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潘濬陸凱傳(五)

字數:3633   加入書籤

A+A-


    臣聽說做君主的,該用德行消除災禍,用道義彌補過錯。從前商湯遇到大旱,親自去桑林祈禱;熒惑星(象征災禍的星)靠近心宿(象征君主),宋景公就搬出宮殿居住,所以旱災消除了,災星也移走了。現在宮殿不吉利,陛下隻要克製自己、遵守禮法,學學商湯、宋景公的做法,憐憫百姓的困苦,還怕宮殿不安穩、災禍不消除嗎?陛下不努力修養德行,反而忙著建宮殿,要是德行不好、行為不端正,就算建了像商紂的瑤台、秦始皇的阿房宮那樣的宮殿,最後不還是身死國滅,宗廟變成廢墟嗎?大興土木、建高樓台,隻會招來水旱災害,百姓也會多生病,這還有什麽可懷疑的?說‘父親住得不安穩,兒子沒依靠’,這其實是兒子和父親離心、臣子和陛下疏遠的征兆啊!一旦君臣離心、父子疏遠,就算宮殿修得再簡陋,又有什麽用呢?當年大皇帝住在南宮,卻覺得比阿房宮還好。所以先朝大臣覺得該把宮殿修得厚實些,防備意外情況,大皇帝卻說‘敵人還在遊蕩,該愛護百姓,哪能忙著做這些不重要的事?’可大臣們反複懇求,大皇帝沒辦法,才從附近郡縣調了些人力,勉強滿足大家的心意,就算這樣,建宮殿的事還猶豫了三年。那時候,敵人被咱們的威勢震懾,不敢來侵犯,軍隊雖然偶爾戰敗,可西邊有岷山、漢水阻擋,南方也沒戰事,大皇帝尚且推辭,不肯輕易建宮殿,何況現在陛下處在危難時期,又沒有大皇帝那樣的德行,能不慎重嗎?懇請陛下多留意,臣說的絕不是空話!”
    陸凱有個弟弟叫陸胤,字敬宗。他最早在朝廷擔任禦史、尚書選曹郎(負責選拔官員的部門官員),太子孫和早就聽說過他的名聲,對他格外敬重,用特殊的禮儀對待他。
    可沒過多久,全寄、楊竺這些人,一心巴結魯王孫霸,幫著孫霸和孫和爭奪太子之位,還暗地裏說孫和的壞話、編造罪名陷害他。陸胤因為和孫和走得近,也被牽連進去,抓進了監獄。獄卒對他用盡了各種酷刑,鞭子抽、棍子打,什麽苦都讓他受了,可陸胤始終沒說一句對孫和不利的話,更沒攀咬其他人。(《吳錄》詳細記載了這事的來龍去脈當時孫和自己也擔心會被廢掉太子之位,而孫霸覬覦太子之位的心思越來越重。有一次孫權單獨召見楊竺,屏退身邊所有人,跟楊竺聊起孫霸的才能。楊竺一個勁地誇孫霸有文韜武略、英姿不凡,理應做嫡長子繼承皇位,孫權聽著聽著,就默認了楊竺的說法。可他倆沒注意到,有個侍從正躲在床底下,把兩人的話全聽了去,轉頭就告訴了孫和。
    那時候陸胤剛好要去武昌任職,臨走前特意去跟孫和辭行。孫和沒敢公開見他,而是換上便服,悄悄跑到陸胤的車上,跟他秘密商量,想讓陸胤請陸遜給孫權上奏疏,勸諫孫權別改立太子。後來陸遜真的上了一封言辭懇切的奏疏,堅決反對廢長立幼。孫權一看奏疏就起了疑心,覺得肯定是楊竺把自己和他私下聊天的內容泄露出去了,可楊竺死活不承認。
    孫權讓楊竺去查,到底是誰把消息傳出去的。楊竺想了想,最近隻有陸胤去了西邊的武昌,肯定是陸胤說的。孫權又派人去問陸遜,怎麽知道自己想立孫霸的。陸遜說,是陸胤告訴他的。孫權立刻把陸胤召回來審問,陸胤心裏惦記著保護孫和,就撒謊說“是楊竺跟我說的。” 於是楊竺也被抓進監獄,和陸胤對質。楊竺受不了酷刑折磨,最後隻好屈打成招,承認是自己泄露的。孫權一開始還隻是懷疑楊竺,等看到楊竺的供詞,就認定是他幹的,最後下令把楊竺殺了。)
    後來陸胤被釋放,調任衡陽督軍都尉。赤烏十一年(公元 248 年),交址郡(今越南河內附近)、九真郡(今越南清化附近)的少數民族發動叛亂,攻破了不少城池,整個交州地區都亂了起來,人心惶惶。孫權任命陸胤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讓他去平定叛亂、穩定局勢。
