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字數:21829   加入書籤

A+A-


    卻說諸葛孔明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最終還是同意了老將黃忠攻打定軍山的請求,但他深知夏侯淵用兵非同小可,便對黃忠說道:“老將軍既然有此決心,亮亦不便強行阻攔。為策萬全,我特派遣法正孝直先生,與將軍一同前往。孝直先生深明韜略,又熟悉漢中地理,凡事將軍可與其仔細計議而後行,切不可魯莽從事。我隨後也會派遣人馬,前來接應將軍。”
    黃忠慨然應允,當即便與軍師祭酒法正一同,帶領本部精兵,浩浩蕩蕩地向定軍山方向進發去了。
    孔明目送黃忠、法正離去,這才對一旁的劉備說道:“主公,黃忠此老將,性情剛烈,‘不服輸之氣’甚重。若不用言語稍稍激他一激,恐其‘進取之心’不足,雖領兵前往,亦未必能建奇功。如今他既然已被我言語所激,‘老驥伏櫪之誌’已然勃發,則此行必有可為。但夏侯淵亦非等閑之輩,為保萬無一失,還需再派遣一支奇兵,前去暗中接應,方為上策。”
    於是,孔明立刻喚來大將趙雲,如此這般地分付道:“子龍將軍,你可即刻挑選一支‘行動迅捷,精銳善戰’的兵馬,悄然從小路進發,秘密前往定軍山一帶,暗中接應黃忠將軍。若黃忠將軍得勝,你便不必現身出戰,以免暴露我軍行蹤;倘若黃忠將軍不幸失利,或陷入險境,你便立刻率兵殺出,務必將其安全救應回來。”
    又派遣劉備義子劉封,以及部將孟達二人,命令他們各自帶領三千軍士,前往定軍山周圍那些山勢險要,地勢複雜的去處,多立疑兵旗幟,虛張聲勢,夜間則多點火把,搖旗呐喊,以壯我軍聲威,亦可使曹軍心生驚疑,不敢輕易冒進,其“疑兵惑敵之計”亦是精妙。
    趙雲、劉封、孟達三人,各自領了將令,火速點兵去了。
    孔明又立刻派遣心腹之人,星夜趕往下辨,將一套早已擬好的退敵妙計,麵授與駐守在那裏的馬超,令其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行事,以策應漢中主戰場。
    最後,又派遣老將嚴顏,火速趕往巴西郡的閬中,接替張飛、魏延二將的防務,鎮守隘口,令張飛、魏延二人,即刻拔營起程,帶領本部兵馬,前來漢中會合,共同參與攻取漢中的大戰。孔明這一番調度,可謂是“運籌帷幄,多點開花”,將整個漢中戰場的“氣”都攪動了起來。
    卻說先前在天蕩山兵敗的張合與夏侯尚二人,狼狽不堪地逃回定軍山主寨,拜見主將夏侯淵。二人麵帶慚色,將天蕩山如何失守,守將夏侯德與部將韓浩如何戰死,以及如今劉備已親率大軍前來攻取漢中的緊急軍情,一五一十地稟告了夏侯淵。
    夏侯淵聽聞天蕩山糧草重地竟然失陷,族弟夏侯德與心腹愛將韓浩皆已陣亡,更是又驚又怒,拍案大罵黃忠、嚴顏老賊無恥!他心中明白,天蕩山一失,定軍山便如同斷了一臂,糧草補給也變得岌岌可危,若劉備主力再大舉來攻,形勢將萬分凶險。他當即便派遣心腹之人,星夜奔赴南鄭,向曹洪報急,請其速速將此間危急軍情,上奏魏王曹操,懇請魏王早日派遣精兵猛將,前來漢中策應,以解“燃眉之急”。
    曹洪接到夏侯淵的告急文書,亦是不敢怠慢,立刻親自挑選了數百名最為精銳的“傳令鐵騎”,日夜兼程,火速趕往鄴都原文為許昌,此時曹操應已遷都鄴郡),將漢中戰況,麵呈魏王曹操。
    曹操在鄴郡王宮,聽聞漢中軍情突變,天蕩山失守,夏侯德、韓浩戰死,劉備更是親率大軍前來,其“吞並漢中之意”已是昭然若揭,不由得勃然大怒,同時也感到了一絲“後院起火的憂慮”。他急忙召集滿朝文武,共議發兵救援漢中之策。
    長史劉曄出班進言道:“大王,漢中乃益州咽喉,更是關中屏障,其‘戰略地位之重’,不言而喻。倘若漢中一旦有失,則益州劉備便可憑借漢中天險,北窺關中,東協荊襄,到那時,整個中原腹地,都將暴露在其兵鋒之下,後果不堪設想,我大魏‘半壁江山之安危’,皆係於此!為今之計,懇請大王休辭鞍馬勞頓之苦,務必再次親率大軍,星夜馳援漢中,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潰劉備,方能永絕後患!”其言語之中,充滿了對“漢中失陷之後果”的深切憂慮。
    曹操聽了劉曄之言,撫須長歎一聲,臉上露出些許“悔不當初”的神色,道:“唉!孤當初輕取漢中之後,未能聽從仲達司馬懿)、文偉劉曄字)等人之良言,乘勝攻取西川,以致留下今日這般禍患,實乃孤之失策也!悔之晚矣!”
    說罷,他也不再猶豫,當即傳下王命,調集關中、中原各地精兵,共計四十萬,糧草輜重,源源不斷,準備再次禦駕親征,與劉備在漢中決一死戰,定要將這“心腹大患”徹底鏟除!其時,正是建安二十三年,秋七月。漢中之地,即將上演一場更為慘烈、更為關鍵的“龍爭虎鬥”!
    曹操此次親征,依舊是“聲勢浩大,軍威鼎盛”。大軍分為三路而進:前部先鋒,由其心腹猛將,“獨眼將軍”夏侯惇統領;曹操則親率許褚等一眾宗親宿將,以及智囊謀臣,坐鎮中軍;後隊則由族侄曹休負責押運糧草,保障大軍的“後勤命脈”。三路大軍,旌旗招展,刀槍如林,陸續從鄴都出發,向著漢中方向,浩浩蕩蕩地開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操本人,更是乘坐一匹神駿非凡的西域大宛良駒,此馬通體雪白,無一根雜毛,鞍韉皆用黃金打造,鑲嵌美玉,馬身上披掛著精美的錦緞,曹操自己則身穿玉帶錦袍,腰懸“倚天寶劍”,氣宇軒昂,威風凜凜。其左右,有無數身材魁梧的虎衛武士,手執大紅羅銷金傘蓋,以及金瓜、銀鉞、狼牙棒、長戈、大戟等各式儀仗兵器,簇擁護衛。軍中更有無數麵繪有日月龍鳳圖案的巨大旌旗,迎風招展。光是負責護駕的“龍虎官軍”,便有兩萬五千餘人,又按照中國古代五行學說,分為五隊,每隊五千人,分別對應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每一隊的士卒,其旗幟、盔甲、戰馬的飾物,皆依照本隊的代表顏色進行統一裝飾,一眼望去,五彩斑斕,光輝燦爛,隊列整齊,極其雄壯威武,其“天子之儀仗,帝王之氣象”,已是呼之欲出,毫不掩飾。
    大軍行至潼關附近,曹操在馬上,遠遠望見前方有一片林木,生長得異常茂盛,枝繁葉茂,鬱鬱蔥蔥,便開口問身旁的近侍道:“前方那片茂密的林木,是何處所在?”
