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八九會議
字數:4873 加入書籤
周懷祺道:“自開封那邊來了許多流民,建築廠、木材廠等都已滿工,現在我這邊的問題不再是缺工人,而是缺工人住的地方。”
一說起明末的旱災,大多人就認為一整年滴雨不下,哪裏都是幹裂。
其實不然,旱災,是特指莊稼該澆水時無雨,導致歉收。
自古至今,哪怕是後世2025年,北方幾乎年年都有大小旱災。
主要特點是從立春至芒種,三個月間如果缺雨無雨,那麽這一季冬小麥就會歉收絕收。
現在無抽水設備、明末水利失修、市場調配能力差、流賊又來去劫掠,再趕上小冰期,真是buff疊滿。
可以說明末的北方對旱災毫無緩衝能力,一旦缺雨,必定餓殍遍野。
開封、歸德一帶的村民,在崇禎八年這一年,就過的極慘。
黃泛區自古就是如此。
一旦大饑荒,開封、延津、封丘、中牟、陽武一帶的饑民就往西跑。
如今在北邊縣城官道上,農會總務堂參議李登第、書辦高文珍、協同商務堂幾個幹事,在路旁設工棚,招收流民安置。
周懷民歎了口氣,這真是按住葫蘆飄起瓢,麵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麵。
付惟賢見他歎氣,笑道:“流民有鬧事偷盜的,被農兵抓住都讓我送到了煤礦上。”
陳世俊嘴角直抽搐。
付惟賢道:“現在保民家園的施工快了許多,這也得益咱們廠坊都起來了。隻要有錢,買沙、買磚、買板車、鐵鍬,都不用去拉,這些廠都是直接送到工地。”
周懷民笑道:“那你們快點,周家溝的家園裏,我可是許諾過國棟、李升,都有一個院子。”
又問黃必昌:“總務堂的農會典冊,和惟賢交接的如何?”
自從成立了保戶堂,之前總務堂大包大攬的粗糙工作,已開始分工細化,轉由保戶堂來負責登記管理農會戶冊,統計盤算。
黃必昌道:“正在辦理,現在外來流民已占本縣人丁十中有三。這幾日書辦們安置豫東的流民,忙的很。”
李升苦笑道:“建築廠工人招滿,保戶堂是開心了。但我這邊每日往雜貨店投糧越來越多,安置的流民第一天就拿安置銀到店購糧。”
李升是個人才,別看年紀不大,自小就跟著同村的李大有當牙商收貨賣貨。
他道:“咱們總倉裏,小麥存糧都是夏收繳納的三成,跌的很快,我估摸著按照目前的情況,撐不到兩個月。”
周懷民點了點頭,這能理解,本縣的縣民,自從不用賣糧折色交稅,手裏糧食能落下七成,即使是佃戶,也能落手裏四成。
所以本地村民不會到雜貨店買麥。
麥都被安置的流民買走了,然後到楊家莊老丘磨坊磨成麵。
從臨清運來的小麥,都是麥種,並不是主食。運來的主食是大米。
大米比小麥耐存儲,容易烹飪。所以目前優先投放小麥。
周懷民道:“那你可以從總倉裏搬大米了,往店裏投放大米,紅薯幹和紅薯葉子賣的如何?”
“我這裏有一個情報。”陳應魁打斷了話。
陳應魁看了看李升,道:“記實從幾個要好的大娘們那裏聽來,有村民從店裏低價購了紅薯幹,賣給流民,買養小子、少女。更有甚者,再高價賣給人牙子。”
付惟賢點了點頭,說道:“這事我也知道,付喜枝的娘也買了一個三四歲的小子。”
眾人見周懷民沉吟,半天不語。
周懷民能理解,人隻要吃飽了飯,就立刻想花心思去滿足別的欲望。但這買賣人口的事,決不能忍,否則長此以往,民風敗壞。
解決這種事,說難也不難,周懷民最擅長的,還是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
對陳應魁道:“下期頭條,你們就宣講這個事,如果是收養個小子,不鼓勵不反對。如果是販賣人口,逐出農會,禁售雜貨,家屬從廠坊清退,所有村民可監督舉報給報社,舉報者可到廠坊空出的職位做工。”
眾人心道,這一招太狠了。
李升道:“咱們店裏的糧價,是和市場價齊平的,目前倒沒多少人采買,代買大量的糧。即使有,各村雜貨店大多都和村民熟識,能認出來。”
周懷民點頭,問黃必功:“農事堂這邊的玻璃大棚如何了?”
