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穀
字數:19325 加入書籤
卻說徐晃在王平苦苦勸諫之下,依舊“一意孤行”,堅持要效仿韓信“背水列陣”,親率一支精銳騎兵,渡過漢水,在對岸紮下營寨,擺開了與蜀軍決一死戰的架勢。王平無奈,隻得統領步軍,在漢水此岸紮營,以為接應,但心中對徐晃的“輕敵冒進之舉”,已是“憂心忡忡,大為不滿”。
蜀軍大營之中,老將黃忠與趙雲早已探知曹軍動向。二人一同來到中軍帳,向劉備稟告道:“啟稟主公,那曹將徐晃,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效仿古人,引兵渡過漢水,背水列陣,此乃自取滅亡之道也!末將等願各引本部兵馬,前去迎戰,定要將他殺個片甲不留,大振我軍‘軍威之氣’!”
劉備聽聞徐晃竟敢如此“托大”,亦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便點頭應允道:“好!既然曹軍主動送上門來,我等豈有不取之理!便請二位將軍相機行事,務必一戰功成!”
黃忠、趙雲二人領命,各自點起本部兵馬,浩浩蕩蕩地殺奔漢水岸邊。黃忠對趙雲說道:“子龍將軍,我看那徐晃雖然勇猛,但其人‘有勇少謀,性情急躁’。如今他又背水列陣,軍心必然不穩。我等且不必急於與之交戰,可先令軍士堅守營寨,任其挑戰,概不應戰。待到日暮黃昏,曹軍將士因連日挑戰而‘人困馬乏,銳氣已挫’之際,你我二人,再各自分兵,從左右兩翼,同時殺出,以‘逸待勞,前後夾擊’,則徐晃可一戰而擒也!”
趙雲點頭稱善,道:“老將軍此計大妙!便依老將軍之言行事。”於是,二人便各自帶領一支軍馬,在漢水南岸,據住有利地形,深溝高壘,安營紮寨,擺出了一副“嚴陣以待,堅守不出”的架勢。
曹將徐晃引兵渡過漢水之後,便立刻在岸邊列開陣勢,從辰時開始,便在蜀軍營前,擂鼓呐喊,點名挑戰。然而,任憑他如何叫罵,蜀軍營中,卻始終是“偃旗息鼓,毫無動靜”,連一支冷箭也未曾放出,仿佛一座空營一般。如此一直折騰到申時下午三點至五點),蜀軍依舊是不理不睬。徐晃手下的曹軍將士,早已是口幹舌燥,罵得沒了力氣,其“挑戰之銳氣”也漸漸消磨殆盡。
徐晃見蜀軍始終不敢出戰,心中愈發“驕橫輕敵”,便下令軍中弓弩手,一齊上前,對著蜀軍的營寨,胡亂射箭,試圖以此激怒蜀軍,逼其出戰。
黃忠在營中,遠遠望見曹軍弓弩手紛紛上前放箭,撫須笑道:“子龍將軍請看!那徐晃令弓弩手上前射箭,此乃是其軍即將退兵的征兆也!弓弩手乃是步戰之兵,其射程有限,若非是主力將退,何必讓他們上前徒耗箭矢?此刻正是曹軍‘軍心懈怠,將有退意’之時,我軍可乘此良機,立刻出擊,定能大獲全勝!”
黃忠話音未落,忽有探馬飛報入營:“啟稟二位將軍!對岸曹軍的後隊兵馬,果然已開始緩緩後退,似有撤兵回營之意!”
黃忠、趙雲二人聽了,相視一笑,知道戰機已到!當即下令,蜀軍大營之中,鼓聲大震,號角齊鳴!老將黃忠一馬當先,率領本部兵馬,如猛虎下山一般,從左翼殺出!常山趙子龍亦是挺槍躍馬,帶領“白馬義從”,如蛟龍出海一般,從右翼殺出!兩路蜀軍精銳,皆是“士氣如虹,銳不可當”,以“雷霆萬鈞之勢”,向著那“陣腳鬆動,準備後撤”的曹軍,發動了猛烈的鉗形攻擊!
徐晃做夢也沒有想到,先前還“龜縮不出”的蜀軍,此刻竟會突然如天神下凡一般,從兩翼同時殺來!他倉促之間,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曹軍將士,本就因連日挑戰而疲憊不堪,又兼背水列陣,無路可退,此刻更是“軍心大亂,一觸即潰”,被如狼似虎的蜀軍一陣衝殺,頓時死傷枕籍,血流成河!無數的曹兵,在慌亂之中,被逼入冰冷刺骨的漢水之中,溺水而死者,更是不計其數!其“慘烈之狀”,堪比當年赤壁之敗!
徐晃雖然也拚死力戰,左衝右突,試圖穩住陣腳,但在蜀軍的“前後夾擊”與“如潮攻勢”之下,亦是獨木難支。他好不容易才從亂軍之中,殺開一條血路,帶領少數殘兵敗將,狼狽不堪地逃回了漢水北岸的大營,其“盔歪甲斜,渾身浴血”之狀,與先前“渡河挑戰之囂張”判若兩人!
他一回到營中,便怒氣衝衝地找到副將王平,厲聲斥責道:“王平!你見我大軍在南岸,勢將危殆,為何不出兵救援,坐視我軍慘敗?莫非你有‘通敵之心’不成?”
王平卻是麵不改色,從容不迫地答道:“徐將軍息怒!我軍主力皆已渡河,北岸營寨空虛,兵力單薄。倘若我也率兵渡河救援,則此北岸大營,亦將不保,我等豈非要落得個‘全軍覆沒,無處容身’的下場?況且,末將先前早已苦苦勸諫將軍,休要背水列陣,以身犯險,是將軍一意孤行,不肯聽從忠言,方才有此大敗。如今反倒來責怪末將,豈非是本末倒置,強詞奪理?”其言語之中,充滿了“據理力爭之硬氣”與對徐晃“指揮失誤之不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徐晃被王平一番話,說得是麵紅耳赤,啞口無言,惱羞成怒之下,竟拔出佩劍,便要斬殺王平,以泄心頭之恨!
