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潘濬陸凱傳(二)

字數:3715   加入書籤

A+A-


    赤烏二年(公元 239 年),潘濬去世,他的兒子潘翥繼承了爵位。潘濬的女兒嫁給了建昌侯孫慮。(《吳書》記載潘翥,字文龍,被任命為騎都尉,後來接管了父親的兵馬,可惜很早就去世了。潘翥的弟弟潘秘,孫權把自己姐姐陳氏的女兒嫁給了他,還調他擔任湘鄉縣縣令。《襄陽記》記載襄陽人習溫擔任荊州大公平(相當於州裏負責舉薦人才的官員,即後來的州都)。潘秘去拜訪習溫,臨走時問他“我父親以前說您會成為荊州的議主(負責評議人才的官員),現在果然如他所言。不知道以後誰會接替您的職位呢?” 習溫說“沒人比你更合適了。” 後來潘秘擔任尚書仆射(協助丞相處理政務的官員),接替習溫擔任大公平,在荊州一帶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陸凱,字敬風,是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還是丞相陸遜的同族侄子。黃武初年(公元 222 年左右),他先後擔任永興縣(今浙江蕭山附近)、諸暨縣(今浙江諸暨)的縣長,在每個任職地都留下了不錯的治理成績,後來被任命為建武都尉,開始統領兵馬。
    別看陸凱是帶兵的將領,手裏卻從來沒放下過書本,特別喜歡研究《太玄經》。他不僅能深入鑽研闡釋其中的道理,用書中的方法占卜預測,結果還都很準。赤烏年間(公元 238251 年),陸凱被任命為儋耳郡(今海南儋州附近)太守,奉命征討朱崖(今海南),在戰役中斬殺和俘虜了不少敵人,立下戰功,升任建武校尉。
    五鳳二年(公元 255 年),陸凱又率軍到零陵郡(今湖南永州附近)征討山賊陳毖,成功斬殺陳毖,打了場漂亮的勝仗。憑借這次戰功,他被任命為巴丘督、偏將軍,封為都鄉侯,後來又調任武昌右部督。之後他曾和其他將領一起率軍趕赴壽春(今安徽壽縣),返回東吳後,經過多次提拔,擔任了蕩魏將軍、綏遠將軍。
    孫休即位後,陸凱被任命為征北將軍,授予符節,兼任豫州牧。等到孫皓登基,陸凱又升任鎮西大將軍,負責統領巴丘(今湖南嶽陽附近)的軍務,兼任荊州牧,進封為嘉興侯。
    孫皓曾和晉國暫時講和,使者丁忠從北方回來後,勸說孫皓可以趁機偷襲弋陽郡(今河南潢川附近)。陸凱得知後,立刻勸諫孫皓不要這麽做,具體的對話內容在《孫皓傳》裏有詳細記載。寶鼎元年(公元 266 年),陸凱升任左丞相。
    孫皓有個怪脾氣,特別不喜歡別人盯著自己看。大臣們陪他上朝或見麵時,沒一個人敢抬頭直視他。陸凱看不下去,勸孫皓說“君臣之間哪有互不認識的道理?要是突然發生意外情況,您都不知道該找誰幫忙。” 孫皓聽了,才破例允許陸凱可以直視自己。
    後來孫皓把都城從建業遷到武昌(今湖北鄂州),揚州地區的百姓得逆流而上,往武昌運送物資,負擔重得叫苦連天。加上當時朝政混亂,有很多錯誤決策,老百姓的日子過得窮困潦倒。陸凱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於是上奏疏勸諫孫皓
    “臣聽說賢明的君主,會用讓百姓快樂的方式讓自己快樂;昏庸的君主,隻會隻顧自己快樂而不管百姓。讓百姓快樂的君主,他的快樂能長久;隻圖自己快樂的君主,很快就會失去快樂甚至亡國。百姓是國家的根基,實在該重視他們的糧食供給,愛惜他們的性命。百姓安定,君主才能安定;百姓快樂,君主才能快樂。
    這些年下來,陛下的威嚴越來越像夏桀、商紂那樣殘暴,陛下的英明被奸臣掩蓋,陛下的恩惠被一群惡人阻斷。沒發生災禍,百姓卻丟了性命;沒做什麽大事,國家財富卻空了。無辜的人被治罪,沒功勞的人卻受獎賞,這讓陛下落下犯錯的名聲,連上天都降下災異警示。可朝中的公卿大臣,隻會討好您來換取寵愛,壓榨百姓來謀求私利,引導您做不合道義的事,讓朝政在不良風氣中衰敗,臣私下裏為此感到痛心。
