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陸遜傳(五)

字數:3604   加入書籤

A+A-


    建興元年,陸抗被任命為奮威將軍。太平二年,魏國將領諸葛誕獻出壽春投降東吳,陸抗被任命為柴桑督,率軍趕赴壽春,打敗了魏國的牙門將、偏將軍,升任征北將軍。永安二年,又被任命為鎮軍將軍,負責統領西陵的軍務,管轄範圍從關羽駐守過的地方一直到白帝城。永安三年,朝廷授予他符節,允許他遇事可自行決斷。
    孫皓即位後,給陸抗加官為鎮軍大將軍,兼任益州牧。建衡二年,大司馬施績去世,陸抗被任命為都督,統領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等地的軍務,辦公地點設在樂鄉。
    陸抗聽說都城的政令有很多漏洞,心裏充滿憂慮,還考慮得很長遠,於是上疏說“臣聽說德行相當的情況下,人多的能戰勝人少的;實力相近的情況下,安定的一方能控製危難的一方。從前六國之所以被強大的秦國兼並,西楚之所以要向漢高祖稱臣,就是這個道理。現在敵人(指晉國)控製著天下大部分地區,不隻是函穀關以西的地盤;他們占據的九州之地,也不隻是鴻溝以西那麽點地方。咱們國家對外沒有結盟國家的援助,對內也沒有西楚那樣的強大實力,政務混亂,百姓還沒安定,可議論國事的人,卻隻靠著長江、高山這些地理優勢來固守國土。這其實是守衛國家最次要的辦法,不是有智慧的人首先該考慮的。臣常常遠想戰國時期各國存亡的征兆,近看蜀漢滅亡的教訓,從典籍裏考證,在現實中驗證,常常半夜裏摸著枕頭睡不著,吃飯時也忘了吃東西。從前匈奴還沒消滅,霍去病就推辭了皇帝賞賜的府邸;漢朝的教化還沒純正,賈誼就為此悲痛哭泣。何況臣是皇族的親戚,世代蒙受朝廷恩寵,個人的榮辱得失,和國家緊密相連,生死離合,從道義上也不能苟且偷生。臣日夜憂慮不安,想到這些就心情沉重。侍奉君主的道義,是即使冒犯君主也不能欺騙;做臣子的節操,是要為國家獻出生命。臣恭敬地把當前該做的十七條建議陳述如下。” 可惜這十七條建議的原文已經失傳,所以沒記載下來。
    當時何定在朝中玩弄權術,宦官也參與朝政,陸抗又上疏勸諫說“臣聽說開創國家、繼承家業,不能任用小人,那些搬弄是非、行為不正的人,《尚書》裏早就告誡過要防備。所以賢人才會對此怨恨指責,孔子也為此歎息。從春秋時期到秦漢,國家滅亡的災禍,沒有不是因為任用小人引起的。小人不明白治國的道理,見識又短淺,就算讓他們盡心盡力,也不足以擔當重任,更何況他們本來就心懷奸詐,喜好和厭惡還容易改變呢?他們一旦擔心失去自己的地位,就會無所不用其極。現在把重要的職務交給他們,授予他們獨斷專行的權力,卻希望天下太平、風氣清正,這是不可能的。現在朝中的官員,特別有才華的雖然少,但有的是名門後代,從小接受教化;有的能在清苦中自立,才能足夠任用。完全可以根據他們的才能授予官職,把那些小人罷免,這樣社會風氣才能清正,政務才不會混亂。”
    鳳皇元年,西陵督步闡占據城池反叛東吳,還派使者向晉國投降。陸抗一聽說這事,當天就開始調配各路兵馬,命令將軍左奕、吾彥、蔡貢等人直接趕赴西陵,又下令讓軍營趕緊修築堅固的包圍圈 —— 從赤谿一直到故市,裏麵用來圍困步闡,外麵用來抵禦晉國援軍。將士們白天黑夜不停地趕工,緊張得就像敵人已經打到眼前,大家都累得苦不堪言。
    眾將都來勸陸抗“現在咱們全軍士氣正盛,趕緊去攻打步闡,等晉國援軍到的時候,肯定能把西陵攻下來。何必費力氣修包圍圈,白白耗費士兵百姓的體力呢?” 陸抗解釋說“西陵這城地勢本來就堅固,城裏的糧食又充足,而且城裏用來防守的工事器械,都是我以前提前規劃好的。現在咱們反過來攻打它,不僅沒法很快攻克,北邊的晉國援軍肯定也會趕到;到時候咱們沒做好防備,內外同時受敵,怎麽抵擋得住?” 可眾將還是一心想攻打步闡,陸抗每次都沒同意。宜都太守雷譚的勸說尤其懇切,陸抗為了讓眾人服氣,隻好同意讓他們試著攻一次。結果進攻果然沒占到便宜,大家這才安心修築包圍圈,把西陵牢牢圍住。
