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糧草問題
字數:3884 加入書籤
仰光港的倉庫區像座迷宮。
十幾座新築的石庫房沿著海岸線排開,每座庫房的大門都掛著黃銅鎖,鎖上刻著編號——甲字庫囤稻米,乙字庫堆海鹽,丙字庫碼著成捆的棉布,最深處的丁字庫則藏著火藥和鉛彈,門口站著兩隊持鳥銃的衛兵,連蒼蠅都飛不進去。
蕭如薰踩著木梯爬上倉庫區的了望塔,手裏的望遠鏡掃過碼頭。十幾艘從暹羅來的貨船正在卸貨,搬運工們扛著麻袋,沿著跳板往甲字庫跑,麻袋上印著的“暹羅王室貢米”字樣被汗水浸得發皺。
“大人,這是暹羅送來的第三批糧了。”負責糧草的主簿王敬之喘著氣爬上塔,手裏的賬本攤開著,“加上雲南運來的,甲字庫已經囤了五十萬石,夠五萬大軍吃一年的。”
蕭如薰放下望遠鏡,看著賬本上密密麻麻的數字“暹羅的米夠不夠幹淨?別摻了沙子。”
“驗過了!”王敬之指著碼頭邊的幾個大木盆,“每船米都得舀三瓢出來,倒在水裏淘,沙子沉底,碎米浮麵,一點都糊弄不了。暹羅素負人還拍著胸脯說,要是有一粒沙子,他把頭割下來。”
蕭如薰笑了。那個暹羅糧商暹羅素負,上個月還跟荷蘭人偷偷做買賣,被陳麟扣了船,如今卻像條哈巴狗,天天守在碼頭等著送糧——無非是看上了他給的價錢,一石米換一兩銀子,比賣給荷蘭人多三成。
“乙字庫的鹽呢?”
“剛從廣東運來十萬斤,都是海鹽,顆粒勻,夠醃肉、製火藥的。”王敬之翻到另一頁,“就是運鹽的船在路上遇了海盜,丟了兩船,屬下已經讓陳將軍派人去剿了。”
蕭如薰的眉頭皺了起來。南洋的海盜比蒼蠅還多,盤踞在蘇門答臘附近的海麵上,專搶商船,以前搶荷蘭人的,現在見大明的船多了,也敢伸手。“告訴陳麟,剿海盜的時候抓幾個活的,問問是誰在背後撐腰。我猜,少不了荷蘭人的影子。”
正說著,倉庫區突然傳來一陣喧嘩。隻見幾個緬甸人扛著個大陶罐,踉踉蹌蹌地往丙字庫走,罐子口用紅布封著,隱約能聞到酒香。為首的是昂溫的弟弟昂季,臉上還帶著醉意。
“大人!這是孟族的米酒,埋在地下三年了,昂溫首領讓小的送來給大軍壯行!”昂季咧著嘴笑,露出兩排白牙,“一共五十壇,夠將軍們喝個痛快!”
蕭如薰瞪了他一眼“誰讓你們送酒的?庫房裏不準動火,不知道嗎?”但嘴角卻忍不住上揚——孟族的米酒烈得像火,去年在阿瓦城喝過一次,半夜頭疼得睡不著,卻也暖了身子。
“放外麵吧。”他對衛兵說,“等出征前,每人分一碗,多的不準帶,誤了大事我拿昂溫是問。”
昂季連連點頭,指揮人把陶罐放在庫房門口,又湊到蕭如薰身邊,神秘兮兮地說“大人,我哥讓我帶句話,撣族有個老土司,說在曼德勒附近找到個鹽井,鹵水熬出來的鹽比海鹽還白,就是路不好走,問要不要派人去采。”
蕭如薰眼睛一亮。南洋的鹽大多靠廣東運來,路上耗時費力,要是能在緬甸找到鹽井,就能省下不少運費。“讓昂溫派可靠的人去看看,要是真能采鹽,給那個老土司賞十匹綢緞,再免他們部落一年的稅。”
午後的太陽越來越毒,倉庫區的石板路燙得能煎雞蛋。
蕭如薰在丙字庫檢查棉布,這些布都是從江南運來的,粗布做軍服,細布做營帳,堆得像座小山。他隨手拿起一匹,布料厚實,針腳細密,比雲南本地織的結實多了。
“王主簿,這些布夠做多少套軍服?”