    現在鄰國和咱們交好,四方邊境沒什麽戰事,正該停止勞役、休養士兵,充實糧倉府庫,等待合適的時機。可陛下反而違背天意,騷擾百姓,讓百姓不得安寧,無論老少都在哀歎,這根本不是保衛國家、養育百姓的辦法啊!
    臣聽說吉凶由上天決定,就像影子跟著形體、回聲跟著聲音一樣形體動,影子就動;形體停,影子就停。這是有固定規律的,不是靠嘴上說就能改變的。從前秦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因為獎賞太輕、懲罰太重,政令刑罰混亂,百姓的力量都耗費在奢侈之事上,君主被美色迷惑,心思被財寶汙染,奸臣當權,賢能的人被埋沒,百姓惶惶不安,天下人都受苦,最終落得國家滅亡的下場。
    漢朝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君主親自踐行誠信,聽從勸諫、接納賢才,恩惠能給到普通百姓,還親自去山野間聘請隱士,廣泛聽取意見、全麵考察情況,才能製定出好的謀略。這都是過去明確的例證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近些年漢朝衰落,魏、蜀、吳三國鼎立。曹魏失去綱紀,晉國就奪取了它的政權;蜀漢地勢險要,兵力精良,隻要關起門來堅守,本可以長久安定,可劉氏在決策上反複出錯,賞罰不當,君主一味追求奢侈,百姓力量被不必要的事務耗盡,所以才被晉國討伐,君臣都成了俘虜。這是眼前明確的教訓啊!
    臣對大道理理解不深,文章也寫得沒水平,才智淺薄,沒什麽過高的期望,隻是私下裏為陛下惋惜天下百姓。臣恭敬地把自己看到聽到的情況說出來百姓被繁瑣苛刻的政令困擾,刑罰政務混亂無序,希望陛下停止大規模的工程,減少各種勞役,力求寬鬆治國,廢除苛刻的政令。
    再說武昌這地方,地勢既險要又貧瘠,根本不是建都安邦、養育百姓的地方船隻停靠在這裏容易沉沒漂流,在山上居住又陡峭危險。而且民間有童謠唱道‘寧可喝建業的水,也不吃武昌的魚;寧可回建業去死,也不在武昌居住。’臣聽說翼星出現異常,熒惑星降下災異,童謠裏的話,其實是上天的心意。百姓把在武昌居住和死亡相比,足以看出天意,也能明白百姓的苦難啊!
    臣聽說國家要是沒有夠三年用的儲備,就不能算真正的國家,可現在咱們連夠一年用的儲備都沒有,這是臣下們的失職。可朝中的公卿大臣,身居高位,俸祿能傳給子孫,卻沒有為國獻身的氣節,也沒有糾正過錯的辦法,隻會給您進獻些小利來討好您,壓榨百姓,不為您考慮國家長遠。
    自從孫弘招募士兵以來,農耕就荒廢了,各地都沒有糧食財物上繳。而且一戶人家的父子被分開服不同的勞役,官府的糧食消耗一天天增加,儲備卻一天天減少。百姓有離散的怨恨,國家有根基動搖的趨勢,可沒人對此表示擔憂。百姓財力困乏,隻好賣兒賣女,賦稅徭役接連不斷,日子越來越疲憊。各地的官員,不加以體恤寬免,再加上監官,既不愛惜百姓,還一味耍威風、施權勢,所到之處一片混亂,政令更加繁瑣苛刻。百姓受官府和監官兩方麵的苦,財力一再消耗,這是做了沒好處、反而有損害的事啊!
    希望陛下罷免這些擾民的官員,憐憫孤兒弱者,來安撫百姓的心。這樣一來,百姓就像魚鱉逃離有毒的深潭、鳥獸掙脫捕獵的羅網一樣,四方百姓都會背著孩子來歸附。隻有這樣,才能保住百姓,讓先王留下的國家存續下去。
    臣聽說五音會讓人耳朵聽不清,五色會讓人眼睛看不明,這些對政務沒好處、對事情有損害的東西,不該追求。從前先帝(孫權)在位時,後宮的宮女和從事紡織的女工,加起來不到一百人,糧食有儲備,財物有剩餘。先帝去世後,孫亮、孫休在位時,一改往日的做法,變得奢侈起來,不再遵循先帝的軌跡。臣聽說現在從事紡織的女工和其他被關押服勞役的人,竟然有上千人。算一算她們能創造的價值,根本不夠補充國家財富,卻要常年消耗官府的糧食,這是沒好處的事。希望陛下挑選出一部分宮女,讓她們出宮嫁人,嫁給沒有妻子的人。這樣一來,上符合天意,下契合民心,天下百姓都會感到幸運!”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