    近侍慌忙躬身答道:“啟稟大王,此處地名藍田。那林木掩映之間,乃是昔日大漢名儒,已故議郎蔡邕的舊日莊園。如今,蔡議郎的女兒,才女蔡琰蔡文姬),正與其夫婿董祀,一同居住在此莊園之內。”
    原來,曹操素來敬重蔡邕的才華與品德,二人早年亦有深厚的交情。蔡邕的女兒蔡琰,更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才女,早年曾嫁與河東世家子弟衛仲道為妻。可惜衛仲道早亡,蔡琰寡居在家。後來天下大亂,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趁機入侵中原,蔡琰不幸在戰亂中被匈奴騎兵擄掠至北方,流落異域十二年之久,期間為匈奴左賢王生下了兩個兒子。她在塞外飽經風霜,思念故土,便創作了感人至深,流傳千古的《胡笳十八拍》,其“悲憤哀怨之情”,聞者無不落淚。
    曹操聽聞蔡琰流落北地的消息,念及與蔡邕的舊情,又憐惜其才華,心中甚是“愛才憐才”,便不惜花費千兩黃金的重金,派遣使者前往匈奴部落,將蔡琰從北方贖了回來。匈奴左賢王懾於曹操的“強大威勢”,不敢不從,隻得忍痛將蔡琰送還漢朝。曹操見蔡琰孤苦無依,便親自做主,將她許配給了自己的門生,屯田都尉董祀為妻。
    當日,曹操大軍路過藍田,偶然望見蔡邕舊莊,不禁觸景生情,想起昔日與蔡邕交往的種種情景,心中感慨萬千。他便下令大軍先行,自己則隻帶領百餘名貼身騎兵護衛,來到莊門之前下馬,欲前往探望故人之女。
    此時,董祀因有公事在身,出仕於外地,莊中隻有蔡琰一人在家。蔡琰聽聞魏王曹操親自到訪,雖然有些意外,卻也不敢怠慢,急忙整理衣冠,快步出莊迎接。
    曹操來到正堂之上,與蔡琰相互行禮已畢,分賓主落座。蔡琰則恭敬地侍立於一旁,不敢有絲毫失禮之處。
    曹操在堂上環顧四周,目光偶然落在了牆壁之上懸掛著的一幅碑文拓片的圖軸。他起身走近,仔細觀看,見那碑文書法古樸,文辭典雅,不由得暗暗稱奇,便開口問蔡琰此碑文的來曆。
    蔡琰躬身答道:“啟稟魏王,此乃是東漢孝女曹娥之碑的拓片。昔年孝和皇帝在位之時,會稽郡上虞縣,有一位巫師,名叫曹旰gan),此人能歌善舞,善於在祭祀之時取悅鬼神。有一年的五月五日端午節,他在江上龍舟之中,為百姓跳神祈福,因飲酒過量,不慎失足墮入江中,被急流卷走而死。”
    “他的女兒曹娥,當時年方十四歲,聽聞父親溺亡,悲痛欲絕。她沿著江岸,日夜不停地啼哭尋找,一連哭了七天七夜,滴水未進,聲嘶力竭,最終,竟也縱身跳入了波濤洶湧的江水之中,欲與父親同死。說也奇怪,五日之後,曹娥的屍身,竟懷抱著她父親的屍體,一同浮出了江麵!當地的百姓感念其孝行,便將父女二人合葬於江邊,並修建了曹娥廟,四時祭祀。”
    “當時的會稽太守度尚,聽聞此事,深受感動,便將曹娥的孝行上奏朝廷。朝廷下詔,表彰曹娥為‘孝女’。度尚又請來了當時年僅十三歲的文學奇才邯鄲淳,為其撰寫碑文,鐫刻石碑,以記述曹娥的感人事跡。那邯鄲淳果然是天縱奇才,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寫下了一篇文采斐然的碑文,立刻便被鐫刻在石碑之上,立於曹娥墓旁。時人皆對其‘年少早慧之才’驚歎不已。”
    “後來,家父蔡邕聽聞此事,亦是慕名前往上虞觀碑。到達之時,天色已晚,光線昏暗,難以看清碑文。家父便伸出手,用手指在石碑之上,逐字逐句地觸摸感受,將那碑文一字不漏地記在心中。然後,他又索來筆墨,借著微弱的月光,在那石碑的背麵,龍飛鳳舞地寫下了八個大字。後人為了保存家父的墨寶,便也將這八個字一同鐫刻在了石碑之上。”
    曹操聽了蔡琰的講述,對這“曹娥碑”的來曆與蔡邕的“摸碑讀文”之舉,更是好奇,急忙仔細觀看那拓片上,蔡邕所書的八個字。隻見那八個字寫的是:“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曹操看完,沉吟不語,這八個字,字字認識,但連在一起,卻不知究竟是何含義。他便開口問蔡琰道:“文姬啊,此八字乃是令尊親筆所書,不知你可解得其中之意否?”
    蔡琰搖了搖頭,答道:“啟稟魏王,雖是先父遺筆,但妾身愚鈍,實不知其中奧妙。”
    曹操便又回頭,問帳下的楊修、賈詡等一眾謀士道:“諸位皆是飽學之士,不知哪位能解得此八字之意?”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搖頭晃腦,一頭霧水,不能作答。
    就在此時,人群之中,一人朗聲而出道:“啟稟大王,某已解得此八字之真意矣!”
    曹操循聲望去,見說話之人,正是那位素以“才思敏捷,恃才放曠”著稱的主簿楊修楊德祖。曹操微微一笑,道:“德祖且慢!休要說破!容孤再仔細思量片刻,看孤能否也猜得出來。”
    於是,曹操便辭別了蔡琰,帶領眾謀士及護衛,離開了蔡邕舊莊,翻身上馬,繼續前行。在馬上行了約莫三裏路程,曹操依舊在反複琢磨那八個字的含義,忽然之間,他靈光一閃,撫掌哈哈大笑起來,對身旁的楊修說道:“德祖啊!孤已然省悟!此八字之意,孤已盡數知曉!你且試著說來聽聽,看與孤所想,是否一致?”
