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白化警報

字數:3244   加入書籤

A+A-


    李墨飛的手指剛觸到海水,防曬霜的油脂就在麵鏡邊緣暈開一圈彩虹。他深吸一口氣沉入水下,耳畔的嗡鳴聲漸漸被珊瑚叢間的細碎響動取代——那是小醜魚在枯萎的海葵間逃竄的動靜。
    30米深的淺海本該是個色彩爆炸的世界,此刻卻像被潑了層隔夜濃茶。灰褐色的黏液覆蓋著鹿角珊瑚的枝杈,李墨飛伸手碰了碰最近的一株,指尖傳來令人不安的綿軟觸感。整塊珊瑚骨骼在他眼前無聲崩解,碎屑如骨粉般飄散,驚起一群半透明的小蝦。這些本該清理珊瑚的共生生物,此刻正瘋狂啃食著死亡組織。
    “采樣點a區活體覆蓋率不足15。”耳機裏傳來艾琳的歎息。這位海洋生物學家的金發在監控屏藍光下泛著銀灰,她麵前的咖啡早已冷透。
    李墨飛舉起鈦合金采樣鉗,鉗口剛夾住一段珊瑚斷枝,腕表突然震動起來。六個紅點正在聲呐圖上急速逼近。3艘觀光遊輪正朝著保護區核心區駛來,船尾的螺旋槳在衛星圖上拖出長長的濁流帶。
    “湯姆!”李墨飛對著通訊器大喊,氣泡咕嚕嚕地竄向水麵。
    珊瑚礁巡邏員湯姆的摩托艇劈開浪頭時,右臂的海蛇刺青正隨著肌肉起伏扭動。他老遠就看見那艘掛著“生態之旅”橫幅的遊輪,穿比基尼的遊客正往海裏扔麵包屑引魚群。
    “立刻關閉引擎!”湯姆的擴音器震得海鳥驚飛。甲板上的船長探出頭,曬成皮革的臉皺成一團:“我們有旅遊局特批的許可證!”
    五個浮潛客突然從船側翻入水中,熒光腳蹼重重踩在腦珊瑚上。李墨飛在水下看得真切,那些需要百年才能形成的珊瑚結構,此刻正像威化餅幹般碎裂。橙色的救生衣係帶纏住一株桌珊瑚,隨著潮汐拉扯撕開大片組織。
    “你們每毀掉一平方米珊瑚,十公裏海岸線就少層防護!”李墨飛猛地浮出水麵,舉起剛采集的珊瑚斷枝。乳白色的斷裂麵在烈日下像被漂白的骨殖,黏液正順著他的潛水手套往下滴。
    船長臉色變了變,轉頭用對講機說了什麽。遊輪緩緩調轉方向,卻故意從珊瑚叢上方掠過,引擎的震動波驚起大片逃竄的魚群。
    傍晚的實驗室彌漫著海藻腐爛的腥氣。艾琳用鑷子夾起一片珊瑚黏液,淡褐色的膠狀物在培養皿裏緩慢蠕動。“這些褐藻隻在汙水排放口出現過,”她調出顯微鏡圖像,“現在整個北礁區都成了它們的自助餐廳。”
    湯姆撞門進來,帶著股機油和汗酸味:“抓到了!”他摔下個防水無人機,機身上的企業ogo被刮花了,但還能認出是某旅遊公司的標誌。李墨飛拆開電路板,發現裏麵裝著微型鑽頭,專門用來破壞他們設置的警戒浮標。
    “昨晚又少了20個珊瑚基座。”艾琳把監控視頻快進,夜色中成群無人機像食人魚般啃食人工礁盤。突然畫麵裏閃過道銀光,幾個黑影正用漁網打撈被擊落的機器。
    “是吉姆他們。”湯姆笑起來,海蛇刺青在燈光下泛著油光,“老家夥說要用這些廢鐵補漁網。”
