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院士榮譽下的責任

字數:2372   加入書籤

A+A-


    院士榮譽下的責任
    院士當選的紅榜貼出時,顧承川正在青岩村的曬穀場給村醫們上課。他的白大褂袖口磨得發亮,前襟還沾著今早給虎娃換藥時蹭到的紫藥水 —— 這個細節,被台下的年輕記者抓拍,後來成了 “最接地氣院士” 的標誌性照片。
    “別盯著紅榜上的名字看,” 顧承川用樹枝在地上畫出藥品監管流程圖,“要看這裏,” 他戳了戳自己的胸口,“和這裏。” 樹枝尖指向遠處的衛生室,智能藥櫃的藍光在暮色中閃爍,“當年李院長告訴我,院士不是戴在胸前的徽章,是扛在肩上的藥箱。”
    當選儀式當天,顧承川把獎牌鎖進辦公室最底層的抽屜,那裏還躺著青岩村的第一份假藥檢測報告、李小南燒壞的檢測儀主板,以及二十七個年輕工作者的入黨申請書。他帶著新當選的 “基層傳承獎” 獲得者李小南和阿依古麗,直奔邊疆 —— 那裏的冬季即將來臨,牧民們的藥品儲備需要重新規劃。
    “顧院士,您看這個!” 在新疆的氈房裏,村醫買買提舉著破舊的筆記本,上麵畫滿了顧承川團隊開發的檢測儀操作圖,“孩子們說,這個會發光的盒子,比星星還可靠。” 顧承川蹲下身,摸了摸孩子凍紅的小臉,轉頭對李小南說:“把冬季培訓的第一課,設在海拔五千米的牧場。”
    最忙的那個月,顧承川的日程表精確到分鍾:淩晨三點改完《基層醫生培訓手冊》,清晨七點飛赴青海指導冷鏈車越冬維護,下午在實驗室盯著小王改良高原檢測儀,深夜還要給全國村醫的視頻課當主播。李小南心疼地發現,導師的降壓藥從每天一片加到了三片,白大褂下的藏藍毛衣,袖口已經磨出了破洞。
    “您這樣會累垮的!” 在玉樹的臨時醫療點,阿依古麗強行奪下顧承川手中的病曆本。老人抬頭時,眼底的血絲讓她想起三年前的地震夜 —— 那時他也是這樣,發著高燒卻堅持給每個傷員做二次檢查。顧承川笑了,指了指窗外正在安裝的無人機藥箱:“看見那些銀色的翅膀了嗎?那是年輕人給基層插上的翅膀,我們得幫他們把翅膀變硬。”
    醫學人才培養基金成立儀式上,顧承川拒絕了所有領導致辭的邀請,把話筒遞給了青岩村的老周。老人顫抖著展開紅布,露出刻著 “承新” 二字的基金銅牌:“俺們村的虎娃,現在能認全藥盒上的字了。” 他轉身對著顧承川,突然深深鞠躬,“您給孩子們的,不是院士頭銜,是救命的本事。”
    國際醫學論壇邀請顧承川做主旨演講,他卻帶著李小南一同上台。當聚光燈打在年輕人身上,李小南展示的 “ai + 牧區監管” 模型讓全場沸騰。“這項技術的核心算法,” 顧承川指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來自一個在沙漠裏被曬脫三層皮的年輕人,他叫阿依古麗。” 鏡頭切到台下,阿依古麗正給邊疆兒童演示檢測儀使用,完全沒注意到自己成了焦點。
    最讓基層醫生感動的,是顧承川的 “推門聽課” 製度。他會突然出現在縣級醫院的課堂上,翻開學員的筆記本檢查標注;也會蹲在村衛生室的門檻上,聽年輕醫生講解用藥方案。在貴州的深山裏,他發現村醫小李漏記了高原反應的用藥禁忌,當場掏出隨身攜帶的小本本,把李建國當年教他的 “三查七對” 口訣重新默寫了一遍。
    當選院士的第一百天,顧承川收到了虎娃的成績單。數學 98 分,科學 100 分,孩子在留言欄畫了個戴著院士帽的小人,旁邊寫著:“顧爺爺的帽子,要分給所有會看病的哥哥姐姐!” 他摸著照片上孩子的笑臉,想起李建國的遺言:“當你成為院士,記住你的白大褂,永遠屬於第一個敲開衛生室門的病人。”
    深夜的辦公室,顧承川對著電腦整理《基層醫生成長手冊》。屏幕右下角彈出邊疆的實時畫麵:阿依古麗的馬隊正在暴風雪中運送藥品,李小南開發的定位係統在地圖上劃出紅色的生命線。他摸出那個裝著青岩村藥盒的鐵皮盒,突然聽見窗外傳來消防車的鳴笛 —— 不是警情,是年輕醫生們用救護車燈光,在夜空拚出 “傳承” 的字樣。
    院士證書靜靜地躺在抽屜裏,顧承川的工作日誌卻寫得密密麻麻:“明日行程:1. 青海冷鏈車故障排查;2. 李小南團隊算法優化會議;3. 給新疆村醫的夜課:《如何用牧民聽得懂的話講清用藥禁忌》。” 鋼筆尖劃過紙麵,像極了他這些年走過的基層小路,每一道痕跡,都是對 “院士” 二字最鋒利的注解 —— 不是榮譽的加冕,而是責任的重負,是把自己活成梯子,讓更多人踩著肩膀,去夠更高的星空。
    喜歡醫河長路請大家收藏:()醫河長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