“回大人,一萬套有餘。”王敬之指著旁邊的針線筐,“已經讓隨軍的婦人開始縫了,領口、袖口都加了補丁,耐穿。”
蕭如薰想起去年在緬甸作戰,士兵的軍服被樹枝刮破,凍得直哆嗦,心裏一陣發酸。“再做兩千件棉甲,夾層裏塞蘆花,輕便還保暖,南洋的雨季潮濕,別讓弟兄們凍出病來。”
正說著,遠處傳來馬蹄聲。陳麟騎著匹黑馬飛奔而來,手裏拿著張紙條,臉上帶著急色。“大人,荷蘭人的船出現在柔佛海峽了,說是要‘檢查’過往商船,咱們有兩艘運棉布的船被攔了!”
蕭如薰接過紙條,上麵是探子的急報荷蘭人出動了三艘戰船,以“搜查走私”為名,扣了大明的商船,還打傷了兩個水手。“反了他們了!”他把紙條捏成一團,“王主簿,給船隊加派人手,再調兩艘福船護航,荷蘭人敢攔就開炮,出了事我擔著!”
陳麟眼睛一亮“末將這就去!正好讓新造的‘威遠號’練練手,那船的炮比‘鎮遠號’還多兩門!”
看著陳麟跑遠的背影,蕭如薰又望向庫房深處的丁字庫。那裏的火藥足夠支撐三次大戰,但他總覺得不夠——荷蘭人的火炮厲害,南洋的島嶼又多,要是彈藥跟不上,再勇的兵也白搭。
“宋應星那邊的硝石提純得怎麽樣了?”他問王敬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前天送來的信說,已經能提純出七成的硝石,火藥威力比以前大了,就是產量還上不去,每月隻能造五千斤。”王敬之歎了口氣,“工匠不夠,那些緬甸人學東西慢,教了半個月還不會看火候。”
蕭如薰皺了皺眉。宋應星一個人分身乏術,看來得從雲南再調些老工匠過來。“給雲南巡撫寫封信,讓他挑五十個會造火藥的工匠,越快越好,路上的盤纏從糧草裏出,別虧待了人家。”
傍晚的風帶著些涼意,倉庫區的燈籠一盞盞亮了起來。
蕭如薰站在丁字庫門口,看著衛兵給火藥桶加蓋封條。每個桶上都寫著“小心火燭”,旁邊還放著水桶和沙子,防備意外。他想起宋應星說的,火藥怕潮、怕火,儲存的時候得離地三尺,還得常通風,一點都馬虎不得。
“大人,晚飯備好了,在碼頭的帳篷裏。”親衛來報。
蕭如薰搖了搖頭“再等等,看看運鐵彈的船到了沒有。”
正說著,了望手高喊“運鐵彈的船來了!”
隻見兩艘貨船緩緩靠岸,甲板上堆著黑乎乎的鐵彈,大的有拳頭那麽大,是佛郎機炮用的;小的像雞蛋,是鳥銃用的。押船的是孟拱鐵礦的工頭,臉上還沾著煤灰。
“大人!這些鐵彈都是新煉的,宋主事親自試過,打出去不炸膛!”工頭擦著汗,“還多煉了五百個,說是備著用。”
蕭如薰拿起一個鐵彈,沉甸甸的,表麵光滑,沒有氣孔。他知道,這背後是宋應星和工匠們在礦洞裏熬了多少個通宵。“告訴宋主事,辛苦了,等我回來給他慶功。”
夜色漸濃,倉庫區的燈籠連成一片星海。蕭如薰望著這些囤積的糧草、彈藥,心裏踏實了不少。他知道,打仗打的就是後勤,這些堆積如山的物資,就是士兵們的底氣,是他征服南洋的本錢。
“傳令下去,”他對王敬之說,“明日起,每日清點庫房,少了一粒米、一塊布,都要嚴查。出征前,我要再查一次。”
王敬之躬身應下,看著蕭如薰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心裏暗暗咋舌——這位鎮南王,對自己狠,對屬下嚴,卻也把弟兄們的冷暖放在心上,難怪能讓這麽多人死心塌地跟著他。
倉庫區的風裏,除了海鹽的鹹、棉布的漿、火藥的硝,又多了一絲米酒的香,混在一起,成了出征前最踏實的味道。
喜歡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