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部分真相浮水麵

字數:4136   加入書籤

A+A-


    手機剛掛斷,丁義珍還沒來得及放下,桌上的加密終端就亮了。
    屏幕彈出一條帶附件的消息:“夾克男行蹤鎖定,三段監控已打包上傳,坐標時間匹配茶室消費記錄。” 發信人是安欣,發送地點標注為“市局b區安全節點”。
    他點開視頻。第一段拍的是城西老街口,灰夾克男人戴著帽子,走路不快,但每到路口都會左右看。
    第二段是南湖橋頭的天網抓拍,那人進了茶室後巷,十分鍾後從另一側出來,手裏多了個文件袋。
    第三段是停車場出口的側拍,他上了一輛沒掛車牌的黑色轎車,車窗貼膜深,看不清司機。
    丁義珍把三段視頻來回放了兩遍,然後調出孫培林的打卡記錄。
    翻牆進辦公樓那天,係統顯示他八點零三分打卡,可門禁日誌寫著實際進入時間是十點零七分。前後差了整整一百二十四分鍾。
    他把兩份數據並排擺在屏幕上,又打開周叔剛傳來的資金分析簡報。
    宏遠物業注冊費是零,銀行賬戶近三個月無流水,社保繳納人數為零,辦公地址是間虛擬托管辦公室,連保潔費都沒交過。
    這種公司,連街頭賣煎餅的個體戶都不如,卻中標了市政府研究室的“輿情調研”項目,拿走八十萬。
    他笑了下,不是因為好笑,是因為清楚了。
    這幫人做事,從來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環套一環地補。孫培林改打卡記錄,是為了讓那天晚上他出現在辦公室顯得合理;夾克男取走文件,是為了讓那些不該存在的東西消失;趙立冬在公開場合喊“群眾有訴求是好事”,是為了把髒水往老百姓頭上潑。
    可他們忘了,補得越多,破綻越多。
    他撥通安欣的視頻線路。畫麵接通,安欣的臉出現在角落,背景是安全屋的白牆和一台正在跑數據的筆記本。
    “夾克男的車,查到歸屬了嗎?”丁義珍問。
    “沒登記信息,車是套牌,但車牌樣式和趙立冬司機常用的一批臨時替換車一致。李響正在比對市政車隊的加油記錄,看有沒有同期油耗異常。”
    “繼續盯。”丁義珍說,“別碰車,也別靠近人。我們現在要的不是抓現行,是把鏈條串起來。”
    “明白。”安欣點頭,“還有一件事——服務員回憶,夾克男離開時,說了句‘東西交到就行,後麵別再露麵’。原話是這麽記的。”
    丁義珍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了兩下。“他知道風聲緊了。那就別讓他再有機會收口。”
    他關掉視頻,轉手撥通宣傳部老陳的號碼。
    “老陳,情況通報的草稿準備好了嗎?”
    “在改。我們傾向用‘個別人員行為異常’這種說法,穩妥些。”
    “不行。”丁義珍直接打斷,“要提宏遠物業,要提零傭金、手寫合同、無業務運營;要提孫培林多次未打卡卻出現在辦公區;要提夜間會麵、文件交接。一條都不能少。”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這等於點名了。萬一上麵壓下來……”
    “督導組已經授權。”丁義珍語氣沒抬,也沒壓,“我們現在不說話,等他們把所有痕跡都抹幹淨了,再想說,就沒人信了。”
    “可措辭……”
    “不用定性,隻擺事實。最後加一句:上述行為是否涉及公職人員失職?有關部門正在調查。讓公眾自己判斷。”
    老陳又猶豫了兩秒,終於說:“行,我按這個方向改。幾點發?”
    “淩晨三點。越早越好。”
    掛了電話,丁義珍打開內部會議係統,召集督導組和調查小組進行緊急連線。十分鍾後,七個人的頭像出現在屏幕上,有政法委派來的督導代表,有市紀委的聯絡員,也有技術組和審計組的負責人。
    他沒寒暄,直接把監控視頻、打卡異常、資金流水三份材料推到共享區。
    “各位,現在看到的,是一個皮包公司、一個篡改考勤的經辦人、一個深夜交接文件的神秘人,和一筆來路不明的八十萬撥款。”他頓了頓,“這不是孤立事件。這是有人在用公共資源,組織虛假民意,幹擾正常調查。”
    督導組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人開口:“證據鏈還是斷的。沒有錄音,沒有直接交易畫麵,也沒有人承認指使。”
    “我們不需要現在就抓人。”丁義珍說,“我們要的是讓這些人知道——他們的動作,已經被看見了。”
    他調出時間線文檔:“趙立冬連續三次公開提‘曆史遺留問題’,緊接著宏遠物業注冊;注冊後三天,第一次集會爆發;集會後第二天,八十萬到賬;一周後,孫培林翻牆改打卡;昨晚,夾克男取走文件。這一串動作,像不像在配合演出?”
    沒人說話。
    “別讓他們搶了先手。”丁義珍看著鏡頭,“我們現在發布通報,不指控,不點名趙立冬,但把所有異常擺出來。讓群眾看,讓媒體問,讓上級注意。隻要風刮起來,他們就得動。一動,就會漏。”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戴眼鏡的男人終於點頭:“可以試。但措辭必須克製,隻陳述已核實事實。”
    “我已經讓宣傳部按這個標準起草。”丁義珍說,“淩晨三點發布,通過市政官網和政法內網同步推送。”
    會議結束,屏幕暗下。丁義珍靠回椅背,盯著天花板看了幾秒,然後打開加密通道,給安欣發了條消息:“準備輿情響應預案,一旦有媒體追問,立刻提供監控截圖和資金分析摘要。”
    不到十分鍾,安欣回信:“材料已備妥,李響在做時間軸圖解,隨時可發。”
    丁義珍點了下頭,起身走到窗邊。天還沒亮,市委大院裏靜得很,隻有幾盞路燈亮著。他看了會兒,轉身回到桌前,調出輿情監控係統。界麵一片灰,還沒動靜。
    他端起茶杯,喝了口涼茶,重新坐下。
    三點零一分,係統提示音響起。
    通報已發布。
    五分鍾內,訪問量突破三千。十分鍾,市紀委信箱收到第一封實名舉報信,內容是“某研究室近年多次向空殼公司付款”。二十分鍾,本地論壇出現熱帖:《八十萬買了個空殼公司做輿情?》。
    丁義珍盯著數據曲線一點點往上爬,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麵。
    又過了七分鍾,手機震了一下。
    是周叔的消息:“剛查到,宏遠物業注冊用的u盾,綁定手機號是趙立冬辦公室的值班電話,號碼去年注銷,但u盾權限沒撤。”
    他盯著這條信息,沒動。
    幾秒後,他打開新文檔,寫下一行字:“審批權限未收回,等於默許操作。”
    然後,他把這條信息連同u盾記錄一起,加入即將對外釋放的第二批材料包。
    電腦右下角,時間跳到三點二十七分。
    輿情係統突然彈出一條熱搜預判:“宏遠物業”預計兩小時內進入本地熱搜前十。
    丁義珍站起身,走到監控牆前,看著那條不斷上揚的曲線。
    他拿起內線電話,撥通宣傳部。
    “老陳,準備第二波材料。標題就用群眾問的那句——‘八十萬到底花給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