黃必功道:“隻要有錢,幹起事就簡單。自從你提議把農棚工錢漲到二兩,無需識字,有許多本地的從建築廠辭工,來到了農棚,幾日便招滿。目前已蓋了十七個了,都已栽種好番薯,其他的陸續都在蓋,那幾百畝夠蓋不少。”
周懷民道:“要包產到戶,我們隻負責建設,咱不可能去管每個大棚。隻包給本地村戶,優先給傷殘社兵、英烈家屬。”
黃必功道:“這是自然,報社也要幫忙宣講。另外,咱的抽水機壞的太頻繁了,要麽磨損過快,抽不上水。要麽炸裂了。格物堂那邊能不能再改進改進,不要老壞。”
格物堂知事蘇紹喜尷尬道:“這個……,我們之前一直在忙著煉鋼、弄炮,還沒時間弄。”說完看向周懷民征詢意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懷民笑道:“這不怪格物堂,這段時間他們忙的很,現在可抽出身,聯動廠坊幾百個工匠,好好鑽研一下,改進蒸汽機,讓蒸汽機更有勁一點,不要動不動就爆裂。”
又道:“最近天涼,一定要減少村民患上傷寒,特別是廠坊之中,如瘟疫般更容易傳染。保安堂把大蒜素的萃取之法,教給西林酒廠,讓他們找玻璃廠定製玻璃瓶,生產大蒜素再賣給保安堂。”
年邦弼補充:“可由報社宣講,如有傷寒,盡快到保安堂醫治,這大蒜素成本低,花不了多少錢,別為了省錢不看病。另外讓其他幾個縣的老爺看到此藥。”
周昌鶴問周懷祺:“我想向白窯的陶瓷廠,下單采買五萬個陶製大型拒馬,趕到十月底做完,你感覺可行不?”
周懷祺驚異道:“你們現在都和民哥學會了啊,五萬個啊!這是要把洛河岸邊都紮滿嗎?”
這就是在本土防守的優勢,可以直接燒窯,用陶泥代替木頭,製作拒馬。
木頭多費啊,陶製的就簡單了,黃土丘陵地貌就不缺泥。
周懷民笑道:“咱們的老本行也不能丟,商務堂可以招商,看看誰還想在我們這一帶挖土建窯。現在流民不是充足麽,可以多建一些陶瓷廠。吸納就業。陶瓷製品是民生必須品,我們把價格打下來,可讓附近幾縣百姓受益。”
目前整個保民社的資金流轉是這樣的。
周記下有三個部分創造利潤收入,分別是直屬廠房、臨清商隊、控股廠坊。而支出便是轉移支付給保民營,算是保民營唯一的股東。
農會總部的收入是收繳的三成糧食,一成的村辦廠坊利潤、商務堂收繳的利潤、雜貨堂的利潤。
村級農會有創辦的廠坊,利潤繳納商務堂三成,繳納農會總部一成。剩下六成為村農會所有。
村農會還有房屋租賃收入,完全歸村農會所有。
村農會手裏沒錢,屁事都幹不成。但有錢,也會有許多貪腐之事。
所以村農會的會長和分事需共同簽字蓋章,可對村農會的財產進行靈活分配,大多用來贍養孤寡、修蓋公共房舍、支付給隊長工錢等。
商務堂的收入依賴各個廠坊繳納的三成利潤。這些利潤商務堂截留五成,剩下五成繳納給周記。
雜貨堂屬於周記的零售門麵,利潤直接歸周記,各個門麵職工統一發放工錢。李升采買支取銀兩都是走周記的賬。
而保民營,就是一個花錢如流水的地方,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繳獲。
創造收入的知事,均有當年利潤收入分紅,沒有創造收入的,每月領工錢和嘉獎金。
周懷祺聽了激動,笑道:“這個好,我前些天還正想,是不是應該把祖傳的手藝繼續做大。”
陳世俊今天算是開了眼界,怪不得這些人從不防備自己,這不是一個人能玩的呀。
周懷民道:“好,那咱們就按今日討論,各自做事。既不能讓流賊禍害鄉裏,又要繼續吸納流民和附近縣民,做好衣食住行之保障。為了保障我們家人安全,保障我們安穩掙錢。”
上麵動動嘴,下麵跑斷腿,各堂的幹事、書辦、廠坊又動起來了。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