    陸胤一進入交州地界,沒急著派兵打仗,而是先向當地百姓和叛亂首領宣揚朝廷的恩德和誠信,一心想招撫他們,而不是靠武力鎮壓。高涼郡(今廣東陽江附近)有個叫黃吳的部落首領,帶著三千多戶人家,本來也跟著叛亂,看到陸胤這麽有誠意,就率先帶著部眾出來投降了。
    陸胤趁熱打鐵,率領軍隊繼續向南推進,一路上反複向叛亂的人表明朝廷的誠意,還特意送去錢財禮物安撫他們。那些原本躲在深山裏、不服朝廷管轄的叛亂首領,一共有一百多人,帶著五萬多戶百姓,聽到陸胤的名聲、感受到朝廷的恩德後,全都心甘情願地來歸順,一個個跪在地上磕頭,認陸胤做主。就這麽著,交州的局勢徹底穩定下來,恢複了太平。朝廷為了嘉獎陸胤,又加封他為安南將軍。
    後來蒼梧郡建陵縣(今廣西荔浦附近)又有賊寇作亂,陸胤率軍征討,很快就打了勝仗。這幾次平叛,陸胤前後一共挑選了八千多個身強力壯的人,補充到軍隊裏,增強了當地的防禦力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永安元年(公元 258 年),陸胤被召回京城,任命為西陵督(駐守西陵,今湖北宜昌附近,是東吳西邊的軍事要地),封為都亭侯,後來又調任虎林(今安徽馬鞍山附近)駐守。
    中書丞華核特別欣賞陸胤,專門給朝廷上了一封奏表,推薦陸胤,說“陸胤天生聰明,腦子靈活,不僅有才幹,品行還特別端正,做事幹淨利落。以前他在選曹任職時,留下的政績清清楚楚,讓人佩服。後來去了交州,他盡心盡力宣揚朝廷的恩德,讓四處流亡的百姓都回來歸附,連海邊偏遠的地方都安定下來,沒有叛亂。
    蒼梧、南海這兩個郡,每年都會遭遇暴風和瘴氣的災害刮起大風來,能把樹吹斷,沙子石頭滿天飛;瘴氣一彌漫,連飛鳥都不敢從那兒過。可自從陸胤到了交州,奇怪的是,暴風和瘴氣都沒了,商人旅客能平安通行,百姓也沒再得傳染病,地裏的莊稼更是長得好,年年豐收。
    交州的州府設在海邊,秋天海水倒灌,井水河水都會變鹹,沒法喝。陸胤又讓人修建蓄水池,儲存淡水,百姓們終於能喝上甘甜的水。他的恩惠像春風一樣,吹遍了交州的每一個角落,連百姓和神靈都被他的德行感化。後來他憑著朝廷的威嚴,把分散的百姓都召集起來,讓大家重新安家。
    等到朝廷下詔書,讓他回京城任職時,交州的百姓因為感激他的恩德,連家鄉都舍不得了,紛紛扶著老人、帶著小孩,心甘情願地跟著他走,沒有一個人猶豫動搖,根本不用派兵護送。這些年朝廷派將領平定叛亂,都是靠武力威脅才讓百姓屈服,從來沒有人像陸胤這樣,靠恩德和誠信贏得百姓的心。
    陸胤在交州任職十多年,交州附近都是風俗不同的少數民族,盛產奇珍異寶,可他家裏既沒有打扮得花枝招展、戴滿珠寶的妻妾,也沒有用花紋鎧甲、犀牛角、象牙這些珍貴材料做的器物。跟現在朝中的大臣比起來,像陸胤這樣的人,實在太難得了。
    他本該留在京城,在陛下身邊輔佐朝政,幫著陛下治理天下,讓朝廷重現上古唐堯虞舜時期的太平景象。可現在讓他駐守在江邊,職位清閑,根本沒法發揮他的才能;而且虎林督這個職位,能勝任的人一大把,沒必要讓陸胤去。要是能把他召回京城,封他更高的官職,讓他擔當重任,就能把各項政務辦得妥妥當當,朝廷的功績也會更加顯著。”
    後來陸胤去世,他的兒子陸式繼承了爵位,擔任柴桑督(駐守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揚武將軍。天策元年(公元 275 年),陸式和堂兄陸禕一起,被流放到建安郡(今福建建甌)。天紀二年(公元 278 年),朝廷又把他召回都城建業(今江蘇南京),恢複了他將軍的官職和侯爵的爵位。
    評論說潘濬公正清廉、做事果斷,陸凱忠誠勇敢、性格耿直,兩人都有堅定的氣節,稱得上是有大丈夫氣概的人。陸胤自身品行端正,又能把事情辦得漂亮,在南方地區留下了好名聲,真算得上是一位賢能的地方長官啊!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