王平見徐晃竟要拔劍殺人,知道此人已是“氣急敗壞,不可理喻”,也不與他多作糾纏。他當機立斷,在當夜便悄悄聯絡了自己本部的心腹兵馬,在曹軍大營之中,四處放起火來!一時間,火光衝天,濃煙滾滾,整個曹軍大營,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徐晃正在帳中生悶氣,忽聞營中火起,知道定是王平這廝反了,心中更是又驚又怒,但也知道此刻營中大亂,難以控製,隻得匆匆帶領少數親兵,棄了大營,連夜向南鄭方向逃去。
王平則趁著曹營大亂之際,早已帶領本部兵馬,悄然渡過漢水,徑直來到蜀軍大營,投奔趙雲。趙雲素來敬重忠義之士,見王平能“明辨是非,棄暗投明”,亦是十分歡喜,當即便引薦他拜見了劉備。
王平將漢水兩岸的地理形勢,以及曹軍內部的虛實情況,盡數詳細地告知了劉備。劉備聽了,更是龍心大悅,撫著王平的肩膀,笑道:“孤今日能得王子均王平字)相助,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有將軍為我向導,攻取漢中,指日可待矣!”當即便下令,任命王平為偏將軍,兼任向導使之職。
卻說徐晃狼狽逃回南鄭,拜見曹操,將漢水兵敗,以及王平放火燒營,反去投降劉備之事,哭訴了一遍,請求曹操降罪。
曹操聽聞又折一陣,更是損兵折將,連大營都被燒了,不由得勃然大怒,厲聲喝道:“徐公明!你身為大將,竟被那黃忠、趙雲殺得如此慘敗,還折了王平這等熟悉地理之人!真是枉費了孤對你的一番信任!”但念及徐晃素來忠勇,此次兵敗,亦有客觀原因,便也未再過多追究。他當即便下令,親率中軍主力大軍,火速趕往漢水,誓要奪回先前失去的寨柵,將那劉備、黃忠、趙雲等人,一網打盡,以雪前恥!
趙雲探知曹操親率大軍前來,知道自己兵力單薄,難以正麵抗衡,便依照諸葛亮先前的囑咐,主動放棄了先前在漢水北岸奪取的曹軍營寨,帶領本部兵馬,退回到了漢水之西,與黃忠大軍會合一處,憑借漢水天險,與曹軍隔水對峙。
劉備與諸葛孔明,亦是親臨前線,來到漢水岸邊,仔細觀察曹軍的陣勢與周圍的地形。
孔明騎在馬上,手搖羽扇,凝神遠望,忽然指著漢水上遊方向,一處臨水而建的土山,對劉備說道:“主公請看,那漢水上遊之處,有一座不高不矮的土山,山上林木茂盛,地勢也算隱蔽,看其規模,足可埋伏下千餘名精兵。我等可在此處,如此這般……”
回到大營之後,孔明立刻將趙雲喚至帳下,秘密分付道:“子龍將軍,你可挑選五百名最為精悍的士卒,皆要攜帶戰鼓號角等發聲之物,悄然潛至我方才所指的那座土山之下,隱蔽埋伏。或在半夜三更,或是黃昏日暮,隻要聽見我中軍大營之中,號炮響起,你們便立刻擂鼓吹角,大聲呐喊,虛張聲勢,驚擾曹軍。炮響一番,便擂鼓呐喊一番。但切記,隻可鼓噪呐喊,製造混亂,萬萬不可真的出兵交戰,以免打草驚蛇,暴露我軍虛實。”
趙雲雖然不知孔明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對軍師的“神機妙算”向來是深信不疑,當即領命,點齊五百精兵,悄然去了。
孔明則每日親自登上營寨附近的高山之上,在高處用千裏鏡暗中窺探曹軍大營的動靜,其“從容淡定之態”,仿佛已是勝券在握。
次日,曹操果然派遣大軍,前來漢水岸邊挑戰。然而,蜀軍大營之中,卻是一人不出,弓弩暗器,也一概不發,任憑曹軍如何叫罵,皆是不理不睬。曹軍挑戰無功,隻得悻悻然退回本寨。
當夜,夜色已深,萬籟俱寂。孔明在高山之上,遠遠望見曹軍大營之中,燈火漸漸熄滅,軍士也大多進入了夢鄉,知道時機已到。他立刻下令,在中軍大營之中,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號炮!
隻聽得“轟”的一聲巨響,打破了深夜的寧靜!埋伏在土山之下的趙雲,聽得號炮聲響,立刻下令手下五百軍士,同時擂起戰鼓,吹響號角,扯開喉嚨,大聲呐喊!一時間,鼓角之聲,喊殺之聲,震天動地,山穀鳴應,仿佛有千軍萬馬,正在從四麵八方,向曹軍大營殺來一般!
