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潘濬陸凱傳(一)

字數:3499   加入書籤

A+A-


    潘濬,字承明,是武陵郡漢壽縣(今湖南漢壽附近)人。他二十歲左右時,曾跟隨學者宋仲子學習。(《吳書》記載潘濬為人聰明,觀察細致,回答問題條理清晰、有邏輯,山陽郡人王粲見到他後,特別看重他的與眾不同,潘濬也因此漸漸有了名氣,後來在武陵郡擔任功曹(協助太守處理政務的官員)。)
    還不到三十歲時,荊州牧劉表就征召潘濬,讓他擔任部江夏從事(負責監察江夏郡官員的職務)。當時沙羨縣(今湖北武漢附近)的縣長貪汙腐敗、行為不端,潘濬查明情況後,直接下令將其處死,整個江夏郡的官員都被嚇得不敢再胡作非為。後來潘濬調任湘鄉縣(今湖南湘鄉)縣令,治理地方很有成效,名聲遠揚。
    劉備占領荊州後,任命潘濬為治中從事(協助州牧處理軍政事務的核心官員)。劉備進軍蜀地後,特意留下潘濬,讓他負責荊州的日常事務。
    孫權後來擊敗關羽、吞並荊州,任命潘濬為輔軍中郎將,還給他調配了兵馬。(《江表傳》記載孫權攻占荊州後,荊州原來的將領官吏幾乎都歸順了東吳,隻有潘濬稱病不肯露麵。孫權派人抬著床,到潘濬家裏把他接來,潘濬卻趴在床席上不肯起身,眼淚不停地往下流,哭得抽抽搭搭,連話都說不完整。孫權親自上前安慰他,還喊著他的字說“承明啊,從前丁父是鄀國的俘虜,周武王卻任命他為軍隊統帥;彭仲爽是申國的俘虜,周文王卻讓他擔任令尹(楚國最高官職)。這兩個人都是你們荊州的先賢,剛開始雖然是俘虜,後來卻都被重用,成了楚國的名臣。你怎麽偏偏不一樣,不肯歸順我,難道是覺得我比不上古代的賢君,沒有容納人才的度量嗎?” 說完,孫權讓身邊的侍從用手巾幫潘濬擦臉,潘濬這才起身下床,向孫權行禮謝恩。孫權當即任命他為治中從事,荊州的軍政事務,全都讓他參與商議決策。
    後來,武陵郡的部從事樊伷,煽動當地少數民族部落,打算把武陵郡獻給劉備。有人向孫權建議,派一名督軍率領一萬人馬去討伐樊伷。孫權沒有同意,特意召見潘濬詢問對策。潘濬回答“隻要派五千兵馬過去,就足夠活捉樊伷了。” 孫權疑惑地問“你怎麽這麽小看他?” 潘濬解釋說“樊伷出身南陽的世家大族,隻會耍嘴皮子,其實根本沒有真才實學。我之所以這麽了解他,是因為以前樊伷曾給州裏的官員辦過宴席,結果等到中午,飯還沒端上來,有十多個人等不及,自己站起來走了。從這件小事就能看出,他根本沒能力辦成大事,就像看侏儒隻看一節就知道他的本事一樣。” 孫權聽了哈哈大笑,采納了潘濬的建議,當即派他率領五千兵馬出征,結果真的斬殺了樊伷,平定了叛亂。)
    之後,潘濬升任奮威將軍,被封為常遷亭侯。(《吳書》記載芮玄去世後,潘濬接管了芮玄的兵馬,駐守在夏口(今湖北武漢附近)。芮玄,字文表,是丹楊郡(今安徽宣城附近)人。他的父親芮祉,字宣嗣,跟隨孫堅征戰,立下不少功勞,孫堅推薦芮祉擔任九江太守,後來又調任吳郡太守,在每個職位上都有不錯的名聲。芮玄的哥哥芮良,字文鸞,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孫策任命他為會稽東部都尉,芮良去世後,芮玄接管了他的兵馬,被任命為奮武中郎將,因功被封為溧陽侯。孫權為太子孫登挑選妃子時,大臣們都稱讚芮玄的父親芮祉、哥哥芮良,三代人都以品德、道義和文武才能聞名,於是孫權就娶了芮玄的女兒做太子妃。黃武五年(公元 226 年),芮玄去世,孫權特別惋惜。)
    孫權稱帝後,任命潘濬為少府(掌管皇室手工業、財政的官員),進封他為劉陽侯。(《江表傳》記載孫權曾多次去射野雞取樂,潘濬勸諫孫權說“天下還沒平定,有太多重要的事要處理,射野雞不是緊急事務,而且拉弓時弓弦可能斷裂,箭括可能損壞,都容易造成危險,懇請陛下看在我的麵子上,不要再射野雞了。” 潘濬出宮後,看到孫權用來隱蔽射野雞的帳幔還在,就親手把它拆毀了。孫權從此再也沒有射過野雞。)
