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賀全呂周鍾離傳(三)
字數:3686 加入書籤
黃龍元年(公元 229 年),全琮升任衛將軍、左護軍,兼任徐州牧。(《吳書》記載全琮早年擔任將領時,作戰勇猛果斷,遇到敵人和危難,總是奮不顧身。等到成為軍隊統帥後,他變得沉穩持重,注重樹立威信,每次指揮作戰,都擅長謀劃策略,不貪圖小利。《江表傳》記載有一次孫權讓太子孫登率軍出征,軍隊已經出發,駐紮在安樂縣。大臣們都不敢勸諫,隻有全琮秘密上奏說“自古以來,太子從來沒有單獨率軍出征的先例,所以說太子在外叫做‘撫軍’,留在京城叫做‘監國’。現在讓太子往東出征,不符合古代的製度,臣心裏很擔憂疑慮。” 孫權看了奏疏後,立刻下令讓孫登撤軍。大臣們都認為全琮有大臣的氣節。)後來,全琮還娶了孫權的女兒,成為皇親國戚。
嘉禾二年(公元 233 年),全琮奉命統領五萬步兵騎兵,征討魏國的六安郡(今安徽六安一帶)。大軍一到,六安的百姓就嚇得四處逃散,手下將領們見狀,都提議分兵去追捕這些百姓,想借此多繳獲些物資、抓些俘虜。
可全琮卻堅決反對,他對將領們說“咱們打仗得講究穩妥,不能抱著僥幸心理冒風險。要是做事沒有百分百的把握,不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這種事絕不能幹。現在分兵去追百姓,就算能抓到一些人,可咱們的兵力也會分散,萬一遇到魏軍主力,很容易吃大虧,到時候得與失說不定各占一半,這哪能叫萬無一失呢?退一步說,就算真能繳獲些東西、抓到些人,也遠遠不足以削弱敵人的實力,更沒法滿足國家對咱們的期望。要是真在追捕時撞上魏軍,咱們損失可就大了。與其因為貪功而犯錯受罰,我寧可自己承擔責任,也絕不敢為了求功勞而辜負國家!” 將領們聽了,都覺得全琮說得有道理,也就放棄了分兵追捕的想法。
赤烏九年(公元 246 年),全琮升任右大司馬、左軍師,成了東吳軍事體係裏的核心官員之一。他這人性格恭順溫和,特別擅長揣摩君主的心意,還能巧妙地提出合理建議,說話從來不會直愣愣地頂撞孫權,讓孫權下不來台。
早些年,孫權曾打算派兵圍攻珠崖(今海南)和夷州(今台灣),每次都會先問全琮的意見。全琮總是誠懇地勸說道“憑咱們大吳的威名,隻要出兵,哪有打不下來的地方?可珠崖、夷州都是偏遠的異域,隔著大海,路途艱險,而且那地方氣候惡劣,水土裏帶著毒,從古到今都是這樣。士兵們去了,百姓們往來,肯定會染上疾病,還會互相傳染,到時候能活著回來的人恐怕沒幾個,就算打下那些地方,能得到的東西又能有多少呢?咱們平白抽調長江沿岸的精銳兵力,去追求那沒把握的微小利益,我心裏實在不踏實。” 可孫權當時沒聽全琮的勸,還是派了軍隊出征。
結果軍隊在外麵折騰了一年多,士兵們因為感染疫病,死了十分之八九。孫權後來想起全琮的勸告,心裏特別後悔。有一次聊天時,孫權又提到了這件事,全琮趁機說“當時要是群臣裏有誰能像我這樣堅持勸諫,陛下您也不會犯這個錯啊!那些沒勸諫的人,我覺得算不上忠臣。”
全琮因為深受孫權信任器重,他的宗族子弟也都跟著沾光,個個身居高位、享受榮華富貴,朝廷賞賜給他家的財物加起來有好幾千金。可全琮並沒有因此變得驕傲自大,反而更加謙虛地接待賢才士人,臉上從來沒有傲慢的神色。赤烏十二年(公元 249 年),全琮去世,他的兒子全懌繼承了爵位和兵權。後來全懌奉命率軍去壽春(今安徽壽縣)救援諸葛誕,可他卻在出城後率先投降了魏國,魏國任命他為平東將軍,封臨湘侯。全懌哥哥的兒子全禕、全儀、全靜等人,也跟著投降了魏國,後來都當上了郡守,還被封為列侯。(《吳書》記載全琮的長子全緒,從小就很有名氣,起初擔任奉朝請,後來被派出去統領軍隊,逐漸升任揚武將軍、牛渚督。孫亮即位後,全緒升任鎮北將軍。東關之戰時,全緒和丁奉一起建議率軍先出擊,最終打敗了魏軍,朝廷因此封他的一個兒子為亭侯。全緒四十四歲時去世。全琮的次子全寄,因為勾結魯王孫霸,被賜死。小兒子全吳,是孫權的外孫,被封為都鄉侯。)