曹軍營中的將士,在睡夢中被這突如其來的鼓角呐喊之聲驚醒,皆是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蜀軍前來劫寨,慌忙起身,披掛操兵,衝出營帳,準備迎敵。然而,他們出營之後,四下探察,卻連一個蜀軍的影子也未曾看見!隻聽得遠處山穀之中,鼓角呐喊之聲,依舊是此起彼伏,卻不知究竟是何方神聖。
曹軍將士疑神疑鬼,折騰了半夜,方才重新回到營中,想要歇息。不料,他們剛剛躺下,還沒睡穩,中軍大營方向,號炮之聲又再次響起!緊接著,土山之下,又是鼓角齊鳴,喊聲震天!曹軍將士再次被驚醒,更是“心驚膽戰,草木皆兵”,一夜之間,被如此反複折騰,皆是徹夜難安,無法入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此一連三夜,孔明皆用此計,夜夜襲擾曹軍。曹操大軍,被這沒完沒了的“疲兵之計”與“疑兵之策”折磨得是“軍心不穩,士氣低落”,人人皆是“精神萎靡,黑眼圈深重”。曹操本人,亦是被這接二連三的“虛驚”搞得心神不寧,疑神疑鬼,深恐蜀軍真的有什麽厲害的後招,不敢再在此處久留,隻得下令,將大軍營寨,向後撤退了三十餘裏,選擇在一處地勢較為開闊,不易被伏擊的平坦之地,重新紮下營寨。
孔明在高山之上,望見曹軍果然中計,拔寨後退,不由得撫須大笑道:“嗬嗬嗬,曹操老賊,雖然深知兵法,用兵也算老道,但他生性多疑,這便是他最大的弱點!我今日便是要用這‘疑兵之計’,攻其心防,令其自亂陣腳!”
隨即,孔明便立刻請來劉備,如此這般地獻上一條更為大膽的計策,竟是要效仿徐晃,親率大軍,主動渡過漢水,在曹軍的眼皮底下,也來一個“背水結營”!
玄德聽了,大驚失色,道:“軍師,此計太過凶險!我軍若背水結營,一旦戰事不利,豈非是自陷絕境,重蹈徐晃覆轍麽?”
孔明卻是胸有成竹地笑道:“主公勿憂。兵法有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徐晃背水結營,乃是‘實而示強’,其敗可料。我軍今番背水結營,乃是‘虛而示弱’,其中另有玄機。主公隻需依我之計行事,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包管能讓曹操老賊,再次損兵折將,铩羽而歸!”
曹操聽聞劉備竟敢主動渡過漢水,在自己營前背水下寨,心中更是疑惑不解,暗道:“這劉備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莫非是諸葛亮又想出了什麽鬼主意?”他不敢大意,立刻派遣使者,前往蜀軍營中,送上下戰之書,約定來日,與劉備在陣前堂堂正正,決一死戰,以探其虛實。
孔明接到戰書,微微一笑,當即便在戰書上批複:同意來日決戰!
次日一早,兩軍皆是盡起大軍,來到漢水與定軍山之間的一處名為“五界山”的開闊地帶之前,各自列開陣勢,準備廝殺。
曹操一馬當先,立於中軍門旗之下。其身後,兩行親兵護衛,高舉著繡有龍鳳圖案的巨大旌旗,威風凜凜。隨著三通鼓響,曹操催馬上前,揚鞭指著對陣的劉備,破口大罵道:“劉備!你這織席販履的小人!忘恩負義,背叛朝廷,竊據西川,如今又敢興兵犯境,與我作對!真是死有餘辜的亂臣賊子!”
劉備亦是拍馬而出,身後跟隨著劉封、孟達以及一眾川中將領。他朗聲回應道:“曹阿瞞!休要在此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我劉備乃大漢皇叔,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奉天子衣帶之詔,前來討伐你這欺君罔上,圖謀篡逆的國賊!你上則弑殺賢良無辜的母後,下則擅權跋扈,自立為王,出入僭用天子鑾輿儀仗,種種惡行,罄竹難書!若非是反賊,又是何人!”
曹操被劉備揭了短處,更是惱羞成怒,也不答話,當即下令,命大將徐晃出馬,與蜀軍挑戰!蜀軍陣中,劉備義子劉封,挺槍躍馬而出,迎戰徐晃。二人戰在一處。
就在兩將交鋒之際,劉備卻突然撥轉馬頭,也不指揮作戰,竟帶著孟達等一眾將領,率先向本陣之中退去!
劉封本就不是徐晃的對手,見父親義父)臨陣先退,更是“軍心動搖,無心戀戰”,與徐晃鬥不數合,便也抵擋不住,虛晃一招,撥馬便往本陣敗走。
曹操見蜀軍主將、先鋒皆退,以為蜀軍已然膽怯,不堪一擊,心中大喜,當即下令:“全軍將士聽著!給孤奮勇衝殺!若能生擒劉備者,便賞他做西川之主!”
曹軍將士聽聞有如此重賞,更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齊聲呐喊著,如潮水般向著蜀軍大陣掩殺過去!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隻見那蜀軍陣中,竟也是“兵無戰心,一觸即潰”!不等曹軍殺到近前,蜀軍將士便已紛紛丟盔棄甲,調頭便往來時背靠的漢水方向逃去!沿途之上,更是將馬匹、軍器、糧草、輜重等物,丟棄得遍地都是,仿佛生怕曹軍不去撿拾一般!
曹軍將士見狀,更是大喜過望,以為蜀軍已然徹底崩潰,哪裏還會再追趕那些敗兵?紛紛停下腳步,爭先恐後地去搶奪那些散落在地上的馬匹軍器與糧草輜重,整個曹軍陣型,頓時變得混亂不堪,不成隊伍。
曹操在後方望見此景,心中卻猛然一沉,一股強烈的不安湧上心頭!他急忙下令,鳴金收兵,嚴令各部,不得擅自追擊,更不許撿拾蜀軍丟棄的任何物品!
眾將領正搶得興起,忽聞鳴金之聲,皆是十分不解,紛紛來到曹操馬前,問道:“大王,我等正待乘勝追擊,生擒劉備,為何要在此刻突然收兵?豈非是錯失良機?”