    碼頭的探照燈把吉姆的影子拉得很長。老漁民掄起鐵錘,將1980年的生蠔殼砸在旅遊局官員麵前。“那時候殼厚得能當刀使!”他又舉起2000年的標本,貝殼在木桌上磕出悶響,“現在?”最新采集的生蠔應聲碎成渣,乳白的肉糜濺到官員的定製西裝上。<、2.1、1.3——三代貝殼的厚度數值讓會場陷入死寂。李墨飛打開投影儀,珊瑚骨骼密度曲線與貝殼厚度線幾乎完全重疊。
    “自然周期?”吉姆從褲兜掏出個塑料瓶,渾濁的海水裏浮著層油膜,“要不要嚐嚐今年撈的生蠔湯?”
    應急會議的熒光燈管吸引著成群的飛蛾。湯姆用馬克筆在海圖上畫圈:“北區褐藻覆蓋率已達67,明天開始封閉.……”
    “你知道每天少接三千遊客意味著什麽嗎?”旅遊局代表扯鬆領帶,“那些船公司寧願花五倍律師費打官司!”
    李墨飛突然起身推開舷窗。鹹澀的海風灌入船艙,遠處遊輪的霓虹燈在夜色中閃爍,宛如浮在海麵的巨型水母。“去年颶風‘茉莉’過境時,”他背對著眾人說,“沒有珊瑚緩衝的海岸線被衝垮了八公裏防洪堤。”
    艾琳調出衛星對比圖。2015年鬱鬱蔥蔥的珊瑚礁,到如今隻剩零星綠點,像即將熄滅的星火。
    晨霧未散時,湯姆的巡邏艇已經載著潛水隊出發。他們用生物膠修複破損珊瑚,動作比珠寶匠還精細。李墨飛在甲板上調試聲呐,突然發現三個可疑光點正在逼近。
    “又是無人機!”湯姆正要呼叫支援,遠處突然傳來馬達轟鳴。吉姆帶著五艘漁船包抄過來,船頭堆著成捆的舊漁網和塑料瓶。老漁民撒開攔截網的瞬間,李墨飛想起幼年見過的蜘蛛捕蝶——那些無人機被困在環保垃圾編織的羅網裏,螺旋槳纏滿塑料袋的樣子既可笑又可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聽證會的冷氣讓李墨飛手臂起滿雞皮疙瘩。當旅遊公司律師展示那份“權威報告”時,吉姆突然扛著麻袋衝進來。三代生蠔殼砸在實木桌上的聲響,比任何數據都有說服力。
    “你們實驗室的珊瑚還泡在福爾馬林裏吧?”老漁民瞪著通紅的眼睛,“要不要跟我去看看活著的珊瑚要經曆什麽?”
    艾琳趁機播放夜間監控。畫麵裏無人機群正在蠶食珊瑚基座,突然有張破漁網從天而降,吉姆布滿老年斑的臉在鏡頭前一閃而過。旁聽席傳來壓抑的笑聲,幾個島國代表悄悄豎起大拇指。
    首期珊瑚苗圃建成那日,湯姆帶著誌願者潛了六小時。300個人工基座像棋盤般鋪在海底,恒溫循環係統的藍光籠罩著這片希望之地。李墨飛親手固定最後一段鹿角珊瑚時,發現有小醜魚在基座間探頭探腦。
    “降溫0.7c。”艾琳盯著數據屏,“如果能持續三個月.……”
    她的低語被突如其來的汽笛聲打斷。超級油輪“海洋巨人號”正駛過遠海,冷卻係統排出的熱水讓監測儀瞬間跳紅了三組數據。李墨飛抓起望遠鏡,看見那艘鋼鐵巨獸的航跡後方,海麵蒸騰起扭曲的熱浪。
    當夜,他在航海圖上畫了條鮮紅的改道線。二十海裏外的新航線像道傷疤,卻可能是珊瑚礁最後的生機。吉姆送來用無人機零件改造的養殖籠時,朝陽正刺破雲層,將第一縷光投在3d打印的珊瑚基座上——那上麵還留著李墨飛的指紋,像人類寫給海洋的道歉信。
    喜歡氣候邊緣請大家收藏:()氣候邊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