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甄別隊伍

字數:4214   加入書籤

A+A-


    五月二十日的登州港,海風裏還帶著些微涼意。
    三十艘戰船在碼頭上排開,帆布上的龍紋在陽光下泛著暗沉的光。蕭承宗站在旗艦的甲板上,看著三百名甄別官依次登船——這些人裏有賬房先生,有木匠師傅,甚至還有幾個懂醫術的郎中,每個人懷裏都揣著一本《外藩技藝圖譜》,那是朱常洛親自審定的甄別手冊。
    “起錨!”
    隨著蕭承宗一聲令下,戰船緩緩駛離港口。甲板上的士兵們忙著檢查火器,甄別官們卻大多扶著船舷臉色發白——他們中多數人沒見過大海,更別說要漂洋過海去那個傳說中遍地倭寇的島國。
    “李書吏,暈船了?”蕭承宗拍了拍那個蘇州來的白麵書生。
    李默正扶著欄杆幹嘔,聞言勉強直起身:“回指揮,有、有點。”
    “到了日本,可比暈船難受百倍。”蕭承宗指著遠處的海平麵,“那裏的人可不會像咱們大明百姓這樣聽話,你們手裏的冊子不光是用來記手藝的,還要記清楚誰順服,誰頑抗——順服的留著幹活,頑抗的……”他做了個抹脖子的手勢。
    李默的臉更白了,默默把懷裏的冊子攥得更緊。
    四天後的清晨,九州島的海岸線終於出現在視野裏。
    與想象中不同,這裏的沙灘上並沒有嚴陣以待的武士,隻有幾個衣衫襤褸的漁民,看到戰船時嚇得跪在地上磕頭。蕭承宗率軍登陸時,腳踩在溫熱的沙地上,聞到的卻是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前麵就是薩摩藩的主城。”前鋒騎兵回報,“麻將軍的部隊三天前就拿下了,現在正在清剿周邊的殘兵。”
    蕭承宗點點頭,對身後的甄別官們道:“分成十隊,每隊配三十名士兵。記住,優先找鐵匠、木匠、織工,尤其是會造佛龕、鍛刀的——這些人帶回大明,抵得上十個壯丁。”
    甄別官們剛要動身,卻見遠處的官道上塵煙滾滾。麻虎騎著一匹黑馬奔來,甲胄上的血漬還沒幹透,看到蕭承宗就大笑:“蕭指揮可算來了!再不來,那些會打鐵的都要被弟兄們當奸細砍了!”
    “麻將軍辛苦了。”蕭承宗抱拳行禮,“德川家的殘兵清剿得如何?”
    “五六千人,散得跟沙子似的。”麻虎啐了口唾沫,“前天在山穀裏圍殲了兩千,剩下的要麽躲進山裏,要麽往京都跑。柴國柱正帶著人搜山呢,保證一個活口不留!”
    蕭承宗皺眉:“別都殺了,若是有手藝的……”
    “放心,”麻虎拍著胸脯,“你要的人我都圈在主城的院子裏,男女老少一百多個,說是會造盔甲織錦緞的,你自己去看。”
    薩摩藩的主城早已換了旗號,大明的龍旗在天守閣上飄揚。院子裏果然圈著百十來個日本人,男人們大多低著頭,女人們則把孩子護在懷裏,看到蕭承宗一行人就瑟瑟發抖。
    李默捧著冊子上前,剛要開口,就被一個絡腮胡大漢推開。那大漢是工部派來的鐵匠師傅,徑直走到一個矮個子日本人麵前,指著他手裏的錘子:“會鍛刀?”
    日本人哆哆嗦嗦地點頭,被士兵押著走到鐵匠爐前。隻見他拿起鐵塊在火裏燒紅,掄起錘子叮叮當當敲打起來,不過半個時辰,一把閃著寒光的短刀就成了形。
    “好手藝!”大漢眼睛一亮,在冊子上重重畫了個圈,“這個要帶走!”
    另一邊,李默正蹲在一個老木匠麵前,指著冊子上的榫卯結構圖:“會做這個?”老木匠看了看圖,突然從懷裏掏出一把刻刀,在木頭上幾下就刻出個一模一樣的結構。李默大喜過望,連忙在冊子上記下“精於榫卯,可造宮殿”。
    甄別工作一直持續到天黑。蕭承宗看著冊子上的記錄,滿意地點點頭:“鐵匠三十七,木匠五十二,織工六十四,還有七個會燒瓷器的……不錯,第一天就有這麽多收獲。”
    麻虎在一旁啃著雞腿:“這些算什麽?等清剿了山裏的殘兵,還有更多人給你挑。對了,麻威那小子已經往東北去了,說是要直逼京都,讓豐臣家的人嚐嚐厲害。”
