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八)

字數:4771   加入書籤

A+A-


    隨後,孫綝派光祿勳孟宗去宗廟祭告祖先,宣布廢黜孫亮,接著召集朝中百官商議,說:“少帝孫亮)荒唐昏亂,不適合再擔任君主、主持宗廟祭祀,我已經祭告先帝,決定廢黜他。你們要是有不同意見,可以提出來。” 百官都嚇得不敢出聲,紛紛說:“一切聽從將軍的命令。” 孫綝又派中書郎李崇去奪走孫亮的玉璽和綬帶,還把孫亮的罪狀公布給天下人。尚書桓彝不肯在廢帝的文書上簽名,孫綝大怒,殺了桓彝。《漢晉春秋》記載:桓彝是魏國尚書令桓階的弟弟。《吳錄》記載:晉武帝曾問薛瑩,吳國的名臣有哪些,薛瑩回答說桓彝有忠貞的氣節。)
    典軍施正勸孫綝:“不如征召琅邪王孫休來當皇帝。” 孫綝聽了這話,覺得有道理,就派宗正孫楷帶著書信去見孫休,信裏說:“我孫綝沒什麽本事,卻被委以重任,沒能好好輔佐少帝孫亮)。這幾個月來,少帝做了不少荒唐事:親近劉承那樣的人,又沉迷美色,從民間挑選年輕女子,把長得好看的都留在皇宮裏;還從士兵子弟中選了三千多個十八歲以下的年輕人,在禦花園裏整天整夜地操練玩樂,鬧得宮裏宮外怨聲載道;甚至把府庫裏五千多件長矛、大戟拆了,改成玩樂的道具。
    朱據是先帝孫權)時期的老臣,他的兒子朱熊、朱損繼承了父親的忠義,一直安分守己。當初殺公主孫魯育,本是先帝孫權)的決定,少帝卻不查清來龍去脈,就下令殺了朱熊、朱損,大臣們勸諫他也不聽,宮裏宮外沒人不害怕。少帝還在宮裏造了三百多艘小船,全用金銀裝飾,工匠們晝夜不停地趕工,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太常全尚,家族幾代人都受朝廷恩惠,卻管不住自家親戚 —— 全端等人居然放棄城池投降了魏國。全尚職位那麽高,卻從沒勸過少帝一句,反而和敵人暗中往來,傳遞國家機密,再這樣下去,國家遲早要被他搞垮。
    我依照舊製,考慮到大王您賢明,就在這個月二十七日抓了全尚、殺了劉承,把少帝貶為會稽王,現在派孫楷來迎接您回京登基。文武百官都盼著您,已經在路邊等著迎接您了。”
    之後,孫綝派將軍孫耽護送孫亮去會稽郡今浙江紹興附近),把全尚流放到零陵郡今湖南永州附近),把公主孫魯班遷到豫章郡今江西南昌附近)。沒了約束的孫綝,變得更加狂妄,一點不把百姓和神靈放在眼裏:他下令燒毀了大橋頭的伍子胥廟,又拆了佛塔寺廟,還殺了出家的道士。
    孫休即位後,先以 “草莽臣” 的身份上書:“臣反省自己,沒什麽治理國家的才能,隻是靠著皇族親戚的關係,才坐到這麽高的位置,卻沒做好分內的事,過錯清清楚楚。臣知道天命隻會眷顧有德之人,就像周幽王、周厲王昏庸失德,周宣王就能中興周朝。陛下您聖明,繼承皇位,本該有賢能的大臣輔佐,才能讓天下太平。就算是堯那樣的賢君,還需要後稷、契這樣的賢臣幫忙,才能彰顯仁德。古人說‘能勝任就任職,不能勝任就辭職’,臣就算盡力,也對朝政沒什麽幫助,現在懇請陛下收回我的官印、符節和兵權,讓我回鄉下,給賢能的人讓路。”
    孫休召見孫綝,好言安慰了他一番,又下詔書:“我沒什麽德行,之前一直在外地駐守藩國,機緣巧合之下,承蒙百官擁戴,才得以繼承宗廟。我心裏既不安又害怕,像踩在深淵薄冰上一樣。大將軍孫綝)心懷忠誠,定下妙計,平定危難、穩定國家,功勞顯著。從前漢宣帝即位,重用霍光並給予厚賞,褒獎德行、賞賜功勞,這是古今通用的道理。現在任命大將軍為丞相、荊州牧,賞賜五個縣的封地作為食邑。”
