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新的計劃

字數:3971   加入書籤

A+A-


    陸青陽想到既然有這個食譜,不如在穗城也開一家飯店,也符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食材也便宜。
    吃過飯之後,他和沈茉回到招待所。
    沈茉還在回味著晚上那頓由陸青陽親手烹製的廣式菜肴。
    陸青陽給她倒了杯水,自己也喝了一口,神情變得認真起來:“小茉,有件事,我想跟你仔細商量一下。”
    沈茉見他神色鄭重,便也端正坐好:“嗯,你說。”
    陸青陽目光灼灼地看著她,“我有個想法,我們不如就在穗城,也開一家飯店。”
    “在這裏?”沈茉微微驚訝,但並沒有立刻反對,而是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陸青陽肯定地點頭,開始詳細闡述他的構想:“你看,我們分析一下優勢:第一,食材優勢巨大,這裏的海鮮、河鮮、禽類、蔬菜,不僅新鮮,價格比北方便宜太多,成本好控製。
    第二,我們有菜譜和技術,張大姐家這本食譜就是敲門磚,我們可以鑽研還原這些地道廣府家常味,甚至請一兩個本地老師傅來把關。
    第三,市場需求明確,穗城人愛吃、懂吃,但大酒樓消費高,我們完全可以定位在‘街坊食堂’、‘品質家常菜’這個檔次,做味道、做口碑、做實惠。”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深入:“而且,這家店和京城的‘新味居’可以形成南北呼應,‘新味居’是北菜南引,靠山野特色和北方風味立足,穗城這家新店,我們就做‘南菜精做’,專注挖掘本地傳統家常味道。
    將來,甚至可以通過我們自己的渠道,嚐試把一些南方的特色食材、調味品運往北方‘新味居’,或者把北方的特色引入南方店做季節性推廣,形成聯動!”
    沈茉認真地聽著,眼神越來越亮。她迅速在腦中過濾著陸青陽的每一個論點,發現這個計劃確實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充分利用了現有的各項優勢,也完美規避了在北方做粵菜最大的食材瓶頸。
    最重要的是我感覺現在的政策風向越來越鬆動了,鼓勵搞活經濟。
    在穗城這樣的南方前沿城市,氛圍更活躍,機會也更多。我們趁現在站穩腳跟,未來可能大有可為。”
    他說完,充滿期待地看著沈茉:“你覺得怎麽樣?這隻是我的初步想法,想聽聽你的意見。”
    沈茉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
    她不是在猶豫要不要做,而是在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過了一會兒,她抬起頭,表示支持:“我覺得這個想法非常好,青陽,你分析得很對,在這裏開飯店,確實比在北方做粵菜更具優勢,也更能發揮我們現在掌握的資源,我完全支持!”
    但她隨即也提出了理性的建議:“不過,開店畢竟是大事,選址、本地手續、人員長期安排、還有具體的菜品定位和定價,都需要詳細規劃,尤其是口味,雖然我們有食譜,但要做出讓本地街坊都認可的地道味道,還需要下很大功夫去學習和調整。”
    陸青陽見她不僅支持,還能想到這些具體問題,心裏更是高興:“你說得對!這些問題都是接下來要一步步解決的,所以,我打算明天就開始行動,先去市麵上轉轉,摸摸情況,了解了解行情。”
    “我陪你一起去!”沈茉立刻說,“反正我假期還有時間,多看看也能多了解這邊的情況。”
    第二天一早,陸青陽和沈茉便行動起來,開始在紡織廠周邊的街區細致地轉悠,考察餐飲店鋪的情況。
    果然,沒走多遠,就在離廠區步行不到二十分鍾的一個十字路口附近,他們發現了兩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目標。
    第一家是紅旗飯店,這是一家典型的國營飯店,門麵不小,紅色的招牌有些褪色,玻璃窗上貼著簡單的菜單,價格倒是實惠。
    但此刻,飯店門口卻貼著一張醒目的白紙黑字告示:“內部整頓,暫停營業”。
    透過玻璃門看進去,裏麵桌椅擺放得有些淩亂,地上似乎還有未清理幹淨的汙漬。
    “看來這家是要關門了。”
    兩人看了一會兒就離開了。
    再往前走一段,另一家規模稍小些的為民飲食店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這家店也在營業,但顧客不多,店裏顯得有些冷清。
    然而,它門口貼著一張嶄新的、用毛筆工整書寫的大紅告示。
    隻見上麵寫著:“為響應搞活經濟號召,本店積極探索新模式,現公開招募有意向、有能力的個人或集體進行公私合營合作,共同經營,詳情請進店麵談。”
    “公私合營!”沈茉驚訝地小聲說,“這家店倒是很跟得上形勢啊!”
    兩人推開玻璃門走了進去。
    店裏收拾得還算幹淨,但桌椅板凳都很陳舊,菜單上的品種也很單一,無非是些腸粉、粥粉麵飯之類的基本款,缺乏特色。
    一個五十多歲、戴著眼鏡、幹部模樣的男同誌正坐在櫃台後看報紙,見到他們進來,連忙起身招呼。
    “兩位同誌,想吃點什麽?”他習慣性地問道。
    陸青陽笑著擺擺手,指了指門口的告示:“同誌您好,我們不是來吃飯的。是看到門口貼的告示,對咱們店這個‘公私合營’的合作很感興趣,想過來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那位男同誌一聽,眼睛頓時亮了,熱情地繞出櫃台:“哎呀,歡迎歡迎,快請坐,我是這家店的經理,姓劉。”
    他一邊招呼兩人坐下,一邊吩咐唯一的一個服務員去倒水。
    “劉經理您好。”陸青陽和沈茉坐下後,開門見山,“我們確實有意向在餐飲方麵發展,看到貴店有合作的意願,所以想多了解一些。”
    劉經理歎了口氣,推了推眼鏡,倒也坦誠:“不瞞二位同誌,我們店呢,是老牌國營店,口碑一直還行,但這些年吧,老是那幾樣老口味,缺乏創新,加上機製不太靈活,這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勉強維持,上級呢,現在鼓勵我們想辦法自救,搞活經營,我們就想著,能不能引入些外麵的新鮮血液,比如新的菜式、新的管理方法,甚至是資金。”
    他看了看陸青陽和沈茉,覺得兩人氣質不凡,不像是一般的個體戶,便繼續說:“合作方式可以談,可以是你們以技術、菜式或者部分資金入股,我們店提供場地、設備和現有的牌照資質,利潤按約定分成。
    當然,具體細節,比如人員安排、經營方向、投入比例,這些都需要詳細談,我們最希望的,是合作方能帶來真正能吸引顧客的新東西,把店的生意重新帶起來。”
    陸青陽點點頭,並沒有立刻表態,而是沉穩地說:“劉經理,您的意思我們明白了,這件事我們需要認真考慮一下,也需要回去商量商量,今天主要是先來初步了解一下情況,如果後續有進一步意向,我們再來叨擾您詳細談,您看可以嗎?”
    “可以可以,當然可以。”劉經理連忙應道,並拿出紙筆寫了個電話號碼。
    “這是我的辦公室電話,兩位同誌考慮好了,隨時可以聯係我!”
    離開“為民飲食店”後
    沈茉問道:“青陽,你覺得這家怎麽樣?”
    “還行,不過還要考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