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潘濬陸凱傳(四)

字數:3667   加入書籤

A+A-


    “再說先帝吸取夏桀、商紂因寵信妖婦亡國,周幽王、周厲王因溺愛姬妾亂政的教訓,把這當成自己的警示,所以身邊從不留妖豔不正經的女子,後宮也沒有閑置不用的宮女。可現在陛下的後宮裏,宮女多達上萬人,很多都沒正式封號,成了閑置的人;而宮外卻有很多沒妻子的單身漢,宮女們隻能在宮裏暗自歎息。天氣陰晴反常、風雨不順,根源就在這兒啊!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五件事。
    先帝為國家大事操勞,就算如此,還擔心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可陛下登基以來,整天在後宮裏玩樂,被女色迷惑,導致很多政務被耽誤,下麵的官吏趁機做壞事、藏奸邪,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六件事。
    先帝特別崇尚簡樸,穿的衣服從沒有華麗的裝飾,宮裏沒有高大的樓台,器物也不雕刻花紋,所以國家富裕、百姓充實,沒什麽小偷強盜。可陛下卻向各州郡征調物資,耗盡百姓的財力,士兵們穿著深色軍服(玄黃,代指軍服)四處奔波,皇宮裏卻滿是紅紫奢華的裝飾,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七件事。
    先帝在外依靠顧雍、陸遜、朱桓、張昭這些賢臣,在內親近胡綜、薛綜這樣的能臣,所以各項政務都做得順利,國內安定有序。可現在宮外的官員不稱職,宮內的侍從也不是合適的人 —— 像陳聲、曹輔這些人,都是才能低下的小官,是先帝根本不會用的人,陛下卻寵信他們,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八件事。
    先帝每次設宴召見大臣,都會控製美酒用量,不讓大家喝過量,所以大臣們一整天都不會有失禮怠慢的過錯,文武百官也能充分陳述自己的意見。可陛下卻用‘不能直視君主’的規矩束縛大臣,還逼大家喝到不能再喝才罷休。酒本是用來完成禮儀的,喝多了就會敗壞德行,陛下這做法,和商紂王通宵達旦飲酒沒什麽區別!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九件事。
    從前漢朝的桓帝、靈帝,因為親近宦官,徹底失去了民心。現在像高通、詹廉、羊度這些宦官小人,陛下卻賞給他們高官厚爵,還讓他們掌管軍隊。要是江邊有戰事,烽火接連燃起,這些人的軍事能力,顯然沒法抵禦敵人啊!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十件事。
    現在宮裏已經有很多閑置的宮女,可宦官們還跑到各州郡,拿著名單挑選民間女子,有錢人家的女兒給錢就能躲過,沒錢的就被強行帶走。路上滿是百姓的怨恨呼喊,很多母女就此永別,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十一件事。
    先帝在位時,也撫養諸王和太子,要是需要找乳母,乳母的丈夫本該服役的,先帝會賞賜錢財、供給糧食,還時常讓乳母回家看望孩子。可現在完全不一樣,夫妻被強行分開,丈夫被迫去服役,孩子最後夭折,家裏隻剩下空房子,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十二件事。
    先帝曾感歎‘國家以百姓為根本,百姓以糧食為生存之本,衣服是其次的,這三樣,我時刻記在心裏。’可現在呢?種地養蠶的事都荒廢了,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十三件事。
    先帝選拔人才,不嫌棄出身低微,讓他們先在鄉裏任職,通過實際事務考察能力,推薦的人不虛報,被任用的人也不濫竽充數。可現在不是這樣,浮誇不實的人能當官,拉幫結派的人能晉升,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十四件事。
    先帝時期的士兵,不被派去做雜役,春天隻專心種地,秋天隻忙著收稻,江邊有戰事時,才要求他們拚死效力。可現在的士兵,要承擔各種雜役,連糧食賞賜都不夠用,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十五件事。