    後來潘濬升任太常(掌管禮儀、祭祀的官員)。當時五谿地區(今湖南、貴州交界一帶)的少數民族發動叛亂,勢力盤根錯節,孫權授予潘濬符節(代表朝廷權威,可自行決斷軍務),讓他統領各路軍隊前去討伐。潘濬在平叛過程中,該獎賞的絕不拖延,該懲罰的絕不姑息,法令嚴明,沒人敢違抗。這次平叛,斬殺和活捉的叛軍加起來有上萬人,從此少數民族部落的勢力大大削弱,武陵郡一帶恢複了安寧。(《吳書》記載驃騎將軍步騭駐守在漚口(今湖南長沙附近),請求在各郡招募士兵,擴充自己的兵力。孫權征求潘濬的意見,潘濬說“地方上有不少豪強將領,在民間橫行霸道,危害百姓。加上步騭有名望權勢,各地官員都巴結他,要是允許他招募士兵,肯定會出亂子,不能答應他。” 孫權聽從了潘濬的建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中郎將豫章郡人徐宗,是當時有名的士人,他曾去過京城,和孔融有過交往。但徐宗作為儒生,行事放縱不拘小節,手下的士兵也紀律鬆散,不遵守軍令,還經常帶頭做壞事,潘濬毫不猶豫地把他處死了。潘濬執法嚴明,不怕別人議論,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歸義侯隱蕃,憑借出色的口才,受到不少豪傑的賞識,潘濬的兒子潘翥也和他有往來,還送給他糧食財物。潘濬聽說後,非常生氣,寫信斥責潘翥說“我蒙受國家的大恩,立誌以死報答,你們在都城,應該想著恭敬順從朝廷,親近賢才、仰慕善行,為什麽要和隱蕃這種投降的俘虜交往,還送他糧食財物?我在遠方聽到這件事,心裏又震驚又羞愧,好幾十天都悶悶不樂。這封信送到後,你立刻去使者那裏接受一百杖的懲罰,還要把送出去的財物追回來。” 當時的人都覺得潘濬太小題大做,可沒過多久,隱蕃果然圖謀叛亂,被處死了,大家這才佩服潘濬有先見之明。
    《江表傳》記載當時潘濬的姨表兄零陵郡人蔣琬,擔任蜀漢的大將軍。有人在武陵太守衛旌麵前挑撥離間,說潘濬偷偷派使者和蔣琬聯係,想給自己留條後路,投靠蜀漢。衛旌把這件事報告給孫權,孫權卻說“承明不會做這種事。” 當即把衛旌的奏表封好,拿給潘濬看,還把衛旌召回都城,罷免了他的官職。)
    在此之前,潘濬和陸遜一起駐守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共同負責留守後方的事務,後來兩人又各自回到原來的職位。當時校事(負責監察官員的特務機構官員)呂壹玩弄權術,濫用職權,上奏彈劾丞相顧雍、左將軍朱據等人,顧雍、朱據都被軟禁起來,限製行動。
    黃門侍郎謝厷在和呂壹聊天時,問他“顧丞相的事怎麽樣了?” 呂壹回答“情況不太好。” 謝厷又問“如果顧丞相被罷免,誰會接替他的職位?” 呂壹沒有回答,謝厷接著說“難道是潘太常嗎?” 呂壹過了好一會兒才說“你說的差不多。” 謝厷對呂壹說“潘太常一直對你恨得咬牙切齒,隻是因為他在外地,沒機會對付你罷了。要是他真的接替顧丞相,恐怕第二天就會收拾你。” 呂壹聽了非常害怕,趕緊不再追究顧雍的事,把他放了。
    潘濬請求回都城建業(今江蘇南京)朝見孫權,想趁機會當麵極力勸諫,揭發呂壹的罪行。等他到了建業,才聽說太子孫登已經多次向孫權進言,卻沒被采納。潘濬於是大擺宴席,邀請朝廷百官參加,打算在宴會上親手殺死呂壹,自己承擔所有後果,為國家除掉這個禍害。呂壹暗中得知了潘濬的計劃,趕緊稱病不去赴宴。此後,潘濬每次進見孫權,都會詳細陳述呂壹的奸詐陰險。漸漸地,孫權對呂壹的寵愛越來越淡,後來終於下令處死了呂壹。孫權還主動承認自己的過錯,責備大臣們沒有及時進諫,這件事在《孫權傳》中有詳細記載。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