    蕭承宗抬頭望向北方的夜空:“京都才是肥肉啊。”
    與此同時,麻威正率軍穿過肥後國的平原。
    他的坐騎是一匹西域良駒,跑起來風馳電掣。身後的士兵們扛著火槍,甲胄在月光下泛著冷光。沿途的村落大多空無一人,偶爾遇到幾個沒來得及逃跑的百姓,看到明軍就嚇得癱在地上——他們中有人見過九州的戰火,知道這些穿著明甲的士兵比最凶悍的武士還要可怕。
    “將軍,前麵就是日向國的關卡!”前鋒回報。
    麻威勒住馬,看到關卡上插著豐臣家的旗幟,十幾個武士正縮在箭樓裏瑟瑟發抖。他冷笑一聲,拔出佩刀:“用火槍轟開!”
    幾聲槍響過後,關卡的木門轟然倒塌。武士們尖叫著衝出來,卻被齊射的鉛彈掃倒一片。剩下的人扔下刀就跑,麻威卻不打算放過——他要讓這些人知道,逃跑是沒用的。
    “追!”他一夾馬腹,“記住,別都殺了,留幾個活口問問路!”
    騎兵們像一陣風似的追了上去,很快就提著幾個俘虜回來。其中一個武士被按在地上時,突然用漢語喊道:“我知道京都的路!我還知道豐臣家的糧倉在哪!”
    麻威挑眉:“哦?說來聽聽。”
    武士哆哆嗦嗦地說:“豐臣秀次帶著人往京都逃,沿途的領主都不敢攔……他們說要去投靠天皇,還說李如鬆將軍的部隊已經到了近江國,離京都隻有三天路程了!”
    麻威大笑:“好!算你識相!”他轉頭對親兵道,“給這小子鬆綁,讓他帶路。告訴弟兄們,加快速度,咱們要和李如鬆將軍在京都城外會師!”
    夜色漸深時,蕭承宗的甄別隊還在忙碌。
    他們在一個廢棄的寺廟裏發現了十幾個僧人,其中一個老和尚居然懂漢話,說自己年輕時去過南京的報恩寺。蕭承宗讓他帶路去附近的工匠村,老和尚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領著他們穿過一片竹林。
    工匠村裏果然藏著不少人,有鍛鐵的,有織布的,還有幾個會做漆器的。看到明軍時,有人想反抗,卻被老和尚攔住:“這些是大明的官爺,不是來殺人的。”
    蕭承宗讓甄別官們登記造冊,自己則和老和尚聊了起來:“你們這裏的人,怎麽不去京都投靠豐臣家?”
    老和尚歎了口氣:“去了也是送死。豐臣家要抽壯丁打仗,德川家要搶糧食,不如躲在山裏求個安穩。”他指了指那些正在登記的工匠,“他們都是好手,要是能去大明,或許還能有條活路。”
    蕭承宗看著那些低頭登記的工匠,突然想起朱常洛的話——要讓這些人成為大明的磚瓦。他拍了拍老和尚的肩膀:“你說得對,跟著我們,至少能活命。”
    第二天清晨,甄別隊帶著新找到的兩百多個工匠返回薩摩藩主城。蕭承宗剛要下令啟程,卻見柴國柱帶著一隊士兵押著幾十個俘虜回來,其中還有幾個穿著華麗和服的女子。
    “這些是德川家的家臣眷屬,”柴國柱咧嘴笑,“裏麵有個女的,據說會造煙花,要不要帶去給皇上瞧瞧?”
    蕭承宗看著那個女子,她雖然麵帶驚恐,眼神裏卻透著倔強。他想起冊子上有“特殊技藝”一項,便點了點頭:“一起帶走。”
    船隊再次起航時,甲板上擠滿了被挑選出來的日本人。他們大多低著頭,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怎樣的命運。隻有那個會造煙花的女子,偶爾會抬頭望向遠方的海平麵,眼裏藏著一絲無人察覺的光。
    蕭承宗站在船頭,望著漸漸遠去的九州島,心裏清楚,這隻是開始。接下來是四國,是本州,是整個日本列島——朱常洛要的,從來都不隻是一片土地,而是這片土地上的人,是那些能讓大明變得更強大的手藝人。
    海風拂過船帆,帶著鹹濕的氣息。遠處的海麵上,麻威的部隊正在向東北挺進,馬蹄聲敲打著日本的土地,像一首即將奏響的凱歌。而京都城日本天皇,此刻或許正站在天守閣上,望著南方的烽火,不知道自己將要麵對的,是怎樣一場無法逆轉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