    楊修微微一笑,亦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大王英明!此八字不過是古人常用的隱語而已,並非什麽難解之謎。”
    “所謂‘黃絹’,乃是有顏色的絲織品。‘色’字旁邊加上一個‘絲’字,便是‘絕’字。”
    “所謂‘幼婦’,乃是年少的女子。‘女’字旁邊加上一個‘少’字,便是‘妙’字。”
    “所謂‘外孫’,乃是女兒的兒子。‘女’字旁邊加上一個‘子’字,便是‘好’字。”
    “所謂‘齏臼ji jiu)’,乃是用來搗碎五辛蔥、蒜、韭、薤、興渠)等調味品的器具。‘受’承受、容納之意)字旁邊加上一個‘辛’字,便是‘辭’字辭的異體字)。”
    “將此四字連在一起,便是‘絕妙好辭’四個字!想必當年蔡議郎觀曹娥碑文之後,對邯鄲淳的文采讚不絕口,故而才在碑陰題下此八字,以讚其文辭之絕妙也!”
    曹操聽完楊修的解釋,更是撫掌大笑道:“妙哉!妙哉!德祖所言,與孤心中所想,竟是絲毫不差!真乃‘英雄所見略同’也!”在場的眾位謀士官員,亦皆對楊修那“敏捷過人的才思”與“淵博的學識”讚歎不已,自愧不如。
    大軍一路西行,不一日,便已抵達漢中郡治南鄭城下。負責留守南鄭的曹洪,早已率領眾將出城迎接。見過曹操之後,曹洪便將先前張合在巴西兵敗,以及定軍山之危的詳細情況,向曹操一一稟明。
    曹操聽了,倒也並未過多責備張合,隻是淡淡地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些許挫折,何足掛齒?儁乂張合字)亦非庸才,此番失利,必有其因,不可盡數歸罪於他。”其“寬容大度之姿”與對張合的“信任之情”顯而易見。
    曹洪又道:“啟稟大王,目今那劉備已派遣老將黃忠,並有法正為輔,正日夜攻打定軍山。夏侯淵將軍深知大王即將親率大軍前來,為穩妥起見,一直堅守不出,未曾與黃忠輕易交戰。”
    曹操聞言,眉頭一皺,有些不悅道:“嗯?妙才夏侯淵字)怎能如此怯懦!我大軍已至,糧草充足,兵精將猛,正當與敵決戰,挫其銳氣,為何反而要閉門不出,示弱於敵?此非良將所為!”當即便派遣一名使者,手持符節,火速趕往定軍山夏侯淵大營,傳達他的將令,命夏侯淵即刻出兵,與黃忠決戰,不得有誤!
    尚書劉曄在旁聽了,心中略有擔憂,急忙向曹操進諫道:“大王,夏侯淵將軍雖然勇猛善戰,但其性情素來剛烈有餘,而沉穩不足,有時容易意氣用事,恐會中了敵軍的奸計。如今黃忠有備而來,又有那足智多謀的法正為其參讚軍機,還是應當謹慎為上,不宜強令夏侯淵將軍倉促出戰啊。”
    曹操聽了劉曄之言,也覺得有幾分道理,便親自提筆,又寫下了一封手書,交與使者,命其一並帶給夏侯淵。
    使者手持符節與魏王手書,快馬加鞭,來到定軍山夏侯淵大營。夏侯淵親自出帳迎接,接入中軍。使者宣讀完魏王令其出戰的口諭之後,又將曹操的親筆手書呈上。夏侯淵急忙拆開觀看,隻見信中寫道:
    “凡為將者,當知剛柔相濟,智勇兼備,方為上將之道。切不可徒恃匹夫之勇,蠻幹冒進。若隻知逞強鬥狠,不識兵法韜略,則不過是一勇之夫,僅能匹敵數人而已,難以成就大事。吾今親率大軍屯駐於南鄭,正是要親眼觀賞卿之‘用兵妙才’,切莫要因一時疏忽,而辱沒了‘夏侯氏’與‘方麵主帥’這幾個字,令孤失望也!”
    夏侯淵看完曹操的手書,臉上先是微微一紅,隨即卻又精神大振,撫須大笑道:“哈哈哈!魏王知我也!魏王這是在提點我,要我既要勇猛殺敵,又要善用計謀,方能不負重托!好!我夏侯妙才,定要在此定軍山下,大破黃忠老兒,生擒法正匹夫,為魏王獻上一份大大的功勞!”當即便厚賞了使者,打發其返回南鄭複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送走使者之後,夏侯淵立刻召來副將張合,商議出戰之事,興衝衝地說道:“儁乂,如今魏王已親率數十萬大軍,屯駐南鄭,不日便要大舉進攻劉備。我與你在此堅守多日,寸功未立,豈能有麵目去見魏王?來日,我便親率大軍出戰,務必要生擒那黃忠老兒,為我軍大壯聲威!”其“急於立功之情”溢於言表。
    張合聽了,依舊是麵帶憂色,勸諫道:“將軍息怒!那黃忠老兒,雖然年邁,但其‘謀勇兼備’,絕非等閑之輩,帳下又有法正那等‘智謀之士’為其出謀劃策,我軍斷不可輕敵冒進。況且,此地山路險峻,地勢複雜,利於設伏,我軍還是應當以堅守為主,靜待魏王主力大軍到來,合兵一處,再行決戰,方為上策。”
    夏侯淵此刻早已被曹操的“激將之言”與建功立業的“急切之心”衝昏了頭腦,哪裏還聽得進張合的忠言?他不耐煩地擺了擺手,道:“儁乂休要再多言!若等到魏王大軍到來,功勞都被他人搶去,我與你二人,還有何麵目在魏王麵前立足?你隻管在此好生守住定軍山大寨,看我夏侯妙才如何出奇製勝,大破敵軍!”
    遂下令聚將,厲聲問道:“如今黃忠老兒在關外叫囂,哪位將軍敢為先鋒,率兵出哨,前去誘敵,為我軍立下頭功?”
    帳下偏將夏侯尚此為夏侯淵族侄)慨然出班應道:“末將願往!”
