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一花屋存養堂
字數:4891 加入書籤
湘中腹地,群山環抱之中,楊家灘的孫水河,宛如一條溫馴的碧玉帶,在初夏的陽光下靜靜流淌。
河畔,一處原本開闊的緩坡地,如今已變成了一個喧囂巨大的工地。
劉嶽昭動用朝廷賞賜的巨萬銀錢,在家鄉興建的超級府邸,正以令人瞠目的速度拔地而起。
工地外圍,臨時用粗大杉木和厚實蘆席搭起的圍牆綿延數裏,將內部景象隔絕,隻聽得見裏麵人聲鼎沸,號子震天,以及各種木石撞擊的轟鳴。
圍牆的幾處豁口,是運送材料的通道。隻見一隊隊衣衫襤褸卻體格精壯的民夫,喊著低沉的號子,如同負重的螞蟻,將巨大的、采自深山的花崗岩條石、兩人合抱的百年金絲楠木、打磨得光滑如鏡的漢白玉板材,源源不斷地扛抬進去。
沉重的腳步踏在臨時鋪設的木板上,發出悶雷般的響聲。
圍牆之內,更是熱火朝天。巨大的地基溝壑縱橫,深達數尺,露出底下夯實的黃土和墊底的碎石。
數百工匠在工頭呼喝指揮下,如同精密器械的部件,各司其職。
木匠們揮汗如雨,鋸木的刺啦聲、刨花的飛濺聲不絕於耳,粗大的梁柱在他們手中漸漸顯露出雕花的雛形。
石匠們叮叮當當地敲打著青石、漢白玉,鑿刻著複雜的祥雲瑞獸圖案。
泥瓦匠們則在高聳的腳手架上攀爬挪移,將一塊塊巨大的青磚用粘稠的糯米石灰漿砌築起來,漸漸勾勒出恢弘的府邸輪廓。
監工的管事手持皮鞭,鷹隼般的眼睛掃視全場,稍有怠慢,便是厲聲嗬斥甚至鞭影落下。
整個工地彌漫著汗味、塵土味、新木的清香和石灰的刺鼻氣息,混雜成一種宏大工程特有的、粗糲而充滿力量的味道。
在工地中央,一座主體結構已近完工的廳堂尤為引人注目。
它坐北朝南,氣勢恢宏,麵闊七間,進深五間,巨大的金絲楠木立柱尚未上漆,散發著溫潤的光澤。
屋頂的琉璃瓦在陽光下反射著碧綠的光,飛簷鬥拱的雛形已極具氣勢。
這便是未來府邸的核心——正堂所在。
劉嶽昭並未親臨督工,但他最信任的大管家劉福,一個精瘦幹練、目光銳利的中年人,正站在廳堂前一處臨時搭建的高台上,手持一卷巨大的營造圖樣。
他身邊簇擁著幾名從江南重金禮聘來的大匠師,正對著圖紙指指點點,激烈地討論著。
“……此處飛簷,必須再挑起三分!要的就是這淩空欲飛的氣勢!”
一位須發皆白、操著濃重蘇北口音的老匠師指著圖紙一處,語氣不容置疑,“劉大人位極人臣,府邸規製雖不能逾製,但氣象上,必要壓過長沙城裏那些個巡撫衙門!”
“還有這正堂前的丹墀,三層!用整塊漢白玉鋪就!陛階石要刻雙龍戲珠!要讓人一進門,就感受到煌煌天威!”
另一個匠師補充道,眼中閃爍著打造傳世之作的狂熱。
劉福仔細聽著,不時點頭,目光掃過眼前初具規模的宏大建築,臉上也難掩激動之色。
“好!就按幾位師傅說的辦!用料,隻管揀最好的!人工,不夠就再招!銀子,敞開了使!老爺吩咐了,這宅子,要成為我湘中第一!要能配得上‘太子太保’的金字招牌!工期,絕不能誤了年底老爺榮歸開府的大日子!”