曹操麵色凝重,沉聲道:“諸位休要被眼前的小利衝昏了頭腦!我見那蜀兵雖然敗退,但其陣型看似散亂,實則退而不潰,此其可疑一也!他們又故意在沿途拋棄如此眾多的馬匹軍器與糧草輜重,仿佛生怕我軍不去撿拾一般,此其可疑二也!更何況,他們先前竟敢背水列陣,此等反常之舉,其中必然有詐!依我之見,此必是諸葛亮那廝的誘敵之計!我軍若再不火速退兵,恐將中其埋伏,悔之晚矣!”當即便再次下達嚴令:“全軍將士聽著!但有妄自拾取蜀軍一草一木者,立斬不饒!火速後隊變前隊,即刻退兵!不得有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曹軍方才掉轉馬頭,準備後撤,為時已晚!隻聽得蜀軍大營方向,號令之旗猛然舉起!霎時間,鼓角齊鳴,喊殺聲震天!原先詐敗退回漢水岸邊的劉備中軍主力,竟如神兵天降一般,從正麵再次掩殺過來!與此同時,蜀軍左翼,老將黃忠已率領一支精兵,如猛虎下山,從側麵殺出!右翼,常山趙子龍亦是挺槍躍馬,帶領“白馬義從”,如蛟龍出海,從另一側包抄過來!
三路蜀軍精銳,皆是“以逸待勞,有備攻無備”,以“雷霆萬鈞之勢”,向著那“陣型混亂,準備後撤”的曹軍,發動了毀滅性的打擊!
曹軍頓時陷入了蜀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首尾不能相顧,陣腳大亂,死傷慘重,兵敗如山倒!孔明更是親自指揮,下令大軍,連夜追趕,務必要將曹操主力,徹底擊潰於漢水之濱!
曹操在亂軍之中,左衝右突,好不容易才殺出一條血路,帶領殘兵敗將,狼狽不堪地向南鄭方向逃去。他傳下將令,命全軍火速退回南鄭堅守。
然而,當他剛剛逃至南鄭城下,卻見城頭之上,早已插滿了蜀軍的旗幟!城中更是火光衝天,喊殺聲四起!原來,就在曹操與劉備在漢水決戰之際,早已奉了孔明密令的蜀將魏延、張飛二人,已然兵分兩路,趁著南鄭城防空虛,一舉攻占了這座漢中郡治!其時,留守閬中的老將嚴顏,也已率兵趕到,接替了他們的防務。
曹操見南鄭已失,更是“心膽俱裂,亡魂皆冒”,知道漢中大勢已去,再也不敢在此停留片刻,急忙帶領殘部,又向著西北方向的陽平關狼狽逃去,希望能憑借陽平關的天險,暫時抵擋住蜀軍的追擊。
劉備則親率大軍,順利進入南鄭城。他下令安民告示,秋毫無犯,盡收城中府庫錢糧,犒賞三軍。安頓已畢,劉備心中依舊有些疑惑,便問身旁的諸葛孔明道:“軍師,那曹操用兵,向來謹慎多疑,又兼兵多將廣,此次前來漢中,本是氣勢洶洶,為何竟會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慘?”
孔明撫須笑道:“嗬嗬,主公有所不知。曹操此人,平生行事,確實多疑。他雖然也算是深通用兵之道,但其‘多疑’的性格,便是他最大的弱點。正所謂‘疑則生亂,亂則必敗’。亮此次用兵,便是抓住了他這個弱點,屢次施展‘疑兵之計’,故而才能大獲全勝,令其首尾難顧,自亂陣腳。”
玄德點頭稱是,又問道:“如今曹操已退守陽平關,憑借關隘之險,負隅頑抗。其雖然兵敗,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勢尚孤,但不可小覷。不知軍師下一步將有何等妙策,可以將其徹底趕出漢中?”
孔明智珠在握,微微一笑道:“主公放心,亮對此早已算定了。曹操如今已是‘強弩之末,軍心渙散’,不足為懼矣。”當即便密令大將張飛、魏延二人,各自帶領一支精兵,兵分兩路,去悄悄截斷曹操從關中通往陽平關的糧草補給要道。又令老將黃忠、常山趙子龍二人,亦是兵分兩路,帶領軍士,在陽平關周圍的山林之中,四處放火燒山,一來可以驚擾曹軍,使其不得安寧;二來亦可燒毀其可能藏匿的伏兵與器械。四路蜀軍將領,皆是領了孔明妙計,各自帶領熟悉路徑的向導官軍,依計行事去了。
卻說曹操狼狽逃回陽平關,驚魂稍定,立刻下令軍士,嚴加守備,並派遣探馬,四出哨探蜀軍動靜。
探馬很快回報:“啟稟魏王!如今蜀兵已將陽平關遠近的所有小路,盡數挖掘溝壑,堆積木石,徹底塞斷!我軍將士平日裏砍伐柴草的去處,亦被蜀兵盡數放火燒絕,濃煙滾滾,難以靠近!隻是不知那蜀軍主力,究竟隱匿於何處。”
曹操聽了,心中更是疑惑不定,不知諸葛亮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正在此時,又有人飛報入關:“啟稟魏王!大事不好!蜀將張飛、魏延二人,已各率一支精兵,劫斷了我軍從關中運送糧草的數條要道!如今,我軍糧草補給,已然斷絕!”
曹操聞言大驚,急問帳下諸將道:“如今糧道被斷,形勢危急!哪位將軍敢領兵前去,迎戰張飛,奪回糧道?”
帳下猛將許褚慨然出班,應道:“末將願往!定要將那張飛匹夫生擒活捉,獻於大王麵前!”