    夏侯淵大喜,對夏侯尚道:“好!不愧是我夏侯家的兒郎!你可帶領三千精兵,前去山下挑戰黃忠。記住,此番出戰,隻許敗,不許勝!務必將其引入我預設的埋伏圈之內!我自有妙計,令其有來無回!”當即便將一條誘敵深入的毒計,如此這般地向夏侯尚仔細分付了一番。夏侯尚領命,當即點起三千兵馬,離開定軍山大寨,向著黃忠營寨方向,耀武揚威地前行而去。
    卻說老將黃忠與軍師法正,率領本部兵馬,已在定軍山前的山口之處,安營紮寨。連日來,黃忠多次派人前往夏侯淵寨前挑戰,但夏侯淵卻始終堅守不出,高掛免戰牌。黃忠想要直接揮軍攻打定軍山,又擔心山路崎嶇,地勢險要,易中埋伏,難以準確判斷敵軍虛實,心中亦是有些“一籌莫展”,隻得暫時按兵不動,與夏侯淵對峙。
    這一日,忽有探馬飛報入營:“啟稟老將軍!山上的曹軍,不知何故,今日竟主動下山,前來我軍寨前搦戰!”
    黃忠聞言,精神一振,正待親自披掛上馬,出營迎敵。帳下牙將陳式出班請戰道:“老將軍休動虎威!區區曹軍哨探之兵,何須勞動老將軍親自出馬?末將願為先鋒,替老將軍前去會會他們!”
    黃忠見陳式“戰意高昂”,又想試探一下曹軍虛實,便點頭應允,撥付了一千精兵與他,命其出山口列陣,迎戰來犯的曹軍。
    夏侯尚帶領三千魏軍來到陣前,也不答話,立刻與陳式交鋒。二人戰不數合,夏侯尚便依夏侯淵之計,佯作不敵,撥馬便走。陳式不知是計,又急於立功,見夏侯尚敗退,更是“不肯放過”,立刻催馬從後緊緊追趕。
    追趕了約莫十餘裏,來到一處兩山夾峙的狹窄山穀之中。忽然,隻聽得兩旁山頭之上,鼓聲大作,喊殺聲四起!無數的擂木滾石,如同冰雹一般,從山上傾瀉而下,將山穀中的道路盡數堵塞!陳式部眾躲避不及,被砸得頭破血流,死傷不少,陣型大亂,不能再向前進。
    陳式心中暗叫一聲“不好”,知道中了敵軍的埋伏之計,急忙想要勒馬回軍。然而,為時已晚!隻聽得背後喊殺聲震天,夏侯淵早已親率一支“精銳鐵騎”,如猛虎下山一般,從其後路掩殺過來,截斷了陳式的歸路!
    陳式陷入重圍,左衝右突,奮力死戰,卻如何能抵擋得住夏侯淵的“優勢兵力”與“凶猛攻勢”?一番苦戰之後,陳式力竭被擒,所部一千軍士,大半投降,少數僥幸逃脫性命的敗兵,慌慌張張地逃回大營,向黃忠稟報,言陳式將軍已被夏侯淵生擒活捉!
    黃忠聽聞陳式被擒,兵敗將亡,心中又驚又怒,急忙與法正商議對策。法正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老將軍不必過憂。夏侯淵此人,為人輕浮急躁,自恃勇武,卻缺少謀略,正是‘有勇無謀’之輩。我等可將計就計,利用其‘驕傲輕敵’之心,如此這般……定可反敗為勝,將其一舉擒獲!此乃兵法中‘反客為主’之妙用也!”
    黃忠聽了法正的計策,撫掌大笑道:“孝直先生真乃神人也!此計大妙!”當即便依照法正之言,將營中所有的金銀布帛,以及應有的糧草酒肉,盡數分賞給三軍將士,又對眾人許下重賞,激勵士氣。三軍將士感念黃忠“慷慨與信任”,又兼新敗之恥,皆是“群情激昂,願效死戰”,歡呼之聲,響徹山穀!
    黃忠當即便下令,全軍拔寨前進,不再固守山口,而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向著定軍山方向,緩慢而又堅定地逼近。每到一處,便安營紮寨,休整幾日,然後再繼續向前推進。其“從容不迫,穩如泰山之勢”,倒也頗為駭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夏侯淵在定軍山上,聽聞黃忠非但不退,反而拔寨前進,步步緊逼,心中更是“怒不可遏”,當即便要點齊兵馬,下山與黃忠決一死戰。
    副將張合連忙上前勸阻道:“將軍息怒!黃忠此舉,看似魯莽,實則暗藏玄機。他明知我軍勢大,卻依舊敢主動前進,分明是想引誘我軍出戰,然後另有圖謀!此乃法正所獻的‘反客為主’之計,我軍切不可上當,還是應當以堅守為主,靜觀其變為妙!”
    然而,夏侯淵此刻早已被黃忠的“步步緊逼”與“目中無人”激怒了,哪裏還聽得進張合的忠言?他不耐煩地說道:“黃忠老兒都已欺到我的家門口了,我若再不出戰,豈不被天下人恥笑我夏侯妙才‘怯懦無能’!儁乂休要再多言!”當即便命令族侄夏侯尚,再次帶領數千兵馬,下山迎戰黃忠,務必要將其擊退!
    夏侯尚領命,率兵來到黃忠新立的營寨之前挑戰。黃忠此次卻是親自披掛上馬,手提大刀,出營迎戰。他與夏侯尚交馬,也不答話,隻一個照麵,便大喝一聲,手起刀落,竟隻用了一合,便將那夏侯尚生擒活捉,押回了寨中!其餘魏軍見主將被擒,更是“軍心大亂,一觸即潰”,紛紛敗走,逃回定軍山,向夏侯淵報急。
    夏侯淵聽聞族侄夏侯尚竟被黃忠一合生擒,更是又驚又怒,但也知道黃忠勇猛,不敢再輕易派人送死。他急忙派遣使者,前往黃忠營中交涉,言說願意用先前俘虜的蜀將陳式,來換回其侄兒夏侯尚。
    黃忠與法正商議之後,便約定於次日,在兩軍陣前,交換俘虜。
    次日,兩軍皆來到定軍山下的一處開闊山穀之中,各自排開陣勢。黃忠與夏侯淵,皆是立馬於本陣的門旗之下,遙遙相對。黃忠命人將夏侯尚押出,夏侯淵亦命人將陳式押出。二人皆已被剝去了袍鎧,隻穿著單薄的貼身衣物,以防有詐。
    隨著一聲鼓響,被釋放的陳式與夏侯尚,皆是如蒙大赦,拚命地向著自家陣營方向奔跑。陳式跑得快些,順利返回了蜀軍陣中。而那夏侯尚,眼看就要跑到自家陣門之前,忽然隻聽得弓弦響處,一支利箭破空而來,“噗”的一聲,正中其後心!夏侯尚慘叫一聲,帶箭而回,雖未當場斃命,卻也身受重傷,“元氣大損”。
    原來,黃忠早已在暗中張弓搭箭,覷準了夏侯尚,待其將近陣門,防備鬆懈之際,才突然發箭!此乃“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心理戰術”!
