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吳主五子傳(五)

字數:1815   加入書籤

A+A-


    老話說‘鏡子是用來照樣子的,古代的事是用來明白現在的’。大王您該好好以魯王(孫霸)為戒,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小心翼翼地敬重朝廷,這樣一來,您想要的都會得到。要是您忘了先帝的教誨,抱著輕視朝廷的心思,我們這些大臣寧可辜負大王,也不敢違背先帝的遺詔;寧可被大王怨恨,也不敢忘了尊重君主的威嚴,讓先帝的詔令在藩王這裏行不通。這是古今不變的道理,大王您心裏也清楚。
    福氣的到來有原因,災禍的產生也有過程。要是災禍剛開始萌芽的時候不擔心,等真的發生了就後悔不及了。當初魯王要是早點聽忠臣的話,心裏多些警惕,也能一輩子享受爵位俸祿,哪會落得被殺的下場呢?良藥喝著苦,但隻有生病的人能體會它的好處;忠言聽著不順耳,但隻有通達事理的人能接受它。現在我們這些人真心想幫大王把災禍消滅在萌芽階段,為您鋪好享福的根基,所以才忍不住說這些話,還請大王您三思啊!”
    孫奮看完信,終於害怕了,隻好乖乖搬到南昌。可他到了南昌還是改不了老毛病,打獵的次數反而更多了,手下的官員們根本受不了他的折騰。後來諸葛恪被誅殺,孫奮趁機搬到蕪湖,還想帶兵去建業,看看都城的局勢有沒有可乘之機。他的屬官傅相謝慈等人趕緊勸他別衝動,孫奮卻惱羞成怒,把謝慈等人殺了。(謝慈,字孝宗,是彭城人,著有《禮論》,還編寫了《喪服圖》和關於喪禮變更的書籍,這些著作在當時流傳很廣。)
    這事很快傳到朝廷,孫奮被廢為平民,貶到章安縣(今浙江臨海)。太平三年(公元 258 年),朝廷又恢複了他的爵位,封他為章安侯。(《江表傳》記載當時孫亮下詔書說“齊王孫奮之前因為殺了官員被廢為平民,後來多次下赦免令,唯獨沒赦免他。就算不能再封他為王,封個侯總可以吧?再說孫家的兄弟裏,不少人都擔任將領,駐守在長江沿岸,就我這個哥哥(孫奮是孫亮的哥哥)還沒爵位,像話嗎?” 有關部門上奏同意,於是派人去章安正式冊封孫奮為侯。)
    建衡二年(公元 270 年),孫皓的左夫人王氏去世。孫皓因為太過悲傷,白天晚上都去哭喪,連著幾個月不出宮門。民間漸漸有了傳言,說孫皓其實已經死了,還說孫奮和上虞侯孫奉會被立為新皇帝。孫奮母親仲姬的墳墓在豫章郡,豫章太守張俊聽說了這些傳言,心裏也犯嘀咕,覺得說不定真有這回事,就主動去把仲姬的墳墓打掃幹淨,想提前討好孫奮。
    孫皓聽說張俊的舉動後,氣得火冒三丈,下令把張俊處以車裂之刑,還滅了他的三族。接著又派人去章安,殺了孫奮和他的五個兒子,廢除了他的封國。(《江表傳》記載當時豫章郡有十個官吏願意替張俊去死,可孫皓根本不同意。孫奮也因此被懷疑,他本來在章安,後來被遷回吳城(今江蘇蘇州)關押,孫皓還下令不讓他的子女結婚,有的孩子都三四十歲了,還不能嫁娶。孫奮隻好上奏疏,說自己願意像禽獸一樣,讓子女們自己互相婚配。孫皓看了更生氣,派察戰(東吳負責監察的官員)帶著毒藥去賜死孫奮。孫奮不肯喝毒藥,跪在地上磕了上千個頭,說“老臣隻是帶著兒子們種地謀生,從來沒幹預過國家大事,求陛下饒我一條活路,讓我多活幾年吧!” 可孫皓根本不聽,孫奮父子最終還是被迫喝了毒藥死去。臣鬆之考證從建衡二年到孫奮被殺,孫皓剛即位沒多久。如果孫奮沒被懷疑之前,他的子女已經二十歲左右,到他被殺時,也不可能有三四十歲。要是子女早就長大,卻因為自己的原因沒結婚,也不是孫皓禁錮的錯。這段記載雖然是想突出孫皓的殘暴,可不符合實際情況。)
    評論說孫登心裏裝著國家和百姓,品德高尚,值得稱讚。孫慮、孫和都有向善的本心,也努力磨練自己,可孫慮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孫和更是沒能善終,實在讓人悲哀!孫霸以庶子的身份覬覦嫡子的太子之位,孫奮不遵守朝廷製度,本來就是自取滅亡。不過孫奮被殺,也算是平白遭遇了飛來橫禍啊!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