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不合時宜

字數:6707   加入書籤

A+A-


    盛葳猛地睜開眼,劇烈地喘息著,眼前是柔和的燈光燈,耳邊是引擎平穩的轟鳴。
    她反應過來,他們在飛往美國的途中。
    “做噩夢了?”身旁傳來關切的聲音。
    張海洋握上她的手,抽出幾張紙巾,動作略顯笨拙卻輕柔地替她擦去額角冷汗,然後將一瓶擰開了蓋子的礦泉水塞進她手裏。
    “喝點水。”他言簡意賅。
    盛葳看向左邊,周墨正歪著頭,年輕人到底容易入睡,便將身上的薄毯給他蓋上。
    阿寧打來電話,告知裘德考已處於彌留之際,她便立刻用最快的速度安排了行程。
    解語臣此刻也在美國療養,他也是最早得知她此計劃的人,給她傳授了不少經驗。
    盛葳還記得那天晚上,在他的車裏,對方聽完她大膽的想法,臉上掛著笑對她說:
    “你能想到來找我,我非常高興。但我也知道,你應該更希望自己能獨當一麵。”
    他看著她,眼神深邃且從容,“所以,你放心大膽去做,解決不了的,有我。”
    解語臣是聰明人,聰明到足以洞察她的野心與脆弱,他清楚地知道盛葳想要的是什麽,也知道如何以最恰當的方式給予支持。
    她想要擁有權力,那他就扶她上青雲。
    高明的男人,應該懂得如何助所愛之人成長,讓她不可避免地帶上自己的烙印,這樣旁人一眼便知,她是誰一手雕琢的玫瑰。
    隻是……他聽說張啟靈走了,又發生那麽多事,也不知道她此刻的心境變得如何。
    心底那絲若有若無的不放心,最終還是讓他打破了原本“靜觀其變”的計劃。
    飛機平穩降落在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
    盛葳此行輕車簡從,身邊隻帶了張海洋和周墨兩人,周墨背著背包,顯得有些拘謹又難掩興奮,好奇地打量著陌生的國度。
    早有安排好的接機人員引著他們走向一輛黑色的奔馳商務車。
    車內,解語臣凝視著那抹逐漸走近的熟悉身影,她穿著一身剪裁利落的米色風衣,不過幾秒鍾,他迅速壓下眼底翻湧的情緒。
    車門被拉開,盛葳有些驚訝:“花兒爺?你不是在休養嗎?怎麽親自來了?”
    “好久沒見,想先看看你。”他笑道。
    解語臣不經意掃過身後的兩人,在周墨身上多停留了幾秒,臉上的笑容不變:
    “一路上奔波,累了吧?住處已經安排好了,去我那兒住,省得再去找地方,麻煩。正好,我也有點事想問問你。”
    盛葳沒有猶豫,點了點頭:“好。”
    周墨機靈地坐在副駕駛,手腳顯得有些緊張,盛葳和張海洋則一起坐進後座。
    解語臣側過頭,率先開口打破沉默:
    “路上還順利嗎?”
    “順利,”盛葳主動介紹道:“對了花兒爺,還沒來得及給你介紹,他是周墨,複旦金融係的高材生,剛畢業就決定跟我。”
    她又對前排好奇張望的周墨說,
    “周墨,這位是解語臣先生,以後你可能也會接觸到,可以叫他花兒爺,他也是北京瑞恩羅恰德拍賣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周墨臉上帶著幾分拘謹,但並不怯場:
    “解先生,您好,我是周墨,這段時間麻煩您了,以後也還請您多多指教。”
    解語臣聞言,目光再次投向前方,眼裏是恰到好處的好奇和審視:
    “不必客氣,複旦金融?那可是頂尖學府,前途無量,之前怎麽沒聽你提過。”
    盛葳看著周墨,隨即又補充一句,語氣多了份柔和,“周墨的父親,於我有恩。”
    解語臣何等通透,立刻明白其中代表的隱含立場,周墨不僅僅是被招攬的優秀人才,更是需要照拂和信任的“自己人”。
    他眼裏那抹審視淡去,多了幾分了然:“原來如此,年輕人,不錯,好好幹。”
    “我會的,解先生。”周墨應道。
    ——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點綴著夜晚燈火的都市輪廓,書房裏,隻剩下盛葳和解語臣。
    “阿寧的電話很急,” 解語臣率先開口,語氣很是嚴肅,“裘德考撐不住了。”
    “是,就在這兩天,提早介入最好,免得有人暗中作梗。” 盛葳的聲音很平靜。
    “你打算怎麽做?” 解語臣緩步走到落地窗前,上麵映著他逆光而立的身影。
    盛葳也不隱瞞,因為他是盟友,便將自己初步構想的“鳳凰計劃”向他大致托出。
    解語臣靜靜地聽著沒出聲,直到她說完最後一個字,書房內陷入一片漫長的寂靜。
    半晌,他才緩緩開口,語氣已然凝重:
    “你打算……讓無邪知道這件事嗎?”
    “不知道,”身後的盛葳思索後搖頭。
    “興許以後會,但不是現在,現在他的生活好不容易安穩,我不想再去打擾他。”
    解語臣明白她的心思,他了解無邪,更了解她對那份難得“正常”的留戀與維護。
    但他看不下去,她想要獨自背負所有壓力,盡管他也知道,無邪其實也避無可避。
    他背對著她陷入沉默,仿佛在平息內心的波瀾,忽然轉身,走到她麵前將她擁住。
    “不論什麽時候,你都會有我在。”