    夏侯淵眼睜睜看著族侄在自己麵前中箭,更是“怒發衝冠,目眥欲裂”!他再也按捺不住胸中的“滔天怒火”,大喝一聲:“黃忠老賊!安敢如此卑鄙無恥,暗箭傷人!”也不顧一切,驟馬挺槍,徑直便向黃忠衝殺過來!
    黃忠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他正愁沒有借口激怒夏侯淵,逼其出戰!此刻見夏侯淵果然中計,心中大喜,亦是拍馬舞刀,慨然迎了上去!
    兩員主將,在陣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搏殺!刀來槍往,戰在一處!直殺了二十餘合,不分勝敗!
    就在二人鬥得難解難分之際,忽然,曹軍陣中,傳來一陣急促的鳴金之聲,竟是下令收兵!
    夏侯淵雖然殺得性起,但軍令如山,不敢不從,隻得虛晃一槍,強行撥轉馬頭,便要退回本陣。黃忠哪裏肯放過這個痛打落水狗的好機會?趁勢揮軍掩殺,將夏侯淵的後隊人馬,殺得七零八落,死傷不少。
    夏侯淵狼狽不堪地退回本陣,怒氣衝衝地質問負責押陣的副將道:“我正與黃忠老兒酣戰,眼看便要取其首級,為何要突然鳴金收兵,誤我大事?”
    那副將慌忙稟報道:“啟稟將軍!末將方才遙遙望見,在我軍左翼不遠處的山坳之中,隱隱約約有數處蜀軍的旗幡晃動,其‘旌旗之盛,伏兵之像’十分明顯,末將唯恐我軍中了蜀軍的埋伏之計,故而才鬥膽下令鳴金,急招將軍回營,以防不測啊!”
    夏侯淵聽了,將信將疑,派人前去探察,卻也未曾發現蜀軍伏兵的蹤跡。但他為人素來“謹慎有餘”,經此一事,心中對黃忠、法正的“智謀”更是忌憚幾分,便下令全軍,依舊堅守大寨,再也不敢輕易出戰了。
    黃忠見夏侯淵“龜縮不出”,便又與法正商議破敵之策。二人一同來到陣前,仔細觀察定軍山的地形。
    法正指著定軍山西麵,一座比定軍山主峰略低,但地勢更為險要,視野也更為開闊的高山,對黃忠說道:“老將軍請看!定軍山西麵的那座高山,雖然略低於主峰,但其山勢陡峭,四麵皆是懸崖峭壁,難以攀登。然而,其山頂之上,卻較為平緩,足可屯兵紮寨,更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整個定軍山曹軍大營的虛實動靜。將軍若能設法奪取此山,則定軍山便如在我軍掌中一般,夏侯淵的生死,亦將由我等掌控矣!”其“戰略眼光之獨到”,令人歎服。
    黃忠仰頭望去,隻見那座對山指與定軍山相對的山峰)山頭果然較為平緩,山頂之上,似乎也隻有少數曹軍兵馬在活動,守備較為鬆懈。他心中一動,一個大膽的“奇襲之計”已然形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是夜二更時分,夜色如墨,萬籟俱寂。黃忠一聲令下,親自帶領一支“精銳山地步卒”,人人手持火把,口中銜枚,偃旗息鼓,悄無聲息地摸到了那座對山的山腳之下。然後,他突然下令,三軍將士齊聲呐喊,鳴金擊鼓,火把齊明,如同一條巨大的火龍,從四麵八方,向著山頂猛攻而上!
    原來,這座對山之上,乃是夏侯淵部將杜襲負責守把。他見黃忠軍連日來隻是在山下挑戰,並未有何異動,便也漸漸放鬆了警惕,山上隻留下了數百名老弱殘兵看守,主力部隊皆已調往定軍山主寨。此刻,他正在睡夢之中,忽聞山下喊殺聲震天,火光衝天,知道是黃忠軍前來偷襲,嚇得魂飛魄散,哪裏還敢抵抗?急忙帶領少數親兵,棄了山寨,狼狽不堪地逃往定軍山主寨,向夏侯淵報急去了。
    黃忠不費吹灰之力,便順利攻占了這座至關重要的對山山頂!他站在山頂之上,極目遠眺,整個定軍山曹軍大營的布局與動靜,皆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法正亦是隨軍來到山頂,他對黃忠笑道:“老將軍,如今我軍已占據地利,可以逸待勞。將軍可將主力兵馬,布置在半山腰的隱蔽之處,養精蓄銳。我則親自在山頂之上,為將軍觀敵了陣,指揮調度。待到明日,夏侯淵得知對山失守,必然會怒不可遏,親率大軍前來攻打。到那時,我便在山頂之上,高舉白色令旗為號,將軍見了白旗,便可按兵不動,任憑夏侯淵在山下如何叫罵挑戰,皆不予理會,隻管讓軍士們好生歇息,以逸待勞。”
    “待到夏侯淵軍攻山無功,又兼烈日曝曬,人困馬乏,銳氣已墮,軍心懈怠之時,我便在山頂之上,將白色令旗換為紅色令旗,並擂鼓助威!將軍見了紅旗,便可立刻盡起大軍,從半山腰以‘雷霆萬鈞之勢’,猛衝而下,如猛虎下山,泰山壓頂一般,直取夏侯淵中軍!夏侯淵猝不及防,又兼士氣已衰,我軍以逸待勞,此戰必能大獲全勝,陣斬夏侯淵,亦非難事也!”
    黃忠聽了法正這番“運籌帷幄,算無遺策”的計謀,更是大喜過望,撫掌讚道:“孝直先生真乃神人也!此計大妙!我黃漢升便依先生之言行事,定要讓那夏侯妙才,死無葬身之地!”
    卻說那部將杜襲,狼狽逃回定軍山主寨,見到夏侯淵,將黃忠如何乘夜偷襲,奪了對山之事,稟告了一遍。
    夏侯淵聽聞對山已失,更是怒不可遏,拍案大罵道:“黃忠老賊!安敢如此猖狂,竟奪我眼皮底下的山頭!他占據對山,居高臨下,我軍虛實,皆為其所窺探,此等奇恥大辱,我夏侯妙才豈能容忍!傳我將令,盡起大軍,隨我前去,奪回對山,將那黃忠老兒碎屍萬段!”
    副將張合見狀,急忙上前勸阻道:“將軍息怒!此必是那法正的奸計!他故意引誘將軍前去攻打對山,其山上必有埋伏!將軍萬萬不可出戰,還是應當以堅守為上,等待魏王主力大軍到來,再作定奪!”
