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賀全呂周鍾離傳(七)
字數:2995 加入書籤
鍾離牧回到都城後,被任命為丞相長史(協助丞相處理政務的官員),隨後調任司直(負責監察百官的官員),又升任中書令(掌管朝廷機要文書的官員)。恰逢建安(今福建建甌)、鄱陽(今江西鄱陽)、新都(今浙江淳安)三郡的山區百姓發動叛亂,朝廷於是任命鍾離牧為監軍使者,率軍前去征討。鍾離牧很快就平定了叛亂,還從叛軍首領黃亂、常俱等人的部眾中,挑選出身體強壯的人,補充到軍隊中服役。戰後,鍾離牧被封為秦亭侯,升任越騎校尉(統領騎兵的將領)。
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蜀漢被魏國滅亡。武陵郡的五谿蠻夷,和蜀漢地界相鄰,當時朝廷上下都擔心這些蠻夷會趁機叛亂,於是任命鍾離牧為平魏將軍,兼任武陵太守,讓他立刻去武陵郡上任,穩定邊境。
果然沒過多久,魏國就派漢葭縣長郭純臨時兼任武陵太守,郭純帶著涪陵郡的百姓進入蜀漢舊地遷陵縣(今湖南保靖附近)境內,在赤沙(今湖南吉首附近)駐紮下來。他到處引誘當地蠻夷部落的首領,不少首領被說動,起兵響應郭純,郭純又趁機率軍進攻酉陽縣(今湖南龍山附近),武陵郡裏一下子人心惶惶,官員百姓都慌了神。
鍾離牧趕緊召集郡裏的官員商量“現在西蜀已經亡國,咱們邊境又被魏軍侵犯,該怎麽抵禦他們呢?” 官員們都紛紛表態“現在遷陵、酉陽兩縣全是山路,地勢險要,那些蠻夷又拿著兵器作亂,可不能派兵去驚擾他們!一旦驚擾,蠻夷們肯定會抱團抵抗,到時候就更難收拾了。咱們應該慢慢安撫,派個有恩信的官吏去給他們講道理、送慰問,慢慢讓他們安定下來。”
可鍾離牧卻搖了搖頭“不對!敵人都打到咱們境內了,還哄騙引誘咱們的百姓,這種時候就得趁他們根基還沒紮穩,趕緊出兵消滅他們,這就像救火要快一樣,晚了就來不及了!” 說完立刻下令,讓外麵的士兵抓緊整理裝備、做好出兵準備,還放話“要是有掾史(郡裏的屬官)敢阻攔、提反對意見,直接按軍法處置!”
撫夷將軍高尚趕緊勸鍾離牧“以前潘太常(潘濬)征討五谿蠻夷,還帶了五萬兵馬呢!那時候蜀漢和咱們結盟,蠻夷們本來就歸順朝廷,情況比現在好得多。現在咱們沒有蜀漢當外援,郭純又已經占了遷陵,您就帶三千兵馬深入敵境,這恐怕不是什麽好辦法啊!”
鍾離牧卻堅定地說“現在是特殊情況,哪能按老規矩辦事?” 說完就帶著自己的三千兵馬,日夜兼程趕路。隊伍沿著險要的山路前進,走了將近兩千裏,從邊境要塞出發,一路上斬殺了那些心懷二心、帶頭作亂的不法之徒頭目一百多人,連同他們的黨羽,總共殺了一千多人。郭純的隊伍一看勢頭不對,很快就潰散逃跑了,五谿蠻夷的叛亂也徹底平定。
戰後,鍾離牧升任公安督、揚武將軍,被封為都鄉侯,後來又調任濡須督(駐守濡須口,今安徽無為附近,是東吳重要的軍事據點)。(《會稽典錄》記載鍾離牧在濡須任職時,心裏很清楚,其實有機會率軍向北進攻魏國,可他一直沒敢向朝廷提出這個計劃。有一次,他和侍中東觀令朱育一起赴宴,席間忍不住歎氣。朱育以為鍾離牧是因為自己的功勞大,爵位卻不夠高,心裏不滿,就安慰他說“朝廷裏那些大臣,大多是靠運氣和時機才坐上高官的,您的功勞沒人能比,不肯屈居人下也正常。那些職位比您低的人,還因為沒得到重用而鬱悶,何況是您呢!”