曹操當即便令許褚,統領一千名最為精銳的“虎衛鐵騎”,火速出關,前往陽平關東麵的褒州路上,負責護送接應後續運到的糧草。
許褚領命,率兵來到褒州路上。負責押運糧草的解糧官員,遠遠望見許褚到來,如同見到了救星一般,急忙上前拜見,喜不自勝地說道:“哎呀!許將軍啊!您可算是來了!若是您再晚來片刻,我這批糧草,恐怕就要落入張飛那廝的手中了!有將軍在此,我這批糧草,便可安然運抵陽平關了!”說罷,便將車上攜帶的美酒肥肉,盡數獻與許褚及其手下軍士,以示犒勞。
許褚本就好酒,又兼連日勞累,便也不客氣,當即便與手下軍士,開懷暢飲起來。不知不覺之間,竟已喝得酩酊大醉。但他依舊不忘軍務,便乘著這股酒興,催促解糧官員,立刻啟程,火速將糧草車輛運往陽平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解糧官員見天色已晚,又見許褚醉意醺醺,便好心勸道:“許將軍,如今天色已晚,前方褒州一帶,山勢險峻,道路崎嶇,多有猛獸出沒,夜間行軍,恐有不測。不如我等在此暫且歇息一晚,待明日天亮之後,再行啟程,如何?”
許褚此刻早已是“酒壯慫人膽”,哪裏還聽得進勸?他把眼一瞪,醉醺醺地大笑道:“哈哈哈!我許仲康有萬夫不當之勇,難道還會懼怕幾個小毛賊不成!今夜月色正好,正是我等連夜趕路,將糧草火速運抵陽平關的好時機!休要多言,速速啟程!”
說罷,許褚便一馬當先,橫提著他那口沉重的虎頭大刀,搖搖晃晃地催動戰馬,引領著糧草車輛,向著褒州方向的山路前進。
行至二更以後,月色朦朧,山路崎嶇。許褚帶領的糧草車隊,正行進在褒州路上的一處狹窄山坳之中。忽然,隻聽得山坳兩側,鼓角之聲震天動地,火把齊明!一彪軍馬,如同從天而降一般,當頭攔住了去路!為首一員大將,豹頭環眼,手持丈八蛇矛,威風凜凜,煞氣騰騰,正是那燕人張翼德!張飛厲聲大喝:“許褚匹夫!你張爺爺在此等候多時了!還不快快下馬受死!”說罷,挺起蛇矛,催動戰馬,直取許褚!
許褚見是張飛,酒意頓時醒了大半!他急忙舞動手中大刀,前來迎戰。然而,他先前飲酒過多,此刻頭重腳輕,力不從心,又兼張飛有備而來,攻勢迅猛異常,如何能是張飛的對手?二人戰不數合,許褚便已遮攔不住,被張飛覷得一個破綻,一矛正中其右邊肩膀,慘叫一聲,翻身跌落馬下!
周圍的曹軍士卒見主將被刺落馬,更是嚇得魂飛魄散,哪裏還敢再戰?急忙上前,七手八腳地將許褚救起,也不顧那些糧草車輛,便簇擁著許褚,回頭便往來路逃去。張飛也不追趕,隻是哈哈大笑,下令軍士,將曹軍丟棄的所有糧草車輛,盡數奪取,押回本寨。
卻說那些敗兵,保護著身受重傷的許褚,狼狽不堪地逃回陽平關,拜見曹操,將糧草被劫,許褚重傷之事,稟告了一遍。
曹操聽聞又失一陣,連心腹猛將許褚都被刺傷,糧道亦被徹底斷絕,心中更是“又驚又怒,又急又怕”!他立刻傳令軍中醫士,好生為許褚療治箭瘡。一麵則再也按捺不住,決定親自提兵,與蜀軍在陽平關前,堂堂正正地決一死戰,以挽回敗局!
劉備亦是親率大軍,出關迎戰。兩軍在陽平關前,各自列開陣勢,旗鼓相當。玄德陣中,令義子劉封出馬挑戰。
曹操在門旗下見了,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指著劉封,破口大罵道:“好你個織席販履的劉備!真是無人可繼了麽?竟然屢屢派遣你這螟蛉假子出來送死!我若喚出我的黃須兒指其子曹彰)來,管教你這假子死無全屍,化為肉泥!”
劉封年輕氣盛,哪裏受得了這等羞辱?頓時大怒,也不答話,挺起手中長槍,催動胯下戰馬,徑直便向曹操衝殺過來!
曹操見狀,急忙下令大將徐晃出馬迎戰。劉封與徐晃鬥不數合,便依孔明預先的吩咐,佯作不敵,撥馬便往本陣敗走。
曹操見蜀軍又敗,以為有機可乘,當即下令全軍追擊!曹軍將士,如潮水般向蜀軍大陣掩殺過去!
然而,就在曹軍追至蜀軍營寨之前時,忽然隻聽得蜀軍營中,四下裏號炮之聲大作,鼓角齊鳴,喊殺聲震天!曹操心中一驚,暗道:“莫非又有伏兵?”急忙下令,停止追擊,火速退兵!
曹軍將士本就已是“驚弓之鳥”,聽得鳴金之聲,更是慌不擇路,爭先恐後地向後逃竄,自相踐踏,推推搡搡,死傷者不計其數!狼狽不堪地逃回陽平關,緊閉關門,方才驚魂稍定。
而蜀軍則乘勝追擊,直至陽平關下。孔明又施展“疲兵之計”,下令軍士,夜間輪番在關隘四周騷擾:東門放起火來,西門則大聲呐喊;南門又燃起狼煙,北門則擂鼓助威!如此這般,日夜不停,攪得關中曹軍,寢食難安,心神不寧。
曹操被這沒完沒了的襲擾搞得是“焦頭爛額,幾近崩潰”,又兼糧草斷絕,軍心渙散,知道這陽平關已是萬萬守不住了。他心中大懼,再也顧不得什麽“體麵與尊嚴”,於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悄悄打開關門,帶領殘兵敗將,棄了陽平關,又向著西北方向的斜穀道狼狽逃去!
蜀軍探知曹操棄關而逃,立刻從後緊緊追襲!
