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永凍警報
字數:3926 加入書籤
艾瑞克將鑽探機的液壓杆固定在冰架上,格陵蘭零下四十二度的寒風讓液晶屏蒙上霜花,像砂紙打磨著他的麵罩。他調整著第三代冰芯取樣器的激光定位儀,十字準星對準2012年鑽孔點東北方17米處。上次鑽探留下的鈦合金標記樁,已被冰層移動推擠變形。當第八節冰芯樣本被他抽出時,淡紫色氣泡突然在透明管壁內炸開,釋放出刺鼻的腐蛋味。
“鑽頭溫度保持在10c,轉速每分鍾200轉。”他對著頭盔麥克風匯報,聲音混著電磁雜音傳入新加坡指揮中心。淡藍色冰屑呈螺旋狀噴出取樣管時,陳曦的警告突然刺破耳膜:“暫停!熱紅外顯示你下方32米處有異常空腔!”
艾瑞克切換到穿冰雷達界麵,熒綠色掃描波顯示出一個直徑4.7米的橢圓形氣穴。當他啟動防爆型微型鑽頭穿透最後半米冰層時,淡紫色氣泡如沸騰的岩漿噴湧而出,瞬間在防護麵罩上凝結成酸蝕紋路。
“立即注射中和劑!”李墨飛在衛星畫麵中握緊拳頭。艾瑞克按下胸前的應急閥門,碳酸氫鈉溶劑與甲烷混合產生的放熱反應卻讓氣穴進一步擴張。輻射檢測儀突然發出高頻警報,鈈239的輻射值達到每小時580微西弗——相當於切爾諾貝利石棺外圍的劑量。
陳曦調出1987年的蘇聯北極核試驗檔案:“你正位於紅十月號核潛艇失事點上方!那些氣泡是核反應堆冷卻劑與甲烷冰的混合產物!”
“甲烷濃度超標七百倍!”陳曦的聲音從衛星電話裏傳來,“立即密封樣本!”
蘇珊娜的納米密封膠卻在低溫下失效了,紫色氣體滲入營地帳篷。艾瑞克注意到輻射檢測儀的數值開始跳躍,他三天前發現的鈈239汙染區正在擴大。
新加坡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內,李墨飛隔著雙層防彈玻璃操控機械臂觀察冰芯樣本。紫色氣泡在零下二十度依然保持活性,顯微鏡下可見未知的紡錘形微生物。冰芯樣本在真空艙內被激光切割成0.3毫米薄片,電子顯微鏡顯示紫色微生物呈三棱錐結構,表麵密布納米級孔洞。
“它們在吞噬輻射能。”陳曦指著能譜分析圖,“鈈239的α射線被轉化為生物電能,加速細胞分裂。”她調出基因測序對比庫,“16s rrna序列與西伯利亞凍土菌群有79相似,但多出四組crispr抗輻射基因簇。”
“這些生物能在凍土休眠數萬年。”陳曦調出基因測序圖譜,“它們的代謝會加速凍土解凍。”
蘇珊娜帶著北極星科技的汙染吸附劑闖進來:“威廉姆斯集團用貨輪傾倒了三千噸氫氧化鈣,說是要中和甲烷酸性。”她將納米吸附劑注入模擬艙,紫色微生物卻分泌出檸檬酸,將納米顆粒腐蝕成絮狀殘渣。
“中和劑反而提供了有機碳源。”李墨飛調出化學反應式,“ca(oh)?+2ch?oh→ca(ch?3o)?+2h?o,醋酸鈣是這些微生物的最佳培養基。
達卡醫院的值班室裏,阿米莎用醫學影像軟件看著威廉姆斯集團的發布會直播:西裝革履的ceo站在冰蓋上,背後是噴灑白色粉末的無人機群。當她把鍶90的字樣局部增強時,發現字母"sr"的字體與其它成分不符——這是後期添加的偽造標識。
“我們的中和劑能固化甲烷……”ceo話音未落,冰麵突然塌陷。鏡頭劇烈搖晃中,紫色氣體如惡龍騰空,操作無人機的工程師咳血倒地。
直播信號被切斷前,阿米莎截圖放大:中和劑包裝上的成分表被打了馬賽克,但能辨認出“放射性鍶90”的字樣。
“他們在掩蓋真正的催化劑。”她連線陳曦,“威廉姆斯中和劑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鐵,這會導致甲烷氧化反應產生大量自由基……”
衛星雲圖證實了她的推測:傾倒區上空的臭氧層出現直徑800公裏的空洞。陳曦建立的三維大氣模型顯示,紫外線強度已超出安全值17倍,足夠在半小時內誘發三級灼傷。
