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六)
字數:3546 加入書籤
之前諸葛恪從新城撤軍回來時,丹楊太守聶友就知道他早晚要敗亡,曾寫信給滕胤說:“人在強盛的時候,就算是山河都能攻克;可一旦衰敗下來,人心就會變得複雜難測,說起來真讓人歎息。” 諸葛恪被殺後,孫峻也忌憚聶友,想把他調到鬱林郡當太守。聶友又怕又憂,最後生病去世了。
聶友,字文悌,是豫章郡人。《吳錄》記載:聶友口才很好,年輕時做過縣裏的小吏。虞翻被貶到交州時,縣令派聶友送他,虞翻和聶友聊了幾句,就覺得這年輕人不一般,特意寫信給豫章太守謝斐,推薦聶友當功曹。當時郡裏已經有個功曹了,謝斐問這個功曹:“縣裏的小吏聶友,能勝任什麽職位?” 功曹回答:“他就是個縣裏的普通小吏,頂多能當個曹佐。” 謝斐說:“有人說他能當功曹,你還是讓讓位置吧。” 於是就任命聶友為功曹。後來聶友奉命去都城,諸葛恪和他成了朋友。當時人們都說,顧子嘿、顧子直兄弟倆才能出眾,中間沒人能插進去,可諸葛恪卻想讓聶友和他們並列,聶友也因此出了名。後來聶友當了將領,征討儋耳郡立下戰功,回來後被任命為丹楊太守,去世時才三十三歲。)
再說說滕胤,他字承嗣,是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附近)人。他的伯父叫滕耽,父親叫滕胄,和劉繇是同鄉,還沾點親戚關係。當年天下大亂,滕耽、滕胄就渡江投奔了劉繇。
孫權擔任車騎將軍時,任命滕耽為右司馬。滕耽為人寬厚,很受好評,可惜去世得早,也沒留下子嗣。滕胄擅長寫文章,孫權把他當賓客對待,軍隊和國家的書信奏疏,常常讓他修改潤色,可他也不幸英年早逝。
孫權後來成為吳王,感念滕家當年的恩情,就封滕胤為都亭侯。滕胤年輕時就有節操,長相也儀表堂堂。《吳書》記載:滕胤十二歲時就成了孤兒,獨自生活,卻能嚴格要求自己,品行端正。他皮膚白皙,舉止莊重,很有威儀。每年正月初一朝賀時,他總是特別恭敬勤勉,朝中大臣見了,沒有不稱讚他的。)
他二十歲時,娶了吳國的公主。三十歲那年,才正式做官,一開始任丹楊太守,後來又調任吳郡、會稽郡太守,在每個任職地都得到百姓的稱讚。《吳書》記載:滕胤曾上奏疏,陳述當下該做的事,還指出民間的優缺點,提了很多糾正朝政的建議。孫權因為滕胤的緣故,還特意增加了對公主的賞賜,經常派人去慰問。滕胤每次審理案件、判決罪名時,都會仔細觀察當事人的言行神色,力求弄清實情、合乎情理。要是有人說出窮困冤屈、悲傷痛苦的經曆,他都會為之流淚。)
太元元年公元 251 年),孫權病重,滕胤趕到都城,被留下來擔任太常,和諸葛恪等人一起接受遺詔,輔佐朝政。孫亮即位後,又加封他為衛將軍。
諸葛恪打算率領全部兵力討伐魏國,滕胤趕緊勸他:“您在國家剛經曆喪事、權力交接的關鍵時候,接受了像伊尹、霍光那樣的托孤重任 —— 對內安定朝廷,對外打敗強敵,名聲傳遍天下,連中原都為之震動,百姓們都盼著能靠您過上安穩日子。可現在剛打完仗、百姓還沒歇過來,您又要出兵遠征,一來百姓疲憊、國力耗盡,二來遠方的魏國肯定早有防備。要是攻城攻不下來,在野外也搶不到物資,不僅之前的功勞全白費,還會招來後麵的指責啊!不如暫且按兵不動、讓軍隊休養,等看到敵人的破綻再行動。而且打仗是天大的事,得靠眾人齊心協力才能成功,要是大家都不願意,您一個人怎麽能安心出兵呢?”