    孫綝的弟弟孫恩被任命為禦史大夫、衛將軍,孫據為右將軍,兩人都被封為縣侯;孫幹為雜號將軍、亭侯,孫闓也被封為亭侯。孫綝一家出了五個侯爵,還都掌管著皇宮禁軍,權力比皇帝還大,這在東吳大臣裏,從來沒有過。
    有一次,孫綝帶著牛肉和酒去拜見孫休,孫休不肯接受,孫綝隻好轉送給左將軍張布。兩人喝酒喝到盡興時,孫綝忍不住抱怨:“當初廢少帝的時候,很多人勸我自己當皇帝,我覺得陛下您賢明,才把您迎回來。陛下要是沒有我,根本當不了皇帝,現在卻像對待普通大臣一樣拒絕我的禮物,看來我得重新考慮了。”
    張布把孫綝的怨言告訴了孫休,孫休心裏記恨,又怕孫綝發動叛亂,就多次賞賜他,還加授他 “侍中” 的官職,讓他和自己一起處理文書,表麵上親近,實則暗中防備。後來有人告發孫綝心懷怨恨、對皇帝不敬,還想謀反,孫休故意把告發的人交給孫綝處置,孫綝殺了告發者,心裏卻越來越害怕,就借著孟宗的名義,請求去武昌今湖北鄂州附近)駐守,孫休答應了他的請求。孫綝趁機把自己統領的一萬多中營精兵,全都安排好裝備物資,連武庫裏的兵器,也全都要走了。《吳曆》記載:孫綝還請求派中書省的兩名郎官,去掌管荊州的軍事事務,負責官員上奏說中書郎不該外派,孫休卻特意批準了,孫綝提出的所有請求,全都滿足。)
    將軍魏邈勸孫休:“孫綝駐守外地,肯定會發動叛亂。” 皇宮衛士施朔也報告:“孫綝有謀反的跡象。” 孫休秘密詢問張布,張布和丁奉商量,決定在大臣聚會時殺掉孫綝。
    永安元年公元 258 年)十二月丁卯日,建業城裏流傳著 “聚會時會有變故” 的謠言,孫綝聽到後很不高興。當天夜裏刮起大風,吹斷樹木、揚起沙塵,孫綝心裏更慌了。戊辰日是臘祭,按例要舉行大臣聚會,孫綝借口生病不去。孫休卻堅持讓他來,派了十幾個使者去催,孫綝沒辦法,隻好準備入宮,手下人都勸他別去。孫綝說:“國家多次下令,不能推辭。你們可以提前準備好士兵,等我進了宮,就故意在府裏放火,我好借著救火的名義趕緊回來。”
    孫綝入宮後沒多久,府裏果然起火了,他趁機請求出去救火。孫休卻說:“外麵有的是士兵,不用麻煩丞相您。” 孫綝起身想離席,丁奉、張布使了個眼色,身邊的人立刻衝上來把孫綝捆了起來。孫綝急忙磕頭求饒:“我願意流放到交州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附近)。” 孫休反問:“你當初怎麽不把滕胤、呂據流放到交州?” 孫綝又說:“我願意當官府的奴隸。” 孫休又問:“你當初怎麽不把滕胤、呂據當奴隸?” 說完就下令殺了孫綝。
    孫休拿著孫綝的頭,對他的手下說:“凡是和孫綝同謀的人,現在投降都赦免罪過。” 立刻有五千多人放下兵器投降。孫闓乘船想往北逃去魏國,也被追殺而死。孫綝的三族都被誅殺。孫休還下令挖開孫峻的棺材,取出裏麵的官印綬帶,劈碎棺材再重新埋葬 —— 這麽做,都是因為孫峻當初殺了公主孫魯育等人。
    孫綝死的時候才二十八歲。孫休覺得和孫峻、孫綝同族是恥辱,特意把他們從皇族戶籍裏除名,以後隻稱呼他們為 “故峻”“故綝”即 “已故的孫峻”“已故的孫綝”)。