    這邊晉國的車騎將軍羊祜率領大軍向江陵進發,眾將又覺得陸抗不該離開江陵去西陵,陸抗卻堅持說“江陵城池堅固、兵力充足,沒什麽可擔心的。就算敵人真的攻占了江陵,他們也肯定守不住,損失的不過是一小塊地方。可要是西陵被步闡牢牢占據,南邊山區的那些少數民族都會被煽動叛亂,到時候引發的麻煩,根本說不清!我寧可放棄江陵也要去救西陵,更何況江陵本來就很牢固呢?”
    早先時候,江陵一帶地勢平坦,道路通暢,陸抗曾命令江陵督張鹹修建一座大堤壩攔水,讓水流慢慢淹沒平坦的區域,這樣既能防止敵人來犯,也能阻止內部叛亂。羊祜本來想利用這座堤壩蓄的水,乘船運送糧草,還故意放出消息說要拆了堤壩,讓步兵和車馬通行。陸抗一聽說,馬上讓張鹹趕緊把堤壩毀掉。眾將都很困惑,多次勸說陸抗別這麽做,可陸抗根本不聽。後來羊祜率軍到了當陽,聽說堤壩已經被拆了,隻好改成用車運糧,白白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另一邊,晉國的巴東監軍徐胤率領水軍趕赴建平,荊州刺史楊肇也率軍來到西陵。陸抗立刻做好部署讓張鹹堅守江陵城;公安督孫遵沿著長江南岸巡邏,抵禦羊祜;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去抵擋徐胤;自己則親自率領三軍,靠著之前修的包圍圈對抗楊肇。
    沒想到,將軍朱喬和營都督俞讚突然叛逃,投奔了楊肇。陸抗立刻判斷“俞讚是軍營裏的老部下,知道咱們的兵力虛實。我一直擔心那些少數民族士兵平時訓練不夠,如果敵人要進攻包圍圈,肯定會先打他們駐守的地方。” 於是當天夜裏就調換了少數民族士兵的駐守位置,全換成經驗豐富的老將領來防守。
    第二天,楊肇果然攻打原來少數民族士兵駐守的區域。陸抗下令軍隊轉身反擊,弓箭和石塊像下雨一樣砸向敵軍,楊肇的士兵死傷無數,屍體都堆在了一起。楊肇在西陵城外耗了一個月,實在想不出破敵的辦法,隻好在夜裏偷偷撤軍。陸抗想追擊,又擔心步闡在城裏養精蓄銳,趁機找機會突圍,手裏的兵力不夠分。於是他隻下令敲響戰鼓,讓士兵們做好追擊的樣子,並沒有真的出兵。可楊肇的士兵本來就慌慌張張,一聽鼓聲更害怕了,紛紛扔下鎧甲拚命逃跑。陸抗趁機派輕裝士兵跟在後麵追擊,把楊肇的軍隊打得大敗,羊祜等人也隻好率領大軍撤退。
    之後陸抗順利攻占西陵城,處死了步闡的家族成員和他手下的主要將領官員,至於步闡手下的普通士兵和百姓,經他請求赦免的有好幾萬人。陸抗修整好西陵的防禦工事,就率軍向東返回樂鄉。即便打了這麽大的勝仗,他臉上一點驕傲的神色都沒有,還是像平時一樣謙虛平和,所以將士們都真心擁戴他。
    (《晉陽秋》記載陸抗和羊祜之間,有著春秋時期鄭國子產、吳國季劄那樣的君子之交。陸抗曾經送酒給羊祜,羊祜毫不懷疑地喝了;陸抗生病時,羊祜送藥給他,陸抗也毫無顧慮地服用。當時的人都覺得,像華元、子反那樣的君子交情,在這兩人身上重現了。《漢晉春秋》記載羊祜撤軍回去後,更加注重修養德行、樹立誠信,來安撫東吳百姓。陸抗常常告誡邊境的守軍“晉國那邊一心做好事,咱們這邊卻老做殘暴的事,這不等於是沒打仗就先認輸了嗎?咱們隻要守住自己的邊界,不貪圖小便宜就行了。” 從那以後,吳、晉兩國邊境出現了難得的平和景象成熟的糧食留在田裏,兩國人都不會去搶;牛馬跑到對方境內,隻要派人打招呼就能領回來。在沔水岸邊打獵時,東吳士兵捉到受傷的晉國人,都會送回去。有一次陸抗生病,向羊祜求藥,羊祜把剛配好的藥送給他,說“這是上好的藥,我自己剛配好還沒來得及吃,看你病得急,就先送給你了。” 陸抗拿到藥就吃了,手下將領有人勸他小心,陸抗根本不回應。孫皓聽說兩國邊境關係這麽和睦,就責問陸抗,陸抗回答“就算是一個城鎮、一個鄉村,都不能沒有講信義的人,更何況是大國呢?我這麽做,剛好能反襯出羊祜的德行,對他其實沒什麽損害。”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