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潘濬陸凱傳(三)

字數:3590   加入書籤

A+A-


    陸凱還曾在奏疏裏直言選官用人的問題“臣聽說商湯從商人裏選拔人才,齊桓公從趕車的人裏找能臣,周武王從砍柴人裏挑賢士,漢朝甚至從奴仆中提拔可用之人。賢明的君主選人才,隻看對方有沒有本事,不管出身高低,所以他們的功績德行能傳遍天下,名字被寫進史書。從來沒有哪個明君,是隻看長相、挑穿得好的、選會說漂亮話的人來任用的。
    可現在陛下身邊受寵的臣子,根本不是能擔當重任的人,能力配不上職位,既不能輔佐國家、糾正時局問題,反而拉幫結派、互相包庇,陷害忠臣、埋沒賢才。懇請陛下好好挑選文武官員,讓每個人都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州牧、將軍這些鎮守外地的官員,要守好邊境;公卿、尚書這些朝中大臣,要專心推行仁政教化。上能幫陛下治理國家,下能拯救百姓於困苦,每個人都盡忠職守,幫陛下彌補政策上的疏漏,這樣才能重現上古‘康哉’那樣歌頌太平的景象,讓刑罰閑置不用、天下太平。懇請陛下能好好考慮臣這些粗淺的建議。”
    當時朝堂上有個叫何定的將領,為人奸詐狡猾、擅長阿諛奉承,很受孫皓寵信,手握實權。陸凱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當麵斥責道“你看看以前那些侍奉君主卻不忠心的人,一個個擾亂國家政務,最後有誰能安安穩穩活到老?你為什麽偏偏要做這種奸邪之事,用讒言玷汙陛下的耳朵?趕緊改掉這些壞毛病!不然的話,你遲早會大禍臨頭!” 何定聽了又恨又怕,總想找機會陷害陸凱,可陸凱根本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心裏隻有國家大事,臉上總是透著一股剛正不阿的正氣。他上的奏疏,全是直截了當說事情,從不掩飾,字裏行間都是發自內心的忠誠懇切。
    建衡元年(公元 269 年),陸凱病重。孫皓派中書令董朝去探望他,問他還有什麽想說的。陸凱強撐著病體,鄭重地說“何定這人絕對不能重用,最好把他調到外地去任職,不能讓他掌管國家大事。奚熙隻是個小官,卻要搞什麽浦裏田的工程,還想恢複以前那種嚴苛的舊製度,這也不能聽他的。還有姚信、樓玄、賀卲、張悌、郭逴、薛瑩、滕修,以及我的同族弟弟陸喜、陸抗,他們有的清正廉潔、忠心勤勉,有的才華出眾、能力超群,都是支撐國家的棟梁、輔佐朝廷的好幫手。懇請陛下多留意他們,多和他們商量國家大事,讓他們各自盡忠,幫陛下彌補政務上的不足。” 說完這些話,陸凱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二歲。
    陸凱的兒子叫陸禕,起初擔任黃門侍郎,後來調出京城統領軍隊,被任命為偏將軍。陸凱去世後,陸禕回到京城,擔任太子中庶子。右國史華核曾上表推薦陸禕,說“陸禕身體強健、性格剛毅,才幹能力都很突出,論統領軍隊的本事,連當年的魯肅都比不上他。之前朝廷征召他回京城,他接到命令就立刻動身,路過武昌時,連回頭看一眼都沒有,軍隊的器械物資,一點都沒私自帶走。他在戰場上果敢堅毅,麵對財物又能堅守節操,是難得的人才。夏口這地方,是敵人進攻的重要關口,得選有名的將領去駐守,臣私下裏琢磨,沒人比陸禕更合適了。”
    其實孫皓早就因為陸凱多次當麵頂撞自己、違背自己的心意而心懷不滿,再加上何定不停地在他麵前說陸凱的壞話,孫皓早就想收拾陸凱。可一來陸凱是朝中重臣,不好隨便用法律治他的罪;二來陸凱的同族弟弟陸抗當時正擔任大將軍,駐守在邊境前線,孫皓有所顧忌,隻好暫時忍著。等到陸抗去世後,孫皓再也沒有顧慮,最終把陸凱的家人都遷到了建安郡(今福建建甌)。