    他頓了頓,語氣裏帶上一絲難得流露的無奈和憐惜:
    “我有時甚至希望……你能笨一點,不那麽敏銳,也就不用把自己逼得這麽累。”
    盛葳微微一怔,他還記得,她曾經很喜歡擁抱,喜歡那種踏實感和被嗬護的感覺。
    盡管如今的她,似乎已經不再需要那些貪戀慰藉,但她還是會被這份體貼所打動。
    她將臉頰靠在他的胸膛,能聽到她曾經最愛聽的心跳聲,她閉上眼睛回應著他:
    “我也希望自己笨一點……最好,就是個什麽都不知道的普通人。”
    解語臣明白她想說什麽,聲音溫柔:
    “微微,你記住,人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就像是一處短暫停留的風景。”
    他的措辭委婉但彼此心照不宣,十年光陰足以改變太多,她不必為此困住自己。
    “看過了,記住了,就夠了,不必執著於停留,興許……前方有更好的在等你。”
    他的話帶著一種引導的力量,像是在開導她放下執念,但又何嚐沒有藏著私心?
    他解語臣可不是什麽無私奉獻的聖人,如今最大的威脅在他眼中已然“出局”,他自然不會放過任何能夠占據她心神的機會。
    盛葳抬起頭,對上他溫柔而堅定的目光,說:“我知道,我從不會回頭看。”
    無論是對已經走進青銅門的人,還是對那個曾經渴望平凡卻終究無法得到的自己。
    兩人今夜似乎不打算歇息,重新坐回到沙發上,盛葳端起桌上微涼的茶呷了一口。
    她輕聲問道:“花兒爺,你能跟我講講九門嗎?比如你師父,隨便什麽都可以。”
    解語臣有些意外她會突然對老一輩的往事感興趣,但也沒多問,反倒是追憶起來。
    “我師父啊……”他目光放遠,“年輕時個性風流,在長沙城是出了名的名角。”
    “不過,他最出名的,倒不是戲唱得有多好,而是他為我師娘贖身的故事。”
    他的聲音變得悵然:“可惜,師娘福薄,離開得早,師父此後也再未續弦。”
    他話鋒一轉,提到一件隱秘的過往:“我是在六歲那年,被我爺爺送到紅府拜師的,不過,有一件事我一直覺得很奇怪。”
    解語臣回想起年少那時:“我記得很清楚,去的那天爺爺手裏還抱著東西,像是幅卷軸畫,連同我一起,送到二爺府上。”
    “我聽見爺爺拜托二爺,說……以後他若走了,請師父將那幅畫與他一同下葬。”
    解語臣的聲音裏帶著一絲困惑,即使過了這麽多年,他依然覺得此事透著蹊蹺。
    解家家底也算殷實,他不懂是什麽樣的畫,需要被爺爺鄭重托付,甚至要求隨葬?
    盛葳眼中閃過一絲興趣:“什麽畫?”
    他搖搖頭,“不知道,我至今沒見過真容。師父將它收下後就掛在自己的臥房裏,誰也不讓看,連打掃都是他親力親為。”
    說到這他還有些無奈,“哪怕在我爺爺去世那時,我也沒有機會看過那畫一眼。”
    他抿了口茶:“隻是很久之後,有一次師父喝多了酒,我聽見他對我兀自念叨。”
    “我才知道,那畫中人,似乎是他的義妹,也是……我爺爺一生都在記掛的人。”
    盛葳微微蹙眉,眼中疑惑更甚:“老九門的傳聞我聽過不少,但二爺有義妹這事倒是頭一次聽說。”無邪的筆記裏也沒提過。
    解語臣也頷首表示認同:“確實鮮為人知,那時我年紀雖小,但也十分好奇。”
    他想著那位女子既是師父的義妹,那也算是師叔,而且還和他爺爺有關係,這樣一位人物,於情於理,他都應該知道一些。
    畢竟九門之間的愛恨情仇從來就不少,他想著弄不好別是他爺爺年少時的情債。
    “後來我執掌解家,有了能力,也派人去打聽過。”他放下茶杯,語氣帶著挫敗。
    “怪就怪在,查不到任何信息,她像是被抹去痕跡一般,沒有來曆也沒有去向。”
    他看向盛葳:“連她大概是姓紅,都還是我費盡心思,從當年紅府裏僅存的老人嘴裏探到的,但老人年紀大了,不能確信。”
    可他的好奇心並未熄滅,後來尋到了機會,他找上曾經與爺爺交情最深的狗五爺。
    解語臣回憶著當時的場景,眼神深邃:
    “他隻含糊地告訴我,爺爺年少時,身邊確實有過一位短暫相識的紅顏知己。”
    “而且那位師叔與九門關係匪淺,但她後來離開了長沙,不知所蹤,再無音訊。”
    當時他還追問,既然是師父的義妹,好歹也是家人,難道就沒人去找過嗎?
    但解語臣至今仍記得狗五爺當時的眼神,混合著追憶、感慨和他看不懂的複雜。
    “老八說,有些遇見是不合時宜的。”
    “不合時宜……”盛葳輕聲重複著這幾個字,品味著其中蘊含的深意與宿命感。
    是怎樣的一段相遇和分離,會被齊八爺那樣的人,用如此悲涼又遺憾的話來定義?
    當時解語臣還想再追問些什麽,但狗五爺卻擺了擺手,不再透露半個字,還勸他:
    “花伢子,知道的太多未必是福,二爺和老九既然會那樣做,自有他們的道理。”
    “從那以後,我就再沒問過任何人,如今知情者多已不在,我也隻能就此作罷。”
    但解語臣知道,這件事自己從未放下。
    那似乎是他們那一代人共同保守的一個秘密和禁忌,不願,也不能對後輩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