鍾離牧聽了笑著說“你說的這些,根本不是我的心思。馬援曾經說過,人應該功勞多而賞賜少。我的功勞本來就不夠登記在冊,朝廷給我的恩寵卻已經超過了我該得的,我哪會因為爵位的事不滿呢?問題是朝廷對我了解不夠深,還有人在朝中說我的壞話,所以我才默默不敢提進攻的計劃。要是情況不是這樣,我肯定會主動提出進取的計策,來報答朝廷對我的恩德,絕不是隻守著自己的地盤就行,我歎氣是因為這個啊!”
朱育又說“朝廷其實已經了解您的才能了,以您的本事,想做什麽做不成?我覺得您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鍾離牧歎了口氣說“武安君白起曾對秦昭王說‘完成大業不難,得到賢才難;得到賢才不難,任用賢才難;任用賢才不難,信任賢才難。’武安君想幫秦昭王吞並六國,可又怕自己獻上計策卻得不到信任,所以先說出這番話。秦昭王雖然答應了,卻沒能真正信任他,最後白起眼看要成的大業泡湯了,還被賜死在杜郵。現在朝廷對我的了解,還比不上秦昭王對武安君的了解,而在朝中害我的人,卻比範睢(曾進讒言害白起)還過分。
當年大皇帝(孫權)在位時,陸丞相(陸遜)征討鄱陽,隻給了我兩千兵馬;潘太常征討武陵,我也隻帶了三千人。可朝廷當時還議論紛紛,把我扔在前線,讓江邊其他的督軍,不再派兵支援我。我是靠朝廷的威靈才勉強撐過來的,現在哪還敢隨便提計劃?要是我不看時機、不估量情況,隨便向朝廷提建議,最後朝廷真把事交給我,卻不給足夠的兵力,到頭來肯定會打敗仗,哪有什麽‘想做什麽做不成’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後來,鍾離牧又以中前將軍的身份被授予符節,再次兼任武陵太守,最後在任上去世。他家裏沒有多餘的財物,當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很懷念他。他的兒子鍾禕繼承了爵位,接管了他的兵馬。(《會稽典錄》記載鍾離牧的次子鍾盛,也像父親一樣恭順謙讓,後來擔任尚書郎。鍾離牧的弟弟鍾離徇,也統領兵馬擔任將領,被任命為偏將軍,駐守西陵。他曾經和監軍使者唐盛討論當地的地形地勢,說宜城、信陵兩地應該作為建平郡的援軍據點,如果不先在這兩地修築城池,魏軍肯定會先派兵占領。唐盛卻認為,施績、留平都是有智謀的名將,多次在這一帶任職,從來沒說過要在這兩地修城,所以不認同鍾離徇的計策。結果半年後,晉國果然派兵修築了信陵城。
西晉討伐東吳時,鍾離徇擔任水軍督,在戰場上戰死。)
評論說山越人向來喜歡叛亂,難以安定卻容易騷動,所以孫權當年沒精力抵禦外敵,隻好對魏國說些謙卑的話,先穩住內部。前麵提到的這些大臣,都是能平定內部叛亂、安定國家疆域的人。呂岱清廉恭敬,一心為公;周魴計謀出眾,充滿奇思妙想;鍾離牧行事符合君子的準則;全琮有治理當世的才能,在當時地位尊貴。不過全琮沒能管教好自己的兒子(全寄依附魯王孫霸,陷害太子孫和),因此受到批評,損害了自己的名聲。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