    還有人說,寶鼎元年(公元 266 年)十二月,陸凱曾和大司馬丁奉、禦史大夫丁固一起謀劃,想趁著孫皓去宗廟祭拜的時候,廢掉孫皓,改立孫休的兒子為皇帝。當時左將軍留平負責率領士兵在前開路,所以他們偷偷把計劃告訴了留平,沒想到留平堅決不同意,還發誓不會泄露這事,他們的計劃最終沒能實現。後來太史郎陳苗上奏說,天氣長時間陰沉不下雨,風向也反常,恐怕有陰謀要發生,孫皓聽了心裏特別警惕害怕。(《吳錄》記載以前皇帝去宗廟祭拜,會選兼任大將軍的人統領三千士兵擔任護衛。陸凱本來想借著這支軍隊實施計劃,讓選曹(負責選拔官員的部門)上奏推薦丁奉擔任這個職位。可孫皓剛好不想用丁奉,說“再換個人選。” 陸凱堅持說,這個職位雖然是臨時兼任,但也得選合適的人。孫皓說“就用留平吧。” 陸凱隻好讓兒子陸禕去跟留平說這事。可留平平時和丁奉有矛盾,陸禕還沒來得及把陸凱的想法說清楚,留平就對陸禕說“聽說有野豬闖進丁奉的軍營了,這可是不祥的征兆啊!” 臉上還露出了高興的神色。陸禕見狀,不敢再往下說,回去後把情況詳細告訴了陸凱,這個計劃也就隻好擱置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我曾經從從荊州、揚州來的人那裏,得到過陸凱勸諫孫皓的二十件事的材料,後來又向吳地的人多方打聽,可很多人都說沒聽說過陸凱上過這樣的奏疏。再看看這些材料裏的文字,語氣特別懇切直率,恐怕不是孫皓能容忍的。有人說,陸凱當時把奏疏藏在箱子裏,沒敢上奏給孫皓,直到病重時,孫皓派董朝去問他有什麽遺言,他才把這些奏疏交給了董朝。這事的真假很難確定,所以沒把這些內容寫進正文裏。但我覺得這些材料裏指出的孫皓的問題,很值得後世引以為戒,所以就抄錄下來,附在陸凱傳的後麵。
    當初孫皓曾派親信趙欽口頭傳達自己的旨意,回複陸凱之前的奏疏,說“我做什麽事都遵循先帝的規矩,哪裏有什麽做得不妥的地方?你勸諫的內容根本不對。再說建業的皇宮不吉利,所以我才遷都避開它,而且西宮的宮殿房屋都已經破舊損壞,正計劃遷都重建,為什麽不能遷都呢?” 陸凱又上奏疏反駁
    “臣私下裏觀察陛下執政以來,天氣陰晴不調,五星運行也偏離了正常軌跡,這都是因為官員們不忠於職守,奸臣們互相勾結,而這根本原因,就是陛下沒有遵循先帝的做法啊!(《江表傳》記載,陸凱在這封奏疏裏還說“臣接到陛下的旨意,心裏又急又氣,堵得難受。陛下的心思怎麽這麽難明白,耳朵怎麽這麽聽不進忠言啊!”)
    帝王興盛,是接受了上天的旨意,要靠修養德行來維持,哪裏是靠皇宮的好壞呢?可陛下不跟朝中大臣商量,就急著遷都,讓軍隊將士們流離失所、又悲又怕,違背了天地的意誌,所以天地才降下災禍,連小孩都唱起了諷刺遷都的童謠。就算陛下自己能過得安穩,可百姓們憂愁勞苦,又怎麽能把國家治理好呢?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一件事。
    臣聽說治理國家,要以賢才為根本。夏朝因為殺了賢臣龍逢而衰敗,商朝因為得到賢臣伊尹而興盛,這都是前代明確的例子,也是現在該學習的榜樣。中常侍王蕃,為人通達事理,在朝中忠誠正直,是支撐國家的重要大臣、咱們大吳的龍逢啊!可陛下卻因為他說話直率、頂撞您,就痛恨他,竟然在朝堂上把他殺了,還把他的屍體扔在外麵暴曬。國內的百姓都為此傷心,有見識的人都為之哀悼,大家都覺得,現在的吳國,就像當年夫差在位時的吳國一樣,要走向滅亡了。先帝親近賢才,陛下卻反過來排斥賢才,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二件事。
    臣聽說宰相是國家的支柱,必須得是有能力的人來擔任。所以漢朝有蕭何、曹參這樣的好丞相,先帝有顧雍、步騭這樣的好宰相。可萬彧這人,才能平庸、資質一般,以前不過是家裏的仆人,卻一步登天進了皇宮任職。對萬彧來說,現在的地位已經夠高了,待遇也已經過分了,可陛下卻隻看到他那些小優點,看不到他的大毛病,還把他提拔為宰相這樣的高官,地位超過了朝中的老臣。賢良的大臣們都為此憤慨惋惜,有才智的人都為之憤怒,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三件事。
    先帝愛護百姓,比愛護嬰兒還用心百姓沒妻子的,先帝就把宮女嫁給他們;看到百姓穿單衣的,先帝就送布帛給他們;看到沒人埋葬的枯骨,先帝就派人去掩埋。可陛下卻反過來做這些事,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四件事。”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