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安史之亂(13)自裁
字數:6954 加入書籤
李世民長長地吐出一口濁氣。
隨即,緩緩的站起身,一步一步走向地上那個蜷縮的身影。
李世民停在他麵前,垂下眼簾,聲音裏聽不出任何情緒,隻有猶如被抽幹了所有力氣的疲憊。
“李隆基。”
“你前半生勵精圖治,也算是個不錯的皇帝。可後半生卻犯下如此彌天大禍,致使大唐分崩離析,害得至少三千萬大唐百姓因戰亂身死,更是直接,或間接害的我大唐隴右、河西、安西、朔方四鎮精銳,幾乎盡數隕落。”
此刻,抱著斷臂,在劇痛中呻吟的李隆基聽到這番話,不由得渾身一僵。
他知道,最後的時刻要來了。
但他還想掙紮在掙紮一下,因為,他還不想死。
可當他抬起頭,目光觸及李世民那雙疲憊、空洞、失望至極的眼眸時,一時間他所有的話都被堵在了喉嚨裏,竟然連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因為,那雙眼睛裏,沒有憤怒,沒有殺意,隻有一片死寂的灰。
可偏偏是這樣的眼神,比任何刀鋒都更讓他絕望。
李世民口中的三千萬百姓,是那些在望鹹宮外捧著糧食遞給他的蒼老麵孔,是那些在西原戰場上被烈火吞噬、被鐵蹄踐踏的將士,是那位滿門忠烈在自己身陷酷刑卻依舊不屈顏杲卿……那一幕一幕的畫麵,在他腦海中飛速閃過。
忽然,李隆基想起了自己年輕時,以太宗為榜樣,與姚崇、宋璟等賢臣徹夜長談,滿心滿眼都是要將大唐推向萬世輝煌的雄心壯誌。
他曾經,也是一位有雄心,有抱負,有理想的君王。
可為什麽……為什麽當自己真的站在頂峰之後,一切都變了呢?
自己為什麽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為什麽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李隆基想不明白,他真的想不明白。
可一旦回想起這些後,一股無盡的羞愧瞬間淹沒了他,讓他連求饒的力氣都失去了。
片刻後,他仿佛接受了自己的命運,也知道今日必死無疑。
於是,他當即鬆開了抱著斷臂的手,掙紮著從地上爬起來,在李世民麵前端正跪好。
“咚!”
他用盡全力,將額頭磕在冰冷的地麵上。
“咚!”
“咚!”
三聲悶響之後,他將額頭貼在冰冷的地麵上,淚水混合著血汙,流淌下來。
“太宗……”他哽咽著,聲音破碎不堪:“子孫不孝,愧對列祖列宗,更愧對……天下蒼生。”
李世民聞言,疲憊地閉上了眼睛,靜靜的聽著。
“子孫猶記……猶記當年西逃,戰亂之年,百姓仍拿出省下的口糧,供我等君臣飽腹,而我……我卻讓他們餓殍遍野、易子而食……”
“那日老翁之言,今日……猶在耳畔。”
“隴右、河東、朔方、安西的將士,為我大唐血戰沙場,可我……可我為了一己之私,害得二十萬大軍身隕沙場,後來,更是害得西域孤軍獨守絕域。”
“而封常清、高仙芝忠心報國,卻被我冤殺,哥舒翰一世英名,被我逼至被下屬捆綁降賊……”
“孫兒,對不起姚崇、宋璟,張九齡等賢臣,更對不起顏杲卿一家的滿門忠烈。”
“孫兒後悔當年未聽張相之言,逼走賢臣,任用李林甫這等奸佞,後來更是昏了頭,扶持楊國忠禍國亂政,而自己……自己卻沉溺酒色,貪圖享樂……終致山河破碎,盛世傾覆!”
說到此處,李隆基已經泣不成聲,整個身體劇烈地抖動著,像秋風中最後一片枯葉。
“太宗……”
“孫兒……孫兒……不配為君,更不配……苟活!”
他哆嗦著,用盡全身的力氣,吐出最後一句話。
“今日,隻求太宗……賜孫兒一死,以謝天下蒼生!”
說完這句話,他便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渾身抖如篩糠,而眼中更滿是恐懼,卻又帶著一絲解脫。
李世民看著他,眼中依舊沒有半點憐憫。
他今日,本就該死。
不過,他能在最後如此懺悔,倒也算保留了最後一絲體麵。
“如此,也好。”
李世民冷漠的吐出四個字,隨即轉向李今越。
“今越。”
李今越立刻會意:“二鳳陛下。”
“取刀來。”
李今越聞言,立刻將那柄唐刀遞了過去。
李世民接過刀,隻聽“嗆啷”一聲,將刀抽出。他沒有走向李隆基,而是手腕一抖,將那柄唐刀,再度丟在了李隆基麵前。
“李隆基,憑你造下的孽,朕就是殺你千萬次,也不足以償還你身負的罪孽。”
“今日,你便自裁下去贖罪吧。”
李隆基看著地上的刀,身體再度劇烈一顫,眼淚更加洶湧。
親手了結自己,終究是令人恐懼的。
何況他其實並不想死,可他也清楚,此事,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於是,他顫抖著伸出僅剩的右手,朝著地上的唐刀摸去。
“是……”
他應了一聲,聲音輕得像蚊子叫,他撿起那把刀,刀身很沉。
他用單手,費力地將刀鋒橫在自己的脖子上。
可當那冰冷的刀鋒貼上皮膚的瞬間,李隆基還是忍不住的顫抖了起來,牙齒上下打顫,發出“咯咯”的聲響。
他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心中被無邊的恐懼所攫住。
但他終究還是想在天幕下的諸朝麵前,維持住自己身為帝王的最後一絲體麵。
最後,他抬起頭,最後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李世民。
“太宗……不孝子孫……先……先行一步了。”
李世民看著他,默默的點了點頭。
下一刻,李隆基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心一橫,右手猛的用力。
“嗤——”
刀光劃過他的脖頸。
一道血線迸現,隨即,溫熱的鮮血噴射而出。
李隆基的眼睛猛的睜大,喉嚨裏發出“嗬嗬”的聲響,隨即,身體晃了晃,便軟軟的癱倒在地,再沒了聲息。
看著這一幕,李世民緊繃的身體終於鬆懈下來,他仰起頭,長長呼出了一口氣。
這一切,結束了。
倒是李今越默默的看著眼前這片狼藉,又看了看倒在血泊中的李隆基,隻覺得一陣頭大。
隨即,她扭頭看向蹲在肩頭的小玄貓,壓低聲音問。
“說起來,係統,李隆基的屍體你打算怎麽處理?總不能就這麽丟在我家吧?”
