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國的絕唱
字數:3110 加入書籤
左宗棠用黃銅圓規在地圖上劃出半徑十二裏的包圍圈,筆尖在韓江支流處頓住:"周軍門,你的液壓炮架需要多少蒸汽機組?"
"每門克虜伯配兩台十五馬力機組。"
周寬世摘下水晶護目鏡,露出被硝煙熏黑的眼窩,"下官在汀江架設了水力鍛錘,炮車軸承的淬火鋼珠產量已提至每日二百顆。"
月光下,韓江東岸亮起連綿火把。
三十輛履帶式彈藥車正將開花彈輸送至佛子高陣地,包鐵齒輪碾過青石板路,在梅縣古道留下兩寸深的凹痕。
每輛運輸車配備的戴姆勒蒸汽機,是周寬世用潮州鹽稅從普魯士軍火商換來的最新型號。
"報!"傳令兵呈上濕漉漉的塘報,"汪逆在城西牆根埋設地雷,用的是佛山爆竹作坊的黑火藥。"
左宗棠輕笑一聲,轉向正在調試測距儀的周寬世:"讓工兵隊上沃爾瑟姆探雷器——用聖庫的黃金付賬。"
寅時三刻,十二台英國製電報機開始閃爍。
左宗棠的作戰指令通過贛閩電報網同步傳輸:劉典部在東山嶺架設阿姆斯特朗重炮,黃少春率法國教官訓練的狙擊隊在陰那山設伏,王德榜的加特林機槍陣封鎖梅江渡口。
12月28日卯時,佛子高北坡的克虜伯炮群完成校準。
周寬世手持六分儀測量風速,炮手搖動蒸汽動力裝彈機,楔形炮閂將錐形破甲彈推入膛線。
第一輪齊射的七發炮彈,在嘉應州城牆鑿出深達六尺的v型缺口。
汪海洋抓起把牆磚碎屑,發現斷麵呈詭異的結晶狀:"這不是尋常實心彈!"掌械官顫抖著舉起半塊彈體:"彈頭有周字鋼印,內嵌鑄鐵破片層...這是洋人的開花彈!"
未時二刻,湘軍祭出周寬世秘密武器,熱氣球校射平台。
牛皮氣囊吊籃裏,觀測員用旗語指揮炮群調整仰角。
第六輪炮擊改用延時引信榴霰彈,空爆的彈體在城頭灑下900顆鉛丸,將三十門太平軍土炮的炮手打成篩子。
"把聖庫的銅錢熔了做霰彈!"汪海洋踹開炸膛的劈山炮。
但太平軍的坩堝爐最高隻能達到800度,澆鑄的鉛丸布滿氣泡,射程不足湘軍彈藥的三分之一。
1866年1月4日黎明,汪海洋組織決死突圍。
五千太平軍身披浸濕棉被,扛著雲梯衝向湘軍東線陣地。周寬世冷笑下令:"換鏈彈!"
克虜伯炮群換上特殊彈種,兩個鐵球以丈二鐵鏈相連的恐怖殺器。
旋轉飛射的鏈彈掃過衝鋒隊列,瞬間將三十具軀體攔腰截斷。
未被擊中的士兵繼續衝鋒,卻在三百碼處遭遇恩菲爾德步槍齊射。
米涅彈穿透濕棉被,在後背炸出碗口大的血洞。
"第三隊上!"汪海洋雙眼充血。敢死隊推出裹鐵皮的衝車,內部填充二十層浸水棉被。
但在八百碼距離上,周寬世調來六門惠特沃斯後膛炮。
六棱形彈體以每秒1600尺的初速貫穿衝車,將躲在裏麵的八十名士兵釘死在鐵板上。
1月17日,湘軍爆破隊用硝化甘油炸藥炸開南門。
太平軍巷戰主力揮舞九環刀撲來,卻撞上黃少春部的雷明頓轉輪步槍隊。
這種後膛裝填的六發手槍,在二十步距離形成致命彈幕。鑲銀的刀柄與鉛彈相撞,迸出藍白色火花。
"放火龍櫃!"譚體元孤注一擲。三十具竹製噴射器噴出硫磺火焰,卻在三十碼外被湘軍的石棉防火盾擋住。
周寬世趁機推出六台斯托克迫擊炮,曲射的燃燒彈點燃民房屋頂,將五百太平軍困在烈火包圍圈。
最慘烈的戰鬥發生在文廟。
太平軍利用雕花石柱構築機槍陣地,卻不知湘軍已裝備剛果探險隊使用的穿甲彈。
周寬世親自操作德萊賽針發槍,0.6寸口徑的鋼芯彈連續擊穿三人合抱的楠木柱,將後麵的射手打成肉泥。
1866年2月7日夜,譚體元率殘部從下水道遁出。
但他們剛進入黃沙嶂峽穀,兩側山崖亮起詭異的藍光,周寬世在此布置了二十八台戈德法布電弧探照燈。
"開火!"左宗棠揮動令旗。埋伏的加特林機槍以每分鍾350發的射速傾瀉彈藥,1853型銅殼定裝彈形成的金屬風暴,將人體撕成碎片。
有太平軍用燧發槍還擊,但黑火藥的白煙反而暴露位置,招致更精準的掃射。
黎明時分,周寬世帶著化學部隊清理戰場。
他們用德國製氯氣噴霧器消毒屍體,戴防毒麵具的工兵用電磁鐵回收彈殼。
左宗棠在最後一份戰報上批注:"此役破敵全賴周寬世所製鋼炮利械,可謂器勝之道。"
殘陽如血,十二輛蒸汽卡車將太平軍冷兵器熔鑄成鐵錠。
周寬世撿起半截九環刀,刀身"斬妖除魔"的銘文正在高溫中扭曲變形。
他想起漢陽鋼鐵廠的貝塞麥轉爐,此刻正將生鐵煉成槍管,這是屬於鋼鐵的時代,而冷兵器最後的悲鳴已隨風消散。
喜歡花屋湘軍傳奇請大家收藏:()花屋湘軍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