諸葛恪卻不認同:“那些說不能出兵的人,都是沒看到長遠計劃、隻想著安逸度日的家夥,沒想到你也這麽認為,我還能指望誰呢?你看曹芳魏國皇帝)又昏庸又無能,朝政全被權臣把持,他手下的大臣百姓,本來就有背離他的心思。現在我憑著國家的財力,借著之前打勝仗的威勢,不管打哪兒會攻不下來呢!” 最後還是決定出兵,任命滕胤為都下督,負責掌管都城留守的事務。滕胤絲毫不敢懈怠,白天接待賓客處理政務,晚上還要審閱文書,有時候忙得一整晚都不睡。《吳書》記載:滕胤越受重用,對待士人就越勤勉,不管是上奏的表章還是往來的書信,都親自用心處理,從不讓手下人代勞。)
再說說孫峻,他字子遠,是孫堅弟弟孫靜的曾孫。孫靜生了孫暠,孫暠生了孫恭,孫恭曾擔任散騎侍郎,孫恭就是孫峻的父親。孫峻從小就擅長騎馬射箭,做事精明果斷,還特別有膽量。孫權在位末年,他調任武衛都尉,後來又擔任侍中。孫權臨終前,讓他和諸葛恪等人一起接受遺詔輔佐朝政,兼任武衛將軍,原本就掌管皇宮的宿衛部隊,之後又被封為都鄉侯。
等到孫峻殺了諸葛恪,就升任丞相大將軍,總領全國內外的軍事,還被授予符節,進封為富春侯。滕胤因為自己是諸葛恪兒子諸葛竦的嶽父,覺得不方便再擔任要職,就請求辭職。孫峻卻說:“鯀大禹的父親)犯了罪,大禹卻沒受牽連,滕侯你何必因為這層關係辭職呢?” 孫峻和滕胤雖然私下裏關係不融洽,但表麵上還能互相包容,孫峻又進封滕胤為高密侯,兩人還是像以前一樣一起處理政務。《吳錄》記載:當時大臣們上奏,一起推舉孫峻擔任太尉,提議滕胤擔任司徒。可有些討好孫峻的人說,國家大權應該掌握在皇族手裏,要是讓滕胤擔任司徒這樣的高官,他本來名聲就大,又得民心,恐怕會威脅到孫峻的地位。於是最後上奏讓孫峻擔任丞相,還故意不設置禦史大夫這個職位,士人們都為此感到失望。)
孫峻本來就沒什麽好名聲,掌權後變得更加驕傲自大、陰險狠毒,動不動就殺人,百姓們都議論紛紛、怨聲載道。他還敢在皇宮裏胡來,和公主孫魯班孫權的女兒)私通。五鳳元年公元 254 年),吳侯孫英孫權的孫子)謀劃著要殺孫峻,可事情泄露,孫英被處死。
五鳳二年公元 255 年),魏國將領毋丘儉、文欽率領部眾反叛,在樂嘉今河南周口附近)和魏軍交戰。孫峻率領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讚,趁機去偷襲壽春今安徽壽縣附近)。可剛到半路,就傳來文欽戰敗投降東吳的消息,孫峻隻好率軍返回。《吳書》記載:留讚,字正明,是會稽郡長山縣今浙江金華附近)人。他年輕時在郡裏當小吏,曾和黃巾軍首領吳桓交戰,親手殺了吳桓。不過留讚在戰鬥中一隻腳受了重傷,從此就伸不直了。但他性格剛烈,喜歡讀兵書和《史記》《漢書》《後漢書》這三部史書,每次看到古代良將打仗的戰術策略,都會對著書獨自歎息,還叫來家裏的親戚說:“現在天下大亂,英雄豪傑都起兵建功,看看以前的事就知道,富貴不是天生就該誰有的。可我現在拖著殘疾的腿待在街巷裏,活著和死了也沒什麽區別。我想把受傷的腿割開,要是能僥幸不死,讓腿重新伸直,說不定還能被朝廷重用;要是死了,那也就算了。” 親戚們都覺得太危險,勸他別這麽做。沒過多久,留讚真的用刀割開了自己腿上的筋,血流得滿地都是,當場就暈了過去。家人又驚又怕,可事已至此,隻好幫他把腿伸直。後來腿傷慢慢愈合,終於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了。
將領淩統聽說了這事,特意請留讚見麵,見了麵就覺得他是個奇才,趕緊上表推薦他,留讚這才得到朝廷的任用。之後他多次立下戰功,慢慢升到了屯騎校尉。不管是國家大事的對錯,他總是直言勸諫,說話不迎合君主的心意,孫權也因此有點怕他。諸葛恪征討東興時,留讚擔任前鋒,交戰時最先衝鋒陷陣,大敗魏軍,戰後升任左將軍。孫峻征討淮南時,授予留讚符節,任命他為左護軍。可還沒到壽春,留讚就在路上生了重病,孫峻讓他帶著糧草物資先返回。
魏國將領蔣班率領四千步兵騎兵追趕留讚。留讚病得很重,沒法整頓軍隊,心裏清楚肯定要戰敗,就把自己的儀仗傘蓋和官印交給弟子,讓他帶回朝廷,說:“我自從當將領以來,打仗時攻破敵陣、奪取敵旗,從來沒打過敗仗。現在我病重、士兵疲憊,咱們人少打不過敵人,你趕緊走!咱們一起死對國家沒好處,隻會讓敵人高興罷了。” 弟子不肯接受,留讚拔出刀要砍他,弟子才不得不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