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香主之名,朝堂風暴
字數:5401 加入書籤
狄仁傑站在原地,沒有動。四周是死寂的黑暗,隻有火把燃燒的“劈啪”聲。目光掃過一排排直抵穹頂的書架。
這不是情報,這是另一個大唐。
一個被完整複製、記錄、剖析,然後藏於地下的影子帝國。
他甚至能想象到,有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就在這片黑暗裏,點著一盞孤燈,用手指劃過這些卷宗上的名字,決定著千裏之外一個官員的升遷,一條商路的興廢,甚至一場邊境衝突的走向。
裴元澈的聲音顫抖。
“狄公,這……”
狄仁傑的視線從書架上收回。
“把我們抓到的那個管事,帶來見我。”
他需要找到這個巢穴的核心。
僅僅是海量的資料,說明不了問題。
他需要找到那個發號施令的人,留下的痕跡。
很快,那個被打暈的管事被兩個不良人架了進來,一盆冷水潑在臉上,他一個激靈醒了過來,眼神驚恐。
狄仁傑走到他麵前,火光映著他的臉,明暗不定。
“我隻問一個問題。”
“這裏麵,哪些卷宗,是外人絕不可碰的?”
“我……我不知道……我隻是個管事……”
狄仁傑沒有再問。
他轉身,走向石室最深處。
“元澈,開門。”
裴元澈上前,檢查了一下鎖芯,用一根鐵絲撥弄幾下。
“哢噠。”鎖開了。
狄仁傑推開沉重的鐵柵門,走了進去,拿起最上麵的一份。
不是情報,而是一份密函——蛀空之策!
他一目十行地看下去,心髒越跳越快。
如何通過收買、扶植地方豪族與官員,在政權末梢製造混亂。如何通過散播流言、製造恐慌,在民間瓦解人心。
最終,在數年之內,引發劇烈的內部動蕩,讓大唐從內部腐爛、崩塌。
兵不血刃,讓“故國”以另一種形式,“歸來”。
狄仁傑的手指,在“歸來”二字上,微微顫抖。
是關於江南鹽價的調控方案。
“鹽者,國之大寶,亦民生之基石。小利可讓,根本必爭。此策過於急切,易引官府矚目,緩之。”
狄仁傑又翻開幾份文件。
一個模糊的畫像,在他腦中逐漸清晰。
此人,絕非武將。
也非崔明琅口中的方士。
他學識淵博,深諳經濟民生,善於權謀之術,且對前朝舊事了如指掌。
他,是一位身居高位,甚至可能是名滿天下的“文人”。
“香主……”
“封存這裏所有文件,尤其是這個箱子,派最可靠的人手,立刻送往長安,交林琛指揮使親啟。”
“另外,為我備馬。”
“我要立刻回神都。”
……
長安,皇城司,地牢。
王通被綁在刑架上,頭發散亂,曾經那身整潔的校尉服,已經滿是泥汙。
林琛走了進來,沒有帶任何刑具。
“王通,景雲二年入皇城司,至今九年。”
“你第一次立功,是查清光祿寺典簿貪墨案,獲賞銀三十兩。”
“你用這筆錢,在安業坊給你娘買了處小宅子。”
“五年前,你兒子重病,高燒不退,你急用錢,向同僚崔校尉借了五十兩,至今未還。”
“三年前,你在追捕一名江洋大盜時,左臂中刀,是你現在的副手,替你擋了致命一擊。”
“你對他說,這條命,以後就是他的。”
“你背叛皇城司,背叛同僚,背叛為你擋刀的兄弟,就是為了‘歸雁閣’許諾你的高官厚祿?”
“你覺得,用兄弟的命換來的前程,睡得安穩嗎?”
王通猛地抬頭,眼中布滿血絲,嘶吼道。
“你懂什麽!”
“我為皇城司賣命九年!我抓的人,破的案,比李敬業都多!可我得到了什麽?一個區區校尉!”
“憑什麽他李敬業能當副使?憑什麽你一個黃口小兒能當指揮使?”
“就因為你們出身好嗎!”
“說完了?”
他上前一步,湊到王通耳邊,聲音低得隻有他們兩人能聽見。
“我偽造了三份不同的‘藏寶圖’。”
“一份給了你,一份給了張校尉,一份給了劉校尉。”
“隻有你手上的那一份,被送了出去。”
王通的身體,猛地一僵。
林琛直起身,居高臨下地看著他。
“你的上線是誰,聯絡方式,據點位置。”
“哈哈哈……哈哈哈!”
“你殺了我!你殺了我又如何!”
“你們贏不了的!永遠贏不了!”
“香主……香主根本就不是一個人!”
“那是一個議會!一個由前朝幽魂組成的議會!”
“你們在明,他們在暗!你們永遠都找不到他們!你們鬥不過一個已經死去的王朝!哈哈哈哈!”
香主,不是一個人?
是一個議會?
與此同時,崔明琅也送來了他最新的成果。
憑借著對崔氏圖語的記憶,他成功破譯了從高卓等人身上繳獲的暗號。
內容直指長安城內七個看似毫不相幹的地點。
一間綢緞莊,一個漕幫碼頭,一處私宅,甚至還有一座香火冷清的道觀。
它們,是“歸雁閣”在長安的情報站與藏身處。
林琛看著地圖上被圈出的七個紅點,沒有絲毫猶豫。
“傳令下去。”
“封鎖全城,一刻鍾後,同時動手。”
“一個不留。”
……
麟德殿。
武後的的麵前,放著兩份密報。
一份來自洛陽,是狄仁傑送來的密函——蛀空。
一份來自長安,是林琛呈上的“歸雁閣”在京據點圖,以及對內鬼的審訊結果。
“蛀空……”
“香主議會……”
她對身旁的內侍省總管吩咐道。
“去,將姚崇、範履冰幾位卿家,請來見朕。”
“另外,把這份東西,‘不經意’地,讓幾位與裴氏、王氏走得近的官員,看到一兩句。”
內侍總管接過一份被武後重新謄抄過的名單,上麵隻有幾個被抓獲的“歸雁閣”外圍成員,和一個在六部中任職的低階官員的名字。
他瞬間明白了武後的用意,這是敲山震虎。
皇城司破獲謀逆大案。
“歸雁閣”在京師的組織被連根拔起。
洛陽也發現了逆黨的巢穴,搜出的賬本,牽連甚廣。
一開始,大部分官員還隻是當做奇聞異事來聽。
但很快,氣氛就變了。
有人說,被抓的那個工部官員,是太原王氏的遠親。有人說,洛陽的案子,查到了河東裴氏名下的商號。
更有人說,那份“蛀空”,矛頭直指漕運、鹽鐵兩大命脈。
一時間,整個朝堂,人心惶惶。
所有與裴氏、王氏有過密切往來,或是在戶部、工部、漕運、鹽鐵事務上擁有職權的官員,都感覺到了一股徹骨的寒意。
他們上朝時,不再交頭接耳,而是眼神躲閃,互相戒備。
每個人都在猜測,那份傳說中的名單上,究竟還有誰的名字。每個人都在回憶,自己與那兩家,究竟有過多少牽扯不清的利益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