艾瑞克的雪地摩托在冰裂隙間蛇形穿梭,蓋革計數器用不同音調區分輻射類型:鈈239是尖銳的蜂鳴,銫137則是低沉的嗡響。當他發現第一個被冰層擠壓變形的集裝箱時,γ射線劑量已超過儀器量程。
“鉛防護層厚度不足標準值三分之一!”他用液壓鉗切開箱體,內部支架上固定著1989年產bn350快堆的乏燃料棒。紫色微生物在燃料棒表麵形成珊瑚狀增生體,分泌的蛋白酶正在分解鋯合金包殼。
“立即撤離!”李墨飛看到實時回傳畫麵後大吼,“那些微生物一旦暴露在富氧環境.……”
話音未落,艾瑞克的防護服警報器炸響。燃料棒內部的鈾235開始發生緩發中子裂變,冰層下的鏈式反應臨界指數突破0.87。艾瑞克在暴風雪中追蹤汙染源,蓋革計數器的鳴叫與狼嚎此起彼伏。雪地摩托燈光照亮前方時,他看見威廉姆斯集團的集裝箱半埋在冰層裏,箱體上的輻射標誌被故意刮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是冷戰時期的核廢料!”他對著衛星電話嘶吼,嘴裏泛著血鏽味。集裝箱內壁結滿紫色冰晶,未知微生物正在吞噬鉛防護層。
研究所緊急會議上,所長調出經費來源圖:“威廉姆斯集團每年資助我們2.7億美元,占全年預算的61。如果現在公開數據……”
“看看這個!”李墨飛啟動全息投影,紫色微生物的擴散模型與全球癌症發病率曲線重疊,“二十年內,北半球將有四百萬人因輻射累積患癌。”李墨飛把研究報告摔在會議桌上:“必須立即公開微生物數據!”
財務總監擦著冷汗反駁:“但根據《國際核能責任公約》,我們如果提前預警就需要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你知道這會導致什麽?”研究所所長擦著冷汗,“所有北極開發項目都要暫停,我們三分之二的經費……”
陳曦默默調出實時模擬:如果隱瞞數據,紫色微生物將在二十年內釋放相當於全球十年碳排放量的甲烷。她突然插入最新的基因編輯模擬結果:“如果用crispr技術敲除微生物的輻射代謝基因,或許能:”
“那是生物武器級別的改造!”蘇珊娜拍案而起,“誰又能保證變異菌株不會更具侵略性?”
表決持續到淩晨三點。當李墨飛將辭職信拍在桌上時,所長終於同意有限度公開數據——刪除所有涉及某聯核廢料的內容。
當蘇珊娜的北極星號深潛器潛入北冰洋2800米深的海床上方懸停時,在海底發現了更多集裝箱。蘇珊娜調整著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ibs),當紫色微生物群進入采樣艙時,納米材料采樣器剛接觸箱體,納米吸附劑突然自燃,艙內溫度瞬間突破400c。聲呐顯示,整片海床正在形成甲烷氣泡構成的“死亡地毯”。
“它們在釋放儲存的輻射能!”工程師大喊。蘇珊娜啟動應急協議,向海水中投放硝酸銀抑製劑。紫色微生物卻將其轉化為導電銀納米線,在北冰洋形成覆蓋三萬平方公裏的生物電路網。
“這不是汙染,”她顫抖著記錄現象,“這是地球在製造自己的散熱係統……”她冒險放出深海無人機,鏡頭傳回的畫麵讓所有人窒息:集裝箱堆中夾雜著某聯時期的核潛艇殘骸,反應堆裂縫裏不斷湧出紫色微生物。
艾瑞克在病床上簽署了輻射暴露同意書,他的白細胞計數隻剩正常值的三分之一。陳曦將加密數據包上傳至國際科學聯盟服務器,鼠標懸停在“發送”鍵上足足三分鍾。
國際科學聯盟的服務器收到1.2tb加密數據時,艾瑞克正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
蘇珊娜站在破冰船甲板上,看著納米材料在海水中形成銀色油膜。這原本用於吸附汙染物的發明,此刻正包裹著紫色微生物向洋流擴散。
喜歡氣候邊緣請大家收藏:()氣候邊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