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海疆定基二
字數:3465 加入書籤
蘇門答臘部落歸附的消息傳到巴達維亞時,蕭如薰正陪著宋應星在冶煉廠查看新鑄的鐵器。通紅的鐵水從熔爐中傾瀉而出,落在模具裏發出“滋啦”聲響,很快凝結成犁鏵的形狀,表麵泛著冷硬的金屬光澤。
“大人,您看這犁鏵,用的是蘇門答臘送來的鐵礦砂,含鐵量比孟拱的還高,鑄出來的鐵器更耐用。”宋應星拿著剛冷卻的犁鏵,語氣裏滿是自豪,“按這個產量,每月能造兩千件鐵器,除了換暹羅的稻米,還能分給歸附的部落,讓他們好好種地。”
蕭如薰接過犁鏵,指尖觸到冰冷的金屬,心中卻泛起暖意。他想起蘇門答臘部落派來的使者——那是個皮膚黝黑的漢子,穿著粗麻布袍,手裏攥著染血的匕首,說部落常年被海盜侵擾,連種地都要提著刀,如今歸附大明,終於能安心過日子了。
“讓工匠們多造些鐮刀和鋤頭,”蕭如薰將犁鏵遞給身後的親兵,“蘇門答臘的土地肥沃,要是能讓他們把荒地種起來,以後咱們的糧食就更不愁了。”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再造兩百把腰刀,給部落的聯防隊送去,讓他們也有能力抵禦海盜。”
宋應星連連點頭,轉身去安排工匠。蕭如薰則沿著冶煉廠的小路往回走,沿途的工人們見了他,紛紛停下手裏的活計行禮,臉上帶著感激的笑容——這些工匠裏,有大明來的老手藝人,也有歸附的荷蘭工匠、馬來族青年,如今都在為南洋的根基出力。
剛回到城堡,趙忠就拿著封密信匆匆跑來,臉色有些凝重:“大人,京城來的密信,是孫大人的舊部送來的,說孫大人被軟禁後,魏忠賢又派了個叫劉謹的太監來南洋,說是要‘巡查軍政’,已經快到馬六甲了。”
蕭如薰接過密信,指尖劃過信紙,上麵的字跡潦草卻有力,寫著“劉謹貪婪殘暴,善構陷,望大人早做防備”。他將密信揉成一團,扔進火盆裏,火焰“劈啪”一聲將信紙吞噬,黑色的紙灰飄起,落在他的袖口上。
“劉謹……”蕭如薰低聲念著這個名字,想起之前東廠差官的囂張模樣,心中冷笑。魏忠賢派這麽個人來,顯然是想找借口奪他的兵權,甚至給他安上罪名。
“傳我命令,”蕭如薰轉身對趙忠說,“讓陳麟率‘鎮遠號’‘海晏號’去馬六甲接應劉謹,表麵上要恭敬,暗地裏盯著他的一舉一動,不許他隨意接觸士兵和百姓;讓張萬邦把馬六甲的通商賬目整理好,若是劉謹要查,就給他看,但核心的糧儲、兵力賬目,絕不能讓他碰。”
趙忠領命而去,蕭如薰則走到窗邊,望著遠處的海麵。夕陽漸漸落下,將海水染成一片血紅,遠處的戰船剪影在暮色中若隱若現,像一頭頭守護海疆的巨獸。他知道,劉謹的到來,將是一場新的考驗,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南洋的根基,不是一個太監就能輕易動搖的。
三日後,馬六甲港迎來了劉謹的船隊。八艘戰船緩緩駛入港口,船頭掛著東廠的旗幟,黑色的旗麵上繡著猙獰的虎頭,透著一股肅殺之氣。劉謹穿著一身華麗的太監袍,戴著頂鑲嵌寶石的帽子,在一群東廠番子的簇擁下,慢悠悠地走下戰船,眼神裏滿是傲慢。
陳麟按蕭如薰的吩咐,上前迎接,語氣恭敬卻不失分寸:“劉公公遠道而來,辛苦了!蕭大人在巴達維亞處理要務,特派末將前來接應,已為公公備好住處和宴席。”
劉謹斜睨了陳麟一眼,鼻子裏“哼”了一聲:“蕭如薰倒是架子大,咱家奉魏公公之命來巡查,他竟敢不來迎接?”他頓了頓,又陰陽怪氣地說,“聽說蕭大人在南洋打了幾場勝仗,就自以為了不起了?咱家倒要看看,他這南洋的‘江山’,到底有多穩固。”