小玄貓用爪子撓了撓耳朵,用一種“你是不是傻”的眼神看著她。
“怎麽可能!當然是送回去啊!”
李今越聞言,這才鬆了一口氣。
“那就行!還有,這地下室!你必須得給我想辦法弄幹淨!不然要是讓幼微看到了,咱們倆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小玄貓不耐煩地甩了甩尾巴。
“哎呀!知道了!知道了!你還是先別管這個了!”
它伸出爪子,指了指不遠處的李世民。
“你還是趕緊看看李二鳳吧,他的情況可不太好!”
李今越聞言,立刻上前幾步,站到了李世民的側前方。
“二鳳陛下,您,沒事吧?”
李世民疲憊地擺了擺手,示意無妨。
但李今越還是看出了他眼底深處的痛楚與執念,輕歎一聲,語氣放緩了些許:“二鳳陛下,我知道您心係安史之亂時的大唐,那時候,確實有太多太多本可以避免的悲劇。讓人扼腕,更讓人意難平。”
“但二鳳陛下,我想告訴您的是,一個人的精力,終究是有限的。您貞觀一朝的國力,也是有限的。我從不懷疑您有能力可以快速結束安史之亂,但您的主要精力,應該是放在您自己的貞觀朝之上,而不是想著去各個時代的大唐,給各個時代的大唐續命。”
聽到這話,李世民的身軀微微一震。
其實他也知道,如果不是自己一直追問,李今越或許並不會主動告訴自己安史之亂的經過。
李今越輕輕歎了口氣。
李今越見他聽進去了,便接著說道:“安史之亂的遺憾,說不盡,道不完。所以,如果您想去做些什麽,我當然支持您。因為我也有很多想救的人,封常清、高仙芝兩位將軍,那二十萬枉死的大軍,晚節不保的哥舒翰,顏氏滿門忠烈,洛陽城裏無辜的百姓,還有後來死守睢陽的張巡和滿城軍民……”
她每說出一個名字,李世民的肩膀便沉重一分。
“可是,二鳳陛下,我告訴您這些,並非是要您親自去一一搭救。知道曆史,是為了防止錯誤重現,為了不重蹈覆轍。”
“何況,安史之亂後,大唐藩鎮坐大之勢已成,地方割據愈演愈烈,猶如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您難道要一個個去平定嗎?貞觀朝的府庫,支撐得起那樣的征伐嗎?”
李世民聞言緩緩垂下眼簾,喉頭滾動,終是發出一聲沉重的歎息。
今越所言,他又何嚐不知。
自己能救下一時,卻管不了一世。
他也不可能永遠留在那個時空處理後續的爛攤子,可至少,至少洛陽城的那些百姓,那些無辜的百姓,自己無論如何也想救下。
李今越也看出了他神情中的掙紮,於是緩緩說道:“其實,您也不必如此憂心。李隆基雖已到了至德二載,但具體是哪一日,咱們尚不知曉。您若真想出手幹預,不如等回去之後,先詳細詢問一番,看看那邊具體是什麽情況,屆時在見招拆招。”
“如果來得及,或許您根本不需要親自前往幹預,也能解決呢?若是已經快要來不及了,屆時您再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出手,想必也是可行的。”
李世民聞言,混沌的思緒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清流,他怔了怔,隨即那雙黯淡的眼眸裏,終於重新泛起了一絲光亮。
是啊,自己當真是被氣昏了頭,腦子都有些轉不過來了,竟要讓一個後輩如此費心開導。
大唐的時空那麽多,自己又怎麽可能管得過來。
如今,自己最該負責的,是自己時代的百姓。待至德二載之事有了計較後,自己的心力,還是要歸於當下。至於那之後的朝代……自己怕是也無心力再去多管了。
想通了此節,李世民隻覺得胸中鬱結之氣散去了大半,他轉過頭,看著李今越,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發自內心的笑意,雖然那笑容依舊帶著化不開的疲憊。
“今越,多謝你了。”
李今越見他神色緩和,也跟著笑了笑:“二鳳陛下,想開了就好。”
隨即,她看了一眼地上的狼藉,又笑道:“啊!咱們還是先出去吧,在李隆基的屍體前聊天,這環境真的不太好。”
李世民聞言也不由得失笑,隨即點了點頭,準備跟著李今越離開。
臨走前,李今越一把將小玄貓從自己肩頭提溜了起來,晃了晃。
“這裏,交給你收拾幹淨了。”
小玄貓聞言,不情不願地“喵”了一聲,甩著尾巴,獨自留在了這片狼藉的地下室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