    夏侯淵此刻早已被“憤怒”與“急於雪恥”衝昏了頭腦,哪裏還聽得進張合的忠言?他厲聲喝道:“黃忠老兒已然占據了我的對山,如同在我頭上拉屎撒尿一般,將我軍的虛實動靜,看得一清二楚!此等情勢,如何還能堅守不出?我若再不出戰,豈不被天下英雄恥笑我夏侯妙才‘浪得虛名,怯懦無能’!”
    張合苦苦勸諫,夏侯淵卻執意不聽,當即便親自分撥軍馬,將定軍山主寨的防務,暫時交給張合負責。自己則親率一支精銳部隊,殺氣騰騰地來到對山之下,將整個對山團團圍住,然後便在山下,對著山上的黃忠軍,破口大罵,百般羞辱,挑戰不止,試圖將黃忠激怒下山。
    山頂之上,法正見了,隻是微微一笑,對身旁的傳令兵道:“依計行事,高舉白旗!”
    山下夏侯淵軍,見山上蜀軍果然高掛白旗,任憑他們如何辱罵挑戰,皆是“偃旗息鼓,毫無動靜”,更是得意,以為黃忠老兒已被嚇破了膽,不敢出戰。罵了一陣,見蜀軍始終不肯下來,曹軍將士也漸漸感到口幹舌燥,罵聲也漸漸稀疏下來。
    時至午後,烈日當空,天氣炎熱。山下的曹軍將士,因連日征戰,又兼攻山無功,早已是“人困馬乏,饑渴難耐”,銳氣也漸漸消磨殆盡,許多士卒都已抵擋不住酷暑,紛紛卸下盔甲,放下兵器,坐在樹蔭之下歇息,軍容也變得鬆懈散漫起來。
    山頂之上的法正,見曹軍已然“驕橫懈怠,毫無防備”,知道時機已到!他猛地站起身來,眼中精光一閃,對身旁的傳令兵厲聲喝道:“傳我將令!速速將白色令旗,換為紅色令旗!擂響戰鼓!吹響號角!全軍出擊!”
    刹那之間,對山山頂之上,紅色令旗迎風招展,急促雄壯的戰鼓之聲,與激越昂揚的號角之聲,響徹雲霄!山腰之上,早已養精蓄銳、等待多時的蜀軍將士,聽聞號令,皆是精神大振,殺聲震天!老將黃忠一馬當先,手提鳳嘴刀,如猛虎下山,從半山腰以“雷霆萬鈞,天崩地塌”之勢,猛衝而下,直撲山下那“毫無防備,軍心渙散”的夏侯淵中軍大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山下的夏侯淵,正在帳中歇息,忽聞山頂鼓角齊鳴,喊殺聲大作,知道不好,急忙披掛上馬,出帳察看。隻見黃忠已率領蜀軍,如潮水般從山上席卷而下,其勢銳不可當!夏侯淵猝不及防,倉促之間,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黃忠早已認準了夏侯淵的帥旗,拍馬舞刀,直取過來,口中大喝一聲,其聲威勢,真如晴空霹靂一般,震得夏侯淵心膽俱裂!夏侯淵尚未反應過來,也來不及舉槍相迎,黃忠手中那口鋒利無比的鳳嘴刀,已帶著一股“開山裂石”的萬鈞之力,從上而下,狠狠地劈落!
    隻聽“哢嚓”一聲巨響,血光迸現!可憐夏侯淵,這位曹魏一代名將,竟在措手不及之間,被老將黃忠一刀連頭帶肩,直接砍為了兩段!當場慘死於陣前!
    後人有詩讚黃忠陣斬夏侯淵之勇曰:
    蒼頭臨大敵,‘老將發神威’。
    皓首逞英豪,‘殺氣衝雲霓’。
    力趁雕弓發,風迎雪刃揮。
    雄聲如虎吼,‘敵膽盡皆摧’。
    駿馬似龍飛,‘衝鋒不可追’。
    獻馘功勳重,‘威名震九畿’。
    開疆展帝畿,‘漢室複光輝’。
    黃忠陣斬曹軍主帥夏侯淵,曹軍頓時群龍無首,軍心大亂,兵敗如山倒,各自逃生,漫山遍野,皆是丟盔棄甲的敗兵!黃忠乘勝揮軍,直取定軍山主寨!
    副將張合,在定軍山上,聽聞夏侯淵陣亡,黃忠大軍又掩殺過來,知道定軍山已不可守,急忙帶領殘部,前來迎戰,試圖阻擋黃忠的攻勢,為大軍撤退爭取時間。黃忠則與先前被救回的牙將陳式二人,兵合一處,從兩路夾攻張合。雙方在定軍山下,又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混戰。張合雖然勇猛,但其部下皆已是“驚弓之鳥,無心戀戰”,如何能抵擋得住“士氣如虹,銳不可當”的蜀軍?戰不數合,張合便已抵擋不住,大敗而走。
    正在張合狼狽逃竄之際,忽然山傍斜刺裏,又閃出一彪人馬,截住了他的去路!為首一員大將,白馬銀槍,威風凜凜,高聲大喝道:“常山趙子龍在此!張合匹夫休走!快快下馬受降!”
    張合一見是趙雲,更是嚇得魂飛魄散,知道今日定是難以幸免。他也不敢與趙雲交戰,急忙引著敗兵,奪路便要往定軍山方向逃去,希望能憑借山險,固守待援。
    不想,剛奔到定軍山腳下,隻見前方又有一支蜀軍兵馬殺來,旗號招展,為首的正是先前詐敗逃走的曹將杜襲!然而,此刻的杜襲,卻已是蜀軍的階下之囚!原來,就在黃忠與夏侯淵在對山大戰之際,劉備義子劉封,與部將孟達二人,已依照孔明之計,趁著定軍山曹軍主力盡出,營寨空虛之際,悄然率兵攻占了定軍山主寨,並生擒了留守的杜襲!
    張合見狀,更是麵如死灰,知道定軍山已徹底失守,再無任何希望。他隻得與杜襲會合一處,帶領殘存的敗兵,一路向北,逃往漢水南岸紮營,憑借漢水天險,暫時穩住陣腳;一麵則立刻派遣心腹之人,星夜奔赴南鄭,將夏侯淵戰死,定軍山失守的噩耗,飛報與曹操。
    曹操在南鄭,接到夏侯淵陣亡,定軍山失守的敗報,隻覺得眼前一黑,險些從座位上栽倒下來!他放聲大哭,悲痛欲絕,隻覺得如同斷了一臂!夏侯淵乃是他最為倚重的宗親大將,驍勇善戰,勞苦功高,如今竟慘死於黃忠老兒刀下,如何不令他痛徹心扉!
