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試訓資格

字數:5659   加入書籤

A+A-


    清晨五點的籃球館空曠得能聽見呼吸的回聲。司馬宇站在三分線外,汗水已經浸透了訓練服。球從他指尖滑出,劃過一道弧線——
    "砰!"
    第487次投籃,第213次打鐵。籃球砸在籃筐後沿彈出,在地板上彈跳幾下,最終滾到場邊。
    司馬宇彎腰撐著膝蓋,喉頭湧上一股鐵鏽味。奪冠已經過去兩周,按理說他應該享受這段難得的休息時光。但每天清晨四點,他還是會準時醒來,像上了發條一樣走向籃球館。
    "姿勢太僵硬了。"
    聲音從看台陰影處傳來。司馬宇眯起眼睛,看到莊偉教練拎著一個運動包走下台階。
    "教練?這麽早?"
    莊偉把包扔在替補席上,發出沉重的悶響。"職業球員沒有休假概念。"他走到場邊撿起球,隨手一拋——球空心入網。"你父親當年奪冠後第三天就開始訓練了。"
    司馬宇撿起球,指尖摩挲著皮革紋路。"我隻是...不知道接下來該練什麽。"
    "所以就像個機器人一樣投500個三分?"莊偉從包裏掏出一台平板電腦,"李明下午兩點到,他會在職業隊試訓前給你做特訓。"
    屏幕上是份訓練計劃表,密密麻麻的小字看得司馬宇眼花繚亂。最上方寫著"職業球員轉型90天計劃"。
    "李明?前國家隊的李明?"
    "你父親的老隊友。"莊偉的眼神閃爍了一下,"他看過決賽錄像,說你有潛力,但技術粗糙得像初中生。"
    司馬宇感到一陣刺痛,但隨即是更強烈的興奮。他翻開計劃表第一頁:晨間訓練基礎體能;上午專項技術;下午實戰模擬;晚上恢複訓練...
    "每天訓練8小時?"
    "嫌少?職業球員平均訓練10小時。"莊偉收起平板,"現在,去跑20組折返跑,李明最討厭體能差的球員。"
    下午一點五十分,司馬宇已經完成了晨間訓練和午餐。他的肌肉酸痛得像被卡車碾過,但精神卻異常清醒。籃球館的門被推開,一個穿著黑色訓練服的光頭男人走了進來。
    "遲到了八分鍾。"李明的聲音像砂紙般粗糙。他看上去比電視上瘦小許多,但手臂上的肌肉線條像鋼筋一樣分明。"熱身了嗎?"
    司馬宇點點頭。
    "那就開始。"李明從包裏拿出幾個奇怪的設備,"先測基礎數據。"
    接下來的半小時像場噩夢。司馬宇在各類儀器上完成跳躍、衝刺、變向測試,同時戴著特製眼鏡做反應訓練。李明全程麵無表情地記錄數據,偶爾發出不滿的咋舌聲。<,勉強及格。"李明看著平板上的數據,"變向速度比楚星河慢0.3秒,爆發力差一截。"
    司馬宇握緊了拳頭。全國大賽決賽他打爆了楚星河,現在卻被說成一無是處?
    "不服氣?"李明突然把球砸過來,司馬宇倉促接住。"用左手突破我。"
    司馬宇壓低重心,嚐試用左手運球突破。但李明的防守像堵牆,第三次變向後,球被幹淨利落地切掉。
    "就這?"李明撿起球,"職業聯賽的後衛能把你防到哭。"
    "我右手突破..."
    "所有人都知道你要走右路!"李明突然提高音量,"從今天開始,禁止在訓練中使用右手突破。"
    第一天的專項訓練讓司馬宇懷疑人生。左手運球訓練、非慣用手上籃、反向撤步跳投...每個動作都笨拙得像初學者。更可怕的是投籃機測試——在高速移動後接球投籃,他的命中率從比賽的42暴跌至23。
    "垃圾。"李明關掉機器,"知道為什麽職業球員年薪百萬嗎?因為他們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
    訓練結束時已是晚上八點。司馬宇癱坐在地板上,看著自己發抖的左手。李明的車聲遠去後,籃球館的門再次打開。蘇夢拎著兩個飯盒走了進來。
    "聽說你被虐得很慘。"她打開飯盒,香氣立刻充滿了球場。
    司馬宇狼吞虎咽地吃著,連話都顧不上說。蘇夢拿出筆記本,上麵記錄著李明帶過的所有球員數據。
    "李明教練的訓練死亡率是60,"她翻著頁麵,"但他帶出來的球員80都打上了職業聯賽。"
    司馬宇停下筷子:"死亡率?"
    "堅持不下來的意思。"蘇夢笑了,"不過我相信你..."
    "我可能高估自己了。"司馬宇盯著腫脹的左手,"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差勁。"
    蘇夢沒說話,隻是從包裏拿出一個舊筆記本。封麵上寫著"司馬峰訓練日記1998"——這是他父親的名字。
    "這是..."
    "你媽媽讓我轉交給你。"蘇夢翻開第一頁,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訓練計劃和自我批評,"看看你父親21歲時的記錄。"