陳麟強壓下心中的怒火,依舊恭敬地說:“公公息怒,蕭大人確實事務繁忙,等處理完手頭的事,自會來拜見公公。”他做了個“請”的手勢,“公公一路勞頓,先去歇息,宴席已經備好,都是南洋的特產,公公嚐嚐鮮。”
劉謹不情不願地跟著陳麟去了住處,沿途的百姓和士兵見了他,都紛紛避開,眼神裏滿是警惕。劉謹看著這一幕,心中越發不滿,暗自盤算著要給蕭如薰找些麻煩,讓他知道東廠的厲害。
當晚的宴席上,劉謹故意刁難,一會兒說菜不合口味,一會兒說酒不夠好,還讓陳麟陪他喝酒,試圖灌醉陳麟,套取南洋的軍政情況。陳麟早有防備,隻以“軍中禁酒”為由推脫,氣得劉謹摔了酒杯,宴席不歡而散。
次日一早,劉謹就帶著東廠番子去了馬六甲的糧倉和火藥庫,借口“巡查”,四處翻找毛病。糧倉的守將按蕭如薰的吩咐,隻讓他看了表麵的糧囤,核心的賬目和糧儲情況,一概不讓他碰;火藥庫的守將更是直接以“軍事重地,閑人免進”為由,將他攔在了門外。
“反了!反了!”劉謹氣得臉色發青,指著守將的鼻子罵道,“咱家奉魏公公之命來巡查,你們竟敢阻攔?信不信咱家奏請皇上,把你們都斬了!”
守將卻絲毫不懼,挺直腰板說:“公公息怒,這是蕭大人的命令,末將隻是按令行事。若是公公不滿,可以去巴達維亞找蕭大人理論。”
劉謹被噎得說不出話,隻能帶著番子悻悻離去。他知道,蕭如薰在南洋的威望極高,士兵們都聽他的,自己若是強行鬧事,怕是討不到好果子吃。但他又不甘心就這麽回去,隻能在馬六甲繼續磨蹭,尋找機會給蕭如薰安上罪名。
與此同時,巴達維亞的蕭如薰正忙著與蘇門答臘的部落首領會麵。五個部落首領穿著嶄新的絲綢長袍,手裏捧著貢品,恭敬地向蕭如薰行禮:“蕭大人,我等願歸附大明,年年繳納貢賦,隻求大人能幫我們抵禦海盜,讓我們的百姓能安心過日子。”
蕭如薰扶起他們,笑著說:“各位首領放心,既然你們歸附大明,大明就會保護你們。我已經派了五百名士兵,帶著鳥銃和火炮,去蘇門答臘協助你們組建聯防隊,以後再有海盜來犯,咱們一起對付他們!”
部落首領們聽了,紛紛大喜過望,對著蕭如薰連連道謝。蕭如薰又與他們簽訂了合約,規定大明每年向他們提供鐵器和種子,他們則每年向大明繳納胡椒、檀香木等特產,雙方互利共贏。
就在蕭如薰與部落首領們慶祝合作時,陳麟派人送來消息,說劉謹在馬六甲找不到毛病,又想去巴達維亞找蕭如薰的麻煩,已經帶著番子往巴達維亞來了。
蕭如薰放下酒杯,眼神變得銳利起來。他知道,該來的總會來,劉謹這趟南洋之行,絕不會善罷甘休。但他並不害怕,因為他有南洋的將士和百姓支持,有穩固的軍政和通商根基,就算劉謹帶來再多的麻煩,他也有信心應對。
“傳我命令,”蕭如薰對趙忠說,“讓巴達維亞的守軍加強戒備,所有軍政要地,都派專人看守;讓張萬邦準備好通商的賬目和與部落的合約,若是劉謹問起,就給他看,讓他知道咱們在南洋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事;另外,通知宋應星,新造的‘海晏號’戰船已經試航成功,讓他盡快組建新的水師艦隊,增強南洋的防禦力量。”
趙忠領命而去,蕭如薰則走到窗邊,望著遠處的海麵。陽光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遠處的戰船正在訓練,炮聲陣陣,回蕩在南洋的上空。他知道,一場新的較量即將開始,但他有信心,憑借著在南洋打下的根基,一定能守住這片海疆,讓大明的旗幟,永遠飄揚在這片蔚藍的海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