曹操正帶領敗兵,在崎嶇的山路之上,倉皇奔逃。忽然,隻見前方塵土大起,喊殺聲震天,一彪軍馬,當頭攔住了去路!為首一員大將,豹頭環眼,手持丈八蛇矛,正是張飛!緊接著,又聽得背後喊殺聲大作,另一彪軍馬,如旋風般掩殺過來!為首一員大將,白馬銀槍,威風凜凜,正是趙雲!與此同時,從褒州方向的山路之上,又衝出一支兵馬,截斷了曹軍的側翼,為首的乃是老將黃忠!
三路蜀軍,皆是“以逸待勞,士氣如虹”,將本已是“喪家之犬”的曹軍,團團圍住,奮力衝殺!曹軍更是兵敗如山倒,死傷無數,血流成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操帳下諸將,如徐晃、曹洪等人,皆是奮力死戰,拚死護衛曹操,這才好不容易從蜀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殺開一條血路,奪路而走。
方才逃至一處名為“斜穀”的險要隘口,正欲喘息片刻。忽然,又見前方塵頭大起,隱約有大隊兵馬,正向此處開來!曹操心中一驚,暗道:“不好!此處莫非也有蜀軍的伏兵?若真如此,我今日休矣!天亡我也!”
然而,待到那支兵馬漸漸駛近,曹操定睛一看,卻不由得轉驚為喜!原來,來者並非蜀軍,而是自己的次子,“黃須兒”曹彰!
這曹彰,表字子文,自幼便喜愛騎馬射箭,膂力過人,據說能徒手與猛虎搏鬥!曹操曾經告誡他說:“我兒啊,你不好好讀書,隻喜歡舞槍弄棒,這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有何可貴之處?”曹彰卻慨然答道:“大丈夫在世,當效仿那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為國立下不世之功,橫掃大漠,拓土開疆,率領數十萬大軍,縱橫天下,方不負此生!何必去做那皓首窮經的書呆子呢?”
曹操曾經問諸位兒子的誌向。曹彰便朗聲答道:“兒願為將!”曹操又問:“為將當如何?”曹彰答道:“為將者,當身披堅固的鎧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麵臨危難之時,能奮不顧身,身先士卒;論功行賞之時,則有功必賞,賞罰分明,信守承諾!”曹操聽了,亦是撫須大笑,對曹彰的“豪言壯語”頗為讚賞。
就在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的烏桓部落起兵反叛,曹操便派遣曹彰,統領五萬大軍,前去征討。臨行之前,曹操特意告誡他說:“在家中,你我是父子;但一旦領受軍令,便是君臣。軍法無情,不徇私弊,你務必要深以為戒,不可有絲毫懈怠!”
曹彰領兵到達代郡之後,果然不負眾望,每次作戰,皆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一路勢如破竹,直殺至桑幹河畔,將叛亂的烏桓部落,盡數平定。他聽聞父親曹操在陽平關兵敗,心中焦急,便立刻率領得勝之師,星夜兼程,趕來漢中助戰。
曹操在絕境之中,忽見愛子曹彰率領生力軍前來,如同在沙漠之中遇見了甘泉一般,不由得大喜過望,精神為之一振,撫著曹彰的肩膀,大笑道:“哈哈哈!我的黃須兒終於來了!有我兒相助,擊破劉備,指日可待矣!”當即便下令,停止後退,重整旗鼓,就在這斜穀的隘口之處,安下營寨,準備與蜀軍再決雌雄!
有人將曹彰率領援軍到達的消息,飛報與在後追趕的劉備。劉備聽聞,亦是心中一驚,急忙問帳下諸將道:“如今曹操又添強援,其子曹彰,素有‘勇武’之名,不知哪位將軍敢前去迎戰,挫其銳氣?”
義子劉封慨然出班道:“父親勿憂!孩兒願往,與那曹彰小兒,一決高下!”部將孟達亦是主動請纓,表示願意同去。
劉備見二人皆有“戰意”,便道:“好!你二人便一同前往,各領五千兵馬,看誰能先拔頭籌,立下大功!”
於是,劉封、孟達二人,各領五千軍士,浩浩蕩蕩地向斜穀隘口殺來。劉封為前隊,孟達為後隊。來到陣前,曹彰早已拍馬而出,與劉封交戰。二人戰不三合,劉封便已知不是曹彰對手,其“槍法之猛烈,力道之沉雄”,遠非自己所能抵擋,隻得虛晃一招,撥馬敗走。
孟達急忙率兵上前接應,方欲與曹彰交鋒,忽然隻聽得曹軍陣後,喊殺聲大作,塵土飛揚!原來是馬超、吳蘭二人,早已奉了孔明之命,悄然率領一支“西涼鐵騎”與“蜀中精銳”,繞到曹軍的側後方,此刻正發動猛烈的突襲!曹軍後隊頓時大亂,軍心動搖。
孟達見狀大喜,知道是援軍已到,立刻指揮本部兵馬,與馬超、吳蘭內外夾攻!馬超的西涼鐵騎,本就“驍勇善戰,銳不可當”,又兼養精蓄銳日久,憋了一肚子的“戰意”,此刻殺入陣中,更是如猛虎入羊群一般,橫衝直撞,所向披靡!曹軍哪裏抵擋得住?頓時兵敗如山倒,四散奔逃!
