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王樓賀韋華傳(八)

字數:2817   加入書籤

A+A-


    由此可見,君主修養自身品德,能感化世間萬物;說出的話真誠懇切,能溝通神靈。臣雖然愚昧無知,有幸在宮中任職,卻沒能輔佐陛下宣揚仁德恩澤,感動天地神靈,心裏又慚愧又愧疚,實在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臣退朝後私下思考火星停留、桑穀生長這樣的異常現象,是上天給太戊、宋景公兩位君主的警示;至於其他那些微小的怪異之事,大概隻是家門口的小神在作祟罷了。觀察天地間的變化,並沒有其他大的變故,反而吉祥的征兆接連出現 —— 先是看到了明珠,接著又出現了白雀,這說明吳國萬億年的福運,確實是神靈所賜予的。陛下擁有天下九州作為宅邸,把整個天下當成家,和那些需要遷徙的普通百姓可不一樣啊!
    再說現在的宮殿,是先帝(孫權)當年主持修建的,當初選址奠基,可不是什麽不祥之地。而且楊市的土地和皇宮相連,如果新宮殿真的建成,陛下遷都過去,那些負責守護宮門、道路的神靈,都得跟著遷移,臣還擔心新宮殿就算能長久使用,也未必能比舊宮殿好。
    頻繁遷都肯定不行,繼續留在舊宮殿又會讓陛下心裏有顧慮,這就是臣日夜憂心焦慮的原因啊!臣查閱《月令》(古代記錄節氣、政令的書),發現季夏(夏季的最後一個月)這個時候,不能興土木動工,不能召集諸侯,也不能調動軍隊、發動戰事 —— 隻要做這些大事,肯定會招來大災禍。
    現在雖然沒有召集諸侯,但征調百姓修建宮殿,和調動諸侯的軍隊也沒什麽區別。六月的戊日、己日,是土神當令掌權的時候,本來就不能冒犯;再加上現在正是農忙時節,耕種的時機一旦錯過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從前魯隱公在夏天修建中丘城,《春秋》特意記載了這件事,就是要把它當作後世的警示。
    現在修建新宮殿,本是想為國家打下長久的根基,可卻違背了天地間的重大禁忌,重蹈《春秋》裏記載的覆轍,荒廢了順應時節教導百姓耕種的重要事務 —— 臣憑著愚笨的見識,實在覺得這樣做不妥。
    臣還擔心,那些被征召來修宮殿的百姓,說不定會有不來的。要是去征討他們,就會耽誤工程進度;要是不征討,逃兵就會越來越多,事情會變得更難收拾。就算所有人都按時到齊,這麽多人聚集在一起,很難不發生疾病。而且人心安定的時候,才會想著做善事;要是生活困苦,就容易心生怨恨、背叛朝廷。
    江南的精銳士兵,是北方敵人很難相比的,據說北方要十個士兵才能抵擋咱們東吳一個士兵。現在天下還沒平定,這樣的兵力實在值得珍惜。要是因為修宮殿,導致五千士兵死亡或叛逃,那北方敵人的力量就相當於增加了五萬;要是死亡或叛逃的士兵達到一萬,敵人的力量就會增加十萬。生病的士兵會造成人員損失,叛逃的士兵還會到處傳播對朝廷不利的話 —— 這可是敵人最樂意看到的情況啊!
    現在咱們正該在中原和敵人較量,確定誰強誰弱,這正是關鍵的時候。要是敵人的力量增加,咱們的力量減少,再加上百姓勞累困苦,這可是有膽識、有智謀的人最擔心的事啊!
    臣聽說,古代賢明的君主治理國家,要是沒有足夠三年的糧食儲備,就會說 “這個國家算不上真正的國家”。太平盛世尚且要這樣防備,何況現在敵人強大,咱們卻忽視農業生產、忘了儲備糧食呢?
    現在雖然種了一些莊稼,可之前因為洪水淹沒,剩下的莊稼也需要除草收割。可地方官員為了趕工期,讓沿江各郡的百姓親自進山,拚命砍伐木材,荒廢了農活。士兵和百姓的妻子兒女都瘦弱不堪,耕種的土地又少,要是再遇到水災旱災,就再也沒有收成了。
    各州郡現存的糧食,本是為了應對緊急情況;那些不從事生產、靠朝廷供養的人,全要靠官府救濟。要是朝廷和百姓都陷入空虛匱乏,運輸的糧食供應不上,而北方敵人又來侵犯邊境,就算讓周公、召公(西周賢臣)複活,讓張良、陳平(西漢謀士)再生,也沒法為陛下想出好辦法啊!
    臣聽說,君主英明,大臣才會忠誠;君主聖明,大臣才會直言進諫。所以臣才敢懷著誠懇的心意,冒著冒犯陛下威嚴的風險,懇請陛下能體察臣的苦心,憐憫百姓的困苦。”(華核這封勸諫的奏疏,到這裏就結束了。)
    可孫皓看了奏疏後,根本沒采納華核的建議。後來華核調任東觀令,兼任右國史(負責記錄國史的官員)。華核特意上疏推辭這個職位,說自己不能勝任。
    孫皓回複他說“收到你的奏表了。你說東觀是收藏儒家典籍的地方,應該負責研討校正文獻典籍,解決疑難問題,漢朝的時候,都是有名的學者、淵博的儒生才擔任這個職位,所以你請求另外選拔賢能的人。
    朕聽說,你鑽研古代典籍,學識淵博、見多識廣,可以說是個喜愛禮樂、重視詩書的人。你應該揮筆寫作,用優美的文辭讚美當下的時事,超過楊雄、班固、張衡、蔡邕(都是漢朝著名文學家、史學家)這些人。朕沒想到你竟然這麽謙虛,過分看輕自己。你應該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超越古代的賢人,別再反複推辭了。”
    當時吳國國庫空虛,沒有糧食儲備,可民間的奢侈風氣卻越來越嚴重。華核看在眼裏,再次上疏勸諫“現在敵人到處都是,征戰從來沒停過,咱們國內沒有夠吃好幾年的存糧,軍隊外出也沒有應對敵人的物資儲備,這可是有國家的人最該深深擔憂的事啊!
    錢財和糧食,都是老百姓生產出來的。順應時節、鼓勵農耕,這是國家最緊急的大事。可京城各個部門的官員,負責的事務各不相同,卻各自向下發布政令,一點不考慮百姓的承受能力,還總是定下很短的期限。地方長官怕被治罪,就白天黑夜地催促百姓,百姓隻好放下田裏的農活,急忙趕去赴約,按要求把物資送到京城。可有些物資送過來後,又被堆積在那裏用不上,白白讓百姓耗費力氣、耽誤農時。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