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海疆永固下

字數:5233   加入書籤

A+A-


    孫承宗帶來的不僅是聖旨與魏忠賢倒台的消息,還有兩百名從大明工部調來的能工巧匠——其中有擅長造船的船匠、精通玻璃燒製的匠人,甚至有幾位專門研究天文曆法的官員。當這些人帶著工具與圖紙登上巴達維亞碼頭時,宋應星幾乎是一路小跑著迎上去,攥著為首老工匠的手不肯鬆開,連聲道“終於盼來了!有你們在,新戰船的龍骨鑄造、望遠鏡的鏡片打磨,都能再快三成!”
    蕭如薰與孫承宗並肩站在城堡城頭,望著下方忙碌的景象工匠們正圍著新搭建的玻璃作坊調試窯火,陽光透過尚未完工的玻璃雛形,在地麵投下斑斕的光斑;不遠處的造船廠,新調來的船匠正與南洋本地工匠討論“鎮海號”姊妹船的改進方案,圖紙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鋪滿了整張木桌。
    “皇上這次下了狠心,”孫承宗指著那些工匠,聲音裏帶著幾分感慨,“知道南洋是大明的海上門戶,特意從工部、兵部挑了最得力的人手過來。魏忠賢倒台後,朝中再沒人敢阻攔南洋的事務,以後你要什麽支持,隻管往京城遞折子,老夫在朝中幫你周旋。”
    蕭如薰點頭,目光落在碼頭邊的一隊士兵身上——那是孫承宗帶來的三百名神機營士兵,個個背著最新式的燧發鳥銃,腰間還掛著短柄彎刀。“有這些精銳相助,南洋的防務更穩妥了。”他頓了頓,忽然想起澳洲的鐵礦,“對了孫大人,澳洲發現了大片鐵礦和優質港口,宋應星說那裏的鐵礦能支撐十年的戰船建造,我打算明年春天派一支商隊帶著工匠過去,正式建立通商據點,您看如何?”
    孫承宗眼睛一亮,從懷裏掏出張折疊的輿圖,展開後鋪在城頭的石桌上——這是張最新繪製的南洋輿圖,澳洲的輪廓已經被大致勾勒出來,上麵還用紅筆標注了幾處可能的港口位置。“老夫在京城就聽說了澳洲的事,特意讓兵部畫了這張圖。”他指著澳洲西海岸的一處海灣,“這裏叫‘達爾文灣’,探子回報說水深足夠停戰船,周圍還有淡水,是建立據點的好地方。你派商隊去時,最好帶些種子和農具,澳洲土地肥沃,說不定能種出大明的莊稼。”
    兩人正說著,張萬邦匆匆趕來,手裏拿著份通商文書,臉上滿是喜色“大人!印度莫臥兒王朝的使者來了!說想跟咱們建立通商關係,用印度的棉花和寶石,換咱們的絲綢和鐵器!他們還帶來了樣品,您快看看!”
    張萬邦遞過來的錦盒裏,裝著幾匹雪白的棉花和兩顆鴿卵大的紅寶石,棉花纖維細長,一看就是上等品;紅寶石色澤濃鬱,在陽光下泛著深邃的紅光。“莫臥兒王朝的棉花可是好東西,”孫承宗拿起棉花摸了摸,“大明的棉紡作坊一直缺優質棉花,要是能打通這條商路,江南的紡織業能更興旺。”
    蕭如薰當即決定接見莫臥兒使者。次日清晨,使者帶著一隊隨從來到城堡,為首的使者穿著華麗的絲綢長袍,頭戴鑲嵌寶石的頭巾,見到蕭如薰和孫承宗,恭敬地行了個禮“尊敬的南洋侯大人、孫大人,我是莫臥兒王朝的使者卡裏姆,奉沙賈汗皇帝之命,前來與大明建立友好通商關係。我們願意每年向大明十萬擔棉花和五千顆寶石,換取五萬匹絲綢和兩千件鐵器,不知大人是否願意?”
    “合作可以,但我們有兩個條件。”蕭如薰語氣沉穩,“第一,莫臥兒王朝需保證大明商隊在印度的安全,不許有部落或官員騷擾;第二,大明的工匠要在印度設立鐵器作坊,教當地工匠鑄造農具,你們需場地和原料。”
    卡裏姆毫不猶豫地答應“大人放心!沙賈汗皇帝已經下令,沿途所有部落都要保護大明商隊,場地和原料也會盡快準備好!”