曹彰在亂軍之中,正遇上蜀將吳蘭。二人戰在一處,鬥不數合,曹彰便覷得一個破綻,大喝一聲,手中畫戟猛地刺出,正中吳蘭心窩,竟將吳蘭一戟挑於馬下,當場斃命!三路蜀軍,與曹軍混戰在一處,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曹操見勢不妙,唯恐再遭大敗,急忙下令收兵,退回斜穀隘口之內,憑借險要地勢,堅守不出,其“銳氣”已然大挫。
曹操屯兵於斜穀隘口,一連數日,心中皆是“猶豫不決,進退兩難”。想要揮師進兵,與劉備決一死戰,奪回漢中,卻又被馬超等蜀軍將領,死死地拒守在隘口之外,難以寸進。想要就此收兵返回許都,卻又心有不甘,唯恐被那劉備小兒與天下英雄恥笑自己“虎頭蛇尾,不戰而退”。
這一日,曹操正在帳中悶坐,思慮軍情,心中更是煩躁。適逢庖官進上一碗剛剛燉好的雞湯。曹操心不在焉地端起碗,卻見碗中漂浮著幾塊雞肋。他夾起一塊雞肋,看在眼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由得心中有感,聯想到如今漢中的局勢,亦是如此“雞肋”一般,令人難以取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在他沉吟之際,大將夏侯惇入帳,前來稟請夜間的口令。曹操正對著那碗中的雞肋出神,便隨口答道:“雞肋!雞肋!”
夏侯惇領了口令,也不多問,便立刻傳與各營將佐,今夜的口令,便是“雞肋”二字。
行軍主簿楊修,聽聞今夜的口令是“雞肋”,心中猛然一動,立刻便明白了曹操的弦外之音。他當即便私下裏教導自己隨行的軍士仆從,各自開始收拾行裝鋪蓋,打點行李,準備不日便要班師回朝了。
有人見楊修如此行事,便將此事暗中報知了夏侯惇。夏侯惇聽了,亦是大吃一驚,急忙將楊修請至自己帳中,問道:“楊主簿,如今兩軍正在對峙,勝負未分,魏王亦未曾下令退兵。公為何便教導手下人收拾行裝,莫非是想臨陣脫逃不成?”
楊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答道:“夏侯將軍差矣!我並非是想臨陣脫逃,而是以今夜的口令,便已提前知曉了魏王不日即將退兵回朝的心意了。”
“此話怎講?”夏侯惇更是疑惑。
楊修解釋道:“將軍請想,這‘雞肋’者,食之並無多少肉味,棄之卻又覺得有些可惜。如今我軍遠征漢中,進不能取勝,徒耗錢糧;退又恐怕被人恥笑,有損魏王威名。正如這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此處僵持下去,已是毫無益處,不如早早班師返回,休養生息,再圖良策。依我之見,最遲不過明日,魏王必然會下令班師回朝了。所以我才預先教導手下人收拾行裝,以免到時臨行慌亂,手忙腳亂。”
夏侯惇聽了楊修這番分析,不由得恍然大悟,撫掌讚道:“楊主簿真乃神人也!竟能從區區兩個字的口令之中,便洞悉了魏王深藏於心肺之間的真實意圖!佩服!佩服!”於是,夏侯惇亦是深信不疑,當即便也暗中下令,教導自己帳下將士,各自開始收拾行裝,準備歸程。
於是乎,曹軍大營之中,上至將軍,下至士卒,無不開始暗中準備行囊,其“軍心之渙散”與“思歸之切”,已是昭然若揭。
當夜,曹操因心事重重,翻來覆去,難以入眠。便手提一柄鋒利的鋼斧,悄然走出大帳,在營寨之中,四處巡查。當他巡至夏侯惇的大營之時,卻驚訝地發現,營中將士,皆未安睡,反而都在忙忙碌碌地打點行裝,整理鋪蓋,一副即將遠行的模樣!
曹操見狀,更是又驚又怒,立刻返回中軍大帳,將夏侯惇召來,厲聲質問道:“元讓!如今兩軍正在對峙,大戰在即,你營中將士,不在枕戈待旦,嚴陣以待,反而都在收拾行裝,意欲何為?莫非是想動搖軍心,臨陣脫逃不成?”
夏侯惇見曹操發怒,慌忙跪倒在地,辯解道:“啟稟大王!末將不敢!隻因此番軍中口令為‘雞肋’,行軍主簿楊修楊德祖,因此而預先知道了大王已有退兵歸朝之意,故而才教導手下收拾行裝。末將聽聞其言,亦覺有理,故而也……”
不等夏侯惇說完,曹操已是怒不可遏,厲聲喝道:“楊修匹夫!安敢在此妖言惑眾,擾亂我軍心!來人!速速將那楊修與我喚來!”
片刻之後,楊修被帶至帳前。曹操厲目瞪視楊修,喝問道:“楊德祖!你為何要妄解口令,散布謠言,動搖我三軍將士之心?”
楊修卻依舊是那副“恃才傲物,泰然自若”的模樣,從容不迫地將自己對“雞肋”二字的理解,以及由此而推斷出曹操即將退兵的理由,詳細述說了一遍。
曹操聽完,更是怒火中燒,心中暗道:“這楊修匹夫,素來恃才放曠,屢次窺破我的心事,又好賣弄聰明,早已令我心生厭惡。如今又敢在兩軍陣前,如此蠱惑軍心,若不將其嚴懲,日後必將成為我心腹大患!”當即便厲聲喝道:“好你個楊修!竟敢在此妖言惑眾,擾亂我軍軍心!來人!與我將此獠推出轅門,立刻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左右刀斧手領命,如狼似虎般上前,將楊修拖出帳外,不容分說,手起刀落,可憐一代才子楊修,隻因聰明太過,不能審時度勢,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時年僅三十四歲。曹操又下令,將楊修的首級,號令於轅門之外,以警戒三軍將士,不得再有妄議軍情,動搖軍心者。
後人有詩歎楊修曰:
聰明楊德祖,‘才氣冠當世’。
世代繼簪纓,‘書香傳家聲’。
筆下龍蛇走,‘文章驚鬼神’。
胸中錦繡成,‘機巧奪天工’。
開談驚四座,‘辯才無人及’。
捷對冠群英,‘智慧超凡倫’。
身死因才誤,‘鋒芒太露遭人嫉’,
非關欲退兵,‘自古才高多折翼’!