    獎賞是用來鼓勵立功的,懲罰是用來禁止作惡的,賞罰不當,士兵百姓就會離散。可現在江邊的將士,戰死了沒人哀悼,勞苦了得不到獎賞,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十六件事。
    現在各地的監察官員,已經夠繁瑣多餘了,還加上宮內派來的使者,在中間擾亂政務,一個百姓要應付十個官吏,怎麽承受得了?從前漢景帝時,交址發生叛亂,根源就是這樣的情況啊!陛下這是在重蹈漢景帝的過失,卻不遵循先帝的做法,這是第十七件事。
    那些負責監察的校事官,本就是官吏百姓的仇人。先帝晚年,雖然有呂壹、錢欽這樣的校事官,可很快就把他們處死,向百姓謝罪。可現在又重新設立校曹,縱容官吏隨意告發他人,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十八件事。
    先帝時期,官員們都能長期在一個職位上任職,之後再考察政績決定升降。可現在州縣的官員,有的剛上任沒幾天,就被征召調動,迎來送往的人在路上絡繹不絕,既浪費錢財又禍害百姓,這事現在特別嚴重,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十九件事。
    先帝每次查看案件判決的奏疏,都會留心推究審查,所以監獄裏沒有受冤的囚犯,死了的人也能甘心。可現在陛下卻違背了這一點,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二十件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要是臣說的這些話值得采納,就請把它收藏在盟府(古代保存重要文書的地方);要是臣說的是假話,就請治臣的罪。懇請陛下能留意這些話。”(奏疏到此結束。)
    《江表傳》裏還記載,孫皓後來的行為越來越殘暴,陸凱看出吳國遲早要亡在他手裏,於是又上了一封奏疏,字字懇切“臣聽說壞事不能積累,過錯不能放任;積累壞事、放任過錯,就是國家喪亂的根源。所以古代賢君都怕聽不到自己的過失,特意設了‘進善旌’(讓百姓掛建議的旗子)、‘敢諫鼓’(讓大臣敲鼓提意見)。衛武公九十歲了,還盼著有人提醒自己過錯,《詩經》專門歌頌他的德行,士人也都佩服他的品行。可臣看陛下,根本沒有想聽勸誡的心思,反而一天天在積累過錯,臣心裏特別擔憂,這亡國的征兆已經很明顯了啊!所以臣姑且把關鍵問題列出來,把心裏的想法全說出來。陛下該克製自己、遵守禮法,繼承發揚先帝的德行,可不能把臣的話當耳旁風,繼續放縱奢侈。一旦奢侈成了習慣,官吏就會天天欺騙百姓;百姓離心,君主就不會信任下屬,下屬也會懷疑君主,骨肉親人互相爭鬥,王公貴族四處逃亡。臣雖然愚笨,看不懂天命,但憑著良心判斷,吳國撐不過二十年了。臣常常痛恨夏桀、商紂這樣的亡國之君,也不想讓後人再痛恨陛下啊!臣受國家恩惠,侍奉了三代君主,現在一把年紀,又遇上陛下在位,沒法跟著世俗隨波逐流。就算像比幹、伍員那樣,因為忠誠被殺、因為正直被懷疑,臣也覺得夠了,沒什麽遺憾的。就算死後埋在土裏,也對得起先帝,隻盼陛下能反複思考,保住江山社稷啊!”
    早先孫皓剛打算營建宮殿時,陸凱就上過奏疏勸諫,可孫皓根本不聽。陸凱隻好再上一封奏疏,態度更急切“臣聽說要建宮殿,整夜翻來覆去睡不著,所以才一次次上奏,可奏疏大多被留在宮裏,沒得到回複。臣心裏難受得歎氣,就盼著陛下能下令停工。昨天吃飯時,接到陛下的詔書,說‘你勸諫的話,確實有大方向的道理,可不符合我的想法。怎麽了?這宮殿不吉利,就該避開它,難道要因為怕勞役,就一直住在不吉利的宮殿裏嗎?做父親的住得不安穩,兒子又能依靠誰呢?’臣捧著詔書,讀了一遍又一遍,胸口像堵了東西一樣難受,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臣已經六十九歲了,爵位俸祿已經超過預期,還能有什麽奢求?之所以一次次說這些難聽的話,是因為臣想起大皇帝(孫權)開創基業時,吃了多少苦、費了多少力,頭發早早熬白,晚年還穿著鎧甲征戰。天下剛安定沒多久,大皇帝就去世了,隻要是有呼吸、能說話的人,沒有不傷心的,就像失去了父母一樣。後來幼主(孫亮)繼位,權力落在大臣手裏,軍隊連年征戰耗費錢財,百姓也因為戰亂受損。奸臣幹預朝政,國庫早就空了。現在強大的敵人就在眼前,蜀漢已經滅亡,咱們這些疲憊的百姓,本該好好休養,全力發展生產,防備意外情況。而且剛遷都沒多久,又趕上戰事,士兵流離失所,各州郡不得安寧,現在又要大興土木,從各地征調人力物資,這根本不是保住國家、治理好天下的辦法啊!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