    雙方很快簽訂通商合約,卡裏姆離開時,還特意邀請蕭如薰派使者去莫臥兒王朝的都城阿格拉,參加即將舉行的皇宮慶典。蕭如薰答應下來,決定讓張萬邦帶著商隊前往,順便考察印度的棉花產地和寶石礦。
    送走卡裏姆後,孫承宗看著合約,笑著說“賢弟這一步走得好!打通印度商路,不僅能獲取棉花和寶石,還能借助莫臥兒王朝的力量,牽製荷蘭人在印度的勢力——荷蘭人在印度果阿的艦隊,一直靠莫臥兒王朝糧食,現在咱們與莫臥兒建交,荷蘭人就少了個重要的補給來源。”
    蕭如薰點頭,心中已有了新的計劃“等張萬邦從印度回來,我就派水師去澳洲達爾文灣,正式建立據點。到時候,澳洲的鐵礦、印度的棉花、南洋的香料,就能形成一條完整的貿易鏈,大明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能再上一個台階。”
    接下來的一個月,孫承宗走遍了南洋的主要據點。在蘇門答臘的學堂裏,他看到馬來族孩子用漢語背誦《論語》,周先生正拿著戒尺,耐心地糾正他們的發音;在爪哇的鐵礦場,礦工們正用大明的工具開采礦石,旁邊的冶煉爐裏,鐵水順著溝槽流入模具,凝結成一根根堅實的鐵錠;在馬六甲的通商點,來自歐洲、印度、南洋的商人擠在商鋪裏,用大明的銅錢或銀錠交易,漢語、馬來語、葡萄牙語混雜在一起,卻絲毫不顯混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賢弟,你在南洋做的這些事,比老夫在北方整頓邊軍更有意義。”孫承宗站在馬六甲的城頭上,望著遠處往來的商船,語氣裏滿是讚歎,“北方是抵禦外敵,南洋是開拓未來。等南洋的根基再穩固些,大明的疆土,說不定能延伸到澳洲甚至更遠的地方。”
    蕭如薰望著海平麵,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知道,孫承宗說得對,南洋不是終點,而是大明走向海洋的。隻要繼續努力,用不了多久,大明的戰船就能航行到更遠的海域,大明的文化和商品,也能傳遍世界各地。
    然而,平靜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這天清晨,了望手突然向蕭如薰報告,在馬六甲海峽以東發現一支龐大的艦隊,掛著荷蘭的橙白藍三色旗,數量足有二十艘,正朝著馬六甲港駛來。
    “荷蘭人果然來了!”蕭如薰立刻召集陳麟、孫承宗等人召開軍事會議。會議上,陳麟匯報說“根據探子回報,這支艦隊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主力,由荷蘭海軍少將範·迪門率領,船上不僅有蓋倫船,還有幾艘專門用來運輸士兵的補給船,估計有五千名荷蘭士兵。”
    孫承宗看著輿圖,手指在馬六甲海峽的位置輕輕敲擊“馬六甲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咱們可以在這裏設伏。讓水師的戰船隱蔽在海峽兩側的紅樹林裏,等荷蘭艦隊進入海峽,先用火箭筒攻擊他們的補給船,斷了他們的糧食和淡水,再用佛郎機炮轟擊蓋倫船,打亂他們的陣型。”
    蕭如薰點頭,補充道“另外,讓蘇門答臘和爪哇的聯防隊在沿海巡邏,防止荷蘭人從側翼偷襲;宋應星立刻將庫存的火箭筒和神威大將軍炮運到馬六甲的城頭,加強防禦;張萬邦負責組織商隊和百姓撤離,避免無辜傷亡。”
    命令很快傳達下去,南洋的水師、聯防隊、工匠和百姓都行動起來。水師的戰船悄悄駛入紅樹林,士兵們將炮口對準海峽入口,等待荷蘭艦隊的到來;聯防隊的青壯們拿著鳥銃和彎刀,在沿海的了望塔上站崗,眼睛緊緊盯著海麵;宋應星帶著工匠,用大象將沉重的神威大將軍炮運到城頭,炮口對著海峽,隨時準備開火。
    次日中午,荷蘭艦隊終於駛入馬六甲海峽。範·迪門站在旗艦“荷蘭東印度號”的甲板上,望著遠處的馬六甲港,臉上滿是傲慢。他認為,荷蘭的艦隊實力遠超大明,拿下馬六甲港易如反掌,甚至能趁機攻占巴達維亞,將大明的勢力徹底趕出南洋。
    “開炮!”範·迪門一聲令下,荷蘭艦隊的炮口噴出火光,鐵彈呼嘯著飛向馬六甲港的城頭。然而,城頭早有準備,神威大將軍炮立刻反擊,鐵彈精準地命中荷蘭艦隊的一艘蓋倫船,船身被轟出個大洞,海水洶湧而入,很快就傾斜著往下沉。