    之後,孫休又下詔書:“諸葛恪、滕胤、呂據都是無罪卻被孫峻、孫綝兄弟殺害,實在讓人痛心,趕緊給他們改葬,分別舉行祭奠儀式。那些因為受他們牽連而被流放外地的人,全部召回京城。”
    濮陽興,字子元,是陳留郡今河南開封附近)人。他的父親濮陽逸,在漢朝末年為躲避戰亂來到江東,最高做到長沙太守《濮陽逸的事跡記載在《陸瑁傳》裏)。濮陽興年輕時就有名氣,孫權在位時,他被任命為上虞縣今浙江上虞附近)縣令,後來慢慢升到尚書左曹,以五官中郎將的身份出使蜀國,回來後擔任會稽郡太守。當時琅邪王孫休正在會稽郡居住,濮陽興和他結下了深厚的交情。等到孫休即位,征召濮陽興為太常衛將軍,負責處理軍政事務,封他為外黃侯。
    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都尉嚴密提議在丹楊郡開墾湖邊荒地,修建浦裏塘水利工程,用於灌溉農田)。孫休召集文武百官開會商議,大臣們幾乎一致反對,都說 “這工程要花太多人力財力,最後還不一定能建成良田”,隻有濮陽興覺得 “能做成”。
    孫休聽了濮陽興的意見,就下令調集士兵和百姓去動工。可這工程遠比想象中難辦 —— 光是雇工的花費就多到算不清,士兵們累死、病死的不計其數,有的士兵實在熬不下去,甚至自己動手結束了性命。百姓們被征調服役,家裏的農活全荒廢了,對濮陽興怨聲載道。
    後來濮陽興升任丞相,和孫休寵信的左將軍張布互相勾結、表裏不一:朝廷的事兩人私下裏就定了,根本不跟其他大臣商量,東吳朝野上下對他們越來越失望,漸漸失去了民心。
    永安七年公元 264 年)七月,孫休去世。當時的左典軍萬彧,一直和烏程侯孫皓關係要好,就跑去勸濮陽興和張布:“現在國家剛沒了君主,孫皓賢明又有能力,不如立他為帝。” 濮陽興和張布本來沒什麽主見,被萬彧說動,就決定廢掉孫休的嫡子,改迎孫皓即位。
    孫皓登基後,一開始還對濮陽興不錯,加授他 “侍郎” 的官職,讓他兼任青州牧。可沒過多久,萬彧就開始在孫皓麵前說濮陽興和張布的壞話,誣陷兩人 “後悔當初立您為帝,暗地裏想換君主”。
    同年十一月初一,按照慣例大臣要入朝覲見。孫皓早有準備,等濮陽興和張布一進宮,就下令把兩人抓了起來,先是判了流放廣州今廣東、廣西一帶)的刑罰,可還沒等他們走到目的地,孫皓又派人在半路上追上他們,把兩人殺了,最後還滅了他們的三族。
    史書評論說:諸葛恪有才華、有謀略,是吳國人公認的能人,可他性格驕傲又吝嗇 —— 連周公那樣完美的人都還要時刻自省,何況諸葛恪呢?他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處處欺壓別人,哪能不失敗呢?要是他真能照著寫給陸遜和弟弟諸葛融的信裏說的那樣做人做事,就不會有後來的悔恨,更不會招來殺身之禍了!
    滕胤注重修養自身品德,做事遵守規矩,可在孫峻掌權的混亂時代,還能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祿,這本身就注定了他的危險結局。孫峻、孫綝這兩人,凶惡殘暴到了極點,根本不值得討論。
    濮陽興身居丞相之位,卻沒有治理國家的長遠考慮:既附和張布的奸邪做法,又聽信萬彧的荒唐建議,最後落得被滅族的下場,實在是咎由自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