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老掉牙的橋段
字數:4493 加入書籤
方正化說罷,崇禎皇帝和王承恩都有點懵。
堂堂大明朝兵馬大元帥、世襲鎮國公,打了那麽大的勝仗回來,不盡快趕回朝廷接受封賞,反而去救災?
“為何?”崇禎皇帝十分不解的詢問道。
“這……老奴也不清楚,傳信的人說,近衛軍數萬大軍已經被公爺派往永平府各縣村落。
公爺甚至還下了嚴令,敢不盡心者,輕則軍棍,重則斬首。”
方正化也不能理解張世康的行為,畢竟自古以來賑災這種事,都跟軍隊不搭邊。
曆史上也幾乎沒有讓軍隊去救災的情況,畢竟軍隊的職責是防禦敵國,不欺負老百姓就不錯了。
倒是有不少人借著著救災的幌子,背地裏做吞並百姓田產的醃臢事。
“唉,咱們這位公爺呀,想法總是出人意料。”王承恩感歎道。
這一點崇禎皇帝和方正化都很認同,不過王承恩又接著道:
“不過皇爺,公爺這麽做,定然可以極大增加百姓對朝廷的認同,是好事。”
崇禎皇帝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不由得點了點頭。
幾年來的相處,崇禎皇帝已經對張世康有了很多了解。
尤其是這幾年來大刀闊斧的改製,對於手握軍權乃至改製權柄的人來說,其中可以中飽私囊的機會太多了。
可是張世康一件都沒有做,而且改製的大部分內容,幾乎都是在自己以及自己所處的勳貴階層頭上動土。
鎮國公府是崇禎皇帝賞賜給他的,是之前成國公的府宅,然而兩年了,據說鎮國公府不僅沒有任何大的花銷用於改造,反倒還拆掉了不少東西。
理由竟然是維護起來太麻煩。
而這兩年來的改製,絕大部分好處,都是分給了最底層的百姓,改善的,也是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態。
以前,他還沒有細想,可是這麽多的事情湊到一塊,結論是顯而易見的。
於是,崇禎皇帝又覺得自己其實並不懂那家夥,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呀!
崇禎皇帝內心歎了一口氣,對王承恩道:
“告訴禮部的人,迎接的儀式暫緩,先不必那麽著急了。”
收複了那麽多的故土,國庫目前也不缺銀子,崇禎皇帝自然是想借著機會,隆重慶祝一番。
當著滿朝文武和京城百姓的麵,宣讀一係列的恩賞,一方麵算是給張世康以及近衛軍的鼓勵和認可。
而另一方麵,也算是崇禎皇帝告訴天下人,大明已然中興,告訴那些敵人,他崇禎失去的東西,總會親手拿回來。
倒不是崇禎皇帝太虛榮,對於一個多次寫過罪己詔的天子,那些失去的故土,同時也是他失去的尊嚴。
可是現在那家夥竟然拋下一切,救災去了。
這真讓崇禎皇帝有點繃不住,即使知道這對朝廷的聲譽來說是好事。
“老奴遵命。”王承恩說罷,和方正化一同退去。
崇禎皇帝攤開一副空白的聖旨,坐在龍椅上沉思,片刻之後,他提起朱筆開始寫對於張世康的賞賜聖旨。
整個過程,沒有絲毫的猶豫。
……
“叫下麵的弟兄們都加把勁兒,要盡可能的將百姓全部救出來。
告訴他們,隻有咱們這樣做了,以後自己的家鄉親人遇到困難,當地的軍隊才會有樣學樣。
告訴他們,軍隊不止是衛國,還可以安民保家。
軍視百姓如草芥者,百姓視軍如仇寇。”
簡陋的中軍大帳內,一個個負責往各地救災傳遞消息的傳令兵進進出出。
在救災這件事上,張世康竟然比作戰時還用心。
這讓孫維藩很是不解,要知道作戰的時候,張世康還會時常埋怨他什麽事都要來問他。
可是整整三天時間,這大侄子在救災上竟然事必躬親。
甚至考慮到百姓無處容身無米果腹,在各州府衙門沒有來得及調度糧草以及救災物資的情況下,讓近衛軍以軍帳、軍糧衝抵。
甚至沒再跟他的小媳婦搗鼓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但有下麵人解決不了的事,即使是大半夜,這大侄子也會想辦法解決。
這太奇怪了。
“大帥,該吃午飯了。”孫維藩提醒道。
他本來是想借著一塊吃飯的機會,試探一下口風,看看自己的戰功能否達到賜鐵券的門檻。
畢竟世襲公,和世襲侯,那可不是一個檔次。
倒不是孫維藩急功近利,實在是老孫家的懷寧侯世襲兩百多年了,若能在他孫維藩這裏升一升,說是他一生的夙願也不過分。
人呐,都有點念想,在這一點上,倒是跟崇禎皇帝別無二致。
“哦,是有點餓了。”張世康放下手裏的事,招呼孫維藩一塊吃飯。
飯倒是還算豐盛,一隻雞,一條魚,還有半根據說是附近獵戶打到的鹿腿。
張世康不大喜歡鋪張浪費,但更不喜歡故作節儉,他想吃什麽就會吩咐下麵做什麽,除非太忙。
不過軍中的首席大廚,似乎已經把握到了張世康的口味,每次都令張世康很滿意。
張世康不會因為百姓遭災,就要故意節儉給誰誰看。
他做自己該做的事,然後是想做的事,在自己原則的前提下。
張世康吃了一口鹿肉,覺著也沒什麽特別,就專供那條魚和雞,都是老相識,孫維藩也不客氣,抱著鹿腿就開始啃。
邊吃兩人還隨意的聊天,有軍營裏的事,也有家裏的事。
等時候差不多了,孫維藩正想開口詢問爵位的事,奈何這時劉文柄卻突然請見。
“大人,有件事卑職想向您匯報。”
作為自己的核心班底,劉文柄這麽說,基本都是遇到不知如何處理的事,張世康也放下了筷子,讓劉文柄說事。
“是這樣的,永平府北四十裏外災情嚴重,屬下便著人尋找適合百姓暫時安置的地方。
那邊有座寺廟,恰好居於高地,於是屬下便著人與那寺廟方丈溝通,想在寺廟裏暫時安置些災民。”
劉文柄說到這兒,孫維藩咽下嘴裏的肉道:
“救苦救難本就是佛門的宗旨,那方丈總不至於不讓吧?”
“問題就在這兒,手下的千戶官過去亮了令牌,那方丈才堪堪答應,這本就讓我很奇怪。
於是屬下便命人暗中盯梢,大人猜猜屬下在那寺廟裏發現了什麽?”
劉文柄很是神秘的道,這讓孫維藩也來了興致,放下了手裏的鹿腿道:
“金銀珠寶?”
劉文柄搖搖頭。
“那是和尚偷吃酒肉?”
劉文柄再搖頭。
張世康輕哼一聲道:
“總不至於藏了女香客吧?”
這種老掉牙的橋段,他後世在電視劇裏看多了,十分的土。
可劉文柄聞言卻滿臉驚訝的道:
“大帥怎麽知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