曹操既已殺了楊修,心中怒氣稍平。他又故作姿態,對著夏侯惇厲聲嗬斥了一番,亦揚言要將其斬首,以正軍法。幸得帳下眾將紛紛跪地求情,曹操這才“勉為其難”地饒了夏侯惇死罪,隻是將其叱退出帳。然後,他便強打精神,下令三軍將士,明日務必奮勇向前,與蜀軍決一死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次日一早,曹操便盡起大軍,傾巢而出,殺出斜穀隘口,準備與蜀軍作最後一搏。行不多遠,便見前方塵土大起,一彪軍馬,早已嚴陣以待,攔住了去路。為首一員大將,手持大刀,威風凜凜,正是蜀將魏延!
曹操在門旗下見了,便親自出馬,高聲呼喊,試圖招降魏延,許以高官厚祿。然而,魏延卻絲毫不為所動,反而指著曹操,破口大罵其為“漢賊國賊,人人得而誅之”,其“忠勇不屈之氣”令人敬佩。
曹操見招降不成,更是大怒,當即下令猛將龐德出馬,與魏延交戰!二將皆是當世一流猛將,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刀來槍往,戰在一處,直殺得天昏地暗,難解難分!
就在兩軍將士皆看得目不轉睛,為自家主將呐喊助威之際,忽然,隻聽得曹軍大寨的後方,喊殺聲震天,火光衝天而起!有敗兵慌慌張張地跑來稟報:“啟稟魏王!大事不好!蜀將馬超,不知何時,竟已悄然率領一支奇兵,繞到我軍大營之後,劫了我軍中軍、後軍兩處大寨!如今營中大亂,糧草輜重,盡為蜀軍所奪矣!”
曹操聽聞此言,更是大驚失色,知道自己又中了諸葛亮的奸計!他急忙拔出腰間寶劍,高舉過頂,厲聲喝道:“諸將聽令!後退者立斬不饒!隨我奮力向前,擊潰當麵之敵,再回軍救援大營!”說罷,他便親自催動戰馬,指揮大軍,向著魏延的軍陣,發起了更為猛烈的進攻!
魏延見曹軍攻勢凶猛,又知馬超已然得手,便不再與龐德戀戰,虛晃一招,佯作不敵,撥馬便往本陣敗走。
曹操方才指揮大軍,掉轉方向,準備回援被馬超偷襲的大營。他自己則立馬於一處地勢較高的小土阜之上,凝神觀望兩軍的交戰情況。忽然,隻聽得身旁一聲暴喝,如同晴空霹靂一般:“曹賊休走!魏延在此!”隻見魏延竟不知何時,已悄然繞到了他的身後,拈弓搭箭,覷準曹操麵門,便是一箭射去!
曹操猝不及防,隻覺麵門之上,一股淩厲的勁風襲來,急忙偏頭躲避!然而,為時已晚!那支利箭雖然未中要害,卻也“噗”的一聲,正中曹操的人中要穴!曹操慘叫一聲,滿口鮮血噴湧而出,竟當場從馬上翻身跌落下來!
魏延見一箭得手,更是大喜,立刻棄了弓箭,拔出腰間佩刀,驟馬便要衝上山坡,將曹操斬於馬下!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刺斜裏猛然閃出一將,手持大刀,厲聲大喝道:“休傷吾主!”飛身擋在曹操馬前,與魏延戰在一處!眾人看時,正是那新降的猛將龐德!龐德為報曹操“知遇之恩”,此刻更是奮不顧身,力戰魏延,將其死死纏住,為曹操爭取逃脫的時間。
左右虎衛親兵,亦是慌忙上前,將曹操扶起,簇擁著他,奪路便逃。此時,偷襲曹營的馬超,見已得手,攪亂了曹軍陣腳,也不戀戰,早已率兵退去。
曹操被救回大營之後,急令軍醫前來診治。原來,他被魏延那一箭,正射在人中要穴之上,雖然僥幸未死,卻也折斷了兩個門牙,滿口鮮血淋漓,疼痛難當。
曹操躺在病榻之上,撫摸著自己受傷的嘴唇,這才猛然想起先前楊修所說的“雞肋”之言,心中不由得一陣悵然。他此刻才真正體會到,這漢中之地,對於他而言,確實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今更是損兵折將,連自己都差點命喪於此,當真是得不償失!他心中對楊修的“先見之明”也不由得生出幾分悔意與敬佩,當即便下令,將先前被斬殺的楊修屍首,好生收斂,予以厚葬,以示撫慰。然後,便徹底打消了再與劉備爭奪漢中的念頭,立刻傳下將令,全軍拔寨啟程,班師返回許都鄴都)!同時,又令猛將龐德,統領一支精兵,負責斷後,以防蜀軍追擊。
曹操因口部受傷,不便騎馬,便臥於一輛鋪墊柔軟的氈車之中,由無數虎賁軍將士,層層護衛,緩緩而行。
大軍行至半途,正當眾人以為已脫離險境,可以稍稍鬆一口氣之時,忽然隻聽得斜穀兩旁的山上,鼓角之聲大作,火把齊明!無數的蜀軍伏兵,如同潮水一般,從四麵八方,呐喊著掩殺下來!其“喊殺之聲勢”,仿佛要將整個山穀都震塌一般!
曹軍將士,本就已是“驚弓之鳥,喪家之犬”,此刻又遇伏兵,更是嚇得魂飛魄散,人人驚恐,個個奔逃,哪裏還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正是:依稀昔日潼關厄,‘割須棄袍’魂已消。仿佛當年赤壁危,‘折戟沉沙’恨難了。
未知曹操此次能否再次化險為夷,逃出生天,其性命究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三國野史!請大家收藏:()三國野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