    司馬宇讀著那些褪色的字跡:"7月12日,連續投丟27個三分,右手食指抽筋...7月13日,加練200個三分,命中率終於回到40..."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職業球員不是不會失敗,"蘇夢輕聲說,"而是失敗了會繼續練習直到成功。"
    那晚司馬宇抱著父親的筆記本入睡,夢裏有個人在無盡的球場上投籃,背影既熟悉又陌生。
    第二周開始,訓練內容升級了。李明帶來了高科技設備——運動捕捉傳感器、智能護腕、壓力感應鞋墊。司馬宇的每個動作都被分解成數百個數據點。
    "看這裏,"李明指著屏幕上定格的投籃畫麵,"出手時肘部外翻5度,導致球旋轉軸偏移。"他調整了一下模擬圖像,"這樣修正後,命中率能提高7。"
    上午的訓練專注技術細節:三分投籃時腳尖的角度,突破時第一步的步幅,甚至呼吸的節奏。下午則是對抗訓練,李明雇來了三名職業青年隊球員輪番防守司馬宇。
    "再來!"李明看著司馬宇第n次被撞倒在地,"職業聯賽的對抗比這激烈十倍!"
    第四周,變化開始顯現。司馬宇的左手突破不再笨拙,三分命中率穩定在37。但最大的突破發生在雨天的一次特殊訓練。
    體育館外暴雨如注,李明突然關掉了所有燈光。
    "籃球不隻是用眼睛打。"他在黑暗中說道,"現在,蒙上眼睛完成10次運球後投籃。"
    前九次嚐試全部偏得離譜。第十次,司馬宇深吸一口氣,回憶肌肉記憶中的動作——運球三次,後撤步,起跳,出手...
    "唰!"網花的聲音在黑暗中格外清晰。
    "記住這種感覺。"李明打開燈,"職業球員的肌肉記憶要精確到毫米。"
    第六周,莊偉來觀摩訓練。司馬宇正在完成一組高強度間歇訓練:30秒極限運球突破,30秒罰球,循環20組。他的球衣能擰出水來,但動作沒有絲毫變形。
    "進步不錯。"李明難得地點頭,"左手突破合格了,但防守還是漏洞。"
    莊偉遞給司馬宇一瓶運動飲料:"京都師範附中邀請你去參加友誼賽,楚星河點名要和你對位。"
    司馬宇看向李明,後者聳聳肩:"去檢驗訓練成果吧。"
    友誼賽更像是一場私人對決。楚星河的狀態比全國大賽時更可怕,但司馬宇的防守讓他打得異常艱難。最終司馬宇砍下28分7助攻,雖然球隊輸了比賽,但他用一記左手突破後的暴扣震驚全場。
    賽後楚星河主動找他握手:"暑假特訓了?"
    "嗯,準備職業試訓。"
    "我也要去美國特訓。"楚星河眼中閃著光,"希望職業聯賽還能做對手。"
    回程的大巴上,司馬宇發現自己不再為失敗懊惱。他翻看比賽錄像,分析每一個失誤,像職業球員那樣思考。
    最後一個月是最殘酷的。每天500次投籃,200次突破上籃,100次防守滑步。李明加入了心理訓練——在極度疲勞時完成技術動作,模擬比賽最後時刻的狀態。
    "職業球員和業餘的最大區別,"李明在司馬宇完成第8組訓練後說,"是當身體到達極限時,職業球員的技術動作不會變形。"
    試訓前最後一周,李明帶來了終極測試:連續三小時高強度攻防演練。司馬宇需要對戰不斷輪換的防守者,同時完成指定的技術動作。
    當最後一組結束的哨聲響起時,司馬宇直接躺在了地板上。他的視野邊緣發黑,但嘴角卻在上揚。李明蹲下來,遞給他一份數據報告。
    "三分命中率47,左手突破成功率68,垂直起跳提升到75。"李明難得地露出笑容,"恭喜,你現在勉強算個職業水準的球員了。"
    司馬宇坐起身,發現莊偉和蘇夢站在場邊。蘇夢舉著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刻。
    "試訓是什麽時候?"司馬宇問。
    "下周一。"莊偉遞給他一封信,"三支職業球隊的邀請函。"
    那天晚上,司馬宇獨自留在球館加練。不再是出於迷茫,而是純粹的熱愛。籃球與地板碰撞的聲音,球刷過籃網的輕響,這些聲音組成了他最熟悉的樂章。
    蘇夢推門進來時,他正在練習一記後仰跳投——和父親當年的招牌動作一模一樣。
    "要鎖門了。"她說。
    司馬宇接住彈回的籃球:"再投十個。"
    蘇夢走到籃下幫他撿球:"緊張嗎?關於試訓。"
    "有點。"司馬宇接球出手,"但更多的是期待。"球劃過完美的弧線,空心入網。"就像我父親筆記裏寫的——籃球是條沒有終點的路,但每一步都值得享受。"
    他們並肩走出球館,夏夜的風帶著微微的涼意。司馬宇回頭看了一眼空蕩的球場,燈光下的木地板泛著溫暖的光澤。這不是結束,而是一段全新旅程的開始。
    喜歡暴風籃徒請大家收藏:()暴風籃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