    痛定思痛,曹操這才恍然大悟,想起先前神卜管輅所預言的讖語:
    所謂“三八縱橫”,正應了建安二十四年三乘八等於二十四)。
    所謂“黃豬遇虎”,乃是說歲在己亥豬年),正月交戰,而虎為猛獸,亦可指猛將黃忠,或是戰事發生在寅月虎月,即正月)。
    所謂“定軍之南”,指的便是定軍山之南的戰場。
    所謂“傷折一股”,更是準確地應驗了夏侯淵的陣亡!夏侯淵與曹操乃是兄弟般的宗親夏侯淵之妻為曹操妻妹),正是曹操的“一股”至親!
    曹操想到此處,更是對管輅的“神機妙算”佩服得五體投地,急忙下令,派人去尋找管輅,欲再向其請教。然而,此時的管輅,卻早已飄然遠去,不知所蹤了。
    曹操深恨黃忠斬殺了自己的愛將,當即下令,親率中軍主力大軍,火速趕往定軍山,誓要與黃忠、劉備決一死戰,為夏侯淵報此血海深仇!他又令大將徐晃為先鋒,即刻啟程,前往漢水,探察軍情。
    大軍行至漢水南岸,張合、杜襲二人早已在此等候,哭拜於地,將兵敗的經過,詳細稟告了一遍。曹操雖然心中悲憤,卻也知道此刻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二將又向曹操進言道:“大王,如今定軍山既已失守,我軍糧草補給線受到威脅。為今之計,可先將米倉山的糧草,火速轉移至漢水北岸山腳下的一個隱蔽大寨之中,加派重兵屯積守護。然後,我軍再憑借漢水天險,與蜀軍決戰,方可立於不敗之地。”曹操思慮再三,覺得此言有理,便依其計行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卻說老將黃忠,陣斬夏侯淵,奪取定軍山,立下蓋世奇功!他命人將夏侯淵的首級割下,用石灰醃製,然後親自帶著,興高采烈地來到葭萌關上,拜見劉備,獻上首級,稟報大捷。
    劉備見黃忠果然不負眾望,斬殺了曹軍主帥,攻克了漢中門戶,龍心大悅,當即下令,加封黃忠為“征西大將軍”,並大排筵宴,為黃忠慶功,犒賞三軍。
    正當眾人飲酒作樂,歡慶勝利之際,忽有帳下牙將張著匆匆前來稟報:“啟稟主公,軍師!最新軍情:曹操老賊已知夏侯淵被斬,定軍山失守,如今已親率二十萬複仇大軍,殺奔漢水而來!其先鋒大將徐晃,已在米倉山一帶,大肆搬運糧草,似乎是要將所有糧草,都轉移到漢水北岸山腳下的一個新建大寨之中,加固防守!”
    諸葛孔明聽了,羽扇輕搖,微微一笑道:“嗬嗬,曹操此舉,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新敗之餘,又引大軍遠來,糧草補給必然是其最大軟肋。如今他將糧草盡數屯積於漢水北山,正是想憑借漢水天險,與我軍打一場持久戰。若能派遣一位膽識過人,又兼智勇雙全的大將,深入其境,出其不意,燒毀其北山糧草,斷其後路,奪其輜重,則曹操大軍,不戰自亂,其‘複仇銳氣’必然大挫矣!”
    老將黃忠聽了,更是“當仁不讓,老當益壯”,當即出班請命道:“軍師!末將願當此重任!請軍師撥付一支精兵與我,末將定要將那曹操的糧草燒個精光,為我大軍再立新功!”
    孔明卻微微搖了搖頭,道:“老將軍雖然神勇,但那曹操用兵,遠非夏侯淵可比,其人‘詭計多端,深不可測’,此次又新敗受辱,必然會加倍防範。老將軍此行,凶險異常,萬萬不可輕敵啊。”
    劉備亦是有些擔憂,說道:“漢升將軍,夏侯淵雖是曹軍總帥,但依備看來,不過是一勇之夫而已,其智謀遠不及那張合。若能設法斬殺張合,其功勞之大,遠勝於斬殺十個夏侯淵!將軍還是應當以穩妥為上。”此處劉備對夏侯淵、張合的評價,與前文略有出入,或為強調讓黃忠謹慎,勿再冒險)
    黃忠聽了,卻是慨然奮起,大聲說道:“主公、軍師休要小覷老夫!我黃忠既然能陣斬夏侯淵,便也能生擒那張合!此番劫糧,末將願再立軍令狀,若有差池,甘受軍法!”其“豪氣幹雲,義無反顧”之態,溢於言表。
    孔明見黃忠“決心已下,其誌不可移”,沉吟片刻,道:“也罷!既然老將軍有此雄心,亮亦不好再加阻攔。便請老將軍與子龍將軍一同領兵前往,凡事需多加商議,謹慎行事,看誰能最終立下此奇功。”
    黃忠慨然應允,當即便要領兵出發。孔明又立刻任命牙將張著為黃忠的副將,令其協助黃忠,一同前往。
    趙雲領命之後,便來與黃忠商議。他對黃忠說道:“老將軍,如今曹操親率二十萬大軍,分屯十餘座營寨,其防禦必然嚴密。將軍此番在主公與軍師麵前,立下軍令狀,要去劫奪曹軍糧草,此事非同小可,風險極大。不知老將軍準備采用何等妙策,方能成功?”
    黃忠撫著白須,傲然道:“子龍休慮!看我黃漢升先去探路,如何?”其言下之意,竟是要獨自一人前往,不願與趙雲分功。
    趙雲何等樣人,豈能不知其意?他微微一笑,道:“老將軍說笑了。我與老將軍,皆是為主公出力,何必計較先後?不如我等二人,各自拈鬮,拈著者便先行前往,如何?”
    黃忠為人素來爽快,便點頭應允。二人當即便取來紙筆,各寫一字,搓成紙團,放入碗中。結果,黃忠先拈,竟真的拈著了“先”字鬮!
    趙雲見了,亦是笑道:“嗬嗬,看來此功合該老將軍先取。既然如此,某便在此為老將軍壓陣,略作相助。我等可約定一個時刻,如老將軍能依時而還,某便按兵不動;倘若老將軍過了約定時刻,尚未返回,某即刻便親自引軍前來接應,如何?”
    黃忠大笑道:“好!子龍此言甚是公允!你我便約定,以明日午時為期!若午時之前,我未能得勝歸來,你再來不遲!”