再說說呂岱,他字定公,是廣陵郡海陵縣(今江蘇泰州)人。早年在郡縣裏當小吏,後來為了躲避戰亂,向南渡過長江來到東吳。孫權開始主持東吳政務後,呂岱前來投奔,在將軍府任職,後來被派出去擔任吳縣縣丞。
有一次,孫權親自核查各縣的倉庫儲備和囚犯案件,各縣的縣長、縣丞都來拜見。呂岱在回答孫權的詢問、處理法律事務時,表現得條理清晰、應對得當,特別合孫權的心意。孫權於是征召他擔任錄事,後來又派他去補任餘姚縣縣長。呂岱到任後,立刻招募精壯勇猛的人,組建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隊伍,用來維護地方治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會稽郡東冶縣(今福建福州)下轄的五個縣,有個叫呂合、秦狼的賊寇頭目帶頭造反,孫權任命呂岱為督軍校尉,讓他和將軍蔣欽等人一起率軍征討。呂岱果然不負所望,很快就活捉了呂合、秦狼,五個縣的叛亂也被平定。戰後,呂岱被任命為昭信中郎將。(《吳書》記載建安十六年(公元 211 年),呂岱統領郎將尹異等人,率領兩千士兵向西出發,想引誘漢中賊寇頭目張魯到漢興郡的寋城(今陝西略陽附近)。可張魯起了疑心,下令截斷了道路,呂岱的計劃沒能成功,孫權隻好召他回來。)
建安二十年(公元 215 年),呂岱統領孫茂等十位將領,跟著孫權去奪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當時安成、攸縣、永新、茶陵四個縣的官吏,一起逃進陰山城(今湖南攸縣附近),聚集兵力抵抗呂岱。呂岱率軍圍攻,這些官吏很快就投降了,三郡也順利平定。孫權留下呂岱鎮守長沙。
可沒過多久,安成縣縣長吳碭和中郎將袁龍,暗中勾結關羽,又發動了叛亂。吳碭占據攸縣,袁龍駐守醴陵(今湖南醴陵)。孫權派橫江將軍魯肅去攻打攸縣,吳碭趁機突圍逃走;呂岱則率軍攻打醴陵,活捉並斬殺了袁龍。憑借這次平叛的功勞,呂岱升任廬陵太守。
延康元年(公元 2101novel.com 年),呂岱接替步騭擔任交州刺史(交州管轄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一帶)。他剛到交州,高涼郡(今廣東陽江附近)的賊寇頭目錢博就請求投降,呂岱趁機按照朝廷授權,任命錢博為高涼西部都尉。後來鬱林郡(今廣西貴港附近)的夷族賊寇圍攻郡縣,呂岱又率軍征討,打敗了賊寇。
當時桂陽郡湞陽縣(今湖南耒陽)的賊寇王金,在南海郡(今廣東廣州附近)邊境聚集人馬,帶頭作亂,危害百姓。孫權又下詔讓呂岱去征討,呂岱活捉了王金,派人把他押送到都城,這次平叛總共斬殺和活捉了一萬多人。戰後,呂岱升任安南將軍,被授予符節,封為都鄉侯。
交址郡(今越南河內附近)太守士燮去世後,孫權任命士燮的兒子士徽為安遠將軍,兼任九真郡(今越南清化附近)太守,又派校尉陳時接替士燮擔任交址太守。呂岱上奏朝廷,請求把交州的海南三郡(今海南及越南北部部分地區)劃出來,仍稱交州,任命將軍戴良為刺史;把海東四郡(今廣東、廣西部分地區)另設為廣州,由自己擔任刺史。
安排好後,呂岱派戴良和陳時一起向南進入交州就任,可士徽卻拒不接受朝廷的任命,還派兵駐守海口,阻攔戴良等人入境。呂岱於是上疏孫權,請求討伐士徽,隨後親自統領三千士兵,日夜兼程乘船渡海進軍。
有人勸呂岱說“士徽靠著他家幾代人在交州積累的恩德,整個交州的人都歸附他,可不能小看他啊!” 呂岱卻堅定地說“現在士徽雖然有叛亂的打算,但他肯定沒料到咱們會這麽快就到。要是咱們悄悄出兵,趁他沒防備突然襲擊,一定能打敗他。要是咱們遲遲不行動,讓他有了準備,他肯定會據城堅守,到時候交州七個郡的少數民族都會響應他,就算有再聰明的人,也沒法收拾這個爛攤子!”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