實在沒看出這事兒有什麽好處。千裏迢迢去攻打一個海島,海上的風浪變幻莫測,士兵們到了陌生的地方,水土不服肯定會引發瘟疫。現在把現有的兵力派過去,去那種荒涼不毛的地方,想增加實力反而會減損兵力,想獲得好處反而會招來災禍。再說朱崖那地方地勢極其險要,當地的土著人還像禽獸一樣沒開化,就算收服了那裏的人,也沒法幫咱們辦大事;就算得不到那裏的兵力,對咱們整體實力也沒什麽損失。現在江東現有的兵力,足夠應付當前的局麵了,咱們隻要養精蓄銳,等時機成熟再行動就行。從前桓王(孫策)開創基業的時候,手裏連一支部隊的兵力都沒有,卻照樣打下了大片江山。陛下您順應天命,平定了江東地區。臣聽說平定叛亂、討伐逆賊,需要靠軍隊樹立威嚴;耕種養蠶、解決衣食,才是百姓的根本產業。現在戰爭還沒停止,不少百姓還在挨餓受凍。臣覺得咱們應該好好養育士兵和百姓,減輕他們的賦稅,眾人團結和睦才能成事,用道義激勵士兵的勇氣,這樣將來才能平定黃河、渭水流域,實現天下一統啊。” 可惜孫權沒聽陸遜的勸,還是派兵去了夷州,最後果然像陸遜說的那樣,損失比收獲大得多,得不償失。
等到遼東的公孫淵背棄盟約(之前公孫淵向孫權稱臣,後來又轉而投靠曹魏,還扣留了孫權派去的使者),孫權氣得火冒三丈,打算親自率軍去征討。陸遜又上疏勸阻說“公孫淵靠著遼東的險要地勢和堅固城防,扣留咱們的使者,答應獻上的名馬也沒送來,他的所作所為確實讓人憤怒。不過遼東的蠻夷向來擾亂中原,從沒受過朝廷的教化,他們像鳥一樣逃到荒涼的邊疆,抗拒帝王的軍隊,以至於陛下您震怒,想親自率領大軍渡海遠征,卻沒考慮到這其中的危險,要去涉足不可預測的海域。現在天下局勢混亂,各路群雄像老虎一樣爭奪地盤,英雄豪傑們都在躍躍欲試,等著看咱們的動向。陛下您憑著非凡的軍事才能,順應天命,在烏林打敗曹操,在西陵擊敗劉備,在荊州活捉關羽,這三個都是當世的英雄豪傑,卻都被您挫敗了鋒芒。您的恩德教化所到之處,萬裏之內的百姓都像草被風吹倒一樣歸順,正該趁此機會掃平中原,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現在卻因為一點小憤怒,就大發雷霆,違背‘君主不站在屋簷下(怕瓦片掉落砸到)’的警戒,看輕自己帝王的貴重身份,這是臣不能理解的。臣聽說立誌要走萬裏路的人,不會在中途停下腳步;圖謀天下的人,不會因為小事而損害大事。現在強大的敵人還在邊境,偏遠地區的部族還沒歸順,陛下您要是乘船遠征遼東,一定會給敵人可乘之機,到時候憂患來了再後悔,就來不及了。如果將來咱們能順利平定中原,就算不討伐公孫淵,他也會主動歸順;現在您卻偏偏看重遼東那點人馬和馬匹,怎麽能輕易放棄江東這安穩的基業呢?懇請陛下停止出兵,集中力量威懾主要的敵人,早點平定中原,讓您的功績照耀後世。” 這次孫權總算聽了陸遜的建議,放棄了親征遼東的想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嘉禾五年,孫權親自率軍北伐,派陸遜和諸葛瑾一起攻打襄陽。陸遜先派親信韓扁帶著奏表去給孫權匯報軍情,沒想到韓扁返回時,在沔水一帶遇到曹軍巡邏隊,被抓了去。諸葛瑾得知消息後嚇得不行,趕緊寫信給陸遜說“主公的大部隊已經往回撤了,敵人抓了韓扁,咱們軍隊的虛實底細他們肯定全知道了。而且現在河水也快幹了,戰船不好走,咱們得趕緊撤軍才行!”
可陸遜收到信後,既沒回信,也沒下令準備撤退,反而讓人趕緊去種葑豆(一種可以喂馬的作物),自己則像平常一樣,和將領們下棋、射箭,一點慌神的樣子都沒有。諸葛瑾心裏犯嘀咕,但又知道陸遜一向有謀略,就安慰自己“伯言(陸遜字)滿肚子計策,他這麽淡定,肯定有辦法。” 於是親自跑到陸遜的軍營去問。
陸遜這才解釋說“敵人知道主公已經撤軍,就沒了後顧之憂,肯定會把全部兵力都用來對付咱們。而且他們現在已經搶占了險要關口,咱們這邊的士兵本來就因為主公撤軍有點心慌,如果這時候咱們慌慌張張撤退,士兵的情緒隻會更亂。當下最該做的,是先穩住陣腳,讓士兵安心,再想辦法用計謀突圍。要是現在就明著撤退,敵人一看咱們害怕了,肯定會追著打,到時候咱們必敗無疑!”
隨後陸遜就和諸葛瑾悄悄定下計策讓諸葛瑾負責統領戰船,擺出要從水路撤退的樣子;自己則率領所有步兵,大張旗鼓地向襄陽城進發。曹軍向來忌憚陸遜的用兵,一看吳軍朝著襄陽撲來,以為他們要攻城,趕緊撤回城裏防守。諸葛瑾趁機率領船隊順流而下,陸遜則慢慢整頓好隊伍,故意把聲勢做得很大,一步一步退回船上,曹軍根本不敢過來阻攔。
等軍隊撤到白圍這個地方,陸遜又故意對外宣稱要在此地打獵,暗地裏卻派將軍周峻、張梁等人,突襲曹魏的江夏郡新市、安陸、石陽這幾個縣。當時石陽縣的集市正熱鬧,周峻等人突然殺到,老百姓嚇得紛紛扔下東西往城裏跑,人多到城門都堵得關不上。曹軍沒辦法,竟然親手砍殺自己的百姓,才勉強把城門關上。這一戰,吳軍斬殺和活捉的曹軍有一千多人。(臣鬆之對此評價陸遜考慮到孫權撤軍後,魏軍會集中兵力對付自己,既然已經用計穩住局勢、讓敵人不敢進攻,船隊也能順流安全撤退,為什麽還要偷偷派將領突襲小縣城呢?導致百姓驚慌奔逃、自相殘殺。就算活捉一千多人,也沒法削弱魏軍實力,反而讓無辜百姓遭受苦難,這和諸葛亮在渭水一帶用兵時的仁厚相比,差距太大了!用兵之道既然違背道義,就該遭到報應,東吳的國祚沒能延續三代,到孫皓時就滅亡了,難道不是這種暴行留下的禍根嗎?)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