    於是,二人約定已畢。趙雲便返回自己大寨,對其部將張翼說道:“黃漢升老將軍,已約定於明日,前往曹軍北山大營劫奪糧草。若至午時,他未能返回,我便要親自率兵前去相助。我軍營寨之前,正臨漢水,地勢險要,易攻難守。我若離營之後,你務必謹慎戒備,嚴守寨柵,不可有絲毫懈怠,更不可輕易出戰!可在寨牆兩翼,多設強弓硬弩,以防曹軍偷襲。”張翼恭敬領命。
    卻說黃忠回到自己寨中,當即便將副將張著喚來,分付道:“我已與子龍約定,明日由我先行前往北山劫糧。那張合小兒,先前已被我殺得喪膽,不足為懼。我明日帶領主力精兵,悄然前往,隻留下五百名軍士看守大營,你可從旁協助與我。傳我將令,今夜三更造飯,四更飽餐之後,全軍即刻離營,務必在天亮之前,偷渡漢水,直抵北山曹軍糧草大營山腳之下!我等先設法生擒那負責押運糧草的張合,然後再一把火將他糧草燒個精光,看他曹操老賊還如何囂張!”張著躬身領命,各自去準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夜,三更時分,黃忠軍營之中,一片寂靜,隻有少數巡邏的士卒,在營中往來。四更鼓響,黃忠早已披掛整齊,帶領著數千名精挑細選的“敢死銳卒”,在前開路,副將張著則率領後續人馬,緊隨其後,悄無聲息地摸出大營,借著夜色的掩護,偷偷渡過了波濤洶湧的漢水,如同一群幽靈般,直插曹軍北山糧草大營的山腳之下。
    待到東方天際,漸漸泛起魚肚白,一輪紅日冉冉升起。黃忠抬頭望去,隻見那北山之上,果然堆積著如山一般高的米糧草料,一眼望不到邊際!隻有少數一些看似“軍容不整,精神懈怠”的曹軍士卒,在糧堆旁負責看守。那些曹兵一見蜀軍突然殺到,更是嚇得魂飛魄散,哪裏還敢抵抗?紛紛丟下兵器,四散奔逃,去向上級報信。
    黃忠見狀大喜,知道曹軍果然疏於防備,當即下令,命隨軍的馬軍將士,一齊下馬,迅速從附近山林之中,砍伐幹柴枯草,堆積在那如山一般高的米糧草料之上。一切準備就緒,黃忠正要下令放火,忽然隻聽得山後喊殺聲震天,塵土大起!原來是曹將張合,早已得到黃忠偷襲糧草的消息,親自帶領一支“精銳騎兵”,從山後繞道殺了過來,正好與黃忠軍混戰在一處!
    與此同時,曹操在中軍大帳,也已得知黃忠軍劫糧的消息,大驚失色,急忙下令大將徐晃,火速帶領一支大軍,前去北山接應張合,務必要保住糧草安全!
    徐晃領命,率兵如飛,很快便趕到了北山戰場。他見黃忠軍正與張合軍殺得難解難分,便立刻指揮本部兵馬,從側翼發起猛攻,一下子便將黃忠及其所部人馬,團團圍困在了垓心之中!黃忠雖然勇猛,但畢竟兵力有限,又陷入重圍,一時間險象環生,難以脫困!
    副將張著見主將黃忠被圍,心急如焚,他帶領三百餘名親兵,奮力從外圍衝擊,試圖殺入重圍,救援黃忠,卻被曹軍的“人海戰術”死死擋住。眼看黃忠漸漸不支,張著無奈,隻得帶領那三百殘兵,且戰且退,試圖先殺出重圍,返回本寨求援。不想,剛奔出不遠,忽然斜刺裏又衝出一彪軍馬,截住了去路!為首一員大將,手持長槍,威風凜凜,正是曹軍大將文聘!緊接著,後方曹軍的追兵也已趕到,一下子便將張著及其部下,也團團圍困起來,難以脫身!
    卻說趙雲在漢水南岸的蜀軍大營之中,時刻關注著北山方向的動靜。眼看著日頭漸漸西斜,已過了與黃忠約定的午時,卻依舊不見黃忠派人回來報信,也不見其得勝歸來的蹤影,心中不由得焦急起來,暗道:“莫非漢升老將軍此番劫糧,真的遇到了什麽麻煩不成?”
    他再也按捺不住,當即下令,點齊帳下三千名最為精銳的“白馬義從”,急忙披掛上馬,提著那杆亮銀槍,便要親自前往北山,接應黃忠。臨行之前,他又特意囑咐留守營寨的部將張翼道:“翼德此處與張飛重名,應指部將張翼),你務必謹慎小心,堅守營寨!可在營寨兩翼的壕溝之內,多設強弓硬弩,以防曹軍趁我離開之際,前來偷襲!切記!切記!”張翼連聲應諾。
    趙雲安排已畢,便挺槍驟馬,如一道白色閃電,直殺往前方的北山戰場!
    行不多遠,便見前方塵土飛揚,喊殺聲震天。迎麵衝來一將,攔住了去路,乃是曹將文聘的部將慕容烈。那慕容烈見趙雲隻有單人獨騎,便也拍馬舞刀,前來迎戰。趙雲此時心係黃忠安危,哪裏有心情與這無名小將糾纏?隻見他手起一槍,快如閃電,隻一個照麵,便已將那慕容烈挑於馬下,當場刺死!周圍的曹兵見狀,皆被趙雲的“神威”所震懾,紛紛敗退。
    趙雲也不追趕,徑直殺入曹軍重圍之中!又遇上一支曹軍攔路,為首的乃是魏將焦炳。趙雲厲聲喝問道:“被你們圍困的蜀兵何在?速速說來,尚可饒你狗命!”
    那焦炳不知死活,竟還口出狂言道:“哈哈哈哈!你說的那些蜀兵,早已被我們殺得幹幹淨淨了!你這白袍小將,也快快下馬受死吧!”
    趙雲聞言大怒,虎目圓睜,厲喝一聲:“找死!”驟馬挺槍,又是一招,便將那焦炳也刺於馬下,挑於槍尖之上!殺散其餘曹兵,趙雲奮勇向前,終於在北山之下,望見了被曹將張合、徐晃二人,以及無數曹軍團團圍困的黃忠!此時的黃忠,及其部下軍士,皆已鏖戰多時,“人人帶傷,個個力乏”,正處在最為危急的時刻!
    趙雲見狀,更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他大喝一聲,聲如龍吟,挺起手中那杆亮銀槍,如同一條出海的蛟龍,猛然間殺入曹軍的重重包圍之中!他左衝右突,盤旋廝殺,所到之處,曹兵人仰馬翻,紛紛避讓,竟無人能擋其鋒芒!隻見他那杆亮銀槍,在亂軍之中,上下翻飛,快如閃電,神出鬼沒,渾身上下,寒光閃爍,真個是:槍出如浪湧,紛紛舞梨花;身形似雪飄,遍體盡籠罩!
    曹軍主將張合、徐晃二人,見趙雲如此神勇,竟能在萬軍之中,來去自如,視千軍萬馬如無物,皆是看得心驚膽戰,哪裏還敢上前迎敵?隻得指揮手下士卒,上前圍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