“劉總管放心!”匠師們齊聲應道,臉上都帶著一種參與創造某種“傳奇”的興奮。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飛遍了楊家灘及周邊鄉鎮。
劉家老宅的門檻,幾乎被聞訊前來攀附、求職、兜售田產木材的各色人等踏破。
劉福每日迎來送往,臉上堆著世故的笑,眼中卻精光四射,將送上門的田產、山林以遠低於市價的價格鯨吞蠶食,為這座正在崛起的巨大府邸圈定著更廣闊的後花園。
整個楊家灘,都籠罩在這座拔地而起的“宮殿”所帶來的巨大震動和隱約的敬畏之中。
人們抬頭望向孫水河畔那日益升高的圍牆和顯露的崢嶸簷角,口中談論的,是劉總督潑天的富貴,是劉家即將到來的、無法想象的尊榮。
至於這富貴背後浸染的血色,似乎已被這浩大的土木工程揚起的漫天塵埃,悄然掩埋。
臘月二十,楊家灘迎來了數十年未有的大日子。
孫水河畔,那座占地四萬平米、曆時大半年、耗銀無數的劉府,終於落成開府。
連綿數裏的圍牆刷上了嶄新的白堊,在冬日清冷的陽光下耀眼生輝。
正門前,一對高達丈餘、用整塊青石雕琢的雄獅踞坐兩側,鬃毛怒張,威風凜凜。
七開間的朱漆大門洞開,門楣上高懸一塊巨大的赤金九龍邊匾額,上書四個雄渾有力的擘窠大字:“太子太保第”,乃當朝帝師翁同龢親筆所題,在寒風中閃耀著令人不敢逼視的金光。
府內更是氣象萬千。五進七出的宏大格局,亭台樓閣,軒館齋室,假山池沼,移步換景,窮極工巧。
抄手遊廊曲折回環,廊柱皆以名貴楠木製成,雕梁畫棟,彩繪著二十四孝、八仙過海等吉祥圖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正堂“存養堂”前,三層漢白玉丹墀寬闊平整,陛階石上雙龍戲珠浮雕栩栩如生,盡顯威嚴。
堂內,巨大的金絲楠木立柱撐起高闊的空間,地麵鋪設著打磨光滑如鏡的“金磚”一種特殊工藝燒製的細料方磚),天花藻井彩繪著祥雲仙鶴,正中懸掛著禦賜的“福”“壽”二字金匾。
紫檀木鑲螺鈿的家具,官窯燒製的青花大缸,博古架上陳列的商彝周鼎、珊瑚玉樹……
無不彰顯著主人位極人臣的尊貴與豪奢。
開府當日,天未亮透,孫水河兩岸已是人聲鼎沸,車馬塞途。
從省城長沙趕來的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三司大員,鄰近府縣的知府、知縣,湘中各地的豪紳巨賈,劉嶽昭在軍中的舊部袍澤……頂戴花翎、錦繡華服,如同百川歸海,匯聚到劉府門前。
長長的紅毯從大門口一直鋪到“存養堂”前,迎賓的司儀高聲唱喏著來客的身份名號,聲震雲霄。
“湖南巡撫張大人到——!”
“布政使王大人到——!”
“按察使李大人到——!”
“長沙知府趙大人到——!”
“湘軍記名提督黃軍門到——!
劉嶽昭身著禦賜的紫韁蟒袍,頭戴雙眼花翎珊瑚頂戴,滿麵紅光,精神矍鑠,在幾位本家兄弟和幕僚的簇擁下,親自站在“存養堂”前的丹墀上迎候。
他臉上洋溢著誌得意滿的笑容,與每一位重量級的賓客拱手寒暄,聲音洪亮,中氣十足。
昨日的夢魘,戰場上的血汙,仿佛已被這煊赫的場麵徹底洗刷幹淨。
流水宴席自開府當日便擺開,從恢弘的正堂“存養堂”,一直延伸到東西兩路的花廳、暖閣,乃至後花園的臨水軒榭。
整整一個月,劉府內外,燈火徹夜不熄,人聲喧天,絲竹管弦之聲不絕於耳。
廚房的煙囪日夜不停地噴吐著濃煙,數十口大灶火力全開,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如同流水般端上席麵。
湘菜大師傅帶著上百幫廚,揮汗如雨,煎炒烹炸,隻為滿足這永不停歇的饕餮盛宴。
席間,觥籌交錯,阿諛奉承之聲此起彼伏。官員們談論著朝局、升遷;
商賈們交換著行情、門路;軍中將弁們則豪飲著烈酒,拍著桌子追憶往昔崢嶸歲月,唾沫橫飛地講述著跟隨劉製台如何摧城拔寨。
“存養堂”巨大的匾額高懸在正堂之上,在無數燈籠燭火的映照下,金漆大字流光溢彩。
每一個踏入此堂的賓客,無不被其氣勢所懾,交口稱讚這名字取得好,既顯仁厚家風,又寓養浩然正氣之意,正配劉總督的功勳德望。
劉嶽昭在眾人的簇擁和頌揚中,舉杯暢飲,談笑風生。
他偶爾會抬頭,目光掃過那“存養堂”三個大字,眼底深處會掠過一絲極其複雜、難以言喻的光芒,但轉瞬即逝,隨即又被更熱烈的勸酒聲和更大的笑聲淹沒。
在這極致的喧囂與富貴中,那匾額仿佛真的成了一個巨大的符咒,暫時鎮住了他心底深處那片翻滾的血海。
他告訴自己,這就是他半生戎馬、刀頭舔血應得的報償。存養,存養天年,安享富貴,理所應當。
喜歡花屋湘軍傳奇請大家收藏:()花屋湘軍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