    範·迪門大驚失色,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海峽兩側的紅樹林裏突然衝出十幾艘大明戰船,火箭筒發射的火油箭像火龍般竄出,精準地命中荷蘭的補給船。補給船瞬間燃起大火,火借風勢,很快就蔓延到整個船身,荷蘭士兵們驚呼著跳海逃生,糧食和淡水在火中化為灰燼。
    “不好!有埋伏!”範·迪門大喊著下令撤退,然而,大明的戰船已經將荷蘭艦隊包圍。“鎮遠號”“海晏號”“定海號”三艘主力戰船從正麵進攻,佛郎機炮的鐵彈密集地砸向荷蘭的蓋倫船;兩側的輔助戰船則用鳥銃和火箭筒攻擊荷蘭士兵,甲板上的荷蘭人成片倒下,鮮血順著船舷流入海中,將海水染成暗紅色。
    激戰從中午持續到傍晚,荷蘭艦隊的二十艘戰船中,有十五艘被擊沉,三艘被俘,隻有兩艘僥幸逃脫。範·迪門在混亂中被明軍的鳥銃擊中,當場身亡,荷蘭士兵們見主帥已死,紛紛放下武器投降。
    當最後一艘荷蘭戰船被擊沉時,馬六甲港響起了震天的歡呼聲。士兵們舉著武器高喊“大明萬歲”,百姓們也揮舞著旗幟,慶祝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蕭如薰站在馬六甲的城頭,望著海麵上漂浮的荷蘭戰船殘骸,心中鬆了口氣——這場勝利,不僅徹底打垮了荷蘭在南洋的勢力,還讓大明在南洋的威望達到了頂峰。
    孫承宗走到蕭如薰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賢弟,這場仗打得漂亮!荷蘭人經此一敗,短時間內再也不敢來南洋了,南洋的海疆,終於可以安穩了。”
    蕭如薰點頭,目光望向遠處的海平麵。夕陽正緩緩落下,將海水染成一片金紅,海鷗在浪尖上盤旋,發出清脆的鳴叫。他知道,這場勝利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他,但他有信心,有南洋的將士和百姓支持,有大明的強大後盾,他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難,讓大明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洋的天空下,讓南洋成為大明最堅固、最富庶的海疆,為大明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幾天後,蕭如薰派人將荷蘭戰俘押往京城,向天啟帝稟報勝利的消息。同時,他還寫了一份奏折,詳細闡述了南洋未來的發展規劃——在澳洲建立永久據點、擴大與印度和歐洲的通商、在南洋各地開設更多的學堂和冶鐵作坊。他相信,隻要按照這個規劃努力,用不了多久,南洋就會成為大明的“海上糧倉”和“貿易中心”,為大明的強盛奠定堅實的基礎。
    孫承宗在南洋待了一個月後,準備返回京城。蕭如薰在碼頭為他送行,兩人依依不舍。“賢弟,老夫在京城等你的好消息。”孫承宗握著蕭如薰的手,“若是南洋有需要,老夫隨時會向皇上請命,再來南洋助你一臂之力。”
    蕭如薰點頭“孫大人保重!等南洋的據點都穩固了,我一定去京城看望您。”
    戰船緩緩駛離碼頭,孫承宗站在船頭,揮手向蕭如薰告別。蕭如薰站在碼頭上,望著戰船漸漸遠去,心中充滿了感慨。他知道,自己在南洋的使命還沒有完成,未來的路還很長,但他會一直堅持下去,守護好這片他為之奮鬥的土地,讓大明的旗幟永遠在南洋的海空飄揚。
    陽光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蕭如薰轉身走向城堡,他要繼續投入到南洋的建設中,為大明的海上霸業,為南洋百姓的幸福生活,不懈努力。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南洋一定會成為大明最耀眼的明珠,而他,也會成為大明曆史上,最值得銘記的海疆守護者之一。
    喜歡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大征開局和萬曆一起改革大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